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之八)

[本贴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3-21 20:50 编辑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

三界轮回 ,依的是缘起法,能如实观察缘起,就知五阴生灭,知前际,知后际,知生知死。
而不是什么 想。
从缘起法生,依缘起法灭。

从缘起,知四圣谛,才是真正的解脱之路。

缘起法甚深,那是圣者的自证境界 。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20:23 | 只看该作者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

这里,又讲了受持 楞严,广 为人说的总总利益。
差不多是奇迹了。。。
不知你信了没有,反正我是没信。
为何?否定因果故,与缘起相违 故。

-----
还有人说,楞严既要人受持 广 宣,为何却编了个般剌密帝偷经出关的故事 ?
此说不通,那就再编一个吧!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05:36 | 只看该作者
把这一段的疑点总结 一下:
一,菩萨道 部分,五十五位路没分清?
1,三渐次后,即得“无生法忍”。
2,较华严,多十心,干 慧地。
3,在初地前,加入唯 识的四加行位。
4,十地后,加等 觉,妙觉二位。
5,从干 慧地到等 觉,用“金刚心”再重十二,尽妙觉才成佛。
6,把初初地到十地说成初至九地为修习位。
7,阿难听楞严,证“二果”。
8 ,说十八年后灭族事。
9,“本净”生“妄 见”。故有众生及六道 。
10,这里的情与想六交,与前面的十二类众生的“想”,是什么 关系 ?
11,无间,阿鼻不分。
12,堕地狱不是因恶 业?
13,风,水二轮间,多了个“火轮”。
14,淫,贪,慢 ,嗔 ,诈,诳,怨,见,枉,讼是“十习”。
15,恶 报从六根出?不是因恶 业?
16,乱说地狱。
17,拼凑“十鬼”“十类畜”。
18 ,堕 恶 趣,“情""想"不分。
19 ,修定不能出轮回。
20 ,编”十类人“。
21 ,编”十类仙“。
22,生四天王天说错。
22,生刀利天说错。
23,生夜摩 天说错,
24,生兜率天说错。
25 ,”三灾不及“?
26,乐化天说错。
27,他化天说错。
28,生初禅 天不修禅 ?
29,二,三,四禅 都 说错。
30,错说无想天。
31,四静虑不是正修?
32,错说四禅 出诸受。
33,五不还天,是不还圣者,兼修四禅 而居的最后生。
34,四禅 天中,想象 出诸”天王“。
35,不还天不能见?
36,乱说四无色天。
37,不回心阿罗汉不能出轮回 ?正好说错反回小向大者。
38,无色界天也有”天王“,还是菩萨 ?
39,阿修罗属天道 。
40.阿修罗是欲界天众,不能及梵天。也非人,鬼,畜趣。
41,鬼无卵生。
42 ,轮回之因是贪,嗔 ,痴 ,而不是有无杀盗 淫。
43,习气不碍解脱 。
44,得菩提的是智慧 。
45,回小向大的楞严会,弟子处处证声闻果???
46 ,众生是本觉妄 想生出来 的/
47,虚空生汝心里?
48,发真归元,十方空埙?
49.修禅 没那么大动静。
50,阿难不犯戒。
51,色阴尽能超劫浊?
52,依此类推,尽五阴,超五浊?
53,佛无女身。
54,佛灭不能再来。
55,释迦后,弥勒前,人间无佛。
56,劫火时,众生已至光音天。
57,不知三身。
58,欲界才有男女之别。
59,再抄《高僧传》。
60.草木非众生数。
61,把六十二见与六师外道 理论 ,放入”行阴区域“。
62,十地菩萨所居的大自在天,是”大我慢 种“。
63,无想天里,没什么 舜 若多的空神。
64,阿罗汉解脱与缘觉解脱 ,居然是不出”识阴“!直接谤二乘圣者。
65,解脱不靠智慧靠咒子?
66,不知轮回 依缘起,不是什么 想出来 的。
67,再吹一下此经”功德“。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1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呢,说一说以前某些“佛友”,对山先生的一些质疑。
再者,是等一等,因为有人说了,等 你漫 话完楞严,我再怼某某经,,,,
我再去怼某某论,,,,,,我再去怼你山间竹笋高云飞,,,,,咱就让他再等 等 。

也许,人家用的是宋襄公的战术呢?
我们不能开怼呀,山先生的军队未渡河,山先生的军队未列阵,山先生的军队未“打大钟鼓”,让他先自己玩,,,,,,

嗯?钟??????????
钟????

请问 山高云飞 山先生:“钟”是“法”吗?

确实 ,如果从历史上看,古印度是没有钟的,前面系列帖中已证。

不承认这一点的,又拿不出证据反驳的,请自觉离开此帖。

但是,从佛经中,因为翻译的原因 ,我们会看到许多中国化的词汇。这也很平常。
以此来认定伪经,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
比如,佛因人因事制定的律文中,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或当时没有的东西。这个先不讲。据说 "与法义无关"(假话连篇的经文却有无上法义,呵呵)。
但是,如果本土化的东西与事实,与其所表达的含义,完全在硬扯,这就不是翻译的问题了。

是不是在口头上玩双标,看楞严中,是如何说“钟”的,怎么一个假法。
在楞严中,以钟为例,共集中出现了三次。

(一)【阿难。汝更听此只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往彼声边。如我归住只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


(二)【即时如来,敕罗侯罗,击钟一声。。。。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
如来又敕罗侯击钟。问阿难言。汝今声如来又敕罗侯击钟。问阿难言。汝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有顷罗侯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钟声更击,汝云何知。】


(三)【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
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
。。。。

那么,在佛经中,“钟”对应的是什么呢?
楗棰。一种木制的器物,打击时能发出很响的声音,用来召集僧众。
(“《增一阿含经》:‘佛告 阿难 汝今连击楗椎。’《释氏要览》:‘梵云楗槌,此云钟磬。’”)

先看第一,“只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这种钟鼓齐鸣的生活景象,有说,在唐代丛林中,是很常见的。
但要把它放在佛陀时的祇园,就有点不适。没有要事,楗棰不是常常打的,那里很寂静,声是初禅刺,多的是圣默然。
同样,可以参考一下尽量保留了当时的状况的南传上座部,看他们怎么生活 的。
不过,这个对于醉心于“法义”的“大乘人”来说,生活细节,别管什么声了,那是在举例,何况,连历史都 靠不住的。

再看第二。
罗睺罗尊者“击钟验常”。
这个,不仅仅是法义了,是实实在在的在击钟,不但余音绕梁,还传到汉地了。

有人说,那不是楗棰吗?为何你说是钟?
答:你忘 了?罗睺罗尊者还在世呢。别问我,问他老人家去。
不是我耍赖,我只会住于文字相。

为什么呢?龙树菩萨《大智 度论》中说当时的人,三十三天你们都 不一定能知,何况佛法深义?

