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8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一---一○---(一)至(二七)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猕猴、跋耆子、女居士、裸形、外道、少女、莲华色、续(言)根有二(事)。
母、女、姊妹、妻、弱(脊)、长根、疮二(事)、泥女像、木女像。
顺陀罗五(事)、墓地五(事)、骨、龙女、夜叉、饿鬼、黄门、败根者、触。
于拔提城之阿罗汉、眠者、续于舍卫城四(事)、于毘舍离之三摩罗(18)、于梦之婆菟迦车。
须拔婆、萨陀、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尼、游女、黄门、居士妇、互相、老出家、鹿。

(一)尔时,一比丘与猕猴行不净法。彼生悔心,「世尊已制立学处,我莫非犯波罗夷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汝犯波罗夷。」

(二)尔时,众多毘舍离出身之跋耆子比丘,不舍戒、戒羸不告而行不净法。彼生悔心,「世尊已制立学处,我等莫非犯波罗夷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犯波罗夷。」

(三)尔时,一比丘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以居士之生支行不净法。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裸形以行不净法。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着草衣……乃至……着树皮衣……乃至……着木片衣……乃至……着发毛织衣……乃至……着马毛织衣……乃至……着枭羽衣……乃至……着羊皮衣以行不净法。彼生悔心……[……波罗夷。]

(四)尔时,一行乞比丘见卧牀上之少女而起欲心,以拇指入其生支,致彼女死。彼生悔心……乃至……「比丘:不犯波罗夷,而犯僧残。]

(五)尔时,一青年对莲华色比丘尼有染着心。时,莲华色比丘尼为行乞而入村已,彼青年即入其草屋,隐坐一处。莲华色比丘尼行乞食后,归而洗足,入草屋坐其牀。其时,彼青年捉莲华色比丘尼而犯之。莲华色比丘尼以此事告诸比丘尼,诸比丘尼又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若不觉乐者,不犯也。」

(六)尔时,一比丘生起女根,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其和尚、其受具戒、其腊数,听许与诸比丘尼易。凡比丘诸罪与比丘尼诸罪共通者,于比丘尼中亦罪。凡比丘诸罪与比丘尼诸罪不共通者,非罪。」
尔时,一比丘尼生起男根,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其和尚、其受具戒、其腊数,听许与诸比丘易。凡比丘尼诸罪与比丘诸罪共通者,于比丘中亦罪。凡比丘尼诸罪与比丘诸罪不共通者,非罪。」

(七)尔时,一比丘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与母……乃至……与女……乃至..与妹行不净法。彼生悔心……乃至……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犯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与故妻行不净法。彼生悔心……「波罗夷。」

(八)尔时,一比丘是弱脊(背脊软弱),彼因忧苦而〔心〕碎,将己之生支以口含之,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有长根,彼由于忧苦而〔心〕碎,将己之生支入于大便道。彼生悔心……「……波罗夷。」

(九)尔时,一比丘见死尸,其身之生支周围皆疮,彼以为:「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以己生支入彼生支,由疮出。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见死尸,其身之生支周围皆疮,彼以为:「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以己生支入其疮中,由其生支而出。彼生悔心……「……波罗夷。」

(一○)尔时,一比丘欲念炽烈,以生支触泥女像之根。彼生悔心……乃至……「比丘!非波罗夷,是突吉罗。」
尔时,一比丘欲念炽烈,以生支触木女像之根。彼生悔心……「……突吉罗。」

(一一)尔时,有一从王舍城出家,名为顺陀罗之比丘,顺车道而行,有一女人云:「大德!请稍等,我顶礼。」彼女一边顶礼而一边举比丘之下衣,以口含其生支,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丘!若不觉乐者,不犯也。」

(一二)尔时,一女人见比丘而作是言:「来!大德!来行不净法」「止!妹!不许如此!」「来!大德!师不用力,我用力,师即不犯。」其比丘如此作。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犯波罗夷。」
尔时,一女人见比丘而作是言:「来!大德!来行不净法」「止!妹!不许如此」「来!大德!师用力,我不用力,汝如是,师即不犯也。」其比丘如此作。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女人见比丘……「……不许如此」「来!大德!触内部泄于外……乃至……触外部泄于内,汝如是,汝即不犯也。」其比丘如此作。彼生悔心……「……波罗夷。」

