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3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陀与圣弟子的行止威仪带给我们的伟大启示 讲座发言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象迹雷音 于 2015-9-10 10:34 编辑

佛陀与圣弟子的行止威仪带给我们的伟大启示
华严寺夏令营讲座发言

主持人:顿瑜法师
老师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的特别,言语朴素却是义不寻常的,大家可以从老师的言谈中感到非常奇妙的魅力。

各位荷担如来家业、行大丈夫事的出家师父,各位探寻天地真义、含辛茹苦、筚路蓝缕的莘莘学子,各位亲近佛法、供养寺院的施主檀越,大家下午好!(掌声)
很荣幸接受顿瑜师邀约,来分享一下我二十多年来的修持体悟,今天中午来到寺院客房,看到洁白的床铺,还有舒适的空调,就觉得自己的修行太过放逸安适,所以中午禅修二十多分钟,修习安那般那念,然后再观顺逆十二因缘。来到这儿真是一个殊胜的因缘,也恭喜在座各位,谢谢华严寺和顿瑜师。
讲课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打断,可能我的语速会稍微快一点,有同学听不懂的、听不明白的、听不清楚的随时打断我;我也会专门留出时间给大家提问题,不怕尖锐,就怕不尖锐,大家可以展开思维提问。只要不违背经义,我会尽量如理如律地跟大家进行解答交流的。
今天我的题目是《佛陀与圣弟子的行止威仪带给我们的伟大启示》,就是佛陀与圣弟子当年他们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等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看一看,领略一下佛陀和弟子们当年的风采。马胜比丘,是五比丘之一,威仪第一。“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威容端正,行步庠序,所谓马师比丘是。”(《增一阿含经》)佛陀观见舍利弗尊者得道必将缘熟于具足律仪之人处,就让威仪第一的马胜比丘前往度化。舍利弗尊者因最初闻马胜比丘所说偈语而得开悟,所以舍利弗终其一生,非常尊敬马胜比丘,常向马胜比丘所居的方向礼拜,而且只是以头朝向马胜比丘所居的方向睡觉。今天,这种对于老师、先生的尊敬、敬仰之情已经非常珍稀了。
囿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几个方面。
为什么我有这样的一个感悟?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教育怎么样,我们从事教育的其实都心知肚明的。现在的很多学院啊,硬件设施都非常发达,对吧?场馆、设施都很完备,但很难出人才,所以我们一直在怀念民国,怀念西南联大,因为我是从事艺术教育的,现在的艺术学院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是只见学院不见艺术。以前的这个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大师林立;现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反而出不了人才、出不了名家大家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师道崩坍,才提倡所谓的“多元互动”,撇开必要的交流因素,全面大力提倡“互动”的前提就是老师不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释迦佛在呢,我不会斗胆跟他说,佛陀,我要跟你互动;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作为一名关吏尹喜,他不会说:“老子,我要跟你互动。”孔子来了,从芸芸众生中向我们徐步安详而来,我们不会说:“孔子,我要跟你互动。”。高山仰止、膝下受教还来不及,怎么会跟他们互动,有什么资格资质互动呢。所以互动的前提是师道的全面滑落崩塌。
我今天是有目的的,是要让大家领略一下,在原始教典里面,佛陀和圣弟子他们的日常动用以及三千威仪,这是我的初衷。

