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卫生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洪志真有法轮还是假有法轮

[本贴链接]
26#
发表于 2010-9-7 1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7 10:36 发表
我的回贴不利于你们吧?没有勇气面对?都是一些愚顽不灵,死寂无知的人在这里起哄,罢了,你们爱YY也很好啊,就自个儿玩吧,不奉陪了!

回帖请看清规则,不要触线,尤其要注意用词与依据!
27#
发表于 2010-9-7 13:17 | 只看该作者
法轮能正着转又能倒着转,不知道肚子怎么吃得消哦
28#
发表于 2010-9-7 17:05 | 只看该作者

相由心生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7 10:30 发表


既然您认为一切都是心里发出的,那么您所认识到的那个邪教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是从您的心里发出来的吗?
既然您认为菩提的本性是空,没有形状也没有具态,都是无都是空,那有李洪志吗?有邪教吗?有被李洪志愚弄的邪教徒吗?
请问如果世界是虚无的,本来无一物,那为什么又有个“心”来产生万事万物呢?这个心不在这个世界里吗?


您问的很好!
我对于你的问题自我发问了,不是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而是不知道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回答你,也不知道您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来问的我这个问题?
您能回答我吗?
如果是常人,我就用常人的角度回答你,如果是修炼人,我就用修炼人角度来回答!
正如你说的,“心”产生了不同的答案!
我虽然也在努力的想使自己更好,但是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角度,都存在着很多缺点!还需要在常人的角度多加学习,在修炼人的角度,勤加修行!
1、“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2、“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是梵音,中文勉强可译为“无上”,至高无上。“三”这个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觉悟,连在一起就是说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包括心地法门,明心见性,由世俗超越而达到成佛的境界;在行为上是大慈大悲菩萨心,是菩提心,入世救一切众生;在理上是大彻大悟,超越形而上的本性之心。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意义很多,只能保持这个原文的音,让后人自己去解释了。
    换句话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一个普通人发心学佛,佛法与其他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都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 本帖最后由 玫瑰仙子 于 2010-9-7 17:24 编辑 ]
29#
匿名  发表于 2010-9-7 21:51

为什么在一段论述中,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

您在23楼的帖子并没有区别“常人”和“修炼人”这两个角度;在上贴我也看不出您是怎么区别回答的。
请教:
一方面,您说“菩提本无树,世界本虚无。”
另一方面,您又说“万事万物皆是由心产生的。”
究竟世界本虚无呢?还是万事万物由心产生呢?

题外话---关于慧能的谒语:
菩提树本来就是菩提树,菩提本来就不是菩提树,把菩提和菩提树搞在一起,是何道理?
明镜台本来就是明镜台,明镜本来就不是明镜台,把明镜和明镜台搞在一起,是何道理?
把菩提树说成菩提,把明镜台说成明镜,然后说菩提和明镜“本来无一物”,是何道理?
30#
发表于 2010-9-7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的帖子

1、我也看不出你“曾经是FLG人员”现在不是FLG人员的的依据。不知你是以FLG人员还是正常人的身份发表观点的?
2、菩提本无树,世界本虚无听不懂吗?唯物主义者不认可我能理解,你是唯心主义者也理解不了,我就有点奇怪了,不知你是否理解唯心主义是什么意思?从唯心主义的角度出发“世界本虚无与万事万物由心产生”不矛盾啊。
3、还有一问:我们这个空间有没有法轮?还有就是楼上有人问过:FLG人员的小腹部是哪个空间?
匿名
31#
匿名  发表于 2010-9-7 23:57

回复 29# 的帖子

慧能的谒语是应对神秀的谒语的,有兴趣自己可以去查找一下。
32#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00:12

回复 30# 的帖子

不好意思,今天注册了一个号,不过没有成功,24小时内只能注册一个,所以只好明天再注册了。也因此只好以游客的身份发言了,请见谅。25和29楼的帖子是我发的。

我只是问您:
一方面,您说“菩提本无树,世界本虚无。”
另一方面,您又说“万事万物皆是由心产生的。”
究竟世界本虚无呢?还是万事万物由心产生呢?
不管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也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即:
“世界本虚无”和“万事万物由心产生”。因为世界若本虚无,怎么又有一个心来产生万事万物呢?若如此,则世界至少本有一个心而不能说“本虚无”啊。
有趣的问题是,如果心产生万事万物,那这个心是谁的心呢?你的?我的?还是李洪志的?无论怎么检讨,如果自责自己心不清净所以产生了万事万物,那这个不清净的心不是应该想什么就产生什么吗?如果不能随心所欲地想什么产生什么,又是什么在限制着这个心呢?换个说法,如果真是因为心而生起万事万物,那李洪志是不是真的用他的心产生出法轮来了呢?要真是这样的话,您又凭什么说“而李大师还总是用这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娱乐大众,自欺也欺人”呢?
您问我这个空间有没有法轮,我倒是希望您告诉我,是不是心能产生万事万物,如果心能生起万事万物,那这个空间由心造出法轮来有什么不可能吗?
33#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00:16
原帖由 Anonymous 于 2010-9-7 23:57 发表
慧能的谒语是应对神秀的谒语的,有兴趣自己可以去查找一下。