(一三)尔时,一比丘至墓地,见死尸未被〔鸟兽〕喰坏,与之行不净法。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至墓地,见死尸大部分未被喰坏……「……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至墓地,见死尸大部分已被喰坏……「……非波罗夷,为偷兰遮。」
尔时,一比丘至墓地,见一被切断之头,入生支于张开之口中而触〔肉〕。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犯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至墓地,见一被切断之头,入生支于张开之口中而不触〔肉〕〔……乃至……〕「非波罗夷,为突吉罗。」
尔时,一比丘对一女人有染着心,彼女死而被弃于墓地,其骨分散。时,彼比丘至墓地,集其骨〔作〕女根而入其生支。彼生悔心……乃至……「比丘!非波罗夷,为突吉罗。」

(一四)尔时,一比丘与龙女行不净法……乃至……夜叉……饿鬼…….黄门行不净法。彼生悔心……「……波罗夷。」

(一五)尔时,有一比丘根败。彼谓:「我不受乐、苦,如是者,我当不犯也。」而行不净法……乃至……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彼愚人,彼受或不受俱波罗夷。」

(一六)尔时,一比丘将与女人行不净法,触之刹那,彼生悔心……乃至…….「比丘!非波罗夷,为僧残。」

(一七)尔时,一比丘于拔提城之奢提耶林,日中食后,休息而横卧,彼四肢中风。一女人见〔此〕,坐其生支上,随意作而去。诸比丘见其〔因汗或尿而〕湿〔以为漏精〕,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因五事生支勃起,即:欲念、大便、小便、风、毛虫喫咬,而生支勃起。诸比丘!依此五事而生支勃起。诸比丘!言彼比丘因欲念而生支勃起者,无有是处。诸比丘!彼比丘是阿罗汉。诸比丘!彼比丘无罪,不犯也。」

(一八)尔时,一比丘于舍卫城安陀林中,日中食后,休息而横卧。一牧牛女见此,坐于其生支上。其比丘入时觉乐、入已觉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犯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于舍卫城……一牧羊女见之……乃至……一采薪女见之....乃至……一取牛粪女见之,坐于生支上……「……波罗夷。」

(一九)尔时,一比丘于毘舍离大林中,日中休息横卧。一女人见此,坐于生支上,随意作已,于旁立而笑。其比丘醒后,如是言其女人:「汝为是乎?」「然!我为也。」彼生悔心……乃至……「比丘!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丘!不知者,不犯也。」

(二○)尔时,一比丘于毘舍离之大林中,日中休息,倚木而卧。一女人见此而坐于生支上,其比丘立即而起,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丘!不觉乐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于毘舍离之大林中,日中休息,倚木而卧。一女人见此,坐于生支上,其比丘立即推开而起,彼生悔心……乃至……「……觉乐乎……不犯也。」

(二一)尔时,一比丘于毘舍离大林之重阁讲堂,日中休息,门开而卧,彼之四肢中风。其时有多女人,持香、华、鬘来精舍巡观僧园。其时,彼女人等见此比丘,随意坐于生支上,随意作已,言:「此真是人牡牛(最上之丈夫)。」以香华供之而去。诸比丘见其〔因汗或尿而〕湿,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因五事生支勃起……〔同(一七)〕……诸比丘!其比丘不犯也。诸比丘!日中独坐时,听许闭户而独坐。」

(二二)尔时,一婆菟迦车之比丘,梦与故妻行不净法,谓:「我非沙门也,我当还俗焉。」而往婆菟迦车时,途中见尊者优波离,告以此事,长老优波离言:「尊者!由梦者,不犯也。」

(二三)尔时,于王舍城有信佛之优婆夷,名须拔婆,彼女如是信解「施不净法为最上之布施」。彼女见比丘而作是言:「来!尊者!行不净法。」「止!妹!此不适宜。」「来!尊者!触胸前,如是者,汝不犯也。」……乃至……「来!尊者!触脐……乃至……触腹……腰……颈……身穴……触毛发……触指间!」……乃至……「来!尊者!我以手击打,令泄之,若如是,师当不犯也。」其比丘如是作,彼生悔心。「比丘!非犯波罗夷,乃犯僧残。」