但是,今天的人,大乘不离口,别人是小根小器,弄不好还会入魔,动不动诸佛境界,谈玄说妙一大堆,,,,,能见见尊者,应是小事一桩。
实在不行,起个神通看一下当时的场景,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别说你啥 都 做不到。

再看第三。
有人在梦中,把以杵捣衣(又是中国制造?)声,听作钟鼓音。
衣杵是木制的,发出木器声;钟是铜铁做的,发出金属音。这个清醒的人很容易区别开。
连说梦话的人都 知道,那一定一定是钟,应该与祇园钟,是一个品种,而不是什么楗棰,清楚的人,更应该明白这一点了吧?

喜欢用梦话来说明,证明什么什么的,你们没想到,楞严还有这一招。

==============
讲故事 啊讲故事。
楞严是从龙宫里带出来的,不好译,你们不好懂。
那能不能问问龙王呢?
不行啊,“它(金翅鸟)吃龙就好像我们人吃面条一样,左一条龙,右一条龙,一口可以吃很多条,叨起来一吞就十几二十多条龙,一口就吞下去,吞得很快!”
龙王也许被吃了。。。。
金翅鸟呢?飞走了呗?
飞哪了?
我怎么知道?
你,你,你,你不会用神通看看。。。
当然 ,别人挡不住你的理解 。何况楞严这部关乎佛教前途的大经。


相比来自于三十三天的经典,祇园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妨提个建议:
让信这个楞严的,建一口大钟,在祇园遗址处,挂起来,以作弘大乘之证明。有了它,什么世界第八大奇迹,我都 不希罕。

不过,敲它的时候,也是很好听的。
因为别的钟,听起来,是深沉的,宏亮的,金属的“咚”“咚”“咚”。。。。。
“祇园楞严钟”,听到的则是“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法义”。。。。。。。。。。
钟,钟,钟,,,,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蟠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余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借诗一首,告诉靠脑补,做梦而存在的宗教幻想家们,赶快回到人间正道,去深思佛陀教诲,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16 | 只看该作者
这节一开始,用阿含经对比,指出楞严“行阴”“十种禅 那狂解”。

有人早就笑了,嘴一撇,哼,小乘人用小乘经典来否认大乘!我不跟你一般见识!你最多是阿罗汉。
我将来要成“大阿罗汉”!就是佛,懂不?

哦,“小乘”对阿罗汉分六种。“大乘”阿罗汉分大小?

