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963|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之七)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面说到,阿难问修戒定慧三学,欲建道场 。
楞严把比丘戒中的四波罗夷,发挥成“四大清净明晦”,把人天之道,说成出离生死之途。
并加以各种外道 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甚至非法说法,直接否定了佛入灭以后的众多佛弟子。

然后,为了一个万能的咒子,除宿习,修定学,建起了“楞严坛城”。六时行道 。
最快121天后,可能得“须陀洹果”。

如果证不了“小乘”声闻果呢?就是要证“大乘”无上菩提了。

阿难请佛宣咒。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之六)
http://www.tianjian.org/forum.ph ... 0&fromuid=15171
(出处: 天鉴网)



在没有听闻楞严咒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咒语。


讨论:咒语是佛说吗?佛陀允许比丘持咒吗?
http://www.bskk.com/thread-2704531-1-1.html
(出处: 佛教社-地藏论坛)


再从百度上找点资料:


陀罗尼
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
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
按梵语,系依具持“义”的语根所形成的名词。意为能总摄忆持。
又据《佛地经论》卷五所述,可知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法,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
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
==========
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
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按梵语,系依具‘持’义的语根所形成的名词。意为能总摄忆持。《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5c)∶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
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中略)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又据《佛地经论》卷五所述,可知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法,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

又,经论中,言及陀罗尼时,计有二种用法。
其一系指智慧或三昧;即以慧为体,摄持所闻所观之法,令不散失。
其二指真言密语(明咒),即明咒之一字一句,具无量之义理,若诵之,则除一切障碍,利益广大,故名陀罗尼。
此外,一说谓咒语之具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42 | 只看该作者
◎附一∶
〈三陀罗尼〉(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一)三种陀罗尼∶梵语陀罗尼,译为能持,谓于一切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又翻为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
原出于《大智度论》卷五所说五百陀罗尼中最初的三种。
(1)持陀罗尼∶谓耳闻一切语言诸法皆不忘失。
(2)分别陀罗尼∶谓分别了知诸众生诸法。
(3)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音而不喜、不嗔、不着、不动。
然而,《大智度论》卷二十八以‘字入门陀罗尼’代替此三种中的‘分别陀罗尼’。‘字入门陀罗尼’,谓‘阿’等四十二字能摄一切语言名字,故闻‘阿’字时,入一切法初不生,闻其余诸字时,亦悉入一切诸法实相中。

(二)指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三种∶
出于《法华经》〈劝发品〉。天台宗以之配于三谛。即以此三者为空持、假持、中持。相当于空假中三观。
(1)旋是旋转之义。旋转凡夫执着有相差别的假,令入平等的空,成为一空一切空之从假入空的空持,名为旋陀罗尼。
(2)旋转平等的空而出于假,通达百千万亿法,成为一假一切假之从空出假的假持,名为百千万亿旋陀罗尼。
(3)以空假二者为方便而入于绝待的中道,成为一中一切中之中道第一义谛的中持,名为法音方便陀罗尼。
其中,旋陀罗尼居三陀罗尼之首,故又称为一旋陀罗尼或初旋陀罗尼。相传天台智顗尝证得此三者之首的旋陀罗尼。

(三)指大悲心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消灾妙吉祥陀罗尼∶此为晡时讽经(晚课讽经)所诵的三种陀罗尼。

◎附二∶

〈四陀罗尼〉(摘译自《佛教大辞汇》等)

四陀罗尼,即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术陀罗尼、忍陀罗尼。

语出《菩萨地持经》卷八、《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等。
陀罗尼,语译作总持,故四陀罗尼又称四种总持,略称四持。
此四陀罗尼之解释,显密不同。
显教之意,依《大乘义章》卷十一所释云∶
(1)法陀罗尼∶谓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因闻而不忘,故又名闻陀罗尼。
其修得方法有六∶先世之业因缘、现在之神咒力、药力、现在之修习力、禅定、以实慧深入法界陀罗尼门等。
(2)义陀罗尼∶谓于诸法无量之义趣总持不忘。其修得方法亦有六,与上述法陀罗尼之修得类同。
(3)咒术陀罗尼∶谓菩萨能依禅定起咒术为众生除患。
其修得方法有三∶现在之修习力、禅定、以实智深入法界咒术法门等。
(4)忍陀罗尼∶谓安住法之实相而忍持不失。
其修得方法有二∶先世之久习力、现在之修习力。
以上之四陀罗尼,若约闻、思、修、证而言,则法陀罗尼是闻慧;义陀罗尼是思慧;咒术陀罗尼是依禅而起,摄末从本,修慧从本;忍陀罗尼是证心住理,属于证行。若约位而言,则法、义、咒术三陀罗尼是由初僧只劫入净心地所成就者,必定不动,最胜最妙,中间所得或因愿,或由禅定力不定不住。忍陀罗尼则起在解行,成就在地上,若通论种性以上亦能起之。若约大小乘有无之义而言,通而论之,小乘在得,如阿难之闻持第一;别而论之,唯在大乘,小乘则无。此乃因小乘人但求戒定慧等出离生死,不求一切诸大功德,所以不修诸陀罗尼,即使如阿难之闻持第一,若与菩萨相较之下,则仍属少。故谓‘小乘中无’。若约辨其因而言,如《地持经》说‘具四功德,乃能得之’,所谓四功德,即不习爱欲、不嫉彼胜、一切所求等施无悔、欣乐菩萨藏及摩德勒伽法。其中前二离过,后二摄善,故能得之。

又,密教之意,谓真言一一字能摄持一切教文诸法而不失,是为‘法持’,又名文持。真言一义能摄持无量义理而不失,是为‘义持’。真言具除灾招福等诸功德,故名‘咒持’。真言能令行者证得菩提智,认知诸法实相,故名‘忍持’。

此外,不空三藏《总释陀罗尼义赞》亦揭示法、义、三摩地、文等四种陀罗尼。此亦有显密二释。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46 | 只看该作者
◎附三∶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志》卷一

(摘录)陀罗尼者,总持之义也,外道所无。外道之咒,梵言曼怛罗,以表思语为义,明梵言毗地耶,以智为其义,其用并在祝祷禁厌。陀罗尼固不同之,其初非必有口诵语言,唯能记持诸法名相、义理而不忘失,一忆起之,则说法得无碍自在,是名云陀罗尼。故谓得陀罗尼,行陀罗尼,而不言诵陀罗尼,盖心中总持诸法者也。
夫《大论》者,释《大品般若》也,《大品》梵本成于龙猛以前明矣。而《大论》间引《密迹金刚力士经》、《法华经》等,二经亦成于龙猛以前无论。
《法华经》〈序品〉云∶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 法轮。
《大品》〈序品〉云∶菩萨摩诃萨,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已得等忍,得无碍陀罗尼。
《大论》卷五释之云∶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是陀罗尼,或心相应,或心不相应,或有漏,或无漏,无色,不可见,无对,一持,一入,一阴摄(法持、法入、行阴),九智知(除尽智),一识识(一意识),阿毗昙法,陀罗尼义如是。
复次得陀罗尼菩萨,一切所闻法,以念力故,能持不失。复次是陀罗尼法,常逐菩萨,譬如间日疟病,是陀罗尼不离菩萨。譬如鬼着,是陀罗尼常随菩萨,如善不善律仪。复次是陀罗尼持菩萨,不令堕二地坑。譬如慈父爱子,子欲堕坑,持令不堕。复次菩萨得陀罗尼力故,一切魔王、魔民、魔人,无能动,无能破,无能胜。譬如须弥山,凡人口吹不能令动。