(二四)尔时,于舍卫城有信佛之优婆夷,名萨陀,彼女如是见解「施不净法为最上之布施」。彼女见比丘而作是言:「来!尊者!来行不净法。」「止!妹!此不适宜。」「来!尊者!触胸前……乃至……来!尊者!我以手行,令泄之,如是者,汝不犯也。」其比丘遂听之。彼生悔心。「比丘!非犯波罗夷,乃犯僧残。」

(二五)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比丘令与比丘尼行不净,俱觉乐者,俱〔波罗夷〕当摈出。俱不觉乐者,俱不犯也。
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比丘令与式叉摩那尼行不净……乃至……沙弥尼行不净。俱觉乐者,当俱摈出。俱不觉乐者,俱不犯也。
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比丘令与游女行不净……乃至……黄门……乃至……居士妇行不净。比丘觉乐者,当摈出,比丘不觉乐者,不犯也。
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诸比丘相互行不净。俱觉乐者,当俱摈出。俱不觉乐者,不犯也。

(二六)尔时,一老出家比丘往见故妻,其妻语尊者曰:「来!尊者!我等行乐。」而捉之,其比丘退而仰面倒,彼妻举裙而坐于其生支上,彼生悔心……乃至……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丘!不觉乐者,不犯也。」

(二七)尔时,一比丘住阿兰若,幼鹿来饮彼小便,以口含其生支,其比丘觉乐,彼生悔心,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犯波罗夷。」

—— 波罗夷一终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6:46 | 只看该作者

同步学习

一○ 猕猴、瓦基子、女居士、裸形、外道、少女、莲华色、续(言)根有二(事)。

母、女、姊妹、妻、弱(脊)、长根、疮二(事)、泥女像、木女像。

顺陀罗五(事)、墓地五(事)、骨、龙女、亚卡、饿鬼、黄门、败根者、触。

于拔提城之阿拉汉、眠者、续于沙瓦提(舍卫)城四(事)、于毘舍离之三马喇(18)、于梦之婆菟迦车。

须拔婆、萨陀、比库尼、在学尼尼、沙马内莉、游女、黄门、居士妇、互相、老出家、鹿。

(一)尔时,一比库与猕猴行不净法。彼生悔心,「世尊已制立学处,我莫非犯巴拉基嘎(他胜)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库!汝犯巴拉基嘎(他胜)。」

(二)尔时,众多毘舍离出身之瓦基子比库,不舍戒、戒羸不告而行不净法。彼生悔心,「世尊已制立学处,我等莫非犯巴拉基嘎(他胜)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库!汝等犯巴拉基嘎(他胜)。」

(三)尔时,一比库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以居士之生支行不净法。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裸形以行不净法。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着草衣……乃至……着树皮衣……乃至……着木片衣……乃至……着发毛织衣……乃至……着马毛织衣……乃至……着枭羽衣……乃至……着羊皮衣以行不净法。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四)尔时,一行乞比库见卧牀上之少女而起欲心,以拇指入其生支,致彼女死。彼生悔心……乃至……「比库:不犯巴拉基嘎(他胜),而犯桑喀地谢沙(僧始终)。]

(五)尔时,一青年对莲华色比库尼有染着心。时,莲华色比库尼为行乞而入村已,彼青年即入其草屋,隐坐一处。莲华色比库尼行乞食后,归而洗足,入草屋坐其牀。其时,彼青年捉莲华色比库尼而犯之。莲华色比库尼以此事告诸比库尼,诸比库尼又以此事告诸比库。诸比库以此事白世尊。「诸比库!若不觉乐者,不犯也。」

(六)尔时,一比库生起女根,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库!其和尚、其受具戒、其腊数,听许与诸比库尼易。凡比库诸罪与比库尼诸罪共通者,于比库尼中亦罪。凡比库诸罪与比库尼诸罪不共通者,非罪。」

尔时,一比库尼生起男根,以此事白世尊。「诸比库!其和尚、其受具戒、其腊数,听许与诸比库易。凡比库尼诸罪与比库诸罪共通者,于比库中亦罪。凡比库尼诸罪与比库诸罪不共通者,非罪。」