这个我知道,神秀用菩提树比喻色身,用明镜台比喻心,用拂拭来比喻修行,用扫清灰尘比喻去除杂染,明心见性。
而慧能的比喻如上所说,不合逻辑。呵呵
匿名
34#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08:12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8 00:16 发表

这个我知道,神秀用菩提树比喻色身,用明镜台比喻心,用拂拭来比喻修行,用扫清灰尘比喻去除杂染,明心见性。
而慧能的比喻如上所说,不合逻辑。呵呵

有兴趣可以参阅《心理禅》一书。
35#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0:22

回复 34# 的帖子

34楼的朋友,《心理禅》这样的外道书诠释佛教,越说越远了,还是请回来想想---
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谁说菩提有树了?禅秀是拿菩提树比喻色身而已。菩提和菩提树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个事物,扯在一起是什么道理?
明镜亦非台---谁说明镜是台了?这句话更是不知道说什么,翻译成白话是“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不知道慧能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明亮的镜子确实不是台,怎么了呢?明亮的镜子无一物了吗?
本来无一物---前面两句中,菩提和明镜怎么就本来无一物了?
何处惹尘埃---按照慧能的说法,本来是“无”啰,所以才没有尘埃可惹?
36#
发表于 2010-9-8 10:49 | 只看该作者
真法轮?有真法轮早就去宇宙里的那美克星了,环境多好啊
37#
发表于 2010-9-8 11:13 | 只看该作者

心是什么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8 00:12 发表
不好意思,今天注册了一个号,不过没有成功,24小时内只能注册一个,所以只好明天再注册了。也因此只好以游客的身份发言了,请见谅。25和29楼的帖子是我发的。

我只是问您:
一方面,您说“菩提本无树,世界本虚无。”
另一方面,您又说“万事万物皆是由心产生的。”
究竟世界本虚无呢?还是万事万物由心产生呢?
不管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也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即:
“世界本虚无”和“万事万物由心产生”。因为世界若本虚无,怎么又有一个心来产生万事万物呢?若如此,则世界至少本有一个心而不能说“本虚无”啊。
有趣的问题是,如果心产生万事万物,那这个心是谁的心呢?你的?我的?还是李洪志的?无论怎么检讨,如果自责自己心不清净所以产生了万事万物,那这个不清净的心不是应该想什么就产生什么吗?如果不能随心所欲地想什么产生什么,又是什么在限制着这个心呢?换个说法,如果真是因为心而生起万事万物,那李洪志是不是真的用他的心产生出法轮来了呢?要真是这样的话,您又凭什么说“而李大师还总是用这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娱乐大众,自欺也欺人”呢?
您问我这个空间有没有法轮,我倒是希望您告诉我,是不是心能产生万事万物,如果心能生起万事万物,那这个空间由心造出法轮来有什么不可能吗?


