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75|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持咒么?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纠结啊,不知道怎么怎么办:sweat
沙发
发表于 2011-8-3 2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鸿 于 2011-8-3 20:39 发表
很纠结啊,不知道怎么怎么办:sweat

为什么不按照八正道修呢?经典已经告诉我们怎么修行了呀!
关于咒的问题可参考这篇经文: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
依经文可见,见谛之人是不会以持咒的方式来解脱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28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看多少阿含经。有无txt,我可以在手机里看
地板
发表于 2011-8-4 0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鸿 于 2011-8-3 21:28 发表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看多少阿含经。有无txt,我可以在手机里看

这是刚果网友制作的阿含经和戒律合集:
ftp://222.243.146.180/ahan.chm
您可以拷贝存储成txt。
5#
发表于 2011-8-6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关于超级版主对于持咒的意见我有不同看法,佛经上说:“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有的人持咒是舍离此内。更从外求,舍离四圣谛八正道而妄想通过念咒灭苦。只是说出一些外道持咒的错误心态,哪里要求佛家弟子不可以持咒了???

所以希望您不要一棒子打死一片人!

[ 本帖最后由 福山 于 2011-8-6 15:02 编辑 ]
6#
发表于 2011-8-6 11:13 | 只看该作者
更何况这段经实际批判的是古印度当时许多外道拜火,持外道咒的行为,根本不是指现在中国所说的佛教的“咒”!现在佛教所传的”咒”,实际上就是佛经中最精华的一个片段,一个概括,由于语言极度概括精华,所以用汉语无法翻译完全,就好比中国的唐诗,用英文也很难翻译的出来。所以古代译经师将这段经文直接用音译写在经文中!

现在列举大悲咒的简单翻译:

皈命礼敬三宝!
皈命礼敬圣观自在
菩萨,大菩萨,具大悲心者
此能离怖畏惧怕,如是能救济庇护
我今已礼彼圣观自在菩萨
青颈观音菩萨心真言
是我今说,我将宣说此青颈心咒
一切皆利益成就清净
能于诸鬼神得胜
本能净除三有道
即说咒曰
光明,具光明智慧
超越世间者
嘿!嘿!魔庆哉!狮子王!
大菩萨
忆念再忆念真言之心
作再作此事业

请使成就,再请使之成就
住持大游空者
持复持帝王自在
移动,再动摇,清净,离垢,离垢身
召唤,来吧!
圣观自在能除灭世间一切贪爱之毒
灭除嗔恚之毒
速疾成就,快速成就如观自在菩萨般莲花鬘
速疾,快速成就如观自在菩萨般的狮子王
呼狮子王,莲花者,观自在菩萨即是觉花,亦名佛莲花
莲花吉祥光辉,莲花,莲花鬘
觉悟,觉悟吧,请使觉悟,请使得正觉

慈悲的青颈观音者
成就,福智圆满
大成就,福智圆满
成就瑜伽自在者,福智圆满
青颈观音,吉祥成就,福智圆满
具大狮头狮面青颈观音,吉祥成就,福智圆满
手持莲花,福智圆满
持法轮器器杖者,福智圆满
持法螺生,具大警觉威力者,福智圆满
持大法器者,福智圆满
安住于左肩,披黑鹿皮者,福智圆满
皈命礼敬三宝
皈命礼敬圣观自在,吉祥如意圆满
愿一切真言句成就,吉祥如意圆满!
7#
发表于 2011-8-6 11:3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持咒的疑问

在中阿含经第一卷中说:

“云何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贪伺,见他财物诸生具,常伺求望,欲令我得。二曰、嫉恚,意怀憎嫉而作是念:‘彼众生者,应杀、应缚、应收、应免、应逐摈出。’其欲令彼受无量苦。三曰、邪见,所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size];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请问如果佛真的反对念咒,为什么斥责那些反对咒说的人为 “是谓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在这段经文中,施,斋,咒是并列三种善行,如果佛真的反对咒,那么也反对施,斋?
8#
发表于 2011-8-6 12:45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关于佛持咒的证据!(1)

