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宝善寺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掉伪装现形恶棍

[本贴链接]
26#
匿名  发表于 2006-8-24 15:09
原帖由 宝善寺袁 于 2006-8-23 10:29 发表
李洪志整个“经文”里又有多少是真的?!《和“活体移植”那种新闻体调查体是完全不同的》,怎么个不同呢?开封的王进东他们的自焚事件,李洪志那帮人也在国外造了个宣传品,说是假的,这些人中有的还活着呢,为何不去采访?李洪志讲了那么多谎言,不是还有人信吗?你仅从语气上就能否定此事不真,利害!要是你在执法部门工作,肯定“工作成绩”突出!

1.“李洪志整个“经文”里又有多少是真的?!”
不知道啊,没看过……
2.故事体和新闻体调查体的主要区别如下:故事体注重叙述的流畅和扣人心弦,新闻体和调查体注重叙述的可信性;故事体的可信性来自于叙述人,这种可信性是虚拟的,即只在故事内部有效,新闻体和调查体的可信性来自于其他文献,其可信性是现实的,指向文本外的现实世界;故事的真实性排斥任何来自现实的质疑,但一般来说接受基本逻辑的质疑(有些超现实主义作品亦排斥来自基本逻辑的质疑),同时此种真实性在社会意义上不应干涉现实判断,而新闻体和调查体内容的真实性必须接受来自现实的质疑,并以此为依据构成社会影响。
3.“开封的王进东他们的自焚事件,李洪志那帮人也在国外造了个宣传品,说是假的,这些人中有的还活着呢,为何不去采访?”
对于自焚事件的报道是新闻体调查体,所以具有造成社会影响的合法性,同时也负有接受和应对现实质疑的义务。“活体移植”事件也是一样。您转贴的这一篇帖子则是故事体,因而不具有造成社会影响的合法性,同时也不负有接受和应对现实质疑的义务,不过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以知名人物的姓名和社会身份,在现行法律下似乎还有问题。“为何不去采访?”您是说我吗?我可没有那个条件。
(我使用的“社会影响”一次是作为传播学的术语使用的,意为造成受众对某种现象或整个世界之认识的强化、动摇或改变。)
4.“你仅从语气上就能否定此事不真,利害!”
呵呵,一般般了:-)一切事物都是有客观规律的,人类的叙述行为也不例外。您如果念过中文系一定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利害~~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7:12 | 只看该作者
复楼上:
原来是位大学问家来看俺转的贴子,您说没看过李大师的“经文”,说明您不是位“修炼法轮大法”的人,从您的回贴内容看,您也许是不会相信那个“经文”的。您要是用这样的方式去阅读李大师所发表的文章的话,肯定比我分析的更透彻。
中文系俺没念过,就学过中学的语文课本,这么多年了,还还给老师了,若是有时间,就经常进来教教俺,诚心的向您学习。
“我使用的“社会影响”一次是作为传播学的术语使用的”,是一词吧,俺猜的,不知道对不对。
“新闻体和调查体的可信性来自于其他文献,”俺个人觉得新闻体和调查体的可信性来自于其他文献这一说法似乎有些片面,新闻体和调查体的可信性应该来自于真实的对事物的客观公正的反映,俺听说新闻体要讲个“三要素”,调查体起码还要有个“走访”过程,文献或许对新闻体和调查体有作用,但我觉得 它们对一个坐在室内做学问的学者来说,作用更大,否则的话,可能就没有记者这一行业了。个人理解,请指正。
28#
匿名  发表于 2006-8-25 16:17
“一次”确实应该是“一词”,不好意思。“大学问家”越发地不好意思了!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学过一点点常识和基本技能而已,哪有什么学问,这是一定一定要澄清的。如果您真对叙事学感兴趣的话呢,我当然很高兴经常和您探讨,但好像会对这个学科感兴趣的人很少很少……李洪志写的东西好像没处可以看到,就在这个网站可以看到有人引述的一些,大都没头没尾,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话语分析:(
从本意上来讲,“文”训“文章”,“献”训“贤才”,所以“文献”包含了文本形式的各类资料和非文本形式的知情人两个部分。“可信性”是一个程度性质,也就是可以高(相当可信)、可以低(不太可信)、可以无(不可信),作为新闻体和调查体的文本,这个程度是必须用其他文献来检验的,这也就是您所说的“走访”。而故事体的可信性是就故事本身来说的,除了基本逻辑之外不涉及故事以外的世界。因此您转贴的故事虽然以真实人物作为背景,但却不具有影响我们对于该真实人物评判的合法性。而像央视等媒体对于自焚事件的报道或其他什么媒体对于活体移植事件的报道,则应当在“走访”的基础上评判其可信性——当然,这仅仅是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新闻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无禁区,宣传有纪律”……
“文献或许对新闻体和调查体有作用,但我觉得 它们对一个坐在室内做学问的学者来说,作用更大,否则的话,可能就没有记者这一行业了。”这句话我没太看明白。一切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文献,学者当然不会例外。“文献”这个词第一次在汉语文本中出现,就是在中国学者的始祖孔子的一句话中,而这句话后来就像谶语一样一度成为中国学者心底的悲哀:“文献不足故也!”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18:59 | 只看该作者
复楼上:
有时间的话,会多向您讨教。科学发达了,社会进步了,学科分的更细了,人要想一生什么都精通,难以做到啊。况且,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职工作,每个人又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工作要做,学习要抓,还有生活也要过呢,所以就显得时间太少啦。
关于李洪志写的东西,由于宣扬封建迷信等,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收檄了,九九年七月以后就禁止了,您不看也罢。其实,他的书也不是他个人写的,是由别人代笔,内容不但虚假,而且很乱。之所以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当时大气候的原因。想必您应该了解那时的情况吧。
关于”文献“的作用,本人也认为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很重要的,由于与此栏宗旨有些差异,就不在此讨教了。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26 22:32 , Processed in 0.0719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