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无常即是苦?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反复在经中强调无常即是苦.无常,按我的理解,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没有整个器世间与有情世间的运作,另一方面,就是无常指代了生命的成住异灭,人终有一死,我也感觉不到这就是苦,虽然我也渴望永生,但从我内心深处接受人终有一死这个人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不仅不觉得苦,反而感觉欣慰,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不平等的事情随处可见,惟有无常是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的,不管你是高官,明星,富人,穷人,最终都有一死,因此我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无常即是苦.
我所能感受到的强烈苦恼都比较明显与粗重,比如病苦,求不得,人与人的不平等,请各位同修开示,为什么说无常即是苦
沙发
发表于 2011-3-27 2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美颜圣果 于 2011-3-27 20:24 发表 佛反复在经中强调无常即是苦.无常,按我的理解,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没有整个器世间与有情世间的运作,另一方面,就是无常指代了生命的成住异灭,人终有一死,我也感觉不到这就是苦,虽然我也渴望永生,但从我内心深处接受人终有一死这个人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不仅不觉得苦,反而感觉欣慰,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不平等的事情随处可见,惟有无常是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的,不管你是高官,明星,富人,穷人,最终都有一死,因此我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无常即是苦. 我所能感受到的强烈苦恼都比较明显与粗重,比如病苦,求不得,人与人的不平等,请各位同修开示,为什么说无常即是苦


您没感觉到死苦是因为觉得离死亡还很远,没有感到死的恐惧和逼迫吧,其实无常迅速,天上的人看我们一眨眼出生了,一眨眼死亡了,很快的。死亡时,四大分离的痛苦;看到亲人离去的痛苦。。想想地震各种灾难中死去的那些人,他们临死时是极其痛苦的;就是动物被宰杀时都会流泪的,凄惨的鸣叫。。很苦的。


引用悲智老师专著中的一段话来理解:


这里再稍加详细地解说一下“四圣谛”。
  1、苦谛:于生死轮回苦海中的众生身心,常受种种痛苦缠扰、逼迫而不得安宁,以人为例,无论贫富贵贱都有种种逃不掉的苦。
  生苦,人出生时很苦,母亲苦,孩子也苦;
  老苦,盛者必衰,精神衰耗,曾经年轻的身体渐至朽坏;
  病苦,人人都会受到身心种种疾苦的煎熬;
  死苦,生者必死,或因寿尽而死,或因疾病而死,或因遇难而死,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都是苦的;
  爱别离苦,聚者必离,会者必散,人人都必定要与自己所爱的亲眷或生离或死别;
  怨憎会苦,心中憎恶、讨厌的人,却因情境所迫,必须无奈地与之共处;
  求不得苦,即使贵为天子也有求而不得的东西,尽力去求却不能得到,就会觉得苦;
  如是种种,不一而足。所有诸苦,归纳起来,简要言之,都是同一种苦——五盛阴苦。比如,“于苦不慧不知。故走长涂。生死不休。”“云何为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阿含经》)可见,虽然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主要教义之一,但是,佛教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修来世,而是为了灭尽众苦、来世与轮回的。
  有不见苦谛之凡夫,把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诸苦,与五盛阴苦并列起来,称为所谓的“八苦”,所有以讹传讹地传播这种“八苦”说法的人,难免不令人怀疑其见谛与否。既然五盛阴苦总括包含了前面诸苦,那么就不应该再与诸苦平行并列在一起,因为只有平等的概念才可以并列,否则佛陀的智慧岂不是连凡夫都不如了吗?!
  苦圣谛是步入圣道的第一道关卡,于苦、集、灭、道四圣谛通达(法眼清净)就能除无量苦、解决生死乃至衡量正法邪法、真经伪经、法门真伪等诸多问题。否则,“因对苦圣谛不了悟、不通达,如是,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阿含经》)
  李洪志对佛教所讲的“苦”有如下解释:“佛教中认为当人就是苦,只要你当了人,就得受苦。它认为在所有空间的生命体都没有我们常人的这个身体,所以不会得病,也就不存在生老病死的问题,也就不存在这种痛苦了。”(《转法轮》)这种认为只有人类才有苦,其他“所有空间的生命体”都没有苦的说法,是对佛教“苦谛”的严重歪曲,因为所有空间的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是由五盛阴所成,都逃不出现象界(三界),其本身都是物质与精神现象,怎么可能没有诸苦呢?
转自:《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11-3-27 21:14 编辑 ]
板凳
发表于 2011-3-28 0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美颜圣果 于 2011-3-27 20:24 发表
佛反复在经中强调无常即是苦.无常,按我的理解,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没有整个器世间与有情世间的运作,另一方面,就是无常指代了生命的成住异灭,人终有一死,我也感觉不到这就是苦,虽然我也渴望永生,但从我内心深处接受人终有一死这个人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不仅不觉得苦,反而感觉欣慰,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不平等的事情随处可见,惟有无常是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的,不管你是高官,明星,富人,穷人,最终都有一死,因此我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无常即是苦.
我所能感受到的强烈苦恼都比较明显与粗重,比如病苦,求不得,人与人的不平等,请各位同修开示,为什么说无常即是苦


