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0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读经研修------《相应部》谛相应 深险品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沙发
发表于 2010-9-28 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是故诸比丘!勿于世间思惟,曰:‘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世间为有边、世 间为无边、命即是身、命与身为异、如来死后为有、如来死后为无、如来死后为亦有亦无、如来死后为亦非有亦非无。’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思惟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不资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佛陀不是教导我们要观无常吗?而且诸行无常不也是三法印之一吗?
板凳
发表于 2010-9-28 18: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0-9-28 14:27 发表
是故诸比丘!勿于世间思惟,曰:‘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世间为有边、世 间为无边、命即是身、命与身为异、如来死后为有、如来死后为无、如来死后为亦有亦无、如来死后为亦非有亦非无。’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思惟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不资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佛陀不是教导我们要观无常吗?而且诸行无常不也是三法印之一吗?

此经开始,世尊讲有一男子,以‘应于世间作思惟’,而进入世间思惟。见阿修罗因怖畏诸天,而由藕根入阿修罗宫的情况,惊惧而以为发狂。于是佛陀开示“勿于世间思惟”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等
因为于世间思惟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不资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什么与义相应,为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呢?佛陀说“于‘此是苦’应思惟,于‘此是苦集’应思惟,于‘此是苦灭’应思惟,于‘此是顺苦灭道’应思惟”。即思惟四圣谛正向出世间解脱。
后学以为,这段经文的重点是思惟的方向性,一个是“于世间”,一个是正向“出世间”。佛经中,佛陀开示“正观五蕴无常”---色、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这些都是与义相应,资于出世间的。
故知“向于出世间的正观无常”和“于世间思惟世间为常或无常”是有本质的和方向性的区别的。后学以为,思惟如此,议论亦复如是。
地板
发表于 2010-10-11 14:0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您说的应该“向于出世间的正观无常”。但“于世间思惟世间无常”为什么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不资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呢?思维世间无常,不是可以增加我们的出离心吗?
这对修行不也是有好处的吗?我个人就经常思维世间无常,这样错了吗?还希望您多指教。我想早些解脱。
5#
发表于 2010-10-11 14:39 | 只看该作者
‘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说的很好。
6#
发表于 2010-10-11 16: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0-10-11 14:04 发表
同意您说的应该“向于出世间的正观无常”。但“于世间思惟世间无常”为什么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不资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呢?思维世间无常,不是可以增加我们的出离心吗?
这对修行不也是有好处的吗?我个人就经常思维世间无常,这样错了吗?还希望您多指教。我想早些解脱。


贤友您好,后学仅就个人粗浅认识回复,如若所言有误,望您或大家指正。
后学认为理解的重点是“向于出世间”和“于世间”这两种思维方向。向出世,即向厌、离欲、灭尽;于世间,则相反。所以说这是方向性和本质的不同。
后学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已经非常精微,现代物理学也呈现给我们一个运动和无常的世界。但为什么物理学家并没有因此而解脱涅磐呢?原因就是他们只是依于世间思惟在做研究工作。
在阅读阿含时请仔细留意一下,世尊在为我们开示无常时,通常紧接着就要讲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或开示同样指向出世间正思惟的各种讲法。
我们知道四入流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由此入流分可知,正向出世间,就是迈向初果的大方向。修行的重点和力量都应集中在向于出世间上。
贤友称“个人就经常思维世间无常”,如果依无常而知是变易法,是苦、过患,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则与义相应,为初梵行。
如果仅止于无常想,仍住世间思惟,并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这就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
后学再引一段经文,同是比丘“犯罪”“举罪”,依正思惟和依不正思惟,所引发的结果迥异。故知思惟的方向是否正确,是达成结果的大前提。
(杂496)
(略)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若诸比丘诤起相言,有犯罪比丘、举罪比丘。彼若不依正思惟自省察者,当知彼比丘长夜强梁,诤讼转增,共相违反,结恨弥深。于所起之罪,不能以正法律止令休息。若比丘有此已起诤讼,若犯罪比丘,若举罪比丘,俱依正思惟,自省察克责,当知彼比丘不长夜强梁、共相违反、结恨转增,于所起之罪,能以法律止令休息。(略)
7#
发表于 2010-10-11 17:14 | 只看该作者
我忽然想到了黑洞,人类在对宇宙边际的寻找,世界起源的探究过程中,忽然发现了宇宙中有吞噬一切的宇宙怪兽。这种发现,真有点象那位“彼男子”见到四部阿修罗军那样令人恐怖。
其实现代科学真是佛教的最佳“护法”,特别是对无常的理解。因为科学的进步,现代人要比佛陀所在年代的人更容易了解,日月星辰、山川大地、芸芸众生,无不在无常生灭之中。时间、空间,精神、物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处于因缘生灭迁流运动之中。但现代人对无常的了解并没有帮助他们亲近佛法,反而更加地执著在贪欲的满足上。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世间思惟吧!
8#
发表于 2010-10-13 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的帖子

谢谢您,我明白了。我也是怕自己从方向上就错了,才问的。非常感谢。
9#
发表于 2010-10-13 18:08 | 只看该作者
您太客气了。
后学的表述未见得准确,还是请仔细阅读领会经义。除了对思惟方向性有所把握,佛陀讲思惟四圣谛是修行应勉励的,四圣谛是佛法核心,正向解脱,这才是真正的重点。

诸比丘!汝等思惟时,于‘此是苦’应思惟,于‘此是苦集’应思惟,于‘此是苦灭’应思惟,于‘此是顺苦灭道’应思惟。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思惟与义相应,为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53 , Processed in 0.1022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