问曰∶是陀罗尼有几种?
答曰∶是陀罗尼多种。
一名闻持陀罗尼,得是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复有分别知陀罗尼,得是陀罗尼者,诸众生、诸法,大小好丑,分别悉知。如偈说诸象、马、金、木、石、诸衣,男女及水种种不同,诸物名一,贵贱理殊,得此总持,悉能分别。复有入音声陀罗尼,菩萨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语言音,不喜不嗔,一切众生如恒河沙等劫,恶言骂詈,心不憎恨(中略)。复有名寂灭陀罗尼、无边旋陀罗尼、随地观陀罗尼、威德陀罗尼、华严陀罗尼、净音陀罗尼、虚空藏陀罗尼、海藏陀罗尼、分别诸法地陀罗尼、明诸法义陀罗尼,如是等略说五百陀罗尼门,若广说则无量,以是故,言诸菩萨皆得陀罗尼。又(同上)云,问曰∶前已说诸菩萨得陀罗尼,今何以复说得无碍陀罗尼?答曰∶无碍陀罗尼最大故,如一切三昧中三昧王三昧最大,如人中之王,如诸解脱中无碍解脱大(得佛得道时所得也),如是一切诸陀罗尼中,无碍陀罗尼大,以是故重说。
复次先说诸菩萨得陀罗尼,不知是何等陀罗尼?有小陀罗尼,如转轮圣王、仙人等所得。闻持陀罗尼、分别众生陀罗尼、归命救护陀罗尼、不舍陀罗尼,如是等小陀罗尼,余人亦有是。无碍陀罗尼,外道、声闻、辟支佛、新学菩萨,皆悉不得,唯无量福德智慧大力诸菩萨,独有是陀罗尼,以是故别说。复次是菩萨辈,自利已具足,但欲益彼,说法教化无尽,以无碍陀罗尼为根本,以是故,诸菩萨常行无碍陀罗尼乃知。
《大品》、《大论》等所谓陀罗尼者,所以总持诸法义理,由是得无碍辩,而能转 法轮之心地法门,与三昧及等忍,俱为菩萨必须之资德,大乘不共之特色,与后来陀罗尼有文可诵,而似外道明咒,全不同焉。惟大乘教门,广大深严,书写至难,而印行未兴。其耳闻心记之劳苦,有殆不可测,陀罗尼之起,实非无故,则所以其可重,不须复论也。


◎附四∶温特尼兹(M. Winternitz)《印度文献史》〈佛教文献〉第九章

(依观摘译)陀罗尼(dha^ran!i^,护咒)在大乘文献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古时,吠陀中,尤其《阿达婆吠陀》中的真言,被用于攘灾、祝祷。它们在印度人心中甚为重要,因而即使佛教亦无法将它废除。
锡兰佛教徒将若干优美的经典当作明护(paritta、pirit,即咒语)使用。同样的,印度的大乘佛教徒也将若干大乘经典改为咒文。而且,大乘佛教中存在着数量极庞大的佛、菩萨、诸天的咒语。
又,《夜柔吠陀》的祭仪中,已可见到非常神秘的语言及音节。与陀罗尼的防护或增益有关的不可思议力,主要是在于陀罗尼中所含的智慧,而不是其语言与音节具有任何神秘意义。但是,不能否认的,陀罗尼中含有此‘咒语性的语句’(mantrapa-da^ni^)。
例如最短小的‘般若经’——《小字般若经》(Alpa^ks!ara^ Prajn~a^ramita^),即被当作陀罗尼使用。
而《般若心经》(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也是一样。这些经典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心’(hr!daya),亦即减轻一切痛苦的真言,含有智慧之完成的意味。亦即‘去!去!到彼岸去!大家都去!愿正觉的速疾成就。’此语句被认为某种程度的表现了‘般若经’教义真髓,不过,其精神上的水准不比《佛顶尊胜陀罗尼》(Us!n!i^s!avijaya-dha^ran!i^)高。

《西藏大藏经》的〈甘珠尔〉,将甚多‘般若经’编入陀罗尼中。又,〈甘珠尔〉中的陀罗尼,其效能之一是有助于理解《十万颂般若经》及其他较长的‘般若经’。
陀罗尼与经典之间,未必常有明确的界线。有些大乘经典除了陀罗尼,什么也没有。《无量寿(陀罗尼)经》(cAparimita^yuh!-su^tra)不仅有梵本,尚且有古和阗语译、汉译及藏译。而此经全卷也只是在赞叹陀罗尼而已。《大乘集菩萨学论》中所引用的〈宝光明陀罗尼〉,被类别为大乘经典。此《大乘集菩萨学论》,部帙颇广,全经主要在阐述大乘教理,此外,也述及菩萨不单只是渴望解脱,为了利益有情,他们需要一再转生,投身于各种行业及宗派中。经中并列举一长串的职业及宗派名。
《大云经》(Megha-su^tra)中的陀罗尼具有咒法的性质。如同其他大乘经典,该经卷首也如此叙述∶‘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难陀(Nanda)、优波难陀(Upananda)龙王宫殿……。’诸龙王向佛作礼后,有一龙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能使诸龙王等灭一切苦得受安乐。受安乐已又令于此赡部洲时降甘雨,生长一切树木、丛林、药草、苗稼皆生滋味。令赡部洲一切人等悉受快乐。’对此,佛答曰∶‘龙王!汝成就一法令一切诸龙除灭诸苦,具足安乐。’‘何者一法?’‘所谓行慈。汝大龙王若有天人行大慈者,火不能烧,刀不能害,水不能漂,毒不能中,内外怨敌不能侵扰,安乐眠睡,安乐觉寤,以自福护持其身。(中略)是故,龙王!以慈身业,以慈语业,以慈意业应当修行。复次,龙王!有陀罗尼名施一切众生安乐。汝诸龙等常须读诵继念受持,能灭一切诸龙苦恼与其安乐。彼诸龙等既得乐已,于赡部洲即能依时降注甘雨,使令一切树木、丛林、药草、苗稼皆得增长。’