您好,虽然你至始至终都是在问我,对我的问题没有任何想要回答的迹象,但是我还是很开心,愿意继续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自认为也是一个喜欢问为什么的人,但是,我不能确保自己是否能够回答的如你所愿或者说能让你满意!
首先我要回答你为什么要问你否是FLG还是曾今的FLG,原因在于,我也在考虑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回答你的问题,才不会让你迷惑,虽然我的目的没有达到,也致使你好像更加的迷惑,实则,你我心里都清楚,你自认为自己一点都不迷惑,原因是你认为迷惑的人是我,我希望你能给予这个你认为迷惑的人予以解惑,更希望我们可以同时解惑!
其次,回答你问我说的“心”产生万事万物的心是谁的。我把我的理解告诉你,我认为一人一心,一心一世界!这个心即不是指你的,也不是指我的或者李洪志的。这个心是一种意识、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空!空当然可以产生万事万物,因为万事万物也为空。当然,如果你是修炼人,这是对你说的,不修炼的人,我不会这么回答。
3、李洪志他的心产生的法轮我没有见过,相信也没有任何人见过,即使见到的,也是自己心产生的空的假象!但是,因为他灌输给FLG人员的思想,并没有让他们正确认识这点,反而引诱着许多人走上了剖腹找法轮这样有违常伦的不归路,破坏了那些正常的家庭、也同时造成了社会恶劣的影响,这是任何理都所不容的。
4、关于矛盾的问题,确实矛盾的地方很多,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既是这个道理。所以也导致人会有惑。所以,我们才想追寻结果,但是,这一点不代表你就可以用来辩解对李洪志法轮的肯定,如果你真的坚信法轮是有的,你就坚信吧,因为你的心产生的法轮可以在你的心里,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得记住一点,千万不要认为那个法轮是李洪志的心的,那是你自己的。他的法轮魔力估计也就他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你的心的法轮,只是对这个世界自己不能解释的东西的一种寄托。所以你也不能去做剖腹找法轮的事情,这是我对你的忠告!
5、唯心、唯物这个问题也是矛盾的,也是我无法解释的,也是我迷惑的,但是我不迷惑的是,我希望做好,为什么,我希望自己可以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希望自己可以多帮助别人,而不是看到迷惑着剖腹而熟视无睹!对于你我而言,解释这一切可能都有点不自量力,但是,对于自己做善事却是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6、我不得不佩服你一点就是,你确实是一个咬文嚼字的高手,在这点上,我自愧不如。但是,我如果请你把你的智慧,放在李洪志和他所说的、做的,和FLG人员的行为上,你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国家要不要把法轮功给取缔。
7、再说“菩提本无树”,还得说起这句话的典故。出家人慧能,特别想大师座下,参透佛法,弘扬佛祖精神。为此,来到弘引大师这求佛,本应该是弘引大师的大弟子神秀继承大师的衣钵,然而,弘引大师对众弟子说,你们以菩提作首词,看看你们对佛的参透程度。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写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引大师看后,在慧能头上敲了三下,众人以为是责怪,只有慧能知道是让他三更去弘引大师的住处,给他讲解博大精深的佛经,从此慧能创立了新的佛学天地。
神秀说的意思是我沐浴着佛的伟大智慧,心里就和明镜台一样心如止水,一心去参研佛经,这样的心境有时候会因为外界和自身的因素起波澜,这时候就需要警戒自己,调整自己,重新心如止水。而慧能的意思是我已经超越了自身和外界的干扰,没有菩提树和明镜台之分,既然这样,外界又怎能给我带来不安和波动呢?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两人境界的差别,慧能已经达到天人合一,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很高境界。而李洪志的境界,我想他还需要继续超越吧!
其实,我知道,我自己也对于修炼之事认识还很肤浅,我也排除万难,希望做到多看多学多思考。在一些认识的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心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就像之前我看到一个小故事中说的一样:一个小和尚到了皇帝的寝宫说要住客栈,皇帝说,这是我的皇宫,怎么会认为是客栈啊,太离谱了,而小和尚的回答却让皇帝一下领悟,小和尚是这样说的,你之前住的是你父亲,父亲之前住的是你爷爷。。。他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一个,才又住进来一个,这不就是客栈吗?
你我都希望能够解惑,可是其实,真正惑的不是外在的东西,那一切都是清晰的,惑的是自己的心!咬文嚼字可以解惑,但是最重要的是心的领悟、是境界的提升。




38#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1:22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8 10:22 发表
34楼的朋友,《心理禅》这样的外道书诠释佛教,越说越远了,还是请回来想想---
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谁说菩提有树了?禅秀是拿菩提树比喻色身而已。菩提和菩提树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个事物,扯在一起是什么道理?
明镜亦非台---谁说明镜是台了?这句话更是不知道说什么,翻译成白话是“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不知道慧能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明亮的镜子确实不是台,怎么了呢?明亮的镜子无一物了吗?
本来无一物---前面两句中,菩提和明镜怎么就本来无一物了?
何处惹尘埃---按照慧能的说法,本来是“无”啰,所以才没有尘埃可惹?

红卫兵的做派很浓啊?任何事情都不去细究先打棍子扣帽子,我觉得足下不像是在探讨什么问题。对此,我表示遗憾!88啦。
39#
发表于 2010-9-8 11:32 | 只看该作者

唯物、唯心论

唯物论,为‘唯心论’、‘观念论’之对称。在佛教诸宗派中,华严宗主张‘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唯识法相宗亦有‘唯识无境’等说,故一般评为唯心论。对此,天台宗则强调破除执着于唯识之观点,而称离物质(色)则无心,离心则无色,亦即主张色心不二、色心双具、唯心即唯物、唯心唯色;并谓若就究极真谛上而言,色与心本皆是空、无自性,故亦无色、心之异同可言。[止观义例卷上](参阅‘观念论’6960)