(一)追本溯源,确立修持基准与依止对象
列举一下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些文化热点。比如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我们都非常期盼的,对吧?再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好像大学就完美了。然后我们每天生活中“来顿夜宵”。我问一下,昨天晚上大家几点睡啊?在学校是绝对不会这么早睡的。每天习惯吃夜宵的人很多。在禅林里一个很出名的“饥来吃饭困时眠,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我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就是人间好时节。还有前阵子“王菲清唱《金刚萨埵心咒》”,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怎么看?还有“中国好声音”,是我们电视热点。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的文化热点,一会儿跟大家探讨一下我是怎么看这些文化热点的。
提到这,要说一下我今天讲座的一个基点,总得有一个参照坐标——我不会胡来,在这胡言乱语,我不会。我的基点也是二十多年来我的一个修行起点与归宿。法流就象河流一样,大家想一想,是源头清澈,还是入海口清澈?在这个课堂大家可以自由一点,因为下午的课是很难讲的,为什么呢?困倦,乏盹,所以可以随时站起来,随时可以在旁边走动,可以用冷水洗脸,把困倦驱除。
河流是源头清澈,还是入海口清澈?(众答“源头”)。法流跟河流是一样的,在源头清澈,之后,随着不断地流淌、流变,在入海口处已经是污浊不堪。我们今天见到的很多所谓的法流,在我看来就是入海口处的那个法流,已经污浊不堪了。为什么呢?因为流变过程中,已经汇入很多非法非律的支流,这些支流汇入,导致法流和河流面目皆非。如果你想要知道佛陀和圣弟子当年到底说什么和做什么,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那有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我觉得是最明智的方法,那就是正本清源,追本溯源,到源头去找寻法流原本到底是个什么样貌。
大家觉得我这样说没有什么问题吧?我在大家这个年龄,在吉林大学的宿舍里,被“我有一天会死掉,活生生的我忽然没有了,我去哪里了”这样的可怕念头时常惊醒;我就开始想着参悟生死的问题。怎么参悟?渐渐发现,我一定要找到源头。看原典原作,依经依律,依止佛陀的正法律,才能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所以我找到了四部《阿含经》,找到了南传律藏,相应部增支部等……然后开始不断的对比学习,南北原始教典进行大量的对比、参悟,修持。我发现,佛陀有个很经典的论述,就在这里:因为诸行都是无常生灭变易之法,所以佛陀正法流布世间,也一定是兴极而衰,什么意思呢?就是佛陀的正法,存留于世,也不是永远都存留的。佛陀说到了他的流传时间,他说:“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佛陀正法留驻只有五百年。在《中阿含经》里,佛陀提到了女性出家的因缘,提到了“(正法)余有五百年”。佛陀涅槃500年后,正法就湮灭了,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
佛陀正法的留驻只有五百年,再以后就是像法时代了,什么叫像法呢?这儿呢,“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什么叫像法?就是伪经伪律,相似像法、看着像佛陀的正法,其实是假的邪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经常提到的“八苦”,对吧。在座的营员有听说过“八苦”这个说法的吗?说世间八苦,这个就是相似像法。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陀说世间的苦,有生、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还有求不得,这“七苦”,总括为“五蕴炽盛”,就像男人和女人统称叫人,那不能说人分三种:男人、女人和人,对吧?苦只有“七苦”,而不是“八苦”,总别和种属的概念是不能并列的。那世间惟有“七苦”,总括为“五蕴炽盛”。所以但凡称为“八苦”的,是对佛陀智慧的讥讽诋毁,这就叫相似像法。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六道轮回”,人、天、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以往把人、天、阿修罗叫善道,地狱、饿鬼、畜生叫三途,属三恶道。这就叫相似像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佛陀在原始经律中从来都没有说过“六道轮回”。只说“五道轮回”,“以天眼净。见诸众生随所业缘。往来五道。”(《长阿含经》)阿修罗道是属于鬼道,就像龙道属于畜生道一样。佛陀,因为所有的如来属于人道,如来必于欲界人中出,属于人道,明白了吧?因为龙属于畜生道,所以佛陀说龙不得禅定,不得道果。龙在佛陀的正法律中是不能出家的。“不得度龙者。何以故。龙不得禅定道果故。”龙女怎么会转身成佛呢?那就值得我们商榷了,龙女一定不能成佛,即使转成男身,也不能即身成佛。所以很多记录中,这些说法值得我们商榷,划一个问号。
大家可能知道阿修罗道,在很多后世经律中,说阿修罗跟梵天,包括帝释天争权夺位。大家想一下,可能吗?大梵天已经超越欲界,是色界初禅天的天主,已经离欲,摆脱嗔恨、争斗。怎么会跟阿修罗争斗、争位、争权呢?所以阿修罗与梵天争权一定是杜撰胡编的,这个就是相似像法。
当你知道佛陀正法侓及本初的言教,就会对今天这个佛法的流变和流弊痛心疾首,感到触目惊心。我今天就想如实按照佛陀的正法律把佛陀和圣弟子当年的行、住、坐、卧的行止威仪作一个大致的描绘。
随着伪宝即相似伪经相继而出并横行于世,真宝即佛陀正法《阿含经》,渐渐被伪宝替代而隐没。到今天,读遍诸部《阿含经》的佛子已经寥若晨星,所以佛陀正法湮没,正应了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的预言,今天佛陀正法几乎是湮灭无闻的。