读了您的帖子,使我想到了众生对于“苦受”的感受差别真是蛮大的。比如六道中的众生对于苦受的认知相差何止云泥。即使是人与人之间,也会因时间、空间、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个人际遇以及身体条件等等诸多因缘而感受大不同。举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吧,比如有一种人是受虐狂,他们把我们正常人所感受的肉体上的痛苦反而当成一种乐。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痛苦指数也不一定,比如某亲人逝世,其亲属的痛苦与不相干的人的具体感受和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故而,如果单凭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去断定“无常即苦”,还真是不容易呢。五蕴构成我们的身心世界,它们都是无常的。这五蕴世间的集起,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生缘老死,乃至纯大苦聚起。这就是苦了,正是无明、爱欲牵绊系缚,生起这五蕴的身心,炽然常烧,不会止息……无常是世间的真理,于此真理不知、不明、不觉(无明),持种种邪见,定然沦陷轮回生死大苦之中。在下以为,佛陀已经是把苦、苦之集因讲到最简化了。佛陀分别演说,众生依旧故我,如之奈何?故佛陀说: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
在下提个小问题:您认为每个人“最终都有一死”,基于此,您感觉很欣慰。那么,人死后有上天堂有下地狱,您认为公平吗,还会很欣慰吗?
地板
发表于 2011-3-28 08:34 | 只看该作者

无常即苦已经在楼主内心种下了种子,说不定哪天就会生根发芽。

原帖由 美颜圣果 于 2011-3-27 20:24 发表
佛反复在经中强调无常即是苦.无常,按我的理解,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没有整个器世间与有情世间的运作,另一方面,就是无常指代了生命的成住异灭,人终有一死,我也感觉不到这就是苦,虽然我也渴望永生,但从我内心深处接受人终有一死这个人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不仅不觉得苦,反而感觉欣慰,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不平等的事情随处可见,惟有无常是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的,不管你是高官,明星,富人,穷人,最终都有一死,因此我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无常即是苦.
我所能感受到的强烈苦恼都比较明显与粗重,比如病苦,求不得,人与人的不平等,请各位同修开示,为什么说无常即是苦

楼主想知道一件事情却不能如愿,苦不?想记住某些事情却死活记不住,苦不?想忘记某些事情却根本无法忘怀,苦不?等等。
当情景变化的一瞬间,一定会对楼主的内心产生震动,只不过震动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不足以让楼主痛彻骨髓般感受到罢了。
5#
发表于 2011-3-28 21:25 | 只看该作者
在下觉得有必要再将佛陀的这段经文贴一下:
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
请注意,佛陀先说“色”无常、苦、变易法。这里并没有讲到感受等事。之后,才依次讲到受、想、行、识无常、苦。表明色本身就是无常、苦、变易法……
6#
发表于 2011-3-29 14:01 | 只看该作者
无常,为何苦?这个问题,应该要从哪一方面看,才能看见无常就是苦呢?