[ 本帖最后由 玫瑰仙子 于 2010-9-8 11:49 编辑 ]
40#
发表于 2010-9-8 12:0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李洪志要说自己有“法轮”

原因是什么:他用“法轮”也好、“圆满”也好,来迷惑大众,善良的人在行善的同时能够得到好处,肯定何乐而不为!
但是,他错就错在,你可以用“教人行善”和你的“无边法力”做诱饵,但是,你得善始善终,不能够只是一味的诱惑,再迷惑善良的人,让他们走上不归路,这样,大家最终都还是会识破这个大骗局!
41#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2:11

回复 38# 的帖子

您是不是根本就没打算跟在下探讨什么呀?
您发的两个帖子并没有说出您的任何观点,只是让感兴趣的我去学习学习,我说《心理禅》是外道书是有依据的,但考虑它并不是重点,所以并没有细说。
比如徐光兴说“禅,是一种思考,一种表现,是集合的智慧结晶。禅之所以要突破,便是为了明确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的事实。”
佛教所开示的真理是什么呢?透过缘起法,我们知道了生和老死的产生和集起,也就是世间的集、众苦之集;同时了解世间的灭,苦的寂灭,生老病死的止息。也就是说,佛法是教导我们如何正向寂灭(也就是苦、集、灭、道),而不是承认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通过佛法的修行,是可以成就无生法忍而不受后有,涅槃寂静的,而这才是佛法的核心和根本精神。
作为一位心理学教授,人家也说心理禅是东方人的心理疗法,并没有自我标榜就是佛法,作者试图用禅或禅文化来化解当代人心理的问题,我觉得也挺好。但说他的见解是外道见解并不为过,所以我才说用它来诠释佛教或教义实在不妥。
42#
发表于 2010-9-8 12:52 | 只看该作者

再问楼上41#

您好,再想问问您,希望你可以不要回避,毕竟你也说我们在讨论,那么不能都是你在问,我在答吧!
1、请问您修炼过“法轮功”吗?
2、请问您现在还练吗?
3、请问您觉得法轮功是什么?
4、请问李洪志在你认为是什么人?他有法轮吗?
5、再问楼上,您现在住在国内还是国外,您觉得李洪志为什么要到美国去?
6、您相信他能使你圆满吗?
7、您认为圆满是什么?
8、您的修炼目的是什么?
9、您觉得邪教是什么?
43#
发表于 2010-9-8 14:18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

大家一定还记得电影《红河谷》中,多次出现的一个镜头:一个孤单而坚强的身影,在西藏空旷而洁净的蓝天碧地之间,缓缓移动。那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藏族老妈妈,一边右手不停地摇转带有缀链的小转轮,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的,朝着心中的圣地蹒跚而行。在被镜头所表现出的神圣与虔诚震撼之余,许多人的心中一定充满疑惑:老妈妈手中的小转轮叫什么,它不停转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位老妈妈手中不停摇转的轮子,名叫“摩尼轮”,是法轮的一种。

  法轮是标志佛法的法具,《智度论》中说:“佛转法轮”,所以称为“法轮”或“梵轮”。法轮与金鈚、镜、法螺、五股杵等法具同置于密教的大坛上,象征着佛法之无坚不摧与生生不息。

  法轮的来源

  轮原是印度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像轮子形状的武器。传说,印度古代有一个征服四方的大王叫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了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此轮形状和车轮相似,具足毂辋辐众相,圆净光明,旋转时能领导威伏一切。后来,佛教就用轮来比喻佛陀所说之法,认为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就都会破碎无余,所以把佛教中的说法叫做转法轮。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次说法(初转法轮)的地方是在鹿野苑。鹿野苑在印度的波罗奈城,即今天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西北约7公里处。

  这里顺便要提到的是,佛陀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同佛陀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陀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陀逝世处的拘尸那伽,并为佛教的四大圣迹。今天,鹿野苑建有佛寺、博物馆和图书馆,博物馆中珍藏着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像。

  法轮的形状

  法轮的形状,就如同一个古代的车轮。由轴和安装在轴上的毂、辐、辋、锋几部分构成。毂是轴附近法轮的中心部分,大多为八叶莲花形,也有十六瓣莲花或菊花瓣形的;辐是毂放射出来的肘木,在数目上有四、五、六、八、十二、一百、一千等种类,形状多是独股形,并用莲瓣装饰基部;辋是法轮的外轮部分,分重圈带、珠纹带、菊瓣带、珠纹和菊瓣并用这四种花纹;锋是辋外边具有武器功用的股,与辐的数目相对应,形状上分为三种:作为辐的独股杵,其前端直接突出辋外形状的,叫“八锋轮宝”;将辋外围城八角,附上刀刃形状的,叫“八角轮宝”;将辋外围成四角形,一角作柄,其他三角突出形状的,叫“三股轮宝”。