(二)食住问题
我们看看佛陀当年到底是怎么吃饭的?在民国以前的私塾、学堂教育,都是师父带徒弟朝夕相处,师父传授日常的动用,师父的风范在时刻影响着弟子。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教学生,而不是简单的45分钟传授知识,这个就是今天不能出大家、名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夏令营的几位出家师父与咱们是各有因缘,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而是看他们平常的动用威仪、待人接物、知见,这些在感染着我们。
《增一阿含经》里有一句话:“到时乞食。不择贫富……如今不敢舍本所习”,意思是佛陀与圣弟子当年是托钵乞食的。如何乞食?是不择贫富,次第乞食。如《金刚经》所述“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在《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说:“正中食。不择家食”为什么如此安排?人都是会犯贡高我慢,尤其佛弟子当中有出身王族也有下层贫民,种姓不同社会分化,就要一律三衣一钵,通过托钵乞食,可以让众生平等播种福田,并且能为众生随缘讲法教化,种下积福解脱的种子。
佛陀曾说:“今迦叶比丘。皆愍念一切众生。若供养过去诸声闻。后身方当乃得受报。设供养迦叶者。现身便受其报。设我不成无上等正觉。后当由迦叶成等正觉。”佛陀已经明说大迦叶是“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后世若有与此相悖、诋毁阿罗汉等的经文出现,便可判断是伪经。
佛陀规定“次第到七家得食则食。不得亦止”。意思是不分贫富,依次行乞,如果到第七家仍乞不到食物便不得再乞食,得返回精舍修习禅定用功精勤。由此可见,佛陀时代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佛陀也是五蕴之身受过去生所造业报,并非因有神通,便腾云驾雾大显异像,也曾不得食受马麦之报,有头痛、背痛的身苦等。佛陀与圣弟子遇到饥荒或贫困的环境,乞不到食物,怎么办?便饿着,这就是当年佛陀与弟子们的修行。 
“复次。或有一人常行乞食。饭齐五升。限七家食。”意思是,可以由一人外出乞食,乞回来的食物最多是五升,大家分食。五升份量并不多,并且要大家分着吃,平均每人得到的食物并不多。“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迦尸国。其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予除去夜食而受用” 也就是过午不食。为什么要这么做?佛陀说:“诸比丘!予除去夜食而受食时,予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力、安稳住也。诸比丘!汝等亦应除去夜食而受(用)”波斯匿王非常肥胖,感到痛苦耻辱。世尊就劝导他“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偈中很重要的一句就是“每食知节量”。
对比中国古人与佛陀时代的饮食,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中国古人用餐习惯是一日两餐,第一餐是朝食,在隅中之前,隅指太阳到了东南,换现在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餐叫“餔食”,也称“飧”,在现在的下午四点左右。所以,古代是一日两餐。1418年,翰林学士胡广死了,享年37岁,这个人是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守口如瓶,但是很爱吃晚饭夜宵,这个举动在古代被认为是放荡、不规矩的。爱吃夜宵的学士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可见古人对这个问题是很看重的。有句古话“马无夜草不肥”,美国60%人是肥胖,源于丰盛的晚餐和爱吃夜宵。我们现行的一日三餐,是建国后苏联专家强加给中国人的。如今,很多人工作累了,基本是把晚餐当作正餐,吃的量很多,意犹未尽,还要夜宵和各种小吃。
人体的新陈代谢从早上的4点到下午4达到高峰,其余时间下降。晚上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心率较慢,生物钟需要休养生息,吞噬细胞吃掉变性的坏死细胞,如果此时摄入食物,血液重新分配,则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令生物钟紊乱。长期如此,身体状况便每况日下。我们现代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与长期的暴饮暴食、吃宵夜等不良习惯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在下午四点后尽量让自己静下来,休养生息。人体的消化系统在饥饿的状态下,能分泌消化液进行排毒。所以,人体挨点饿是有好处的,如助安眠、护眼等——比如,晚饭后会觉得眼睛困乏,这便是由于血液分配给胃部,导致眼睛供血不足,而且肌肉的乳酸代谢不畅,更容易疲劳。
有一种说法是“早餐是天食,中餐是人食,晚餐是鬼食”,古语也说“人要长生,肠要常清”、“要想寿,饿得透”。经常遇到学生提问“老师,我太饿了怎么办?”,其实,养生的一个秘诀是要饿一下、饿几天,饿一饿是难得的好事呢。比如,韩国与日本的料理,份量是很少的,晚餐更是少。现代科学已证明肥胖、糖尿病、肠癌、尿结石、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脂肪肝、急性胰腺炎、脑部退化、睡眠品质差,都与饮食不节制、晚餐吃得多、夜生活太密切相关。希望大家向佛陀和圣弟子学习,尽量早睡觉,过午不食或少食。如果饿两天,人体就会开始排宿便宿毒、坏死的细胞等,激活很多机能,身体就会越来越轻安的。试一试吧。