接着看一看“宗教幻想家”表现出来的“大乘”。

这一系列话题中,
一说到 “小乘经”,“大乘人”可真是“如聋作哑”;
一说到 “小乘律”,“大乘人”可真是“如聋作哑”;
一说到 “小乘论”,“大乘人”可真是“如聋作哑”。

~~~~~~~~~~~~~~面对“小乘”发出的质疑,沉默啊沉默。。。。。。。

能不能听到“师子吼”呢?
能,
有那么几声,想听吗?

嘘~~~~~~~~~~~~~~~~

安静~~~~~~~~~~~~~~~~~

吼第一声:
“如果不同,我相信祖师,相信传说!


吼第二声:
“你们劣根器,着文字相,攻击大乘的魔军!


吼第三声:
“滚粗!”
56#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4-6 04:40 编辑

下面说说楞严坛城?


《摩登伽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竺律炎共支谦译
  度性女品第一
"尔时女母。于自舍内。牛粪涂地布以白茅。

于此场中。燃大猛火。百有八枚妙遏迦花。诵咒一周。辄以一茎投之火中。
其咒言曰。
    阿磨利 毗磨利 鸠鸠弥 三磨祢 移 那婆头赐 频头弥车养
   提菩跋利沙提 毗地逾多提揭阇提 毗三磨耶 磨罗阇 三磨提 跋陀夷阇

  若天。若魔。若乾闼婆。火神。地神。闻我是咒。及吾祠祀。宜应急令阿难至此。"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
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
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

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令其四外遍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
(音同触)、弥陀。
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
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

这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换药不换汤?

其实,把这两段,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异同。
一样的念咒,一样的做坛城,还有火供。忙得很,复杂得很。
说明什么 呢?从形式上来说,这都 是印度教、婆罗门教里的东西。
把内容换成佛教的“修行”,就变成了“密宗”??????
===================
那么,关于火的祀法,是从何而来的呢?

《大智 度论。卷13》:

【复次,此六斋日,恶鬼害人,恼乱一切,若所在丘聚、郡县、国邑,有持斋受戒善人者,以此因缘,恶鬼远去,住处安隐。以是故,六日持斋受戒,得福增多。
  问曰:何以故诸恶鬼辈,以此六日恼害于人?
答曰:天地本起经说: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以是故,诸恶鬼神于此六日辄有势力。
  问曰:诸鬼神父,何以于此六日割身肉、血以著火中?
答曰:诸神中摩醯首罗神最大第一,诸神皆有日分。摩醯首罗一月有四日分: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余神一月有二日分:月一日、十六日,月二日、十七日。其十五日、三十日,属一切神。摩醯首罗为诸神主,又得日多故,数其四日为斋;二日是一切诸神日,亦数以为斋。是故诸鬼神于此六日,辄有力势。
  复次,诸鬼神父,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过十二岁已,天王来下,语其子言:汝求何愿?答言:我求有子!
天王言:仙人供养法,以烧香、甘果诸清净事;
汝云何以血、肉著火中,如罪恶法?汝破善法,乐为恶事,令汝生恶子,啖肉、饮血。当说是时,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发黄、眼赤,有大光明。一切鬼神,皆从此八鬼生。以是故,于此六日,割身肉、血以著火中而得势力。
如佛法中,日无好、恶,随世恶日因缘故,教持斋受戒。】

======================
不过,在早其的阿含 圣典中,你是找不到 佛陀有此教 法的,只能“隐”到 “八百年后”,人们的“根基”能够“接受密法”时,再广传,真正的密宗,只能附在这些上面:普利群生的佛法,变成了脱离人间的仪式。

不过,佛教也快灭亡了。


57#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28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4-6 04:22
下面说说楞严坛城?

【转】



可以说“密教是佛教与印度教结合的产物。”

从密教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密教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初期杂密阶段和后期密教阶段。
A、初期杂密
大乘佛教终究成为密教,可以说是突如其来,也可以认为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所谓突如其来,是因为在释迦牟尼时代,佛教极力反对神权,贬斥神秘,否定方术,一切咒语均为抛弃之言语。可见,佛祖不提倡方术、密咒等植根于民间的观念或信仰。
其历史渊源,如在《长阿含经》卷十四•二十“梵动经”有载:“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祈祷,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诵象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吃、能为解咒,或诵知生死书,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在《中阿含经》卷四十七“多界经”中记载: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在部派佛教的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即有佛陀听许持善咒治疗宿食不消、毒蛇、齿痛、腹痛等记载。
佛陀在《长阿含经》卷十二大会经中,为了降伏诸天,结了数咒。
佛陀在《杂阿含经》卷九•二五二经,也向舍利说了毒蛇护身咒(注:参见《印度佛教史》圣言法师编述,223页)。可见,密咒及其使用早在原始佛教的经典中就已出现。不过,密咒最早还是发源于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在世时尽量禁止密咒在佛教学说中出现,后来加入佛教的外道人数渐多,他们习用咒语治病。至部派佛教时,如法藏部,推崇目犍连,盛说鬼神,咒法渐行。
就一般而言,佛教密宗的思想萌芽见于《阿含经》。认为唱诵巴利文《律藏》和《长阿合经•大会经》等中某些简单经文,依此功德就可除灾招福,此为明咒信仰。这种形式的密教叫“杂密”。还有以特定的文字、语句为特征,冥想与此有关的深刻含义,以期达到精神统一的陀罗尼。这些明咒、陀罗尼被称作“真言”(注:参见《印度•中国•日本三国佛教史略》49—50页,中国佛教协会经书印赠处世哲学994年出版)。这些即是最初的“杂密”。


根据密教自己的说法,密教是由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传授给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持金刚)。
金刚萨埵是大日如来的内眷属,是诸执金刚的上首,处于金刚法界宫,亲蒙大日如来的教敕而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的第二祖。
释迦牟尼圆寂后八百余年,龙树菩萨出世,开南天铁塔而亲自向金刚萨埵面授密乘,为第三祖(注:参见《印度佛教史》227页,圣严法师编述)。
又如“日本传统说金刚乘的教义照佛陀的嘱咐被金刚萨埵贮在南印度的一座窣堵波下面,直到人们能够理解的时候,方才问世。后来龙树开了这座宝塔,接受了金刚萨埵的灌顶,然后传播这种教义。”(注:[英]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453页,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