  法轮在佛教中的意义

  法轮,作为佛法的象征,具有佛法所表征的一切意义。佛经中记载:“法轮者,摧业惑故。”也有佛经记载:“无生正观,体可楷模,故名为法。流演圆通不系于一人,故称为轮。又无生正观无累不摧,亦是轮义。”综合各种经卷解释,法轮主要有以下三种意义。

  1.摧破之义。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罪恶,就好像转轮圣王手中的“轮宝”,能碾摧山岳岩石一样,所以,称其为“法轮”。《大智度论》说,佛转法轮,好比转轮圣王转宝轮。……转轮圣王手转宝轮,在空中毫无阻碍;佛转法轮在一切世间天和人之中也是无遮无碍。见到转轮王之宝轮,各种灾难、烦恶、痛害都将除去;遇到佛之法轮,一切邪见、疑毁、苦痛、灾害都会消灭。所以,转轮王以轮宝治理四洲天下;佛用法轮治理一切世间天及人。

  2.辗转之义。佛之说法,不会停留于一人,也不会停留于一处,要像车轮一样辗转流演而不停息,所以称其为“法轮”。

  3.圆满之义。因为佛所说教法无生正观并圆满无缺,所以用“轮”之圆通完满来比喻它,而称其为“法轮”。

  另外,据《维摩经·佛国品》记载说:“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也就是说,法轮还象征着佛的本性清净,体可楷模。

  具有不同数目之辐的法轮,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四辐表示四谛,五辐表示五道,六辐表示六道,八辐表示八正道,十二辐代表着十二因缘;而百辐、千辐则代表万法具足之功德轮。

  在有些佛教宗派中,虽说法轮是一切佛法的标志,但也经常是指“道”中的“八圣道”而言,这就是佛教所谓的“法轮三相”。佛教认为:轮有辐、毂、辋三相,而八圣道中也具有这三相,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好比世间轮之辐。正语、正业、正命好比毂,正定好比辋,而且“道”中的“谛道”具有观行速疾、有取有舍、降伏未伏、震慑已伏、上下旋转等五种相,而车轮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把“八圣道”叫作“法轮”。

  佛教中持法轮的本尊

  佛教认为,法轮有金、银、铜、铁四种,所以持此宝器的转轮王也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四个等级,世界发展到一定时期,此四轮王会先后出现。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二洲,铁轮王统治一洲。四大轮王各自御持宝轮,转游治理所辖境域。在《一字顶轮王轨》中,有关于对大佛顶八辐金刚轮宝的记载,从月轮内跃出大法轮,金刚制成,轮锋锐利,色如檀金,威光遍流,依住在月轮的表面,经过之处,只剩无数尘埃聚集。此轮宝,用金刚制表示极其坚固;圆形显示福智完满;锋利表示要断灭各种戏论、妄执;光芒表示一切智慧破除各种愚痴黑暗,呈现“轮”形,表征量同虚空,一切如来,都进入到此智轮之中。

  人们常见的千手观音菩萨,每只手中都持有一件法器,其中之一就是不退转金轮手,表示从今身到佛身,菩提心不退转。

  天台宗根据《璎珞经》,在四轮之外,又增加“琉璃轮”、“摩尼轮”而立六轮,并与六因位相配。铁轮王配十信位,铜轮王配十住位,银轮王配十行位,金轮王配十回响位,琉璃王配十地位,摩尼轮王配等觉位。

  这里终于说到“摩尼轮”了,它是一种特别的法器,很具代表性,但并不完全等于影片中老妈妈手中的小转轮。为什么呢?摩尼轮,又叫摩尼转,是用以修持及弘化佛法的器具。摩尼轮有大小之分。

  大的摩尼轮,藏语称为“古拉”,一般人也称其为“摩尼桶”。在西藏寺院的屋檐、廊下、殿角等处,摆放的一排排直立的圆桶,就是大摩尼轮。较小的佛殿廊下,只摆放三五个,大的殿宇会在回廊四周环绕摆放一圈,可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这些摩尼轮一般高一二米,多为木制或铜铸,木制的以大红色居多,上面刻写着或在桶内装有六字真言,外面有木框,上下用轴贯通,轻轻一推即可转动。来寺院朝拜的信众,依次从摩尼桶旁经过时,每人都要用手推动一下,数十百个轮桶一起转动,嗡嗡之声不绝于耳。转桶的转动方向是一定的,即从左至右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不能把方向转错。因为桶内装有写着六字大明咒和其他经咒的经卷,让转桶转动一圈,就表示念诵了一遍经咒,也就是说,用手推动转桶转一圈,与把桶内的经咒诵读一遍的功德是相同的。