(三)睡起问题
关于睡,有位朋友散尽家财置办了所房子,再借钱装修,仍要置办一张华丽的大床。理由是,人一生有三分一的时间躺在床上,所以要买一张好床。我们查查佛陀和圣弟子们当年是如何对待睡觉这件事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在佛陀的时代,时间的划分是晚上的六点到十点称为前夜,晚上的十点到零晨两点称为中夜,零晨两点到早上六点称为后夜。有一天,阿阇世王带着很多随从来到佛陀所在的精舍,周围寂静一片,阿阇世王惊恐万分,跟下属说:“难道你要带我到埋伏之地吗?设计陷害我吗?”下属赶紧解释,这是因为佛陀与弟子们正在禅坐才会如此安静。佛陀与圣弟子们的睡眠时间是在中夜,是典型的早睡早起。大家的睡眠时间普遍是晚上的十点到次日七点,加上午睡约一小时,基本上十小时的睡眠时间。
佛陀经常使用狮子与大象作为譬喻,也以此教导如何睡眠,《相应部》中记载“于夜之初分。因经行安坐。以除心诸障碍之法。于夜之中分。右胁作狮子卧。以一足叠于另一足。正念正智。胸置起床之想。而于夜之后分起出。因经行安坐。除心诸障碍之法。……友!如是为专心觉醒。”意思是初夜、后夜都在经行安坐,即使在中夜睡眠时也要安住正念,起光明念想着随时要觉醒。罗列我们现代人的常见睡姿,大字型、抱着大玩偶、四仰八叉、蜷缩、趴着等……古人称之为放逸之卧。如古代司马光使用圆型木枕,使自己容易觉醒,称为“警枕”。所以但凡有成就的人都会在睡眠上挤出时间。非常人师非常法,顺则凡夫逆则圣,随波逐流为凡俗,想要成为贤圣则要逆流而上,尤其要逆生死之流。
狮子卧又称“吉祥卧”,佛陀在《长部》、《增支部》中说:“右胁而作狮子卧。两足相叠。而正念正知。”“比丘当如是奋勉于觉醒。具念、正知。作意寤即起立想。如是之比丘为专心于觉醒。正念正智。胸怀起床之想。”意思是,睡觉也要保持正念,专心于觉醒,也要想着要随时起来。我们现在常人,往往喜欢懒床,醒了也不想起来,大家想想哪种动物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是猪,所以贪睡之因升起,往往结的是堕落之果。
经常听人说熬夜,一个熬字道尽甘辛,身边多少人由此而身体状态堪忧。如果是熬夜作正经事倒也罢了,但多是K歌、游戏、电影、夜宵、赶进度、夜店、舞会、聊天、工作……经常听到有年轻人猝死的消息,我们只能为之唏嘘,而原因便是熬夜。禅坐,经行确实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我基本坚持每天禅修,睡得不多,起的不晚,而我的学生大多是七、八点才起床,可我比他们更精神爽利。我所讲都是我身体力行而总结所得,希望大家少熬夜,早睡早起养成有节制的生活习惯。
睡眠是五欲也是五盖之一。五盖是指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和疑。凡夫怠惰放纵,唯耽睡眠,溺于乐著,把睡眠当作一大乐事,是不能进于善法勤修道业、沉沦于三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同上述提到的这位朋友,举债也要买张华美大床,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床上度过,这样人不就废了一样吗?佛陀对此要求很严格。一次佛在给孤独园为众说法,阿那律于其中眠睡,佛以偈呵责说:“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话说得很重了,阿那律听了,当然非常惊悚惭愧,于是达晓不眠,遂失眼根,证得天眼通。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无目而见被誉为“天眼第一”。
佛陀嘱咐阿难尊者,睡卧的时候应当如狮子卧法。除了前夜、后夜经行坐禅净除心中诸障碍法精勤修持外,中夜时分睡眠休息的时候也不能放纵懈怠。阿难尊者从那以后,一直遵从佛陀的教诲,再也没有用左胁睡眠而卧过。以前的人从善如流啊!这也是今天的学生非常稀缺的。科学早已证明睡眠中的意识脑波从未停息,而且佛陀也反复叮嘱修行之人应于睡眠之中保持正念、正知、正智、一心。《中阿含经》云“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立念在身。有知有见。……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同现场,有人在听着讲课并知道自己在听着,有人在打瞌睡并知道自己正在打瞌睡,念念分明,这便是佛陀教导的四念处的内容之一。比如,你愤怒时,知道自己愤怒了还会拿刀去砍人吗?理智的人是不会的。我们修习佛陀教导的四念处,,念念分明会让人少犯很多错误,对未来的人生会有很大的裨益。
《长阿含经》中说“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杂阿含经》说“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正智”《长部》说“于睡眠、醒寤、行、止、坐、听、言、默有正知。……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大家知道佛教中为何常用木鱼吗?鱼在睡眠时是圆睁二目,听着敲打木鱼发出的声音,以此来自我警醒。现代专家提倡睡眠需要九小时,这于佛陀的教导是不一致的,与贤圣们的做法也是不一致的,所以睡眠太多,未必是好事!八关斋戒中一条就是:不坐高广大床,从中可知就是让我们远离放逸、远离导致昏沉睡眠的因素。只有习惯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才有利于修行方面的精进。高广大床,是追求物质享受的媒介,影响身、口、意三业清净,甚至使人道心退失,所以被佛陀列为禁戒。