以下经文出自《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梵志品梵摩经第二十




  “复次,尊,我见沙门瞿昙著衣、已著衣,被衣、已被衣,出房、已出房,出园、已出园,行道至村间,入村、已入村,在巷,入家、已入家,正床、已正床,坐、已坐,澡手、已澡手,受饮食、已受饮食,食、已食,澡手咒愿,从坐起,出家、已出家,在巷,出村、已出村,入园、已入园,入房、已入房,尊,沙门瞿昙著衣齐整,不高不下,衣不近体,风不能令衣远离身。尊,沙门瞿昙被衣齐整,不高不下,衣不近体,风不能令衣远离身。尊,沙门瞿昙常著新衣,随顺于圣,以刀割截,染作恶色,如是彼圣染作恶色。彼持衣者,不为财物,不为贡高,不为自饰,不为庄严,但为障蔽蚊虻、风日之所触故,及为惭愧,覆其身故。

  梵志梵摩坐已,世尊为彼说咒愿曰
  “咒火第一斋,通音诸音本,
   王为人中尊,海为江河长,
   月为星中明,明照无过日。
   上下维诸方,及一切世间,
   从人乃至天,唯佛最第一。”






这段经文前后大概的意思是有一个叫梵摩的大富梵志,听说佛的德名以后,派出他的一个摩纳(大概是仆人的意思)叫做优多罗实地去观察佛是否和传说中的一样福慧具足。优多罗拜访佛以后,先是看到佛确实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其后又谨慎的跟随了佛几个月的时间,详细观察了佛的行持,回来以后向他的主人梵摩以真实语汇报情况。这段经文也包括了他观察到佛持咒的行持"澡手咒愿”。后来梵摩亲自去拜访佛,还得到了佛的咒愿





反对大乘佛法和佛教咒语的朋友,能否解释这是怎么回事?请问你们到底有没有认真读过阿含经啊,我还以为这里的人都很有智慧,没想到也有人云亦云,不读经典的愚痴众生?


9#
发表于 2011-8-6 1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毛毛刘 于 2011-8-3 21:08 发表

为什么不按照八正道修呢?经典已经告诉我们怎么修行了呀!
关于咒的问题可参考这篇经文: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
依经文可见,见谛之人是不会以持咒的方式来解脱的。



请问毛毛刘版主,你到底弄没弄懂这段经文的文义?这段经文是说,见谛的修行人,发现人生是极大的痛苦,不可爱不可思,不可念,乃至到他死的那一天也不会改变他的信念!如果放弃这种信念,去向外追求,用持咒的方式,想让自己脱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的真谛本来是苦,无论持咒与否,都是苦,持咒是不能改变人生本来是苦的真谛。可是佛哪里说了修行人不可以持咒???换句话说,这段经文本来的意思是如果只持咒,而不修四圣谛,那就是外道!根本没有说修行人不可以持咒!四圣谛是每一个佛教徒都应把握的根本纲领,而是否是修持咒,念经还是修其他的一些法门,这都是看个人的因缘与方法,根本与见不见谛没有关系!

[ 本帖最后由 福山 于 2011-8-6 15:03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1-8-6 13:10 | 只看该作者

破斥毛毛刘关于佛教徒念咒的毁谤

引用:
原帖由 毛毛刘 于 2011-8-3 21:08 发表

为什么不按照八正道修呢?经典已经告诉我们怎么修行了呀!
关于咒的问题可参考这篇经文: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依经文可见,见谛之人是不会以持咒的方式来解脱的。


请问毛毛刘版主,你凭什么说见谛之人是不会以持咒的方式来解脱的?你到底弄没弄懂这段经文的文义?这段经文是说,见谛的修行人,发现人生是极大的痛苦,不可爱不可思,不可念,乃至到他死的那一天也不会改变他的信念!如果放弃这种信念,去向外追求,用持咒的方式,想让自己脱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的真谛本来是苦,无论持咒与否,都是苦,持咒是不能改变人生本来是苦的真谛。可是佛哪里说了修行人不可以持咒???换句话说,这段经文本来的意思是如果只持咒,而不修四圣谛,那就是外道!根本没有说修行人不可以持咒!四圣谛是每一个佛教徒都应把握的根本纲领,而是否是修持咒.念经还是修其他的一些法门,这都是看个人的因缘与方法,根本与见不见谛没有关系!大小乘经中无数佛和圣人持咒的事实,为什么你看不到?为什么只拿出这段经文来歪曲佛义,误导新学?或者说你根本就没有读过阿含经?