(七)尔时,一比库谓:「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与母……乃至……与女……乃至..与妹行不净法。彼生悔心……乃至……以此事白世尊。「比库!汝犯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与故妻行不净法。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八)尔时,一比库是弱脊(背脊软弱),彼因忧苦而〔心〕碎,将己之生支以口含之,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有长根,彼由于忧苦而〔心〕碎,将己之生支入于大便道。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九)尔时,一比库见死尸,其身之生支周围皆疮,彼以为:「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以己生支入彼生支,由疮出。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见死尸,其身之生支周围皆疮,彼以为:「若如是者,我当不犯也。」以己生支入其疮中,由其生支而出。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一○)尔时,一比库欲念炽烈,以生支触泥女像之根。彼生悔心……乃至……「比库!非巴拉基嘎(他胜),是恶作。」

尔时,一比库欲念炽烈,以生支触木女像之根。彼生悔心……「……恶作。」

(一一)尔时,有一从王舍城出家,名为顺陀罗之比库,顺车道而行,有一女人云:「大德!请稍等,我顶礼。」彼女一边顶礼而一边举比库之下衣,以口含其生支,彼生悔心……乃至……「比库!汝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库!若不觉乐者,不犯也。」

(一二)尔时,一女人见比库而作是言:「来!大德!来行不净法」「止!妹!不许如此!」「来!大德!师不用力,我用力,师即不犯。」其比库如此作。彼生悔心……乃至……「比库!汝犯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女人见比库而作是言:「来!大德!来行不净法」「止!妹!不许如此」「来!大德!师用力,我不用力,汝如是,师即不犯也。」其比库如此作。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女人见比库……「……不许如此」「来!大德!触内部泄于外……乃至……触外部泄于内,汝如是,汝即不犯也。」其比库如此作。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一三)尔时,一比库至墓地,见死尸未被〔鸟兽〕喰坏,与之行不净法。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至墓地,见死尸大部分未被喰坏……「……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至墓地,见死尸大部分已被喰坏……「……非巴拉基嘎(他胜),为土喇吒亚(粗罪)。」

尔时,一比库至墓地,见一被切断之头,入生支于张开之口中而触〔肉〕。彼生悔心……乃至……「比库!汝犯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至墓地,见一被切断之头,入生支于张开之口中而不触〔肉〕〔……乃至……〕「非巴拉基嘎(他胜),为恶作。」

尔时,一比库对一女人有染着心,彼女死而被弃于墓地,其骨分散。时,彼比库至墓地,集其骨〔作〕女根而入其生支。彼生悔心……乃至……「比库!非巴拉基嘎(他胜),为恶作。」

(一四)尔时,一比库与龙女行不净法……乃至……亚卡……饿鬼…….黄门行不净法。彼生悔心……「……巴拉基嘎(他胜)。」

(一五)尔时,有一比库根败。彼谓:「我不受乐、苦,如是者,我当不犯也。」而行不净法……乃至……以此事白世尊。「诸比库!彼愚人,彼受或不受俱巴拉基嘎(他胜)。」

(一六)尔时,一比库将与女人行不净法,触之刹那,彼生悔心……乃至…….「比库!非巴拉基嘎(他胜),为桑喀地谢沙(僧始终)。」

(一七)尔时,一比库于拔提城之奢提耶林,日中食后,休息而横卧,彼四肢中风。一女人见〔此〕,坐其生支上,随意作而去。诸比库见其〔因汗或尿而〕湿〔以为漏精〕,以此事白世尊。「诸比库!因五事生支勃起,即:欲念、大便、小便、风、毛虫喫咬,而生支勃起。诸比库!依此五事而生支勃起。诸比库!言彼比库因欲念而生支勃起者,无有是处。诸比库!彼比库是阿拉汉。诸比库!彼比库无罪,不犯也。」

(一八)尔时,一比库于沙瓦提(舍卫)城安陀林中,日中食后,休息而横卧。一牧牛女见此,坐于其生支上。其比库入时觉乐、入已觉乐、停住觉乐、出时觉乐,彼生悔心……乃至……「比库!汝犯巴拉基嘎(他胜)。」