  大摩尼桶也有利用人力以外的其他动力而转动的。有利用风力的,一般是把木制或纸制的摩尼桶,安装在屋顶或毡房顶上,也有利用水利使轮转动的,甚至还有像走马灯一样转动的。

  除了上述大型转桶之外,还有一种小型的摩尼轮。摩尼轮的整体造型非常精美,多用银、铜等金属打造而成,上面雕刻真言和浮世图案,轮上缀饰小锁链,以加速其转动,轮的下端带有手柄,便于握持。轮外铸造的真言与轮内装的咒文经卷相配合,最常用的就是“六字大明咒”,即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因为此咒中有“摩尼”二音,所以才会得来“摩尼轮”的名称。

  佛教中,修行之人一边念咒,一边手持此轮使其转动。因为佛菩萨的经咒可以写多遍放置在轮内,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一边念咒,一边转动祈祷轮,那么每念诵一遍,就与轮内所放置咒文的遍数相同。

  这种小摩尼轮,就是影片《红河谷》中藏族老妈妈不停摇动的“摩尼轮”。原来,它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是修行者祈祷念咒时助其修行用的。不过,在《红河谷》这部影片中,摩尼轮已经成为了西藏文化特色的一个特殊标志。

    李洪志打着转法轮的旗号开始招摇撞骗以来,已经不知道剽窃了多少别人的东西、也数不清的盗用了佛教、道教等等多少东西,自始至终都没有值得信服的原创,他的原创就是
他是唯一、他是最大、他说了算、他让你如何就如何,他能一切别人之不能及,他是开天辟地第一人。入世魔王也不过如此吧!
44#
发表于 2010-9-8 14: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8 12:11 发表
您是不是根本就没打算跟在下探讨什么呀?
您发的两个帖子并没有说出您的任何观点,只是让感兴趣的我去学习学习,我说《心理禅》是外道书是有依据的,但考虑它并不是重点,所以并没有细说。
比如徐光兴说“禅,是一种思考,一种表现,是集合的智慧结晶。禅之所以要突破,便是为了明确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的事实。”
佛教所开示的真理是什么呢?透过缘起法,我们知道了生和老死的产生和集起,也就是世间的集、众苦之集;同时了解世间的灭,苦的寂灭,生老病死的止息。也就是说,佛法是教导我们如何正向寂灭(也就是苦、集、灭、道),而不是承认生老病死不可避免。通过佛法的修行,是可以成就无生法忍而不受后有,涅槃寂静的,而这才是佛法的核心和根本精神。
作为一位心理学教授,人家也说心理禅是东方人的心理疗法,并没有自我标榜就是佛法,作者试图用禅或禅文化来化解当代人心理的问题,我觉得也挺好。但说他的见解是外道见解并不为过,所以我才说用它来诠释佛教或教义实在不妥。

我见到的《心理禅》有两本,一是大陆版的,二是日本版的,但它们并非是用来解释佛教教义的。
45#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5:09
原帖由 证实证伪 于 2010-9-8 14:36 发表

我见到的《心理禅》有两本,一是大陆版的,二是日本版的,但它们并非是用来解释佛教教义的。

既然如此,您让我参阅《心理禅》一书是何用意呢?
46#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5:35

回复 42# 的帖子

仙子您好!因为昨天我第一次注册时,用来激活ID的邮箱填错了,所以一直无法披上马甲发言,抱歉!
我说明一下,25、29、32、35和41楼的帖子是我发的。其中25、29和32是回复您的。
三个帖子其实只是就一个矛盾的问题发出的,即:一方面,您说“菩提本无树,世界本虚无。”另一方面,您又说“万事万物皆是由心产生的。”
我的所有回帖里没有设定我是什么人,或者我曾经是什么人,只是就这一主题,即“世界本来虚无还是由心所产生出来的”进行讨论,您所回答里的内容实在并没有解答这个问题。
因为原始论述是您所做的(23楼),所以请您提出解释是合理的。
我提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是什么人,而是因为您自己做了一个矛盾的命题,这个命题如果解答不出来,又凭什么用它来指责法轮功或李洪志呢?
也许您认为我维护法轮功,其实不是,我是希望真理越辩越明,而不是先设定对方是什么人,而因人而信言,或因人而废言。
再深入地说明一下我提出这个命题的原因:
您说万事万物皆是由心产生的,无论您给这个心一个什么样的注解,即便您管这个心叫所谓的“空”。佛法说世间法的万事万物是因缘生因缘灭,刹那生灭流转。因为是因缘生,所以并没有一个创造者,梵天、上帝、空……不管您管它叫什么,那个原创者是不存在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佛法并不是唯心论或神创论,并没有一个“心”、“空”、“上帝”、“梵天”或者是任何什么造物者。
恰恰是您提出的“心产生了万事万物”,假设这个命题成立,这个心凭什么生起这样的万事万物而不生起那样的万事万物?为什么有现在的这个空间就不能有另外的一个空间呢?为什么就不能有法轮呢?很多学佛的人天天喊着万法唯心造,说心能造出一个世界,一片净土。要是这样,凭什么就不许李洪志造出一个法轮世界呢?
所以如果您的这个命题成立,是不是正好帮李洪志解释了他可以造出法轮世界、法轮等东西出来了呢。
匿名
47#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5:53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8 15:09 发表