[ 本帖最后由 福山 于 2011-8-6 15:03 编辑 ]
11#
发表于 2011-8-6 13:24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刘版主,以博大的胸怀,佛教徒正直的精神,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不要像其他论坛一样只知道封贴封ID

[ 本帖最后由 福山 于 2011-8-6 14:55 编辑 ]
12#
发表于 2011-8-6 14:08 | 只看该作者

世尊解脱圣法与持咒的关系——望指教!


以下经文出自 《中阿含经 大品嗏帝经第十》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眼见色,于好色而不乐著,于恶色而不憎恶,立身念,无量心,心解脱、慧解脱知如真,所生恶不善法灭尽无余,败坏无余。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著好法,不恶恶法,立身念,无量心,心解脱、慧解脱知如真,所生恶不善法灭尽无余,败坏无余。彼如是灭憎不憎所受觉,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彼不乐彼觉,不求不著不受觉。彼不乐彼觉,不求不著不受觉已,若乐觉者彼便灭,乐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愁戚、啼哭灭也。


请问以上佛的解脱圣法,与持不持咒有什么关系?佛的八正道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定,正进,正念,正命!请问反对持咒和大乘佛法的人,你们怎么知道持咒人不正见,不正思,不正语,不正业,不正定,不正进,不正念,不正命的?你们又是如何以自己的知见,猜度持咒人的境界的?

请你们一条条给我答复,尤其是毛毛刘版主!

[ 本帖最后由 福山 于 2011-8-6 14:54 编辑 ]
13#
发表于 2011-8-6 14:13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关于佛持咒的证据(2)

以下经文出自《增壹阿含经》弟十卷 


尔时,女白世尊曰:“此暗婆婆利园用奉上如来及比丘僧,使当来、过去、现在众僧,得止住中,愿世尊受此园!”
  尔时,世尊为彼女故,便受此园。世尊便说此咒愿
  “园果施清凉,桥梁渡人民,
   近道作圊厕,人民得休息。
   昼夜获安隐,其福不可计,
   诸法戒成就,死必生天上。”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即起而去。
  尔时,女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断爱及师子,无智、少于财,
  家贫、须深女,迦旃、法说、女。
14#
发表于 2011-8-6 14:18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罗汉圣者持咒的证据!

以下经文出自 《增壹阿含经——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尔时,长者便作是念:“今目连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氎奉上目连。
  是时,目连即与咒愿
  “观察施第一,知有贤圣人,
   施中最为上,良田生果实。”
  时,目连咒愿巳,受此白氎,使长者受福无穷。


以下经文出自《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是时,舍利弗默然受请。是时,长者见尊者默然受请,便从座起,礼足而退。复至大目揵连、离越、大迦叶、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如此上首者请五百人。是时,师子长者即还,办具种种极妙饮食,敷好坐具,又白:“时到!诸真人罗汉靡所不监,今食具已办,惟愿屈顾,临覆下舍!”
  尔时,诸大声闻各著三衣,持钵入城,至长者家。时,长者见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见诸圣众食已讫,行清净水,人施一白氎,前受咒愿


[ 本帖最后由 福山 于 2011-8-6 14:31 编辑 ]
15#
发表于 2011-8-6 14:22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佛说咒愿六种功德

 以下经文出自《增壹阿含经(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咒愿有六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德?于是,施主檀越成就三法。云何檀越施主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根成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施物之法复成三法。云何为三?然彼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有此三法。是谓,比丘,有此六事获大功德,名德远闻,获甘露之报。是故,诸比丘,若欲成就此六事者,当念惠施。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6#
发表于 2011-8-6 14:26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关于佛持咒的证据(3)

以下经文出自《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朱利槃特比丘报曰:“听汝悔过,后莫复犯!亦莫复诽谤贤圣。王子当知:其有众生诽谤圣人者,必当堕三恶趣,生地狱中。如是,王子,当作是学!”
  尔时,佛与满呼王子,说极妙之法,劝发令喜,即于座上,得演此咒愿
  “祠祀火为上,经书颂为最,
   人中王为尊,众流海为首,
   星中月为先,光明日第一。
   上下及四方,诸所有形物,
   天及世间人,佛者最为尊。
   欲求其福者,供养三佛陀。”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即从座起。
  是时,满呼王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7#
发表于 2011-8-6 14:35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关于佛持咒的证据(4)