尔时,一比库于沙瓦提城……一牧羊女见之……乃至……一采薪女见之....乃至……一取牛粪女见之,坐于生支上……「……巴拉基嘎(他胜)。」

(一九)尔时,一比库于毘舍离大林中,日中休息横卧。一女人见此,坐于生支上,随意作已,于旁立而笑。其比库醒后,如是言其女人:「汝为是乎?」「然!我为也。」彼生悔心……乃至……「比库!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库!不知者,不犯也。」

(二○)尔时,一比库于毘舍离之大林中,日中休息,倚木而卧。一女人见此而坐于生支上,其比库立即而起,彼生悔心……乃至…….「比库!汝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库!不觉乐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库于毘舍离之大林中,日中休息,倚木而卧。一女人见此,坐于生支上,其比库立即推开而起,彼生悔心……乃至……「……觉乐乎……不犯也。」

(二一)尔时,一比库于毘舍离大林之重阁讲堂,日中休息,门开而卧,彼之四肢中风。其时有多女人,持香、华、鬘来精舍巡观僧园。其时,彼女人等见此比库,随意坐于生支上,随意作已,言:「此真是人牡牛(最上之丈夫)。」以香华供之而去。诸比库见其〔因汗或尿而〕湿,以此事白世尊。「诸比库!因五事生支勃起……〔同(一七)〕……诸比库!其比库不犯也。诸比库!日中独坐时,听许闭户而独坐。」

(二二)尔时,一婆菟迦车之比库,梦与故妻行不净法,谓:「我非沙门也,我当还俗焉。」而往婆菟迦车时,途中见尊者伍巴离,告以此事,长老伍巴离言:「尊者!由梦者,不犯也。」

(二三)尔时,于王舍城有信佛之近事女,名须拔婆,彼女如是信解「施不净法为最上之布施」。彼女见比库而作是言:「来!尊者!行不净法。」「止!妹!此不适宜。」「来!尊者!触胸前,如是者,汝不犯也。」……乃至……「来!尊者!触脐……乃至……触腹……腰……颈……身穴……触毛发……触指间!」……乃至……「来!尊者!我以手击打,令泄之,若如是,师当不犯也。」其比库如是作,彼生悔心。「比库!非犯巴拉基嘎(他胜),乃犯桑喀地谢沙(僧始终)。」

(二四)尔时,于沙瓦提(舍卫)城有信佛之近事女,名萨陀,彼女如是见解「施不净法为最上之布施」。彼女见比库而作是言:「来!尊者!来行不净法。」「止!妹!此不适宜。」「来!尊者!触胸前……乃至……来!尊者!我以手行,令泄之,如是者,汝不犯也。」其比库遂听之。彼生悔心。「比库!非犯巴拉基嘎(他胜),乃犯桑喀地谢沙(僧始终)。」

(二五)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比库令与比库尼行不净,俱觉乐者,俱〔巴拉基嘎(他胜)〕当摈出。俱不觉乐者,俱不犯也。

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比库令与在学尼尼行不净……乃至……沙马内莉行不净。俱觉乐者,当俱摈出。俱不觉乐者,俱不犯也。

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比库令与游女行不净……乃至……黄门……乃至……居士妇行不净。比库觉乐者,当摈出,比库不觉乐者,不犯也。

尔时,于毘舍离,离车族之青年等,捉诸比库相互行不净。俱觉乐者,当俱摈出。俱不觉乐者,不犯也。

(二六)尔时,一老出家比库往见故妻,其妻语尊者曰:「来!尊者!我等行乐。」而捉之,其比库退而仰面倒,彼妻举裙而坐于其生支上,彼生悔心……乃至……以此事白世尊。「比库!汝觉乐乎?」「世尊!我不觉乐。」「比库!不觉乐者,不犯也。」

(二七)尔时,一比库住林野,幼鹿来饮彼小便,以口含其生支,其比库觉乐,彼生悔心,以此事白世尊。「比库!汝犯巴拉基嘎(他胜)。」

—— 巴拉基嘎(他胜,波罗夷)一终 ——


--------------------------------------------------------------------------------

① 此章参照MahavaggaVI,31,5ff及AnguttaraN.IV,p172(Mahavagga)。

② Naleru于觉音注(Samantapasadika)为亚卡名。以下言注乃指觉音注。

③ arasarupa依觉音注,以合掌尊敬之行礼为「有味」,故云苟答玛(乔达摩)为无味者。《增支部》译本中Nyanatiloka译为rucksislos,Hare译为lackstaste;于《善见律》中作「色无味也。何以故?唯有色而实无味。」