个人觉得:
1)先从“色/物质”看,我们的身体,属于“色”,如果身体健康变异了,生病了,肯定就是苦,所以,无常故苦。

2)“受”,我们的六根都在追求快乐的感受,离开痛苦的感受,但是,六根给我们的感触,都是不断变异的,麻痹,头痛,心痛,恶心,噪音,臭味,这些不断生灭的感受,就是无常故苦。

3)“想”,这个“想”为何总是不断胡思乱想,为何不能停下来,想出来的东西,有些是快乐的,有些是讨厌的,忧虑的,害怕的,
想到明天,未来的生活,总是如何保护自己所喜爱的,想着自己的面子,想着自己的看法,想着如何得到更好的。。。。这些不断变异的想,难道不苦吗?

4)“行”,人们时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些人,为何不要退休?
还不是,对“行”有所喜好,
对一位老人家,如果你问他,给他回到二十岁,他会做什么?
他肯定会干很多很多还没完成的梦想。。。
这就是“行”了,凡夫就是如此喜欢“行”,却不知道“行”就是轮回的动力。
由于这个行,并不能永远存在,他会断灭,之后又会缘起,所以,轮回也就如此不断生灭,生老病死也因为这个“行”而活跃了。苦吗?

5)“识”,人说:最好你不要懂,懂了你就烦恼。
偏偏,凡夫就是追求“懂”,懂这样,懂那样,但是,懂得东西,却无常的,变异的。
这些不永恒的“识”,懂了又怎样?还不是带不走,你还能看见前世又前世之前的父母是谁吗?
人生如戏,这些戏都是假的,如果看完了戏,还要苦痛男女主角的悲痛下场,苦吗?
戏既然如此,何况我们的六道轮回,还不是不断上演的“戏”吗?
7#
发表于 2011-3-30 17:36 | 只看该作者
“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
色是指一切物质,佛说一切物质是无常,无常的就是苦。
受想行识是指一切名法,精神现象等类,也是无常,也是苦。
经云: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
简单地讲,世间就是五蕴,而一旦生命生起(世间的生起、五蕴的集起),必然是无明缘行……生及老死纯大苦聚。此则必然是五蕴炽然,必然是无常和苦的。
故而需正观五蕴无常,彻见无常、苦。

一切世间法,皆是无常和苦。佛陀所宣说无常,目的是让我们了解世间法的真相,进而知道那是苦和无我。由缘起法,而知苦、苦集,而知苦灭和灭苦之道。透过八正道,行解脱圣道,可达灭苦之涅槃(出世间解脱,纯大苦聚灭)。

关于五蕴,经典中比较多,在下简说一下,再帖两篇经文吧:
色:十二因缘法中,“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
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指一切物质及物质现象。在下理解为除名法外一切物质、空间、光、音等,皆为色法。
除色以外,十二因缘法中“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受:六根对六尘触,所生眼耳鼻舌身意受。
想:依六种触生起六种想,这是对各种色法和名法所标立的种种名相。
行:这就是思,本质就是造作的业。
识: 十二因缘法中,“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识不单独存在,必然因缘色、受、想、行同时作用生起。

经文内容
杂阿含(四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谓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谓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
  “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离欲向,是名正向,若正向者,我说彼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如实见,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若心得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梵行立;梵行立者,离他自在,是名苦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为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灭如实知?触灭是想灭,如是想灭如实知。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想灭道迹,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若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触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行灭道迹,如是行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
  “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本帖最后由 提木叉 于 2011-3-30 19:51 编辑 ]
8#
发表于 2011-6-1 19: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发表于 2019-10-4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苦的本质就是无常,无常与苦的内涵与外延是一致的。无常即苦。诸法缘起故苦(无常)。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07 , Processed in 0.0903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