这些传说性的记载很可能是后来密教学者附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密教的萌芽早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已存在,只是没有得到发展而已。至部派佛教时期,密教已经积累了许多素材;到大乘佛教时期,密教已经有了部分理论性的东西。
正如多罗那他在他的《印度佛教史》中所说:在僧护时代,事部和行部二类,显然已流行约有二百年了,但是,瑜伽与无上瑜伽二类,此时尚未出现,直到后来波罗王朝时,始见宏传。至此,密教的传承系统还很模糊,也比较杂乱。既没有出现权威的密教著作,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传承制度。
因此,公元七世纪中叶以前出现的零散密教都可归入“初期杂密”的范畴。

http://fo.ifeng.com/dushulz/zhua ... 25/21588305_0.shtml
58#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3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对于某些对历史考证几乎怀有恨意的人来说,前面的引文无疑读起来很不爽。
尽管他们对于自己要反对的事物,可以从历史上深挖一下的。

不过,还有一丝曙光在这里:

【根据密教自己的说法,密教是由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传授给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持金刚)。金刚萨埵是大日如来的内眷属,是诸执金刚的上首,处于金刚法界宫,亲蒙大日如来的教敕而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的第二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八百余年,龙树菩萨出世,开南天铁塔而亲自向金刚萨埵面授密乘,为第三祖(注:参见《印度佛教史》227页,圣严法师编述)。

又如“日本传统说金刚乘的教义照佛陀的嘱咐被金刚萨埵贮在南印度的一座窣堵波下面,直到人们能够理解的时候,方才问世。后来龙树开了这座宝塔,接受了金刚萨埵的灌顶,然后传播这种教义。”(注:[英]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453页,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这些传说性的记载很可能是后来密教学者附会的】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密教的传承,上启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
二祖是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持金刚)。
三祖是龙树菩萨。

===============
这个说法,对于在大小乘中,都 被 定为总持佛法三藏的阿难尊者来说,地位突然有点尴尬????
为什么 ?
----------------------
楞严经,是在佛陀六十二岁时,在祇园为大众所宣说,里面已有密教内容。
其中,诸多弟子既在小乘经典,又在大乘经典中出现。如: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卷一)。
憍陈那五比丘,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槃特迦,憍梵钵提,毕陵伽婆蹉,孙陀罗难陀,优波离,大目犍连。。。。。(卷五)理所当然地,应该在密教经典中出现,至少一次才对。
****************
那么,在密教经典中,
1,既参与了五百结集,又参与了大乘结集的阿难尊者,又肩 负着诵经的重任,处于什么位置呢?
2,那些同法会的弟子们又参与过吗?

密教内容,应指毗卢遮那佛于天界(非人间)传金刚手的密宗。

楞严中,却记成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祗园为阿难等讲的大乘咒术。。。

呵呵。。。。。。。。。。
59#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4-6 04:52 编辑

所以,有人说楞严经连密教也讲了。

不错,不错。

它里面的内容出现得越晚,越说明是后人造的罢了。
所以,可以这样说,历代修学的佛法,以阿含 为宗,形成一个传承,简称为“阿含系”。

出了阿含的修学,我称之为“宗教幻想家”。




下面,再说一说,楞严经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不知读者如何为它自圆其说?
提前预防一下,有些人,在说事时:

你跟他辩真伪,他跟你讲圆融;

你跟他讲历史,他跟你讲神话;

你跟他讲逻辑,他跟你讲感应;

你跟他讲四圣谛,他跟你讲“一切法皆是佛法”;

你跟他讲缘起,他跟你讲常住真心。

你跟他讲世尊,他跟你谈大德;

你跟他讲大乘经漏洞百出,他跟你讲不要“著相”;

你跟他讲正信,他跟你讲不信下地狱;

。。。。然后,一扣帽子了事。

60#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4-6 04:55 编辑

一,
这天的饭是怎么吃的?
卷一:
前面刚说:【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大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

吃完饭 ,回来就忘了,“请食”变成了“乞食”。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


二,
说到吃,楞严还有一处,这个乳制品,能不能吃:

(卷三)能吃:【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

(卷六)不能吃:【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
(注意原因)【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卷七)以之火供诸佛菩萨:【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
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
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前面吃不吃是与戒律有关的事。

61#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4-6 04:57 编辑

三,

再看,此事,阿难是否犯戒(《戒因缘经》明说,阿难为咒所加,不犯):


(卷一)说:【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看样子没犯。

(卷九)则说【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祗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这里又说犯一戒。


l四,
舍利子入道因缘(舍利子于路上逢马师比丘而受化,诸《律》一致记载)。

(卷4)说【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卷5)则变成【我(舍利弗)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五,草木金石是不是众生?

当然不是,可楞严却这样说:

卷7先说:【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卷9则接着说:【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卷10则成了邪见:【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
62#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5:00 | 只看该作者
六,众生分类:
抠一抠字眼:
卷7,楞严分众生为十二类:【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这里,“有色”,是一类;“无色”是一类;
后面,“非有色”,就是“无色”了。“非无色”,就是“有色”。

前面,“有想”,是一类;“无想”,是一类。