(四)游行人间
再来说说“行”。经常会有这样的问答,问:你的兴趣是什么?答:旅游。游遍世界,直到世界的边缘。或者在路上等等,很多人喜欢各处游玩嬉戏的。
佛陀付嘱自觉圆满的声闻弟子,为了更广泛地化度众生,应该各别而行,一定不要二人同行。为何佛陀要规定两个比丘不能向同一方向前行?大家别往复杂想,答案很简单,因为太浪费了。毕竟是听闻佛法的人少,未听闻的人太多,所以佛陀要求要往不同方向去,好让更多的人听闻佛法。《杂阿含经》说“为诸声闻如是说法。我已解脱人天绳索。汝等亦能。汝等各别人间教化。”又《律》中记载“我解脱天、人一切罗网。诸比丘!汝等亦解脱天、人一切罗网。诸比丘!去游行!此乃为人生利益、人生安乐襄助愍世间、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切勿二人同行。”这是佛陀游化人间四十五年的良苦用意和悲悯用心。
富楼那尊者曾为给孤独长者做事,后经给孤独长者允许而随佛出家。出家不久乞求世尊教戒后,尚未证得阿罗汉的富楼那尊者就请求离开佛陀和僧团,前往西方蛮荒边地输卢那国独自修行、传法度众,并在其雨安居时修成三明阿罗汉且于该雨季入无余涅槃。“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说教戒。我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尊者富楼那夜过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出付嘱卧具。持衣钵去。至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杂阿含经》)可见,佛陀与圣弟子当年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人间游行行化的。
佛陀教诲“非事恒喜游行”,没事闲逛是“于现法中不得长大”的不善行,不会成办事业与成就道业;“喜游行不止”是“不应与作亲厚”的愚痴行为。(《律》)可见,到处闲游瞎逛、说起就走、嬉游无度、沉溺旅行并不是适当合理、值得称赏赞叹的饶益行为。“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六者女人多喜游行。……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增一阿含经》)女人的一项恶法就是“多喜游行”,喜欢游玩闲逛。但是,我们这里不反对增广见闻、践行学识、心情放松、陶冶性灵的出行游赏。
那住呢,佛陀是主张“树下宿”、“露地坐”、“冢间坐”、“岩下坐”的。给孤独园长者说他想在舍卫国买地建精舍供养佛陀时,舍利佛提出的条件,也只是“昼不喧闹,夜则寂静,无有蚊虫,亦无蝇蚤,不寒不热”,非常简朴的。《增一阿含经》载,有长者子问佛陀,天气太冷了,万物凋落,世尊却坐用草蓐,特别单薄。言外之意能舒服吗?能受得了吗?佛陀回答“我快得善眠”。佛陀的住处,也是非常简单的。佛陀弟子中,如尊者迦叶、尊者阿那律陀等,在日常物质生活方面,都是能坚决贯彻这种朴素精神的,也特别获得了佛陀的欢喜赞叹。甚至有一次,佛特别分“半座”给与迦叶,示以特殊的荣耀。所以佛陀住世时,出家两众弟子,在日常物质生活上,一般都是非常淡薄的。