既然如此,您让我参阅《心理禅》一书是何用意呢?

想证实一下您是真知道还是其他什么!
48#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6:00
原帖由 Guest   于 2010-9-8 10:22 发表
……还是请回来想想---
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谁说菩提有树了?禅秀是拿菩提树比喻色身而已。菩提和菩提树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个事物,扯在一起是什么道理?
明镜亦非台---谁说明镜是台了?这句话更是不知道说什么,翻译成白话是“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不知道慧能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明亮的镜子确实不是台,怎么了呢?明亮的镜子无一物了吗?
本来无一物---前面两句中,菩提和明镜怎么就本来无一物了?
何处惹尘埃---按照慧能的说法,本来是“无”啰,所以才没有尘埃可惹?

希望您拿出诚意来对待别人。
这锅您剩的饭没解决呢
49#
发表于 2010-9-9 00:49 | 只看该作者

再谈“树”-------菩提本无树的意思是什么

话说当年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反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言自性风光,但是是否真达到最高境界,未必/如慧能大师自己所说的:熟则熟矣,犹欠筛也/.但是,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可是不要忘了,他后来还是避居在猎人队中,由悟后而修持了十五年的经过,由此你就可以了解《楞伽经》中是顿渐并举,禅宗是顿渐并兼,犹如《楞严经》上所说的:"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所指顿渐并重的道理了。现在谈谈禅学,抓住一句"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而不可为,那不落在狂禅的知见才怪呢!须知禅宗正有严谨修持工夫的层次存在,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是上,才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
          关于六祖的开悟明心见性与神秀的两个偈语问题:由历代相传,几种不同版本的《六祖坛经》,与禅宗各种典籍的记述,有关六祖最初得道开悟的事迹,大体并无多大出入。中国禅宗,自五祖弘忍开始,教人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便可由此人道,一变达摩大师以《楞伽经》印心的教学方法,这只能说是教授法的改变,对于禅宗的宗旨,并无二致;《金刚经》以明心见性为主旨,处处说明般若 (智慧)性空的真谛,其中的修行求证方法,以"善护念"三字为重点,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而说明性空实相,了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指标。现在为了普通了解禅宗的治心道理,用现代的观念,先作一比较容易明了的说明,也可使大家依此修习,做为修心养性的简捷方法:

(1)首先我们先要静静地观察自己内在心理的意识思想,再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两部分来处理:一部分是由于感觉所生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痛苦、快感、饱暖、饥寒等等,都是属于感觉的范围,由它而引发知觉的联想和幻想等等活动。一部分是由于知觉所生的意识思想,例如莫明其妙而来的情绪,烦闷、苦恼、对人我内外种种事物的分别思维等等,当然包括知识学问的思维,以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这种心理作用的功能。

(2)其次,到了能够了解自己心理作用的活动,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总而言之,统统叫做一念,能够作到在念念之间,起心动念的每一观念,自己都能观察得清楚,再无不知不觉,或莫明其妙的情况,然后,就可把它处理作为三段观察:凡是前一个念头(思维意识)过去了的,便叫做过去心,也就是前念。后一个念头(思维意识)来了的,便叫做现在心,也就是当前的一念。还没有来的,当然便是未来心,也就是后念了,可是它还没有来,不去管它。不过,你不要忘记,当你觉得后一个观念还没有来的时候,这个正是现在当前的一念了,而且才觉到是现在,立刻便已成为过去。