④ 注云:婆罗门敬礼长者,乃为社会之和乐,故如是说。但原语nibbhoga于Hare《增支部》译为无财者,即无社会地位。今bhoga译为悦乐之意。《善见律》则言为「贡高」,意指不敬礼、高慢。

⑤ 语tapaniya是与苦行者(tapassin)同一语。

⑥ 日译(南传)依觉音注,译为甚深思念,精进而住于决定者。

⑦ 原语vipallasaa,注为颠倒妄见(viparitagaha),即住处颠倒,故言「非我住处也,是此也」,又谓「此是我等之村,非我等之村」,如此倒乱,佛哀愍此颠倒,且将来众生飢馑时,无如目连之大神通力者,故不许目连之愿。

⑧ 原语rattannumahata是知夜,即出家以来,知甚多夜之意。即久出家有经验,即僧众产生以来,经过漫长时间。

⑨ 原语utuniahosipupphamteuppannam其实应是月事后,依觉音注,出血不绝者不成胎,言出尽即受胎。于《十诵律》言净洁,于《四分律》、《有部律》言月期。

⑩ 末水法(odakantika),不净法(终而用水)故言也。

⑾ 摄僧(samghasutthutaya)者,觉音注作「善受如来语」(vacanasampaticchannabhavo)。

⑿ 同五(一一),但以「猕猴」代[女人」。

⒀ samannayabhikkhu,沙门比库之意,但依注,檀那请比库时,如未受具之沙马内拉(古译:沙弥)亦在比库数,于《善见律》亦作「沙马内拉亦名比库」故如此译之。

⒁ vevacana是形容词,今依《善见律》之译,若依觉音注,佛、法等有名(nama)、号,依名或号俱成舍戒,例如:言「舍佛」即依名;言「舍三藐三佛陀」、「舍无量意」为依号而舍戒。

⒂ 黄门(pandaka),去势者(被阉割者)。

⒃ 有隔(santhata),以物包根(生殖器)。

⒄ 干陀贼(uppalagandha)依觉音注「取人之心脏者」之意,此盗贼取人之心脏以祀神,故言之。此贼若掠夺比库时,因杀比库者必获大罪,故捉女人来,令破戒而杀之。

⒅ 原本malla,如校订者亦言应为mala。〔参照一○(二一)〕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6:47 | 只看该作者

十诵律对照内容

佛在舍卫国。有一乞食比丘。名曰难提。晨朝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持尼师坛着左肩上入安桓林。在一树下敷尼师坛端身正坐。有魔天神。欲破是比丘三昧故。化作端政女身在其前立。比丘从三昧起。见此女身即生着心。世俗禅定不能坚固。寻时退失欲摩女身。女人即却渐渐远去。便起随逐欲捉其身。时彼林中有一死马。女到马所则身不现。是比丘淫欲烧身故。便共死马行淫。既行淫已欲热小止。即生悔言。我已退堕。非是比丘非释种子。今诸比丘必舍远我不复共住。我不应以不清净身着此法衣。即脱袈裟摄着囊中以置肩上往诣佛所。尔时佛与百千万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佛遥见来即作是念。若我不以软语劳问者。其心必破沸血当从面孔出。是比丘来到佛所。佛言。善哉难提。汝更欲学比丘所学耶。闻佛所言善哉难提。心大欢欣便作是念。我当得共诸比丘住必不摈我。如是思惟已答言。世尊。我更欲学比丘学法。尔时佛语诸比丘。汝等还与难提比丘学法。若有如难提比丘者亦与学法。应一心和合僧难提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听。我难提比丘。不舍戒戒不羸不出作淫法。我今从僧还乞学法。僧怜愍我故。还与我学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是中一比丘于僧中唱。大德僧听难提比丘不还戒戒不羸作淫法。是难提比丘从僧乞还学法。今僧怜愍故还与学法。若僧时到僧忍听。还与难提比丘学法。白如是。如是用白四羯磨还与难提比丘学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与学沙弥行法者。佛所结一切戒尽应受行。在诸比丘下坐。应授与大比丘饮食汤药。自从沙弥白衣受饮食。不得与大比丘同室过再宿。自不得与白衣沙弥过二宿。得与具戒比丘作布萨自恣二羯磨。与学沙弥不得足数作布萨自恣羯磨。一切羯磨不得作(淫事竟)。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6:47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8:10 | 只看该作者