‘何者名为施一切乐陀罗尼句?’
其次,世尊即说陀罗尼。此陀罗尼是由诸佛、菩萨的咒语组成,其中穿插着祓除不祥及祈请大龙降临的祈祷文,以及如‘娑逻、娑逻、四唎、四唎、素漏、素漏、那伽喃、阇婆、阇婆、侍毗、侍毗、树附、树附’之类的咒语。经中并叙述如何以此陀罗尼施行咒法,且谓旱魃求雨诸法中,以此经所说为最。
有很多陀罗尼只是以写本的方式单独流传,有些则被汇集在一起。从中,吾人可以看到有∶趋吉避凶、消灾免难、往生极乐、召请菩萨等等的咒法。由五种陀罗尼合集成的,是《五护陀罗尼》(Pan~caraks!a^)。此经在尼泊尔颇受重视。其中∶(1)《大随求陀罗尼经》(Maha^pratisara),是对罪恶、疾病,及其他灾祸的防护;(2)《守护大千国土经》(Maha^-sahasrapramardini^)是对恶鬼的防护;(3)《大孔雀经》(Maha^ma^yuri^)是对蛇毒的防护;(4)《大寒林陀罗尼经》(Maha^si^tavati^)是对灾星、野兽、毒虫的防护;(5)《大护明大陀罗尼经》(Maha^〈raks!a^〉mantra^nusa^rin!i^)是对疾病的防护。第三的《大孔雀经》中屡屡提到‘Vidya^ra^n~i^’(女明王),其名与孔雀的除蛇有关,但经中也有对治一般疾病的疗法。诗人巴那(Ba^n!a,七世纪)在《Hars!acarita》第五章中,述及哈鲁夏瓦鲁达那之父王崩殂后,他如何进入其父之宫殿,以及如何行祭仪等等。其中更提及《大孔雀经》之读诵。此陀罗尼与《Moraja^taka》诗句中,以及巴瓦写本中蛇咒法的咒文有相同的起源,这是可以确定的。
陀罗尼在古代大乘经典中,份量极广。在后世附加的《法华经》第二十一章与第二十六章,以及《入楞伽经》的最后二章皆可见之。在西元443年首次汉译的《入楞伽经》,尚未成立此最后二章。因此,吾人可以认为这些陀罗尼在大乘经典中其成份较新。然而,吾人却不能认为它是佛教文献中最新时代的产品。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四世纪的汉译本中,已有陀罗尼存在。如果《无量寿经》中所言及的‘往生极乐者受陀罗尼’之文已被编入于二世纪译成汉文的原典中,则吾人不得不认为陀罗尼在当时早已存在。不过,将陀罗尼的出现追溯到佛教初期,应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溯及至释尊本人。释尊生长于相信咒力的环境中。对于释尊,就吾人所知,他希望传给众生的,是与古婆罗门仪礼有别的东西。陀罗尼应成立于印度佛教开始逐渐与印度教同化的时期。随着岁月推移,陀罗尼与怛特罗中的真言(mantra),逐渐没有区别,及至最后,陀罗尼完全被真言取代。
《西藏大藏经》的〈甘珠尔〉中,陀罗尼分别列于经部及怛特罗部。东土耳其斯坦尝出土不少中亚地区多种语言的陀罗尼断片。而从《西藏大藏经》的〈甘珠尔〉及汉译三藏中,陀罗尼占大部分看来,可知此文献颇盛行于一切佛教国家,其传播极广。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48 | 只看该作者
念诵要求/陀罗尼
引用部分帖子:


我看到佛陀在很多经典里呵斥咒语,于是想问一下咒语是佛说吗?先把经文发一下。
==========
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为医方.
针炙.药石。疗治众病。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
-------《长阿含经》第十四卷

佛陀说的很明白治病的善咒也不能诵持!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从俗人受咒学处第一百五十
缘处同前。时吐罗难陀尼。
从解咒俗人学其咒法。咒曰。呬里呬里普(破忽反)莎诃。
一度受已更复受。诸尼告言。圣者。
我本闻上人聪明广识博达强记讽诵三藏。
何故频向此人令授小咒。吐罗尼曰。非不记忆。
我爱其人欲得共语。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问实诃责。
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从俗人受学咒法者。波逸底迦
尼谓吐罗难陀等。从俗人受学咒法者。
谓从在家人求受咒法。释罪相等广说如前

(一八九)《中阿含双品圣道经第三》
(第五后诵)

云何邪命。若有求无满意。以若干种畜生之咒。
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
不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
以非法也。是谓邪命。云何正命。若不求无满意。
不以若干种畜生之咒。不邪命存命。
彼如法求衣被。则以法也。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
诸生活具。则以法也。是谓正命。
是为见邪命是邪命者。是谓正命。
转文章来源:給孤獨園林

不论是从「阿含经」或「律部」里,皆处处可见佛陀明白地诃斥咒语,由此可知佛从未教授他的学生持咒!
事实上,如果以佛陀的教义去检验,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咒语根本与「苦」、「集」、「灭」、「道」的思惟背道而驰,是「戒禁取」,是「邪见」。

现今大乘经典里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如果我们相信佛陀是宇宙中的实语者,是谛语者,是不妄语者,那么佛陀说话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对同一件事情于甲处说A,于乙处却说非A,犯下如此严重的谬误。

经典的流传及演绎过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恶意灭佛而伪造,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容有太大的出入。许多法友对于佛陀是否教诵咒语一事仍心存疑惑,因相关资料繁多,仅就「北传阿含经」、「比丘与比丘尼戒律」中节录选译例示部分证据于下,供诸位有智法友们自行斟酌,本单元绝不强迫各位相信「咒语非佛所说」,只是事证既已明确,就留待各位看倌们自由心证。
5#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0 | 只看该作者
咒语非佛说(一)

--------------------------------------------------------------------------------

不论是害人的邪恶咒语,或有利众生的善咒,管他是大悲咒、或楞严咒、或什么什么咒,都是非佛所说。举凡持咒、看相、算命、甚至医疗行为,都是佛陀所呵斥的邪命。

选译自北传《长阿含经》第十四卷

佛陀说:「就像世间其它外道沙门、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譬如替世间男女瞻卜看相,断言吉、凶、好、丑,甚至以畜生占卜吉凶,以此博取名利,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作这种事。

又世间有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或以咒术召唤鬼神,或以咒术驱遣鬼神,种种祈祷厌咒,无数方术,令人产生恐惧烦恼,或可能使役鬼神聚合显相,也能使役鬼神消失散灭,能令众生苦,也能令众生乐;他们又能以此为人安胎,也能以咒术使人像驴、马般被奴役,也能使人聋盲瘖哑;或展现各种法术,譬如叉手指向日月,作出各种苦行以博取名利。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去作以上的事。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以咒术为人治病;或可能持诵邪恶(害人)咒语,或可能持诵良善(对人有利)的咒语;或者从事医疗、针炙、药石等行为,以此替人疗治各种病痛,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去作这些事情。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或可能持诵水火咒,或可能持诵鬼咒,或持诵剎利咒,或持诵能使役大象的咒语,或持诵支节咒,或持诵或手绘安宅符咒,或持诵能灭除火烧、解除鼠患的解灾咒,或解读能预知死生奥秘的书,或解读能解析梦境的书,或替人看手相或面相,或解读天文书,或诵读通晓世间一切音韵的书。但沙门瞿昙(佛陀)绝不会去作这些事。」