后面,“非有想”,就是“无想”;“非无想”,就是“有想”。

颠来倒去,总共四类,楞让楞严给忽悠成八类!
---------------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

七,虚空坏不坏?

卷4前而说,【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接着说:【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卷9则变成了:【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
难不成,此虚空非彼虚空?
外面有一个虚空,你心内,还生出一个虚空来?里面还有诸世界?
八,摩登伽女如何证果?

(卷一)说:【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卷四)则成:【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这个,不论说是阿难,还是此女,都 不通。)
接下来,则不知所云:【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
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卷七说:【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
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
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
摩登伽女,仅仅听闻一个咒语,到底是消了恶咒,还是证阿那含 (三果),还是出缠,授记?还是证无学阿罗汉?
63#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0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4-7 05:10 编辑

九,

持楞严咒,道场(坛城)还建 不建 ?

卷七先说:【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
。。。。。【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经过许多努力之后,才发现,仅持楞严 咒就行了?

后面说:【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
。持咒之后。。。。。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十,

受持 楞严咒,连五逆罪都 能灭?

(【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
评:本来,持 戒就行,结果,建了个坛城,就必须持咒了!)
-----------------


前面说,戒必守,师必求,衣必净,居必洁,坛必作: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

--------------------
持咒之后,就成了这样子: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

评:我只想说,有些人学佛后,照 样无恶 不作,是不是信了楞严,持了这个咒子的结果 ?

还有咒语,在佛陀时代 ,就是婆罗门所常用的。“覆则妙”,就近密了。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
云何为三?一者女人,覆则妙,露则不妙;
婆罗门咒术,覆则妙,露则不妙;
邪见之业,覆则妙,露则不妙。
是谓,比丘,有此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增一。卷十二。供养品》)

哦,这么快就十条了?
还有经中,阿难到底证到何位,似乎也没说清楚。。。。。。
64#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05:12 | 只看该作者
十一。
什么是“想”。

楞严先说,一切轮回皆是妄 想所成:

【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然后,用想为众生分类,结果 ,有想无想都是有不同的想:
1,用有无想分: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2,结果都 是想出来的:。。。。翻覆乱想。。。。新故乱想。。。。潜结乱想。。。。呼召乱想。。。。。

后来,想又与情结合,依比例多少而上天入地狱了: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

====================
没有严格的说,“想”是如何界定的,只能说,楞严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实际上,从这里,可以看出,楞严在用字上的故弄玄虚:

试看以下词:
讲菩提的:劳。瞪。捏。摇。心目,黏,精,
讲众生的:胎遏蒲昙,,,湿相蔽尸,,,销散轮回,,,相待轮回,伪颠倒故,,,,
讲业报的:枉习交加,,,,讼习交諠,,,,,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
讲诸禅(天)的: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
净德成就,胜托现前,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

=======================
为什么 ?不知法法相因,法法相成,故不能自通,更不能与诸经通,一说到具体事相上,唯 有脑补而已!
65#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5:06 | 只看该作者
再看楞严的以禅定为解脱: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
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
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
一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
,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
,不遭邪虑,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心爱绵合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心爱深入。。
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
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
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
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
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
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
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
,,,,,,】
=====================
先不说这“三摩提”都 指了什么 ,可见,楞严是很看重定学的。
问题在于,它并没有说明定学,是如何生出慧学的。
因为解脱,用的是慧学,定是力量与手段 。


显然 ,楞严处处,有把定学作为解脱的倾向。
实际 上,它也不可能由自己这种定,得正知见。
因为,证正觉,是依四禅 ,起神通,至无漏智 证。才得以解脱生死。(《长阿含。阿摩 昼经》)
若真发菩提心,当如何做呢?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般而灭度之”,还需不住度生之相!(《金刚经》)
至少,也得让众生不信者信(出离生死,解脱之道)。

诸佛又是如何 说法的呢?
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