随堂学习巴利语(巴利语汇解)之十三

三相 (tãõi lakkhaõàni):一切行法(有为法,世间法)皆具有的三种本质:无常、苦、无我。
  以诸行生灭变易故为无常(anicca);
  以诸行数数受到生灭的逼迫故为苦(dukkha);
  以一切法(包括世间、出世间法)并不存在可称为“我”的实体故为无我(anatta)。
  ☞北传佛教有“法印”(梵语dharma-mudrà)之说,谓小乘经有“三法印”,即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项义理印证各种说法之正邪,或再加“一切行苦”成“四法印”;又谓大乘经有“一实相印”云云。南传上座部佛教并无“法印”之说。

弟子:巴利语sàvaka,直译作声闻,意谓通过听闻佛陀音声言教而修行、证果的弟子。
如果依胜义谛,只有证悟道果的圣弟子(四双八辈)才能称为“声闻”;但若依世俗谛,则包括只要受了三皈五戒的所有僧俗佛教信徒皆可称为弟子。

入流:又作至流,四种圣果中的初果,为巴利语sotàpanna的直译。sota, 意为流,河流;àpanna, 意为已进入,已到达。入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槃。
《增支部•第十集》注中说:“入流者,为已进入圣道之流。”(sotàpannà'ti ariyamaggasotaü àpannà.) (A.A.10.64)
以上是就圣果位而言的。若就圣道位而言,巴利语则为sotàpatti。sota (流) + àpatti (进入,到达),中文也译作入流。在圣典中也常作sotàpattiphala- sacchikiriyàya pañipanna, 直译作“为现证入流果的已行道者”或“正进入证悟入流果者”。
入流圣道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
①、执着实有我、我所、灵魂、大我、至上我存在的“有身见”(sakkàya diññhi,又作身见,我见,邪见,萨迦耶见);
②、执着相信修持苦行、祭祀、仪式等能够导向解脱的“戒禁取”(sãlabbattaparàmàsa);
③、对佛法僧、戒定慧、三世因果及缘起的“疑” (vichikicchà)。
同时,入流道智也能断除一切强得足以导致投生至四种恶趣(地狱、畜生、饿鬼、阿苏罗)的贪瞋痴,以及所有尚未产生四种恶趣果报的恶业。因此,初果入流圣者不可能再堕入四恶趣。对于漫长的生死旅途来说,入流圣者已经走近了轮回的终点,他们的未来世将只投生于人界与天界两种善趣当中,而且次数最多不会超过七次。也即是说:入流圣者将于不超过七次的生命期间,必定能得究竟苦边,趣无余依般涅槃,绝不会再有第八次受生。
在圣典中常如此描述入流圣者:
ß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sotàpanno hoti avinipàtadhammo niyato sambodhiparàyaõo'ti.û
“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
☞汉传佛教依梵语srota-àpanna音译作须陀洹、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等。

一来:四种圣道果的第二种,为巴利语sakadàgàmin的直译。为sakid (一次) + àgama (来,前来) + in (者, …的人)的组合。意为再回来此世间结生一次。
《中部•若希望经》注中说:“一来者,为回来一次。”(sakadàgàmã'ti sakiü àgamanadhammo.) (M.A.1.67)《人施设论》注中说:“再回来结生一次者,为一来。” (pañisandhivasena sakiü àgacchatã'ti sakadàgàmã.) (Pp.A.34)
在《人施设论》中说:
ßKatamo ca puggalo sakadàgàmã? Idhekacco puggalo 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ràgadosamohànaü tanuttà sakadàgàmã hoti, sakideva imaü lokaü àgantvà dukkhassantaü karoti Ý ayaü vuccati puggalo `sakadàgàmã'.û
“哪一种人为一来者?于此,有一种人灭尽三结,贪瞋痴减弱,成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来’。”(Pp.34)
一来圣者在初道时已断了有身见、戒禁取、疑三结,于今又减弱了较粗的欲贪、瞋恚与愚痴,最多只会再回来此欲界世间受生一次,即尽苦边。一来圣者偶然还会生起一些较轻的烦恼,但并不会时常发生,同时它们的困扰力已经很弱。
☞汉传佛教依梵语sakçd-àgàmin音译作斯陀含、沙羯利陀伽弥等。