以下经文出自 《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时,清信士即便施设,手自斟酌,食讫行水,别取小床敷在佛前坐。
  尔时,世尊即示之曰:“今汝此处贤智所居,多持戒者,净修梵行,善神欢喜。”即为咒愿:“可敬知敬,可事知事,博施兼爱,有慈愍心,诸天所称,常与善俱,不与恶会。”
18#
发表于 2011-8-6 14:40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中关于佛持咒的证据(5)音译咒

以下经文出自《佛说长阿含经——第二分大会经第十五 》



 尔时,世尊欲降其幻伪虚妄之心,故结咒曰
  “摩摩拘拘楼楼罗罗摩拘楼罗毗毗楼楼罗罗毗楼罗旃迦摩世致迦尼延豆尼延豆波陀那耶盧呜呼杈奴主 提婆苏暮 摩头逻 支多罗斯那 乾沓波 那罗主 阇尼沙 尸诃 无莲陀罗 鼻波蜜多罗 树尘陀罗 那闾尼诃 升浮楼 输支婆遮婆”
  如是,诸王乾沓婆及罗刹皆有神足、形貌、色像,怀欢喜心来诣比丘众林中。
  尔时,世尊复结咒曰:
  “阿醯那陀瑟 那头 毗舍离婆诃 带叉蛇婆提 提头赖吒 帝婆沙呵若黎耶 迦毗罗 摄波那伽 阿陀伽摩天提伽 伊罗婆陀摩呵那伽 毗摩那伽多咃伽陀余那伽罗阇婆诃沙诃 叉奇提婆提罗帝 毗枚大迹閦 毗诃四婆咛阿婆婆四质多罗速和尼那求四多 阿婆由那伽罗除阿四修跋罗萨帝奴阿伽佛陀洒失罗咛婆耶忧罗头婆延楼素槃[少/兔]佛头舍罗[少/兔]伽类楼”
  尔时,世尊为阿修罗而结咒曰:
  “祇陀跋阇诃谛 三物第阿修罗阿失陀婆延地婆三娑四 伊弟阿陀提婆摩天地伽黎妙 摩诃秘摩 阿修罗陀那祕罗陀鞞摩质兜楼 修质谛丽 婆罗呵黎无夷连那婆 舍黎阿细跋黎弗多罗那萨鞞鞞楼耶那那迷 萨那迷谛婆黎细如罗耶跋兜楼伊诃庵婆罗迷三摩由伊陀那跋陀若比丘那三弥涕泥拔”
  尔时,世尊复为诸天而结咒曰:
  “阿浮提婆萆犁醯陛提豫婆由多陀[少/兔]跋楼[少/兔]婆楼尼世帝苏弥耶舍阿头弥多罗婆伽罗那移婆阿逻提婆摩天梯与陀舍提舍伽矛萨鞞 那难多罗婆跋那伊地槃大雠地槃那槃大耶舍卑[少/兔]暮陀婆那阿醯揵大比丘那婆未弟婆尼鞞弩提步舍伽利阿醯地勇迷那利帝隶富罗息几大阿陀蔓陀罗婆罗鞞旃大苏婆尼捎提婆阿陀旃陀富罗翅支大苏黎耶苏婆尼捎提婆阿陀苏提耶富罗翅大摩伽陀婆苏因图櫨阿头释拘富罗大櫨叔伽伽罗摩罗那阿大鞞摩尼婆呜婆提奇诃波罗无诃鞞波罗微阿尼萨陀摩多阿诃黎弥沙阿尼钵雠[少/兔]叹奴阿櫨余提舍阿醯跋沙赊摩摩诃赊摩摩[少/兔]沙阿摩[少/兔]疏多摩乞陀波头洒阿陀摩[少/兔]波头洒阿醯阿罗夜提婆阿陀黎陀夜婆和波罗摩诃波罗阿陀提婆摩天梯夜差摩兜率陀夜摩伽沙尼阿尼蓝鞞蓝婆折帝树提那摩伊洒念摩罗提阿陀醯波罗念弥大阿醯提婆提婆阇兰提阿奇尸呼婆摩阿栗吒櫨耶呜摩浮浮尼婆和远遮婆陀暮阿周陀阿尼输豆尼櫨耶[少/兔]阿头阿逻毗沙门伊洒