尔时,世尊见此大众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
于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长阿含》)

至于那个“汝辈修禅 ,饰三摩地”有什么作用呢?
四修定:
1,证得现法乐住、
2,证得殊胜智见、
3,证得胜分别慧、
4,证得诸漏永尽(《法蕴足论》)
菩萨六度:布施,持戒,禅 定,忍辱,精进,般若。


别拿一项当全部!
还是那句话,都 在说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解脱。
但,戒,是建立在正知见的基础上的,以世尊所制为依,这是佛陀的领域。
任何人,都 不能逾越。否则 ,言行失去了正见。
那种把自己烧了消业的作法 ,就别冒充佛说了吧。

定,也要有正定,按佛法中的四禅 八定来,步骤清楚 ,安全可靠,有利有果。
以为不淫就能入初禅,入初禅 还不是正修? ,你可以试试?

慧,也要有正思维,才会得真解脱。
持 个咒子,就想灭五逆,成阿罗汉?
那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五年,是在逗你玩?

也就是说,最基本的解脱,只要成就四净信:
信佛,信法,信僧,信戒。
即可得初果:须陀洹,入流果。极多七次人天往来,即证入涅般。
这样的解脱之道,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一旦证入声闻任何果位,那么,回小向大再成佛,几乎不可能,因为四圣谛的力量,将使你很快证得涅般。这是法性。按南传说法,这个时间内,你无法积累足够的波罗蜜,去证无上正觉而成佛。

除非阿罗汉在入无余涅般之前还有一次机会。


安全起见,不要盲目相信你随时都有机会发成佛之心,走成佛之道,证成佛之果。
没经典依据的亊,只能算幻想。
其实呢,佛法也挺简单的:观缘起,证四谛,得解脱生死轮回。
区别在于:
你若独立证得,并广为说法,以度众生,你就是佛。
若独立证得,只以神通度众,你就是辟支佛。
你若在佛法指导下证得,你就是声闻四果。

舍此无他。
就怕易知难行。

66#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5:0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 底,楞严能大行其道 ,与中国人的圆融思想,以大乘自居的优越感,不求甚解的态度,依人不依法的习惯,不深入三藏去究其实际,都 有很大关系。

还有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那个白衣不得阅律的规矩。
因为。律中,详细 记载了佛及其弟子的一生,如果知道这些,就不会被“优波离随佛出家”这样的句子给哄住 。

再比如,佛经的白话。
在读《金刚经》时,一个众生分类,“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到底是“非有想,非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

连最基本的断句都 会出问题,这佛经能看明白到 哪去?

这还不是悲剧,请看这个: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
http://www.bskk.com/thread-2959001-1-1.html
(出处: 佛教社-地藏论坛)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六祖【????】曰﹞
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
湿生者,随邪性也。
化生者,见趣性也。迷故造诸业,习故常流转,随邪心不定,见趣堕阿鼻;
起心修心,妄见是非,内不契无相之理,名为有色;
内心守直,不行恭敬供养,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为无色;
不了中道,眼见耳闻,心想思惟,爱著法相,口说佛行,心不依行,名为有想;
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无有作用,名为无想;
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
求理心在,故名若非无想。
﹝王日休曰﹞
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鸟,细而虮虱是也。
若胎生者,如大而狮象,中而人,小而猫鼠是也。
若湿生者,如鱼鳖鼋鼍,以至水中极细虫是也。
若化生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狱,中而人间米麦果实等所生之虫是也。
上四种谓欲界众生。
若有色者,色谓色身,谓初禅天至四禅天诸天人,但有色身而无男女之形,已绝情欲也,此之谓色界;
若无色界者,谓无色界诸天人也,此在四禅天之上,唯有灵识而无色身,故名无色界。
若有想者,此谓有想天诸天人也,此天人唯有想念,故自此以上,皆谓之无色界,不复有色身故也。
若无想者,此谓无想天诸天人也,在有想天之上,此天人一念寂然不动,故名无想天。
若非有想非无想者,此谓非想非非想天诸天人也,此天又在无想天之上,其天人一念寂然不动,故云非有想,然不似木石而不能有想,故云非无想,此天于三界诸天为极高,其寿为极长,不止于八万劫而已。
﹝李文会曰﹞
若卵生者,贪著无明,迷暗包覆也。
若胎生者,因境求触,遂起邪心也。
若湿生者,才起恶念,即堕三涂,谓贪嗔痴因此而得也。
若化生者,一切烦恼,本自无根,起妄想心,忽然而有也。
﹝又教中经云﹞
一切众生,本自具足,随业受报,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淫为湿生,欻起烦恼为化生也。
又云眼耳鼻舌,回光内烛,有所贪漏,即堕四生,谓胎卵湿化是也。
色声香味,回光内烛,无所贪漏,即证四果,谓须陀洹等是也。
﹝傅大士曰﹞空生初请问,善逝应机酬,先答云何住,次教如是修,胎生卵湿化,咸令悲智收,若起众生见,还同著相求。
若有色者,谓凡夫执有之心,妄见是非,不契无相之理;
若无色者,执著空相,不修福慧;
若有想者,眼见耳闻,遂生妄想,口说佛行,心不依行;
若无想者,坐禅除妄,犹如木石,不习慈悲智慧方便,若非有想者。
﹝教中经云﹞有无俱遣,语默双忘,有取舍憎爱之心,不了中道也。
﹝临济禅师曰﹞入凡入圣,入染入净,处处现诸国土,尽是诸法空相,是名真正见解,你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浮沉也。非无想者,谓有求理心也。

--------------
也就是说,除了展转相抄外,借题发挥已成了主流,这是在入佛知见吗?
借“普德海幢”的一句话,“后世佛子知见”啊。

能说清楚的,在这里:
(一)《金刚般若论 》 无著菩萨 造 隋 南印度三藏 达磨笈多  译
(二)窥基:《《金刚般若论》会释卷上》
楞严很高明,抓住了国人的这些特点,用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词与句子,把真的,假的,掺 在一起,造 出一部“大乘了义经”来。

你看不懂吗?多没面子?脑补一个,牵强一个,它可能好象是这个意思。
你再认真?那可不行,那叫执着文字!法义与文字无关!不要看指月之指!
终于,楞严笑了,而且是开怀大笑:好好替我数钱吧!

再补充一下。

如果 是真正的密教 ,那么,楞严中这一段,说法主应该是毗卢舍那佛,听法者是金刚手及诸菩萨,而不是还有一群佛世时的,“回小向大”的声闻弟子“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果 是后期佛教与婆罗门教混合产生的密宗,那么,就算楞严是真经,那么,它的产生出现,也是佛灭几百年后的事了,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佛世时的“室罗筏城,只桓精舍”。。
67#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0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4-9 22:15 编辑

再看这些:


发表于 2018-3-16 08:21|只看该作者
只信佛说
只学佛说
只依佛说
只传佛说
只护佛说
是为佛子
正见之本
解脱之根
保己法身
护人慧命
不谤三宝
不堕地狱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2018-5-22 17:46|只看该作者
此外,主人翁阿难,优波离,迦叶,罗睺罗。。。。都 在楞严法会上出现。

====================

这部经中出现了第一次结集的主要人物,请问为什么第一次结集的时候这几位主角没有结集这部经呢?