《长阿含第十四卷》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瞻相男女。吉凶好丑。及相畜生。
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
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
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
亦能使人聋盲瘖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
作诸苦行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为医方.
针炙.药石。疗治众病。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
或诵剎利咒。或诵象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
或火烧.鼠囓能为解咒。或诵知死生书。
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时。
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
或说地动.彗星.月蚀.日蚀。或言星蚀。
或言不蚀。方面所在。皆能记之。
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或言此国当胜。彼国不如。
或言彼国当胜。此国不如。瞻相吉凶。说其盛衰。
沙门瞿昙无如是事。
摩纳是古印度的一位高种姓婆罗门,祖宗七代无一混杂其它阶级,以当时社会标准来看可谓血统优良,本经是佛陀与他的一段对话,因全文过长,故仅节录选译有关佛陀驳斥咒语的内容,本经内容与北传长阿含第十四卷内容雷同,如各位法友对全文有兴趣,可自行利用佛经检索参阅。

节录选译自北传《长阿含经》第十三卷              公元2005/11/26

佛陀对摩纳婆罗门说:「 摩纳,就像世间其它外道沙门、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譬如替世间男女占卜看相,断言吉、凶、好、丑,甚至以畜生占卜吉凶,以此博取名利,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又世间有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或以咒术召唤鬼神,或以咒术驱遣鬼神,种种祈祷厌咒,无数方术,令人产生恐惧烦恼,或可能使役鬼神聚合显相,也能使役鬼神消失散灭,能令众生苦,也能令众生乐;他们又能以此为人安胎,也能以咒术使人像驴、马般被奴役,也能使人聋盲瘖哑;或展现各种法术,譬如叉手指向日月,作出各种苦行以博取名利。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可能以咒术为人治病;或可能持诵邪恶(害人)咒语,或可能持诵善良(对人有利)的咒语;或者从事医疗、针炙、药石,以此疗治各种病痛,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又有些婆罗门接食信众的布施供养,但却奉行障碍解脱之道的邪法,以此维生。他们或可能水火咒,或可能持诵鬼咒,或持诵剎利咒,或持诵能使役大象的咒语,或持诵支节咒,或持诵或手绘安宅符咒,或持诵能灭除火烧、解除鼠患的解灾咒,或解读能预知死生奥秘的书,或解读能解析梦境的??,或替人看手相或面相,或解读天文书,或诵读通晓世间一切音韵的书。但只要入我教法中修行者,就绝不会再去从事以上的行为。」


长阿含第十三卷

摩纳。如余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男女。
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入我法者。
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
或能令住。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
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
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
亦能使人盲聋瘖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
作诸苦行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为善咒。
或为医方.针灸.药石。疗治众病。入我法者。
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
或诵剎利咒。或诵鸟咒。或支节咒。
或是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别死生书。
或读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
或诵一切音书。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瞻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
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日月薄蚀。
或言星蚀。或言不蚀。如是善瑞。如是恶征。
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咒语非佛说(三)

--------------------------------------------------------------------------------

什么是畜生咒?就是持咒的行径即愚如畜生一般不具正见。又什么是邪命,凡沙门以持咒的方式为人消灾解厄,以此为生,即是邪命。

选译节录自北传《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公元2005/11/26

佛陀说:「什么是邪命?凡对于生活资具无法获得满足,而以一些愚如畜生之咒语为人消灾解厄,以此为生,就是邪命。这些人不以正当方式乞求衣被,反以非法方式为之,不以正当方式乞求饮食、床榻、汤药、各种生活用具,就是非法,即谓邪命。

什么是正命?凡事一切知足,不以一些愚如畜生之咒语乞求民生用具,就是不邪命。他们能以正当方式乞求衣被,就是符合正法;他们能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各种生活用具,就是正法,这就是正命。」

(一八九)中阿含双品圣道经第三
(第五后诵)

云何邪命。若有求无满意。以若干种畜生之咒。
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
不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
以非法也。是谓邪命。云何正命。若不求无满意。
不以若干种畜生之咒。不邪命存命。
彼如法求衣被。则以法也。如法求饮食.床榻.汤药.
诸生活具。则以法也。是谓正命。
是为见邪命是邪命者。是谓正命。


6#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2 | 只看该作者
咒语非佛说(四)

--------------------------------------------------------------------------------

佛陀在本经中明白的表示咒语与四圣谛背道而驰,只有凡夫才会企图以持咒来灭除烦恼,而初果(见谛【真理、正法】者,得法眼净者)以上的如来圣弟子绝不会如此。

选译节录自北传《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公元2005/11/26

佛陀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还会再去相信卜卦、问事吉、凶者,绝无可能;但凡夫相信卜卦、问事吉、凶者,这是一定会有的现象。

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还会因心中的痛苦或烦恼再去询问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以此为真者,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凡夫就很有可能如此。

阿难,凡已亲见正法者产生极重的痛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甚至因此断送性命,如果还会舍离从内心去探求灭苦之道,反而向心外求法,去学习外道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语,以此祈求令我脱离痛苦,这种行径反而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已亲见正法者绝不可能如此;但凡夫就有可能会这么做。」

(一八一)中阿含心品多界经第十
(第四分别诵)

阿难。
若见谛人信卜问吉凶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信卜问吉凶者。
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从余沙门.
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
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从余沙门.
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
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
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
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
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
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
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咒语非佛说(五)

--------------------------------------------------------------------------------

选译节录自北传《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第三十一篇              公元2005/11/26。

佛陀说:「诸位贤者,什么是正命?就是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习(集,苦之因)是习(集),念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自身一切举止,或学习念诸行,或正见诸行所导致的灾患,或正见涅盘止息,或无执着正念现观善心解脱时,在此过程中不以非理乞求,不心怀多欲,不贪无厌足,不以种种法术、咒语谋生,只以正法求取衣服,不以非法(种种法术、咒语谋生),只以正法乞求饮食、床座,这就是名正命。」

(三一)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
分别圣谛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诸贤。云何正命。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
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
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盘止息。
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
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
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
是名正命。
咒语非佛说(六)