  “此是六十种天。”
  尔时,世尊复为六十八五通婆罗门而结咒曰:
  “罗耶梨沙耶诃醯揵大婆尼伽毗罗跋兜鞞地阇[少/兔]阿头差暮萨提鸯祇鞞地牟尼阿头闭黎耶差伽尸黎沙婆诃若[少/兔]阿头梵摩提婆提那婆鞞地牟尼阿头拘萨梨伊尼櫨摩阇逻鸯祇罗野般阇楼阿楼呜猿头摩诃罗野阿提拘楼祕[少/兔]阿头六闭俱萨梨阿楼伽陵倚伽夷罗檀醯罗否符野福都卢梨洒先陀步阿头阿提那伽否婆诃移伽耶罗野多他阿伽度婆罗蔓陀[少/兔]迦牧罗野阿头因陀罗楼迷婆迦符陀櫨暮摩伽醯阿敕伤俱卑予阿头醯兰若伽否鞞梨味余梨多他阿伽度阿醯婆好罗予弥都卢多陀阿伽度婆斯佛离首陀罗予多他阿伽度伊梨耶差摩诃罗予先陀步多他阿伽度般阇婆予婆梨地翅帝罗予多他阿伽度郁阿兰摩诃罗予便被婆梨摩梨输婆醯大那摩阿槃地苫摩梨罗罗予阿具斯利陀那婆地阿头翅鞞罗予伽尸伊昵弥昵摩诃罗予优婆楼多他阿伽度跋陀婆利摩诃罗予俱萨梨摩提输尸汉提苫婆利罗予修陀楼多他阿伽度阿因头楼阿头摩罗予余苏利与他鞞地提步阿呵鞞利四阿头恒河耶楼婆罗目遮耶暮阿夷[少/兔]阿头一摩耶舍枇那婆差摩罗予何梨揵度余枇度钵支余是数波那路摩苏罗予耶赐多由醯兰若苏槃那祕愁度致夜数罗舍波罗鞞陀郁陀婆诃婆洒婆诃婆婆谋婆诃婆贪覆赊大赊佉阇沙丽罗陀那摩那枝哆哆罗乾沓婆沙诃婆萨多提苏鞞罗予阿醯提度比丘三弥地婆尼地波尼”
  尔时,复有千五通婆罗门,如来亦为结咒。时,此世界第一梵王及诸梵天皆有神通,有一梵童子名曰提舍,有大神力。复有十方余梵天王,各与眷属围绕而来。复越千世界,有大梵王见诸大众在世尊所,寻与眷属围绕而来。
19#
发表于 2011-8-6 20:13 | 只看该作者
福山网友,在下把您单独发的帖子都合并在这一个帖子中方便阅读。
关于持咒的问题,还请您看下这个帖子,内容很详细。如果您非要坚持己见,那是您的自由,但在这里也请您尊重本栏目的宗旨好吧。
http://www.tianjian.cc/viewthread.php?tid=944&extra=page%3D1
20#
发表于 2011-8-8 1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福山 于 2011-8-6 13:1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毛毛刘 于 2011-8-3 21:08 发表