佛陀平常对于圣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真诚,而且给予相当的尊重。《中阿含经》载,一次,“世尊将尊者阿难,往至梵志罗摩家,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陀马上招呼阿难,不要敲门,就和阿难悄然屏息,站在门外,生怕里面发觉。“待诸比丘,说法讫竟,……默然而住”佛陀才有意识地咳了一声,用手敲门。等到众多比丘发觉了佛陀的声音,知道最敬爱的师尊来了,可以想象,弟子们是以如何欢欣、激动的心情争相跑出来迎接佛陀的。
佛陀不但对自己的弟子,无论对任何人,哪怕是各种外道,除了坚持真理、辨明法义外,都是真诚、亲切、慈蔼的。用“共相问讯”、“面相慰劳”的字眼,来描写外道与佛陀会见的情景,在四部《阿含经》里比比皆是。“有年少婆罗门,名优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杂阿含经》)“年少”,说明年龄小、资历不深,佛陀也是毫不轻慢,热情接待,“面相问讯慰劳”,都能水乳交融,给予充分尊重,可以看出佛陀的高风亮节,处处可见人天导师的风范。

(五)问答
营员提问:“是否应该规律地每天按点进食,其他时间不进食?”
老师答:“因为,我是有工作,你们是有学业的,起居规律、饮食有节那是最好的啊,尽量节制进食。晚饭少吃或者不吃,试一下吧。别养成吃夜宵的习惯啊。”

营员:“我的日常工作是不规律的,是否不适合这样安排?”
老师答:“对的。所以,要尽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规律、有节制。”

营员:“老师,您说胃部在晚上会分泌消化液,得胃病的人不吃晚餐怎么办?”
老师答:“我们的身体是会有习惯的,如果,我们一向是暴饮暴食,让你一下子改变过来,是会有问题的。但,你习惯了晚餐少食或日中一食后,你觉得还会这样吗?应该要让身体有个过渡期去适应,比如慢慢减量到以果汁等代替。”

营员问:“第一个问题,关于佛陀喝的水,他是如何做的?第二个问题,在美国有过一个报导,一位女生七天夜不睡,精神出现了异常,比较《阿含经》中阿那律证得天眼通的过程,我对这种可行性有疑问”
老师答:“关于喝水的问题,佛陀及圣弟子会使用一个工具过滤水,把水中的大部分生物及虫卵滤去,喝过滤后的水,免得伤害微小生物;证天眼通的问题,佛陀教导弟子们遵从严密的修学次第,以正见为前提,精勤不已才能有修有证,而一般无此正见的人是不能等同视之的。”

营员问:“第一个问题,我经常会碰到持皈依证的出家人前来化缘,我会心存疑惑,犹豫是否布施;第二个问题,一天两餐是否只能与禅修配合,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
印慈法师:“关于化缘,这个问题我来说两句,老师可否?(老师:请讲)。我只是建议,要吃的,你一定应该给;要钱的,你随意。”
老师答:“佛陀与圣弟子只有三衣一钵,别无其他了,平时里只做两件事,贤圣讲法和贤圣默然。除此之外的其他就由大众供养,他们是持“不捉金银钱财戒”的,因此我们要依法依律地供养。现在,我们遇到化缘的情景,就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第二个营养不良的问题,现代人都提倡营养均衡,我也不排斥。但我想问,现代人会缺什么呢?大都营养过剩啊。大自然赐予我们太丰盛的植物,来让我们营养均衡了,不必要去杀戮、食噉动物来达到营养均衡。能配合禅修那是最好的了,禅修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风尚和共识,禅修的作用佛陀讲得非常清楚。”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象迹雷音 于 2015-5-27 21:30 编辑

鸣谢悲智仁者的诸多著述和教诲,受益匪浅,此讲座引用很多,多谢!顿首。
板凳
发表于 2015-5-27 21:26 | 只看该作者
學習了!sadhu!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23:15 | 只看该作者
狮子卧

001Ml6yvgy6FwFKMjlR57&690.jpg (38.34 KB, 下载次数: 338)

001Ml6yvgy6FwFKMjlR57&690.jpg

648b3e68x7f3bd54e9928&690.jpg (70.32 KB, 下载次数: 342)

648b3e68x7f3bd54e9928&690.jpg

77094b36acaf2eddaaf9120a8d1001e9380193cc.jpg (81.35 KB, 下载次数: 345)

77094b36acaf2eddaaf9120a8d1001e9380193cc.jpg

20051112210254853.jpg (69 KB, 下载次数: 344)