--------------------------------------------------------------------------------

本篇是佛陀在比丘戒律里明白告诫比丘持咒就是邪命。

选译自北传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公元2005/11/26

佛陀说:「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他们召唤鬼神,或驱遣鬼神,种种祈祷诅咒,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他们可能以咒语为人治病,或持诵邪恶咒术,或持诵可助人的善咒,或替人治背病令其出汗,或以针灸治病,或治鼻病,或治下半身病痛,这些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他们可能从事医疗行为,以药物疗治病人,或令其嗺吐,或治男人或女人下半身疾病等等,这些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就如同世间外道沙门、婆罗门接受他人供养,却奉行妨碍解脱道的邪法维生,或持咒生火,或持咒祈求吉利,或持诵剎利咒,或持诵鸟咒,或持诵枝节咒。,或持诵安置舍宅符咒,或持诵能灭火烧、避鼠啮物的解灾咒,或诵读能判别死生书,或诵读解梦书,或替人看手相或肩相,或诵读天人问(注:类似签诗),或诵读能通晓鸟兽音声的书。这些都是妨碍解脱道的邪法。」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妨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厌祷。
除断如是妨道法。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
或诵恶术。或诵好咒。或治背病若为出汗。
或行针治病。或治鼻或治下部病。
除断如是邪命妨道法。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
行药疗治人病或吐或下治男治女。除断如是妨道法。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或咒火。或咒行来令吉利。
或诵剎利咒。或诵鸟咒。或诵枝节咒。
或诵安置舍宅符咒。若火烧鼠啮物能为解咒。
或诵别死生书。或诵别梦书。或相手相肩。或诵天人问。
或诵别鸟兽音声书。除断如是妨道法。

咒语非佛说(七)

--------------------------------------------------------------------------------

有法友曾质疑佛陀究竟有无教诵咒语?如果没有,有何证据可以证明?本篇是选译自北传四分律的经文,佛在比丘戒律中明白地制戒不可持咒!然现今大乘经典里却处处宣扬咒语的功德,密宗更将持咒视为基本修持方法。面对如此矛盾现象,颇令人有无所适从之茫然,这时更需要理性及冷静的思考,佛陀如果真是宇宙中绝对不妄语者,是谛语者,那么他说话便不可能颠三倒四,对同一件事于甲处说A,于乙处便说非A,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

经典的演绎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后人或外道为灭佛而伪造,但戒律的规定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证据既已摆在眼前,聪明的法友们,您愿意选择相信什么呢?

选译节录自北传《四分律》              公元2005/11/26

有一次,僧团中的六个顽皮比丘替人画符及持诵安宅、趋吉避凶的咒语,种类包括枝节咒、剎利咒、尸婆罗咒、及预知他人生死吉凶的咒语等,这群六个顽皮比丘皆能通晓所有咒语的音律。

其它比丘知道后,便告诉佛陀,佛陀很明白地说:「不应如此!你们去告诉这六群比丘说:『佛说不可持咒!!也不可以此替人消灾解厄,赚取生活费!!』」

《四分律》卷五十三

时六群比丘。
诵外道安置舍宅吉凶符书咒。枝节咒。剎利咒。尸婆罗咒。
知人生死吉凶咒。解诸音声咒。诸比丘白佛。
佛言不应尔。彼教他。佛言不应尔。彼以此活命。
佛言不应尔。
咒语非佛说(八)

---佛陀在比丘尼戒律里也明白制订出家人持咒,便犯下波逸底迦(注:中可悔罪,程度较突吉罗轻罪重,但重不及于失去出家人身份被逐出僧团【注:波罗夷罪,犯此罪者已失去出家人身份,无法再以发露忏悔使受到亏损的戒律恢复清净【不通忏悔】,不可再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被逐出僧团,若仍混迹僧团,就叫做贼住,死后必堕地狱,没得商量!】。),以此检验现今台湾出家人,有多少是合法、合律、合格的出家人呢?唉…..!

选译自北传《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公元2005/11/26

从俗人受咒学处第一百五十条戒律

有一次偷罗难陀比丘尼从一位通晓咒语的在家人那里学习咒语,这个咒语的念法是:「呬里呬里普(破忽反)莎诃。」

她一度学习后,竟产生兴趣,又去跟随这位在家人学咒语。

比丘尼们告劝说:「圣者啊,我原本听说上人您聪明绝顶,见多识广,博达强记,讽诵三藏。又为何频频向此人学习小咒呢?」

偷罗比丘尼回答:「因为我喜欢这个人,我想要跟他说话。」

比丘尼们便将此事告知比丘,比丘又转告世尊。

佛陀便询问偷罗比丘尼有无此事,经查属实,便诃责偷罗比丘尼的行为,于是便制下比丘尼第一百五十条戒律:「如果有比丘尼,跟随俗人学习咒法者,犯波逸底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从俗人受咒学处第一百五十
缘处同前。时吐罗难陀尼。
从解咒俗人学其咒法。咒曰。呬里呬里普(破忽反)莎诃。
一度受已更复受。诸尼告言。圣者。
我本闻上人聪明广识博达强记讽诵三藏。
何故频向此人令授小咒。吐罗尼曰。非不记忆。
我爱其人欲得共语。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问实诃责。
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从俗人受学咒法者。波逸底迦
尼谓吐罗难陀等。从俗人受学咒法者。
谓从在家人求受咒法。释罪相等广说如前

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3 | 只看该作者
咒语非佛说(九)-
富贵荣华、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父母双全.....等等,都是世间凡夫所冀求的喜乐,但事实上一般人总有缺陷,就算所有好事都落在身上,也终有一天会成过去,因为缘聚缘灭,此有故彼有,只要是因缘聚合,就不脱离无常、苦、空,就如同《红楼梦》里描述贾家盛衰的经典名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本经的婆罗门原本享有世间荣华富贵,但不幸遇上无常,转眼成空,婆罗门精通所有咒语、方术,用尽一切法力欲挽留他所拥有的一切,最后他终于发现咒语、方术改变不了宇宙的生、灭定律。

本经是咒语非佛说最佳的案例。

选译自北传《增一阿含经》第四十一卷之二              公元2003年12月21日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说的:

有一次,尊者那伽波罗驻锡在鹿野城中。当时有一位年迈的婆罗门,与尊者小时候是旧识,来到尊者驻锡的地方,与尊者互相问候过,便坐在一旁。

老婆罗门感叹地说:「你现在的喜乐是所有的喜乐中最高的喜乐。」

尊者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老婆罗门难过地说:「在过去的七天中,我的七个儿子都死掉了,他们个个勇猛健壮,聪明智慧无人能及。

接着,在过去的六天里,我的十二名员工遭遇无常,他们平时努力工作,从不偷懒。

最近这五天,我的四名兄弟也相继过世,他们生前对各种技能,无不精通。

最近四天,我的双亲也往生了,他们已高达百岁,舍我离开人间。

近三日,我的两名妻妾也去逝了,他们天生丽质,世间稀有。

还有家中八窖所珍藏的珍宝,在昨天竟然也不知去向。

像我今天所遭受的苦恼,根本无法计量。而尊者您今天能够远离这些忧患,以正法自娱,所以我才会说你现在的喜乐是所有的喜乐中最高的喜乐。」

尊者听后便问:「你是婆罗门,为什么不以法术使他们远离死亡呢?」

老婆罗门说:「其实我早已用尽各种方法,求愿他们不死,使我免于丧财。我不但行善布施,作种种功德,回向求愿。此外,我还祭祀诸天,供养诸长老梵志,拥护诸神,诵遍各种咒术,还瞻视星宿,和合药草,又以种种美食布施救济穷困,反正我能做的、该做的,都已尽力去做了,但还是不能使他们免于一死。」