为什么不按照八正道修呢?经典已经告诉我们怎么修行了呀!
关于咒的问题可参考这篇经文: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依经文可见,见谛之人是不会以持咒的方式来解脱的。

请问毛毛刘版主,你凭什么说见谛之人是不会以持咒的方式来解脱的?你到底弄没弄懂这段经文的文义?这段经文是说,见谛的修行人,发现人生是极大的痛苦,不可爱不可思,不可念,乃至到他死的那一天也不会改变他的信念!如果放弃这种信念,去向外追求,用持咒的方式,想让自己脱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的真谛本来是苦,无论持咒与否,都是苦,持咒是不能改变人生本来是苦的真谛。可是佛哪里说了修行人不可以持咒???换句话说,这段经文本来的意思是如果只持咒,而不修四圣谛,那就是外道!根本没有说修行人不可以持咒!四圣谛是每一个佛教徒都应把握的根本纲领,而是否是修持咒.念经还是修其他的一些法门,这都是看个人的因缘与方法,根本与见不见谛没有关系!大小乘经中无数佛和圣人持咒的事实,为什么你看不到?为什么只拿出这段经文来歪曲佛义,误导新学?或者说你根本就没有读过阿含经?



福山网友,请再仔细阅读一下这篇经文,为了方便阅读,我在不改动文字的情况下,节选了“是处”“非处”这一大段。佛陀用一对对的对比,清晰地明示了是处与非处。相信您阅读后,联系上下文会得到正确的见解。

云何比丘知是处.非处。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处是处知如真。见非处是非处知如真。
阿难。
若世中有二转轮王并治者。终无是处。
若世中有一转轮王治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世中有二如来者。终无是处。
若世中有一如来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故犯戒。舍戒罢道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故犯戒。舍戒罢道者。必有是处。
若见谛人舍离此内。从外求尊.求福田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从外求尊.求福田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从余沙门.梵志作是说诸尊。可见则见。可知则知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从余沙门.梵志作是说诸尊。可见则见。可知则知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信卜问吉凶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信卜问吉凶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从余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从余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善处。生于天中者。终无是处。
阿难。
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善处。生于天中者。终无是处。
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者。终无是处。
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因此缘此。身坏命终。趣至善处。生天中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受乐报者。终无是处。
阿难。若身恶行。口.意恶行。受苦报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受苦报者。终无是处。
若身妙行。口.意妙行。受乐报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者。终无是处。
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不正立四念处。欲修七觉意者。终无是处。
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修七觉意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不正立四念处。不修七觉意。欲得无上正尽觉者。终无是处。
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修七觉意。得无上正尽觉者。必有是处。
阿难。
若不断五盖.心秽.慧羸。心不正立四念处。不修七觉意。不得无上正尽觉。尽苦边者。终无是处。
若断五盖.心秽.慧羸。心正立四念处。修七觉意。得无上正尽觉。尽苦边者。必有是处。
阿难。如是比丘知是处.非处。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如是比丘知是处.非处。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经名何。云何奉持。世尊告曰。阿难。当受持此多界.法界.甘露界.多鼓.法鼓.甘露鼓.法镜.四品。是故称此经名曰多界。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本帖最后由 巴柔 于 2011-8-8 17:27 编辑 ]
21#
发表于 2011-8-8 17: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福山 于 2011-8-6 14:18 发表
以下经文出自 《增壹阿含经——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尔时,长者便作是念:“今目连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氎奉上目连。
  是时,目连即与咒愿:
  “观察施第一,知有贤圣人,
   施中最为上,良田生果实。”
  时,目连咒愿巳,受此白氎,使长者受福无穷。


以下经文出自《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是时,舍利弗默然受请。是时,长者见尊者默然受请,便从座起,礼足而退。复至大目揵连、离越、大迦叶、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如此上首者请五百人。是时,师子长者即还,办具种种极妙饮食,敷好坐具,又白:“时到!诸真人罗汉靡所不监,今食具已办,惟愿屈顾,临覆下舍!”
  尔时,诸大声闻各著三衣,持钵入城,至长者家。时,长者见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见诸圣众食已讫,行清净水,人施一白氎,前受咒愿


关于“咒愿”的含义,并不是“持咒”或“诵咒”的意思,请参考字典内容(以下摘自“汉典”)



呪 zhòu

〈动〉

(1)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2) 同本义 [pray]

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后汉书·谅辅传》

尸呪齐戒。——《淮南子·说山》

崇替在人,咒何预焉?——《文心雕龙》

(3) 又如:咒延(祝祷延年益寿);咒祝(祝祷祈福);咒愿(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4) 诅咒,乞求神灵降祸 [curse]

忳咒曰:“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后汉书·王忳》

(5) 又如:他没完没了地咒骂;咒念(诅咒;咒骂);咒詈(咒骂);咒罚(诅咒惩罚)
22#
发表于 2011-8-11 15:3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是修习的法门不同,但结果是殊途同归的。
23#
发表于 2011-8-20 11:2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悲智老师出来说一下,我 觉得福山讲的有道理

希望悲智老师出来说一下,我 觉得福山讲的有道理
24#
发表于 2011-8-31 1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水中医 于 2011-8-20 11:22 发表
希望悲智老师出来说一下,我 觉得福山讲的有道理

能谈谈您怎么觉得有道理吗?
25#
发表于 2011-9-1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的帖子

“云何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一曰、贪伺,见他财物诸生具,常伺求望,欲令我得。二曰、嫉恚,意怀憎嫉而作是念:‘彼众生者,应杀、应缚、应收、应免、应逐摈出。’其欲令彼受无量苦。三曰、邪见,所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我在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也有疑问,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这段经文中提到“无有咒说”是一种邪见,颠倒见。可我看咒非佛说的帖子说的也很有道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恳请请明白人解疑呀。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7 , Processed in 0.0894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