20051112210254853.jpg

gwn103054.jpg (73.16 KB, 下载次数: 339)

gwn103054.jpg
5#
发表于 2015-6-2 19:57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了,受益颇多。感谢象迹雷音版主的分享!
6#
发表于 2015-6-3 13:05 | 只看该作者
象迹雷音 发表于 2015-5-27 20:46
鸣谢悲智仁者的诸多著述和教诲,受益匪浅,此讲座引用很多,多谢!顿首。

想请教象迹仁者一个问题:
引用:随着伪宝即相似伪经相继而出并横行于世,真宝即佛陀正法《阿含经》,渐渐被伪宝替代而隐没。到今天,读遍诸部《阿含经》的佛子已经寥若晨星,所以佛陀正法湮没,正应了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的预言,今天佛陀正法几乎是湮灭无闻的。
提问:如何正确理解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的预言?如果灭了,末法时期人还能修正法吗?可否提供相关阿含经在这方面的开示?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象迹雷音 于 2015-6-3 20:56 编辑
真净 发表于 2015-6-2 19:57
认真学习了,受益颇多。感谢象迹雷音版主的分享!


您客气了。请多指教!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20:55 | 只看该作者
守护真理 发表于 2015-6-3 13:05
想请教象迹仁者一个问题:
引用:随着伪宝即相似伪经相继而出并横行于世,真宝即佛陀正法《阿含经》,渐渐被伪宝替代而隐没。到今天,读遍诸部《阿含经》的佛子已经寥若晨星,所以佛陀正法湮没,正应了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的预言,今天佛陀正法几乎是湮灭无闻的。
提问:如何正确理解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的预言?如果灭了,末法时期人还能修正法吗?可否提供相关阿含经在这方面的开示?

您好。请教不敢的,一起探讨下。您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1.即使是佛陀宣说正法时期,古印度也是邪说外道横行。所以佛陀一边传扬正法、行化人间,一边摧碾邪论、降伏外道的。看出来,正法的弘化是非常艰难的。
2.佛陀正法流布,也是成住坏灭的。在经律之中,佛陀反复记说正法住世唯有五百年,“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律》)
3.相似像法,已经不是佛法。相似像法的大面积流行,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正法难以立足存世。悲智仁者在他的《楞严伪经》的序言中已经论述得非常充分。随着伪宝即相似伪经相继而出、横行于世,真宝即佛陀正法《阿含经》,渐渐被伪宝替代而隐没。
4.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说的是一个大趋势,正法湮没无闻也是整体的概况,看看今天的佛教内外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是,湮没不等于听闻不了,因为四部阿含经还在、佛律还在,只不过听闻的人极少极少而已。依止正法律,更是难上加难。
5.人世间从来就不缺少圣者,哪怕是佛陀正法灭尽之后、弥勒下世之前的五亿多年之中,人世间同样不缺少圣者。佛陀还叮嘱阿罗汉长久住世、护持佛法。“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阿含经》)
6.湮没不是灭尽、没尽。现在当然能够修行,因为还能够听闻正法啊。四入流分您是应该知道的。
7.在《阿含经》载,过去世时有一位名叫善目的辟支佛,托钵化缘时为某长者之女讲说无常无我之理,该女后来得证三果,生于梵天之上。可见,佛法灭尽之后的众生,依然可以有机会听闻佛法而得道。在依然有佛法住世的当今社会,当然可以修行。您不是已经知道《阿含经》了吗?
8.佛陀反复强调:“自作洲!自作归依处!勿作其他归依处;以法为洲,法为归依处,勿为其他归依处。”(《阿含经》)依靠自己、依靠法,不要去依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依止《阿含经》,依教奉行,已经在修行并趋于证道解脱了。
请多指正。
9#
发表于 2015-6-4 02:03 | 只看该作者
象迹雷音 发表于 2015-6-3 20:55
您好。请教不敢的,一起探讨下。您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1.即使是佛陀宣说正法时期,古印度也是邪说外道横行。所以佛陀一边传扬正法、行化人间,一边摧碾邪论、降伏外道的。看出来,正法的弘化是非常艰难的。
2.佛陀正法流布,也是成住坏灭的。在经律之中,佛陀反复记说正法住世唯有五百年,“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律》)
3.相似像法,已经不是佛法。相似像法的大面积流行,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正法难以立足存世。悲智仁者在他的《楞严伪经》的序言中已经论述得非常充分。随着伪宝即相似伪经相继而出、横行于世,真宝即佛陀正法《阿含经》,渐渐被伪宝替代而隐没。
4.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说的是一个大趋势,正法湮没无闻也是整体的概况,看看今天的佛教内外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是,湮没不等于听闻不了,因为四部阿含经还在、佛律还在,只不过听闻的人极少极少而已。依止正法律,更是难上加难。
5.人世间从来就不缺少圣者,哪怕是佛陀正法灭尽之后、弥勒下世之前的五亿多年之中,人世间同样不缺少圣者。佛陀还叮嘱阿罗汉长久住世、护持佛法。“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阿含经》)
6.湮没不是灭尽、没尽。现在当然能够修行,因为还能够听闻正法啊。四入流分您是应该知道的。
7.在《阿含经》载,过去世时有一位名叫善目的辟支佛,托钵化缘时为某长者之女讲说无常无我之理,该女后来得证三果,生于梵天之上。可见,佛法灭尽之后的众生,依然可以有机会听闻佛法而得道。在依然有佛法住世的当今社会,当然可以修行。您不是已经知道《阿含经》了吗?
8.佛陀反复强调:“自作洲!自作归依处!勿作其他归依处;以法为洲,法为归依处,勿为其他归依处。”(《阿含经》)依靠自己、依靠法,不要去依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依止《阿含经》,依教奉行,已经在修行并趋于证道解脱了。
请多指正。