尊者说:「就算是和合药草,又以种种美食布施救济穷困,再以各种咒术加持,只要无常一到,仍然不能使人免于一死。

就算你斋戒沐浴,以香花供养诸天,祈祷他们免于一死,一样是不能如愿。

就算供养诸长老梵志,努力修持梵行,以此回向使他们免于一死,无常一到,一样还是不能如愿。」

老婆罗门便问:「既然如此,我该怎么做才能够解脱我现在的苦恼?」

尊者回答:「无明、贪爱、执取就是你痛苦的来源,它们会使你产生各种苦恼忧患,只有灭除渴爱,达到无余涅盘,便能够从此不再承受这些苦恼的煎熬与逼迫。」【注:苦→集→灭→道】

老婆罗门说:「我年纪虽大,但在解脱道上尚属幼稚,我愿意听你的建议,出家学习解脱之道,使我今后不再承受这些痛苦。」

  这时尊者便授与老婆罗门三衣,使他出家,求取灭苦之道。尊者对老婆罗门说:「比丘,你应当从头到脚开始,先学习四念处的第一项【身身观念处】,去观察思惟发、毛、爪、齿、身体、皮肉、骨髓、肠胃等这些身上的东西是从何而来,它们又将归向何处?

  比丘啊,就是这样去正思惟,不要再浪费时间去忧念世间的苦恼。你应当在观察思惟毛孔的缘起缘灭时,去领悟四圣谛,没多久你就能证得法眼净【注:初果】。

  当你一一观察思惟毛孔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缘生缘灭,这就是世间的实相,既然无常像闪电一般,那么世间的恩爱及荣华富贵就不值得我们去贪恋,所以在布施时,应该行解脱施,求愿趋向涅盘。」

老比丘剃除了须发,坚定解脱的信念,听从尊者的教导,在悠闲安静的地方,以身念处为业处,如理思惟。由于老比丘努力修持,再加上清净的梵行,没多久他便能如实地自知自证:「我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这时,老比丘已是一位阿罗汉。

有一位天神,前世是老比丘的旧识,知道老比丘已经成为阿罗汉,便来到尊者的地方,在虚空中随喜赞叹:「老比丘获得具足戒后,能在悠闲安静的地方修行灭苦之道,使内心不再有任何的染着,已灭除了导致忧悲苦恼的罪恶渊薮。」

接着便洒下天上的花朵作为礼敬供养那伽婆罗尊者及老比丘,随后便消失在空中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辛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50979/answer/1644220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林光明所做论文《试析印顺导师对咒语的态度》
根据回忆所做答案在些许细节上有误,但既然经过寻找后发现此文,截取相关部分贴在此处作为修订,并删除原答案。

印顺导师对「咒语」功效的看法

  导师认为:「在(原始)佛法以为咒术是无益的;也不许僧众利用咒术来获取生活(邪命)。但咒术的效力,在一般是被公认的。……」在《般若经讲记》p.202,导师对「咒语」功效的看法:
  咒是一般印度人所信为有极大妙用的;印度教徒,以为诵持密咒,可以藉咒语里的鬼神名字和秘密号令,解决人力所不可奈何的事。凡欲求福、息灾、神通妙用,或利益人、或损恼人,都可从咒力中获得。
  虽然如此,在(原始)佛法中,事实上佛陀也是赞许「咒愿」的。如《五分律》:「佛言:应作齐限说法。说法竟,应咒愿。」。而且《十诵律》也记载:「僧饱满食已,摄钵,洗手,咒愿。咒愿已,从上座次第(却地敷)而出。」
  印顺导师解释「咒」的意思,他认为:在中国文字中「咒」,是与「祝」字相通,所以「咒愿」是「语言的祝愿」。(原始)佛法的「咒愿」也有「语言的祝愿」的意思。宗喀巴大师解释「咒」的原始意义,也先以「咒(mantra)」的梵文词构分析为:「man」是「意」的意思;「tra」有「能救」的意思。宗喀巴的另一种解释,则依照《入中论》菩萨三心--「智慧」、「慈悲」、「无所得」,纳入了「金刚乘」的「咒」(mantra)解释:「man」是「了知真实」的意思;「tra」有「救护众生的慈悲心」之意。
  因此「咒」的原始意义接近「咒愿」,是近于「语言祝愿」的意思。然而,因为咒术的效力在一般是被公认的,所以在部派佛教中,接受咒术的程度,虽然浅深不同,但是承认咒术的效力,却是一致的。因为,密咒远源于吠陀的咒术,当时古印度人相信咒语有神秘之能力;藉表征物和咒力,来利用神鬼精魅,而能达成目的。明显地,印度自「阿闼婆吠陀」以来,称为 mantra 的咒语,就非常流行。然而,咒语的神效,被一般传说为事实。
  语音自身有神秘作用,或因咒力而得到鬼神的护助,或凭咒力来遣使鬼神;咒的神秘力,与鬼神力是相结合的。在(原始)佛法中,起初是谛语--真诚不虚妄的誓言,是「佛力、法力、僧力」三宝的威力,修行者的功德力,也能得龙天的护助。谛语与三宝威力相结合,论性质,与咒术是类似的。所以《十诵律》称说谛语为「咒愿」;《四分律》等称谛语为「护咒」。「咒」:是音声的神秘力,终于经由「谛语」的联系,而能使部派佛教接受,甚至成为佛法的一部分。
  此外,对于「咒师」修持秘密咒语,以咒力方便应化,导师认为也往往能引导一分人信佛的功德。若以传承佛法、修持佛法、弘扬佛法的立场修持咒语方便来应化,「咒师」也被认为是住持佛法的正统者。咒力的方便应化,导师也引用经典加以说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一切有部的晚期律),曾记载「邬陀夷」化作医师,咒诵称三宝名号,则「众病皆除」。又如《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载有:「围彼城郭,即于其夜,通宵诵(三启)经,称天等名而为咒愿。愿以此福,资及梵天此世界主,帝释天王,并四护世,及十八种大药叉王,般支迦药叉大将,执杖神王所有眷属,难陀、邬波难陀大龙王等。……并设祭食,供养天神」。诵经,供养天神,求神力护助,这与大乘的金光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原则上没有差别。在《药事》的记载:说一切有部对于治病、驱鬼、求战争的胜利等,显然是常用咒术的。
  综合以上导师所有著作的探讨,笔者发现,其实可以藉由《般若经讲记》p.204,来归纳导师对「咒语功效」的看法,如下:
  (一) 方便适化。
  (二) 引人对佛法的好感。
  (三) 能使精神集中,达心专一境的定境。也可引发智慧的方便。
  (四) 密咒解说起来,实与教义是一致的。
  (五) 正觉的速疾成就。