****************************
2018-5-15 10:14|只看该作者
佛涅槃之后分裂成近20个部派,
阿育王选择自己认可的僧团进行第三次结集,
然后传到了锡兰,
再然后南传自己进行了4、5、6次重新结集,
最后一次结集、也就是第六次结集在1954年……
所以,
楼主说的没错,
现在的南传、北传都是下流的水,有多少是源头的纯水已经不得而知了。
其中,
北传阿含部只停留在第三次结集,
哪一个更接近源头不言自明。




******************************************************

2018-5-22 10:57|只看该作者
北转阿含应该是阿育王时期第三次结集的版本

南传上座部自己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结集,而最后一次结集是在1954年

简单的推理一下:一个是第三次结集的版本,一个是自己再次进行了三次结集的版本,哪一个更接近于“原始”?

是不是有点乱?
放在一起,确实有点乱哈。
不过,这正是坛中一系列马甲,对待学佛or佛学的一种态度,在这次分析楞严中,仍然表现得那么明显。
不妨一一道来,看看从这些帖子的背后,”挤”出点什么东东来。。。。。

何况,D兄一直在纳闷:你山大湿的漫话楞严,什么时候结束啊?不妨继续给他当头一"闷”。
还有这一句:

这是对藏密说的,同样,楞严中的坛城之类,也是不是要问一下呢?
2018-5-11 11:12|只看该作者

删掉四个字,
再来一次:
释迦牟尼佛在世讲法四十几年,请问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讲过所谓的密法?

当然 ,这话不是一个人说的,是论坛中,一类人说的,集中在那几个帖子中。
说明他们的理念都 差不多。如果不是,那就是山先生在造谣。
为了方便 ,就集中在一块说。

也用来说明 ,这些人,其实并不一定真的信佛法,是在佛法中投机者 ,还是有迹可寻的。
为什么 ?

出口成脏,人身攻击,在那里很常 见。
真学佛人,会连世间善法都没有,佛法在其心中,会有多少作用?如果 有作用,是什么样的佛经,才把他们教成那个样子?

闲话休题,言归正传。

我们先看第一句:

【只信佛说 只学佛说 只依佛说 只传佛说 只护佛说 是为佛子,,,】

很好,很有正能量是不是?
不过,我们学的是佛法,佛法由哪 些人说呢?
佛法,有佛说,弟子说,诸天说,仙人说,化人说,五种来源。(《大智 度论》《十诵律》)。
同时,我们也从经典中看到 ,佛经,就是这种构成 。

这种把佛法中的佛说孤立起来的偏激态度,已不正常了。
最起码,学佛方式错误,更断绝了佛及弟子世代的佛法传承,变相否认了佛法的流传。
何况,我们学的是佛法,佛陀是伟大的,是佛法的发现者,传播者,但佛出不出世,法尔恒常 ,又怎能因传法的媒介不同而判断呢?
这不是变相的依人不依法?
退一步来说,能在佛灭后约2500年,居然有人要全面信受佛说,不管怎样,还是要赞一下的。
毕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算还占了一条。

那么,这时,要判断哪些是“佛说”了。
据说:

“每部经典都有结集者说、参与者说、翻译者韵义、佛说等部分组成,要确定一部经典是不是伪经,需要审判佛说的那部分是否违背法义,而不是纠结结集者说、参与者说、翻译者韵义的偏差,看明白了吗?”
(出处:
请待、山、降、红、慕、悲几位异见人士学习一下……
http://www.bskk.com/thread-3025121-1-1.html
)
=============
非异见人士学习一下后,看懂了吗?
每部经,有“结集者说”“参与者说”“译者(润文)(说)”“佛说”等 等 等 。。。
知道佛经的构成了吧?

不过,仔细 想后,按这个思路,你所读的经典,应该是佛对弟子说后,弟子记下内容,并结集,先口耳代代相传,后记成文字。

应该是“传说, 由结集者说 里面的 佛说”。
三传手乃至N传手的“佛说”啊。。。。。。


哪里是真正的佛说呢?
还好,他们还承认:

“释迦牟尼佛在世讲法四十几年”

其弟子结集过“佛说”。
也就是公认的,后来的“五百结集”(第一次结集),“七百结集”(第二次结集),
问题在于,他们竟认为:

===========

“佛涅槃之后分裂成近20个部派,
阿育王选择自己认可的僧团进行第三次结集,
然后传到了锡兰,
再然后南传自己进行了4、5、6次重新结集,
最后一次结集、也就是第六次结集在1954年……”
哪里不对呢?
实际上是:

1,佛灭后一百多年,僧团才分裂成二十多部的(《异部宗轮论》)。
2,阿育王结集,见于《善见律毗婆沙》。王是“上座分别说部”的支持者,更不是因其中有他的亲戚。
3,结集规格相当高。历次结集,是校正,整理第一结集,而不是“自己改正”。
4,历次结集,是阿含,律,内容都一样。

=======
“非异见人士”无视这些,以已私意,把南传中的“佛说”,给否定了。
他们则说:


“北传阿含部只停留在第三次结集,
哪一个更接近源头不言自明。”

==========
南传记载,阿育王第三结集后,佛法九支分宏。
但,在北传资料中,并此事无线索。
分析原因,
1,“阿育王私自结集”,只是个“事件”,不重要。
2,结集内容与自己所受相同。 

所以,北传并无“第三结集”的说法。
如果“停留”,也说明,停在大家所受的内容一致上:都源自第一结集,至少,大同小异(不可避免)。
否定南传,也就否定了北传。
至于今天 ,南北传所留“三藏”,有多大的差异,对比之后,到底哪个更候近“佛说”?
不言自明。

再退一步。
他们确实信受北传“第三结集”的阿含三藏。

且相信,“佛在祇园用了十八年给弟子们讲完楞严”。
==========

能不能问问自己,
1,这部经中出现了第一次结集的主要人物,请问为什么第一次结集的时候这几位主角没有结集这部经呢?

2,释迦佛在世讲法四十几年,请问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为 阿难等声闻弟子 讲过 设坛诵咒的密法?


那位自"费”武功,只敢点评不敢回帖的”非智障”的"人生几度秋凉”,你也看到了吗?
所以说,
他们若信阿含,为何对与阿含处处冲突的楞严如此痴迷?
他们若不信阿含,以阿含为基本的两大质疑,使楞严无处容身。

玩双标,到这份上,无以复加矣。除非他们啥都不信。
他们是信佛的,却是佛教 中的投机 者。
信佛有利,故信。
他们也读经,这一点,比祖师教的要强,但,不一定读得懂。
所以,一遇到质疑,马上就跳起来:用种种手段,维护心中可怜的信念~~它,并没建立在对佛法正知正见上。

辩论,有辩论的道 ,谁会相信,一个学佛人,会处处出口成脏呢?

佛陀,会允许他的信从者恶 口吗?佛经中,也是禁止的啊,对不?
除非他们并不是真学佛。学佛?幌 子而已。


这就是他们在“法义辩证”版 所立的标题:
1,没文化真可怕……

2,请待、山、降、红、慕、悲几位异见人士学习一下……

3,咒语非佛说? 请看造谣专业户 山大湿 的谎言!

()
4 ,抠字眼:平先生、山先生两位握的是“实锤”还是“屎锤”

()
5,山先生,还有比你更不要脸的人吗?
()
6,山间竹笋高云飞先生确实是不一般的高人啊!

()
7,请问山先生:你是真的蠢?还是真的坏?
()
8,9,。。。。。。。

更不幸的是,他们生在末法时代 ,虽想学佛,却不想去照 佛所教导的做。
想读佛经,却遇到了伪经。
想护法,却走上了灭法之道 。。。

杯具,就是这样炼 成的。。。。
不过,还是留 下一点点希望的,说明,他们也知道有佛,有佛法,却不知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
是真经看不懂,被 伪经们给忽悠了的人。

另起个名字吧,叫“伪大乘”。

所以,
今天 人们学佛,需要一种回归,
回归佛法原貌,回归佛陀本怀。

如是,才能不自欺,不欺人。

68#
发表于 2019-4-9 11:4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他们应该了解下楞严阐述如来南无外道,然后归顺自己降服的对象这件事。
6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20:31 | 只看该作者
下面的楞严疑点大汇总,自己分析分析吧。


  按出场顺序:
  第一次小结

  一,依经对比:
  1,佛世有没有辟支佛?并参与世尊法会?
  2,佛初转法*轮,竟不是四谛!

  二,依律对比:
  1,阿难乞食于旃陀罗家,已在五非处。
  2,阿难事如何,不犯戒,没有“将毁戒体”一说。

  三,依阿毗达磨对比:
  1,能证九次第定的,竟没有阿罗汉?
  2,根,境,识相缘。盲人能“见”“暗”?
  3,发明“心目”一词,到 底是心见,还是眼见?
  4,找到“见性”。
  5,“心目”,“见性”这两者,与六识、(八识)之间的关系?
  6,不知根,境,识,心,意区别。
  7,不如理思维。

  四,叙述与事实相违:
  1,开始的一顿饭,大家不知怎么吃的?
  2,阿难此时未成道果。