(3)复次,如此内省观察得久了,你把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你便练习,当前念的过去心过去了,后念的未来心还没有生起的一刹那之间,当前的心境,就会微微的、渐渐的,呈现一片空白。但这空白,不是昏迷、或晕厥、或同死亡以前的状况,这是清清楚楚的,灵灵明明的一段空灵,也就是宋明时代禅师们所说的昭昭灵灵的时候。如果真能切实到达这个情况,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意识思维,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都如一片浮光流影,像雁过长空,风来水面,所谓踏雪飞鸿,了无踪迹可得,才知平生所思所为的,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根本无法把捉,根本是无根可依的,那你就会体会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的心理状态了。

(4)再次,你若了解了心念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的不可得,譬例成下面这个公式,自己反省看来,翻成一笑。…未来…现在…过去…--无始以来…未来…现在…过去…0+1-1--1-1=0因此认得此心中的一切一切云为,都是庸人自扰,由此再进一步,观察破除生理感受上所起的压力,和思想促使身体所作的行为活动,都是犹如泡沫空花,虽然在不加自我观察的时候,表面看来好像都是我一连串成直线的活动,实际所谓这个我的活动,也只是像电流、像火花、像流水一样,都是由于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的因缘凑成了一条线,其中毕竟没有真正的东西存在,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身不是身、心不是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只像梦幻般的浮沉起伏在世间而已,因此你会自然而然的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

(5)如次,你要保持这个明白了心理上意识思维的状态以后,经常在静中动中,保持这一段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犹如万里晴空,不留点翳的现象,那就够你受用去享受了,你才真会懂得人生的真谛,找到真正归宿的安身立命之处,可是你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了!更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所谓的悟道了!因为你在这个时候,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灵灵觉觉的作用存在,你还不知它的来去与起处呢!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大师所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以上所讲的一切,是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人们心理活动状态的情况,同时也以此而说明禅宗六祖当时听到别人念诵《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领悟的一些消息,由此使你可以了解六祖的师兄神秀所作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自己内在用工夫心得的程度;那么,你由此可知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得境界。如把两者作一比较,自然可以了解五祖弘忍要叫六祖三更人室,付嘱他的衣钵了,但是,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可是不要忘了,他后来还是避居在猎人队中,由悟后而修持了十五年的经过,由此你就可以了解《楞伽经》中是顿渐并举,禅宗是顿渐并兼,犹如《楞严经》上所说的:"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所指顿渐并重的道理了。 现在谈谈禅学,抓住一句"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而不可为,那不落在狂禅的知见才怪呢! 须知禅宗正有严谨修持工夫的层次存在,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是上,才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内容均为摘录前人之“树”,我再谈谈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当然身的相和前世有关了,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有何谈有染!
          就常人来讲,如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的,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执着于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远找不到本性。
          从神秀的渐悟入手,最后到慧能的顿悟,两者缺一不可。
          我为什么在23贴谈到这一典故,原因就是,我个人认为,李洪志口口声声佛也好、转法轮也好或者是圆满也好,等等,他只是一个惯用于借助“佛法”、“修炼”来装饰自己的世纪大骗子,一个真正的修炼人,是不会把这一切都挂在嘴上,而避开悟的本性的。
          李洪志既不是创造转法轮的人,也不是混世魔王,他只是一个世纪大骗子而已!他自认为创造了一个神话的世界,只是一班人自导自演的现代版的故事片。
          我很感谢这位不知名的“您”,您虽不道修,但是让我受益匪浅!确实,在这场由李大师导演的骗局里,太多的人受到了牵累,太多人失去了正常而幸福的生活!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更不应该发生的是,有这么一群伪善的人,他们根本不曾向善,也不曾修佛,但是却总是打着好人的旗号,打着佛教的旗号来蒙骗善良的群众!
          可叹、可恨、可气、可怜啊!
          知识使人进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丢弃学习知识这个法宝,虚心求学、虚心修行!不管常人也好、修炼人也罢,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付出比得到快乐!如果幸福只给一个人,给你或我,我们都应该毫不犹豫的把他给丢弃!同样也规劝自认为李洪志是唯一、李洪志是谁谁谁、李洪志是什么什么的人,他不是佛、也不神,你们也不要相信他给你们的承诺,清醒的看清楚这一切,收起你们的自私、贪婪的本性,毫不犹豫的把他给丢掉!即使这辈子你只做人,但是只要问心无愧,告诉你,你就是好人!好人不需要圆满的外衣来装饰、好人不需要任何好处来作为交换的代价!

[ 本帖最后由 玫瑰仙子 于 2010-9-9 01:37 编辑 ]
50#
发表于 2010-9-9 0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49# 的帖子

列位:似乎有些偏题了。如果探讨非“转正法轮”问题,可进入其他板块。谢谢。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26 22:14 , Processed in 1.1122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