  「咒语」具功效的经典引证

  印顺导师引《铜鍱律》的记载:以咒术可以除鬼害而杀鬼。《五分律》亦载:「随心遣诸鬼神杀,是名作是心随,心杀是中犯者。」《四分律》记载:「时有妇人,夫行不在,他边得娠。即往家常所供养比丘所,语言大德:『我夫行不在,他边得娠,与我药堕之。』比丘即咒药与令胎堕。比丘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杀心。』佛言:『波罗夷。』咒细末药、咒华鬘、咒熏香衣服、咒胎,亦如是。一切波罗夷。」
  《僧祇律》载有:「毗陀罗咒者。若比丘欲杀人故,作毗陀罗咒。害心作咒时,得越比尼罪。令彼生恐怖时,得偷兰罪。彼死者,得波罗夷。是名毗陀罗咒杀。」在《十诵律》说:「作毗陀罗杀,半毗陀罗杀,断命杀」;「毗陀罗」是「召鬼咒尸令起」,即「起尸咒法」。「半毗陀罗」是「召鬼咒铁人令起」。「断命」是「心念口说读咒术」的种种法。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亦载有「起尸杀」,「起半尸杀」,「咒杀」,与《十诵律》相同,但「起半尸杀」的方法不同。
  在《增壹阿含经》曾记载:「咒术具有『死』与『病』的力量」,兹摘录如下:
  复次,国土人民普得疫病,皆由宿缘。是时,人民各生斯念,我等昔日无复疾病,今各得患、死者盈路,必是沙门咒术所致。……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也曾载有:「咒术具有力量」的故事:「彼独角仙,以仙之法为葬其父。思恋父丧愁悲忧恼,便证五通。后于异时,因往取水。取得水已,回至中路。遂逢天雨,泥滑倒地。水瓶遂破,掬破瓶水,置其掌中,以口咒向天遥散:『由汝雨下,打破我瓶。从今以后十二年中,勿更雨下!』由此仙咒力,雨便不下。」
  总而言之,根据以上的引经所见,各部派之间都已承认咒术是有力量,而且,也承认咒语是具有功效的。

咒语的引入佛法

  依据汉译佛教经典的记载,将咒语引入佛法之中,「治蛇毒咒」该算是最早的。《杂阿含经》提到:「优波先那 Upasena为毒蛇所伤而死,临死而面色如常,并没有什么变异。」因此,佛曾为比丘们说防治毒蛇的咒语,兹摘录如下:
  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常住蛇头岩,众恶不来集,凶害恶毒蛇,能害众生命。如此真谛言,无上大师说,我今诵习此,大师真实语,一切诸恶毒,不能害我身。……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坞.耽婆隶.耽婆隶.耽陆.波婆耽陆.抖渧肃.抖渧.枳跋渧.文那移.三摩移.檀谛尼罗枳施.婆罗拘苻.坞隶.坞娱隶.悉波诃。」……
  依据印顺导师的看法:将世俗咒术引入佛法的缘由,不外乎是受到印度习俗的影响。由《杂阿含经》(大2,p.61a-b)的记载,可以看出:「优波先那为毒蛇所伤而死,面色如常」是与编入南传《相应部》「处相应」同。因为南传《相应部》「处相应」没有伽陀(gāthā)与咒语,所以导师推论本段经文:以谛语防治毒蛇,原先应该是没有伽陀与咒语。并提出: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师们在防护谛语之下,附入世俗治毒蛇的咒语,之后,才又附入于《杂阿含经》中。

印顺导师对持咒的看法

  由前面第肆章,印顺导师对印度佛教「持咒」分期判摄的探讨,故笔者在此也分列条目,来说明「印顺导师对持咒的看法」,如下:
  第一期:「佛法」:

  兹摘录《印度佛教思想史》
  婆罗门是「读诵真言,执持明咒」的。真言是「三吠陀经」,明是一句、二句到多句,祈求持诵的;有些久远传来,不知道意义(秘密)的语句。在「佛法」中,认可明咒的某种力量,但(考虑到对社会人心的副作用)佛弟子是绝对禁止的。不过在部派流行中,治病、护身的咒语,显然已有条件的容许了。
  印顺导师也举出部派典籍,证明「部派流行中……,已有条件的容许了」。兹摘要如下:《印度佛教思想史》
  法藏部(Dharmaguptaka)是使用咒语的,如南传的『大会经』,只说诸天鬼神来集会,赞叹,归依,而法藏部所传,《长阿含经》的『大会经』,将部分鬼神的名字,作为世尊的「结咒」。《三论玄义》说:法藏部立五藏,在三藏以外,别立「咒藏」与「菩萨藏」。流传到北方的乌仗那(Udyana),民间盛行禁咒,法藏部与说一切有部,都多少融摄了印度古传与当地民间咒语。
  第二期:「大乘佛教」:

  依《印度佛教思想史》
  明咒的称为语密,是与夜叉有关的,《大智度论》说:「诸夜叉语,虽隐覆不正而事则鄙近。……天帝(帝释)九百九十九门,门皆以十六青衣夜叉守之。此诸夜叉语言浮伪,情趣妖谄,诸天贱之,不以在意,是故不解其言」。夜叉语音隐密难解,不是与金刚语密的意趣相通吗!
  印顺导师强调「原始佛法」真精神是「不行幻术,占相吉凶,咒禁鬼神」[74],然「大乘佛法」为了普及流通,极力赞扬读诵「经典」、持诵「佛号」的功德。已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无上咒」!兹摘要《印度佛教思想史》
  「大乘佛法」兴起,下本的《般若经》说:不退菩萨是「不行幻术,占相吉凶,咒禁鬼神」的,与「佛法」的精神一致。然为了普及流通,极力赞扬读诵《般若经》的功德。诸天拥护般若法门,所以读诵《般若经》的:鬼神不得其便,不会横死;在空闲处与旅途中,没有恐怖;魔王外道不能毁乱佛法;说话能为人所信;烦恼减少;在军阵中不会死伤;毒不能伤,火不能烧;不遭官事;诸天增益精力;为父母亲属所爱护。这类现世利益,印度神教是以祈神诵咒来求得的。《般若经》的适应世俗,可说是以读诵《般若经》来代替民间的咒语。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咒王」,有一切咒术的作用,而胜过一切咒术。其他大乘经,也大都是这样的。同时,重信愿的大乘经,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也有这样的功德。如吴支谦所译的《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受持讽持八方国土如来名号,也有这类现生功德,称念佛名也就称为「神咒」了。诵大乘经,称念佛、菩萨名号,作用与持咒相同,大大流行;佛说、菩萨等说的咒语,也自然会流行。
  第三期:「秘密大乘佛法期」:

  摘录《印度佛教思想史》
  「秘密大乘」的修持,随部类不同而不同,然以念佛观自心(自身)是佛为本,结合身、语而成三密行。三密中,口(语)密是极重要的!语密,是真言,明,陀罗尼,泛称为咒语。真言与明,从神教中来。
  印顺导师所说的「原始佛法」真精神是「不行幻术,占相吉凶,咒禁鬼神」,原意是在说明「原始佛法」不行「意图不正确」、「无意义」的「咒语」。对于「正确的持咒」,导师也提及:《大般若经》中尚有「是一切咒王」句,喻赞「般若」为一切法门之王。

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知乎
作者:獅子奮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50979/answer/1721358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大悲咒的内容,都是归命观自在菩萨,赞叹观自在菩萨的各种功德,各种化身。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说大悲咒的相貌,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着心,空观心,恭敬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

往生咒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归命无量光佛如来,即说咒曰:甘露主,甘露成就者,甘露播洒者,甘露遍洒者,遍虚空宣扬甘露者,成就圆满。
甘露是什么?不死的甘露,解脱,涅槃。这和畜生明有什么关系?

