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天鉴网 净空邪说 查看内容

宗舜法师破斥净空的泛多元文化论

2013-3-1 10:01| 发布者: 技术支持| 查看: 7754| 评论: 0|原作者: 夏雨凉|编辑 |删除

摘要:

...


宗舜法师破斥净空的泛多元文化论


摘录自宗舜法师


试论归依体的获得、破失及守护·二、归依体破失的因缘》


……


二是泛多元文化论的流布。从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和睦、人民幸福的角度来说,多元文化的提法,显然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多元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多样性。所谓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将多元文化解释成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彼此不分,内外无别,则未免流于庸俗,这就是泛多元文化论。即如,在海外,有的法师去宣讲天主教的《玫瑰经》,说:


  佛家的教学,它的宗旨是离苦得乐,我们从《玫瑰经》上也看到这个意思。第二段痛苦奥迹里面是教我们离苦,荣福奥迹里面是教我们得乐,跟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宗旨完全相同,在短短这些经文里面全部都包含了。


他还说:


所以现在宗教教育是比什么都重要,宗教必须突破自己宗教的框架,要容纳所有的宗教,知道所有宗教的神圣跟我们自己崇奉的神明完全相同,决定没有差别。


并说:


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教?这个话说起来就太长了。这是因为过去科技没有发明,每一个族群居住的地方彼此不相往来,造成一个闭塞的局面,那就是佛法里面所谓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如果我们懂这个原理原则就晓得,佛教讲的诸佛如来,其他宗教讲的上帝、上主、神圣,我们肯定是一个人的化身;在不同的地区,他用不同的身分,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导众生,虽然形式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他的指标决定相同,方向决定相同,目的决定相同。这是我们在许多宗教经典里面细心去读过发现的,我们这样才真正认识神,作神的子女、作神的学生。


但是,在那位法师讲了这么一大通圆融论之后,人家并不领情,讲座的主持人特丽莎修女仍然明确地说,《玫瑰经》乃是因为一般人不阅读圣经,因此《玫瑰经》帮助他们了解玛利亚与耶稣的生活。因此当人们在唱诵《玫瑰经》时,不仅是祷告而已,同时也明了耶稣的一生和祂与玛利亚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来说,这是藉着《玫瑰经》来祷告,来表达我们对天主和耶稣的信仰。并且在总结中,仅仅肯定法师则在对欢喜三端的演述中,建议我们身为一个信徒,如何以圣母与耶稣以及古圣先贤为学习的榜样,过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基本上,这就是法师所阐述的。而对其再三强调的所谓佛教与天主教等的一致,根本不加回应。落脚点还是在天主教之本位上:我们的天主选择传道做为他的志业,我们应该想想,身为一位基督徒或天主教徒,应该如何来过生活?可见硬要把佛教往天主教上努力去靠,多少有点自作多情的意味。且不论其两者(或者多者)完全相同论在学理上的悖谬,仅从实际效用来看,就不免大打折扣。作为佛教信仰者,归依的根本,即体认三宝为唯一的尊崇对象。学佛人不仅要自利,还要利他。这个利他,包含着向不信者宣传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工作,亦即我们常说的弘法。而现在,佛教信仰者讲《玫瑰经》发明所谓所有宗教的神圣跟我们自己崇奉的神明完全相同,决定没有差别天主教跟佛教是一不是二,所有宗教都是一不是二玄义,在信仰天主教的人看来,可以认为既然佛教的东西和天主教一致,那么当然不必去学佛法。而在首施两端的人看来,同样可以认为,既然佛教的东西和天主教一致,那么去学天主教即等同学佛教,不学佛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信佛的人,到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去做礼拜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所有宗教的神圣跟我们自己崇奉的神明完全相同,决定没有差别嘛。这样一来,佛教作为解脱道的不共性完全被抹煞,其结果必然是佛教主体地位的丧失。尤其是这样的下劣见还用所谓华严境界来包装,就更显得叫人哭笑不得。


同观音菩萨的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一样,《维摩诘经》中也有一句话是常常被引为证明的,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 。其实,现在动辄说某个宗教的神是某个佛、菩萨的化身,乃是对化身的庸俗化。作为化身,他们体现出的不仅有之一面--即随顺世俗。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体现出的还有的一面--即超越世俗。欲钩牵是手段,是方便,入佛智才是目的,是真实。观音菩萨的应化,落脚点还是在字上,即以佛法令众生得度(这才是根本落脚点)。假如某个所谓的化身表现出来的教化只有欲钩牵而没有入佛智,那他是不是真的化身,就值得推敲了。如《圣经》所说的十诫,有些人仅仅从名目上看,就武断地说,与佛教十善业道相同。但是,十诫之首即明确要求: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1)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这就从根本上与佛教了划清界限。如果承认十诫,必然与《瑜伽师地论》所说的更不说有馀大师这个原则相违背。二者如何能?又怎么可能天主教跟佛教是一不是二,所有宗教都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可以肯定不同的正信的宗教(简别邪教)在化民导俗方面的相似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从信仰角度去强为捏合。在宗教之间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多谈宗教与宗教的的方面,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共存。但在宗教内部,还得多谈宗教与宗教的方面,以体现自己宗教的殊胜性,坚定自己的信仰。假如自己对自己所信仰的内容都缺少自信心,还要比附其他东西来成立,从佛教角度说,归依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说这种泛多元文化论,也是破失归依的一个隐因!


http://www.jcedu.org/edu/wenji/zongshun/




[ 本帖最后由 夏雨凉 于 2009-5-25 17:00 编辑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站点统计|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7 00:23 , Processed in 0.0603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