不来:四种圣道果的第三种,为巴利语anàgàmin的直译。为na (不) + àgàma (来,前来) + in (具有)的组合。意为不再返回欲界受生。
在《五部论注》中说:“不来者,名为对欲贪、瞋恚于心不动摇,以及决定性不会再从其世间退回来者。” (anàgàmã'ti kàmaràga-byàpàdehi akampanãyacittàya ca tamhà loka anàvattidhammatàya ca ñhitasabhàvo nàma.) (Pk.A.188)
圣典中常如此描述不来圣者:
ßpa¤cannaü orambhàgiyàn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opapàtiko hoti, tattha parinibbàyã anàvattidhammo tasmà lokà.û
“灭尽五下分结 ,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 ,不再从那世间回来。”
不来圣者因为已断尽了能把有情系缚于欲界的欲贪与瞋恨两结,所以不会受到欲界的烦恼力牵引而再投生到欲界。不来圣者若在今生不能够证悟阿拉汉果,死后只会投生于色界或无色界梵天,并于其处证趣般涅槃。
汉传佛教古音译作阿那含、阿那伽弥等,也意译为不还。

学人 (sekha, sekkha):又作有学。通常指已经证得入流等三种道果的圣者,因他们还必须继续修学戒定慧三学、八支圣道,故为学人。
  《增支部》中说:“比库,应学故,称为学人。学什么呢?学增上戒学,学增上心学,学增上慧学。比库,应学故,称为学人。”(A.3.9.5)
《相应部》中说:“比库,于此,具足有学正见……具足有学正定。比库,这样才是学人。”(S.45.13)
有七种学人(satta sekhà):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入流圣者;为作证一来果之行道者,一来圣者;为作证不来果之行道者,不来圣者;为阿拉汉之行道者。
有时把善行凡夫也称为学人。如《律注》中说:“凡夫之善者以及七种圣者,以应学三学故为学人。” (Pr.A.45)

无学者 (asekha, asekkha):即阿拉汉圣者。因为阿拉汉圣者对所应修、所应学之法,皆已圆满,更无所应学,故称为无学者。
  《律注》中说:“已超越诸学法,住立于至上果,从此再也没有更应当学的漏尽者,称为无学者。”(Pr.A.45)

漏尽者 (khãõàsava):即阿拉汉圣者。漏(àsava),烦恼的异名。有四种漏:欲漏、有漏、见漏和无明漏。因为透过阿拉汉道完全地断除了一切漏,故称为漏尽者。
在《中部•根本法门经》注中说:“有四种漏:欲漏……无明漏。这四种漏已被阿拉汉灭尽、舍断、正断、止息、不可能再生,已被智火烧尽,因此称为漏尽者。”(M.A.1.8)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3: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离观听跳舞、唱歌、音乐、表演学处
(Nacca-gãta-vàdita-visåka-dassanà veramaõã)

跳舞(nacca) ——各种的舞蹈。
唱歌(gãta) ——任何的歌曲,乃至以歌声诵经唱念。
音乐(vàdita) ——各种音乐、演奏。
表演(visåka) ——任何娱乐性的表演,如戏剧、说书、斗牛、斗鸡、斗狗、棍术、拳术、摔跤,以及演习、列阵、阅兵等;也包括上述的跳舞、唱歌和音乐表演。
此学处不仅不可以观听歌舞等,也不可以自己跳舞、唱歌、演奏,而且还不可以叫人歌舞等。

具足三个条件即构成违犯此学处:
1. 跳舞、唱歌等其中之一;
2. 没有允许的原因(即为了观看或听)而前往;
3. 看或听。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 于自己所在之处看见或听见;如在寺中,或坐车、坐在居士家时。但假如为了观看而走过去,或从座位上站起来则犯。
2. 走路时看见或听见。但若故意转头去看,或故意走近则犯。
3. 在发生灾难时进入表演处而看见或听见。
4. 疯狂者。
5. 心乱者。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55 , Processed in 0.0768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