善哉。感谢象迹仁者的耐心具体的分享和解说。今天下班晚,容我细细体会仁者的分享后,再予以反馈。再次感谢。颇有收获。
10#
发表于 2015-6-10 11:09 | 只看该作者
象迹雷音 发表于 2015-6-3 20:55
您好。请教不敢的,一起探讨下。您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1.即使是佛陀宣说正法时期,古印度也是邪说外道横行。所以佛陀一边传扬正法、行化人间,一边摧碾邪论、降伏外道的。看出来,正法的弘化是非常艰难的。
2.佛陀正法流布,也是成住坏灭的。在经律之中,佛陀反复记说正法住世唯有五百年,“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律》)
3.相似像法,已经不是佛法。相似像法的大面积流行,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正法难以立足存世。悲智仁者在他的《楞严伪经》的序言中已经论述得非常充分。随着伪宝即相似伪经相继而出、横行于世,真宝即佛陀正法《阿含经》,渐渐被伪宝替代而隐没。
4.佛陀所记“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说的是一个大趋势,正法湮没无闻也是整体的概况,看看今天的佛教内外已经非常清晰了。但是,湮没不等于听闻不了,因为四部阿含经还在、佛律还在,只不过听闻的人极少极少而已。依止正法律,更是难上加难。
5.人世间从来就不缺少圣者,哪怕是佛陀正法灭尽之后、弥勒下世之前的五亿多年之中,人世间同样不缺少圣者。佛陀还叮嘱阿罗汉长久住世、护持佛法。“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阿含经》)
6.湮没不是灭尽、没尽。现在当然能够修行,因为还能够听闻正法啊。四入流分您是应该知道的。
7.在《阿含经》载,过去世时有一位名叫善目的辟支佛,托钵化缘时为某长者之女讲说无常无我之理,该女后来得证三果,生于梵天之上。可见,佛法灭尽之后的众生,依然可以有机会听闻佛法而得道。在依然有佛法住世的当今社会,当然可以修行。您不是已经知道《阿含经》了吗?
8.佛陀反复强调:“自作洲!自作归依处!勿作其他归依处;以法为洲,法为归依处,勿为其他归依处。”(《阿含经》)依靠自己、依靠法,不要去依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依止《阿含经》,依教奉行,已经在修行并趋于证道解脱了。
请多指正。

依止《阿含经》,依教奉行,已经在修行并趋于证道解脱了。”众生芸芸,于现在这个历史时期,仍然醒着或将要醒着的人,还是碰见了不少。向您们致敬!学习了!真诚感谢悲智老师!!!
11#
发表于 2015-7-24 11:09 | 只看该作者
赞叹仁兄弘扬正法律之龙象之行,隐听风雷之声!

在下补充一句:佛法流变中,除后世伪经邪律之外,亦有大量谬论混杂,甚至在一些地方其地位竟居于经律之上。此亦不可不防!
12#
发表于 2015-8-2 09:3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很受益!感恩象迹雷音贤友的慈悲分享!
13#
发表于 2017-12-29 1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感谢悲智老师,突然发觉圣者一直就在很近处,怪只怪当初有眼不识
14#
发表于 2018-8-27 17:53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想知道讲座者是哪位?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6 , Processed in 0.1299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