  3,大迦叶,须菩提“心不均平”。
  4,阿难多闻有错。
  5,摩登伽女,变成了“淫女”,相应,“淫舍”“淫席”“淫躬”。

  第二次小结:
  一,
  1,错说六师外道 。
  2,有个不生不灭的“见精”。
  3,不知识缘名色。
  4,闭眼见暗。
  5,错说天眼境界。
  6,在祇园能见恒河?
  7,不知根境识之间三者互缘。
  8,“见”由“捏”成。
  9,世间是“菩提瞪发劳相”。
  10,否认五阴,六入,十八界的因缘生起。
  11,有独立的四大。
  12,用空性,否定因缘法,落入断见。
  13,别立“见大”。

  二,
  刻意贬低声闻。

  三;
  1,别说“阎浮提洲”。
  2,白月,黑月。

  四,中土化的词:
  1,“望梅止渴”。
  2,古印度没有钟。
  3,乌梅,黄连,细辛,,,
  4,阳燧取火,方诸取水。
  五,
  1,聋人听百步外的声音,什么比喻?
  2,阿罗汉于法还有疑悔?
  3,什么 叫“习漏”?
  4,定性声闻能回大乘,阿罗汉未得二空。
  5,无学位的阿罗汉要继续学习。
  7,“清净本然”的“如来藏”,“摇出”器世间。
  8,把三恶 业,说成轮回根本 。
  9,不知四大与识之关系 ,第N次。
  10.再贬小乘,多闻无用。
  11,错说舍利弗等 入道 因缘之一。
  12,阿难和摩登伽女,这时都 证了什么 果位?
  13,虚空不可烂 坏,后面坏说虚空碎裂。


  第三次小结:
  1,不坏的虚空,是生在汝真心内。
  2,错说五浊。
  3,此“界”非彼“界”。
  4,贬声闻。
  5,乱说六根,意根是色法。
  6.错说根所成体。
  7,不知“六根互用”。
  8,阿那律是天眼。
  9,跋 难陀龙有耳。
  10.骄梵钵提是习性。
  11,空神无体,也就不是“风质”,如来光不能照 。
  12,得灭尽定,不灭意根。
  13 ,胡编“击钟验常”。
  14,不知戒,定,慧之修行次序 。


  第四次小结:
  1,错说有个闻性。
  2,否认缘生,以断见,推出个“真常”。
  3,不知六神通,不知六根互用。
  4,同样,也未必认识第八识。
  5,阿能自贬。
  6,众生无明,与如来藏,什么关系 ?
  7,轮回涅槃,与六根无关。
  8,“祇夜伽陀,杂揉”。
  9,什么 是阿毗达磨?
  10 ,劫波罗天??
  11,大菩萨是无学位?
  12 ,错说初转法*轮。
  13,乔陈如“音声入道 ”。
  14,微尘归于虚空?
  15,跋 陀波罗是在家还是出家?
  16,阿那律是修得乐见金刚照 明三昧?
  17 ,朱利盤特观呼吸 入道 ?
  18,错说舍利弗目连入道 因缘。
  19,优波离没有随佛出城。
  20,“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21,如来藏虚妄发尘。
  22,楞严水观,抄《高僧传》法进事。
  23,唯 识是“我心”化境 。
  24,耳根圆通之“闻叫修,”“悲仰 “。
  25 ,错说缘觉。
  26,不知因禅受生。
  27,无想,无色天不能听法。
  28 ,什么 是法眼净?
  29 ,四大清净明晦者,附比丘波罗夷。
  30 ,错说淫 欲因果。
  31,错说杀戒,杀人与非人不同罪,又扯上了吃肉。
  32 ,佛世比丘 吃的肉是佛变的?
  33,古印度草菜不生?
  34,佛灭后,吃肉的弟子是大罗刹。
  35,错说食戒。
  36,烧身沝业,是外道 邪 见。
  37,得波罗夷,不能说是一阐提 。
  38,阿罗汉不现入轮回 ,菩萨能说自己是菩萨 。
  39 ,四戒顺序,与律记不合。
  40 ,听咒能证无学?
  41,摩 登伽女怎么证道的 不清。
  42,声闻不一定都 回小向大。
  43 ,错说成就戒。
  44,用中土之物建坛城。
  45,建道 场,《百伪》中占七条。
  46,雪山,白牛无出处。
  47,弥勒菩萨 被 排在佛部。
  48,道 场 中有碍法神频那夜迦。
  49,不许比丘食的乳,酥,用来供佛,菩萨 。
  50 ,大乘道 场,忙了百多天,不一定证初果?
  51,阿难再自贬。


  第五小结,
  一,楞严咒部分;
  1,佛弟子是三归依,而楞严咒中,归依了许多天神,外道 。
  2,咒语中出现了世尊的弟子,而菩萨竟是持 此咒成佛的?
  十方诸佛也是?
  3,佛灭后,证阿罗汉,持 此咒入道 场 ,能免魔事。
  4,成佛的咒子,却处处证了声闻果?
  5,咒的威力,全靠吹。连四波罗夷都 能还灭持清净。
  6,前面建了坛城,仅持咒后的功德,与入坛城一样。。。。。。
  7,持 咒万能,就是不灵???否则,如何 解释 人间诸苦难?
  二:
  8,年岁巡官,中土神祇 出现。
  9,无色界天人来法会。
  10,大自在天会扰乱修行人?、
  三:
  11,乱抄大佛顶别行法。而成楞严咒。至于 其中破绽,则有前文引用,不重复。
  四:
  12,阿能自贬。
  13,众生无始,楞严立因。
  14,世界是按色声香味触 法的顺序生起的。
  15,把众生四生,编成十二类生。
  16,借羯逻蓝,蔽尸等 胎中五位,立众生名目 。
  17,“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外道 思想。
  18,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是四实二。
  19,“螟蛉之子”是误传。
  20,中土专有词纷纷上场 。
  21,人,龙等 有四生而不是只有胎生。
  22,基本上,这些众生分类,都 用“想”来“捏”出。
  23,四食中有毒食?
  24,错说食五辛的原因,再错说食戒。
  25,于三渐次中,得“无生法忍” 。
  26,别说有干 慧地。

  第六次小结:
  一,菩萨道 部分,五十五位路没分清?
  1,三渐次后,即得“无生法忍”。
  2,较华严,多十心,干 慧地。
  3,在初地前,加入唯 识的四加行位。
  4,十地后,加等 觉,妙觉二位。
  5,从干 慧地到等 觉,用“金刚心”再重十二,尽妙觉才成佛。
  6,把初初地到十地说成初至九地为修习位。
  7,阿难听楞严,证“二果”。
  8 ,说十八年后灭族事。
  9,“本净”生“妄 见”。故有众生及六道 。
  10,这里的情与想六交,与前面的十二类众生的“想”,是什么 关系 ?
  11,无间,阿鼻不分。
  12,堕地狱不是因恶 业?
  13,风,水二轮间,多了个“火轮”。
  14,淫,贪,慢 ,嗔 ,诈,诳,怨,见,枉,讼是“十习”。
  15,恶 报从六根出?不是因恶 业?
  16,乱说地狱。
  17,拼凑“十鬼”“十类畜”。
  18 ,堕 恶 趣,“情""想"不分。
  19 ,修定不能出轮回。
  20 ,编”十类人“。
  21 ,编”十类仙“。
  22,生四天王天说错。
  22,生刀利天说错。
  23,生夜摩 天说错,
  24,生兜率天说错。
  25 ,”三灾不及“?
  26,乐化天说错。
  27,他化天说错。
  28,生初禅 天不修禅 ?
  29,二,三,四禅 都 说错。
  30,错说无想天。
  31,四静虑不是正修?
  32,错说四禅 出诸受。
  33,五不还天,是不还圣者,兼修四禅 而居的最后生。
  34,四禅 天中,想象 出诸”天王“。
  35,不还天不能见?
  36,乱说四无色天。
  37,不回心阿罗汉不能出轮回 ?正好说错反回小向大者。
  38,无色界天也有”天王“,还是菩萨 ?
  39,阿修罗属天道 。
  40.阿修罗是欲界天众,不能及梵天。也非人,鬼,畜趣。
  41,鬼无卵生。
  42 ,轮回之因是贪,嗔 ,痴 ,而不是有无杀盗 淫。
  43,习气不碍解脱 。
  44,得菩提的是智慧 。
  45,回小向大的楞严会,弟子处处证声闻果???
  46 ,众生是本觉妄 想生出来 的/
  47,虚空生汝心里?
  48,发真归元,十方空埙?
  49.修禅 没那么大动静。
  50,阿难不犯戒。
  51,色阴尽能超劫浊?
  52,依此类推,尽五阴,超五浊?
  53,佛无女身。
  54,佛灭不能再来。
  55,释迦后,弥勒前,人间无佛。
  56,劫火时,众生已至光音天。
  57,不知三身。
  58,欲界才有男女之别。
  59,再抄《高僧传》。
  60.草木非众生数。
  61,把六十二见与六师外道 理论 ,放入”行阴区域“。
  62,十地菩萨所居的大自在天,是”大我慢 种“。
  63,无想天里,没什么 舜 若多的空神。
  64,阿罗汉解脱与缘觉解脱 ,居然是不出”识阴“!直接谤二乘圣者。
  65,解脱不靠智慧靠咒子?
  66,不知轮回 依缘起,不是什么 想出来 的。
  67,再吹一下此经”功德“。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07 , Processed in 0.0849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