心经最后的咒意思是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每个人都到彼岸去,菩提成就圆满。
彼岸是哪里?解脱,涅槃。
这和畜生明什么关系?

大乘念咒,供护法不如法。南传的护卫经,请地居天保护,两者有什么区别?
四禅八定是共法,佛教也修,那咒语就不能是共法?
如同共同的禅定中,佛教有不共的灭尽定。
共同的咒语中,佛教也有不共的殊胜真言明咒陀罗尼。
鬼神天神都能宣说具有大威力的神咒,而三界最胜,能坏有顶的天人师世尊,居然没有能力宣说咒语?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7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再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咒语,以下节选自
净智法师的一篇文章《咒》
咒语往往是无意义的声音,即使有意思,译者也会刻意不翻。这是什么道理呢?现代心理学研究,学习的过程往往牵涉到声码、形码、义码三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声码转化成义码的速度要快于形码转化成义码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维是通过内在的语言,而不是头脑中形码的影像。最初念诵咒语时,我们也许要借助来形码帮助记忆,但熟练后,形码就逐渐消退,只有声码。但整个过程至始至终都没有义码的参与,这与我们日常的思维活动完全不同。内心只有声音飘过,却不显示任何意思。滴水不漏的咒语念诵,可完全占据内在思维的空间,阻碍分别妄念的升起,让心中出现有声却宁静的状态。平常不能停止的分别心,不受指挥的妄想心,就这样在有名无实的咒语中被降服了。

《瑜伽师地论》里面,用唯识专业的术语描述了这个过程,让人明白如何通过咒的“无义”,去了解一切言说的“无义”,从而摆脱被名言束缚的凡夫心。所谓“了知如是诸咒章句都无有义,是圆成实,但唯无义;如实了知此章句义,所谓无义。是故过此,不求余义,齐此名为妙善通达咒章句义。彼于如是咒章句义,正通达已;即随此义,不从他闻,自正通达一切法义。谓于此义如是通达,一切言说所说诸法自性之义,皆不成实;唯有诸法离言自性,是自性义。彼于诸法此自性义,正通达已;过此,更无余义可求。由于此义善通达故;获得最胜广大欢喜。”

总之,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建立在名言的基础上,没有名言,世界就无法安立。无明的根源是把“名言有”当做“自性有”。一旦认识到所有的名言自性,无论善恶美丑,其实都是遍计所执的无义戏论,便会认识到语言的本身就是空性,就是清净陀罗尼,就是无上咒、无等等咒。
正如经中所说:“观好恶音声,知非音声性,当入无文字,实相之法门。若能信是法,则无淫怒痴,观贪欲愚痴,即是无量相。是二无文字,以文字故说,诸有文字处,是皆无有实。一切诸音声,观是一音性,佛说及邪说,是皆无分别。法虽以言说,实无法无说,能入一相门,则得无上忍。”


《长阿含。坚固经》

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复白佛言:“惟愿世尊敕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我于上人法无有疑也,但此那难陀城国土丰乐,人民炽盛,若于中现神足者,多所饶益,佛及大众善弘道化。”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子、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所以者何?有三神足。云何为三?一曰、神足,二曰、观察他心,三曰、教诫。
云何为神足?长者子,比丘习无量神足,能以一身变成无数,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若远若近,山河石壁,自在无碍,犹如行空;于虚空中结跏趺坐,犹如飞鸟;出入大地,犹如在水;若行水上,犹如履地;身出烟火,如大火聚;手扪日月,立至梵天。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此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当复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言:‘我见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

彼长者、居士未得信者语得信者言:‘我闻有瞿罗咒,能现如是无量神变乃至立至梵天。’”
佛复告长者子坚固:“彼不信者,有如此言,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诸比丘所现神足。
“云何名观察他心神足?于是,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诸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能识知。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识知,便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曰:‘我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能知。’彼不信长者、居土,闻此语已,生毁谤言:‘有乾陀罗咒能观察他心,隈屏所为皆悉能知。’
云何,长者子,此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比丘现观察神足。

“云何为教诫神足?
长者子,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清净,梵行具足。
若长者、居士闻已,于中得信;得信已,于中观察自念:‘我不宜在家,若在家者,钩锁相连,不得清净修于梵行。我今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具诸功德乃至成就三明,灭诸暗冥,生大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乐独闲居,专念不忘之所得也。’

长者子,此是我比丘现教诫神足。”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6:59 | 只看该作者
转:有一段关于“唵”字的资料:
作者: 西乞术《 读诗杂记:唐明皇称呼中国为“支那”的一首诗 》

敦煌唐代手抄文书中《题梵书》诗的原作者究竟是谁,唐太宗或者唐玄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考据了《唵字赞》诗短序中所述从“西天”引入梵书“唵”字的“义静三藏”其人。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扬州兴云寺有法名为义静的沙门,随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义静是鉴真的弟子之一,在日本主持塑造了奈良唐招提寺中的“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这些佛像至今还供人参观。但传世文献中,没有他去过“西天”(印度)、懂得梵文、具有“三藏”尊号的记录。
三藏,原是佛家三大类文献:经、律、论的总称,後来成为精通“经、律、论”的学僧的最高荣誉称号,如玄奘三藏,不空三藏等等,有如今天学术界的所谓“宗师”。扬州兴云寺的义静,学术上还没有达到三藏一级的水平,与《唵字赞》中所说的“义静三藏”不象是同一个人。
《唵字赞》中的“义静”更可能是唐代译经大家“义净”的误写。
义净(635-713),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三十七岁在广州搭乘波斯商船经由苏门答腊等地辗转到达印度。在访问印度三十余国、学法二十五年後,携带四百多卷梵文经典经海道返归东土。武周证圣元年(695年),义净回到洛阳时,武则天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义净一生共翻译佛经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与鸠罗摩什、真谛、玄奘齐名。他长期留学印度,精熟梵文,学术成就无愧於“三藏”的崇高称号,应该就是《唵字赞》中所说的从西天取得梵书“唵”字的“义静三藏”,只是铭文中把“净”字错刻成了“静”字。
如果上述推测正确,《题梵书》诗的原作者不是唐太宗,因为太宗死於649年,此时义净只是十四岁的小沙弥,还没有去过印度,太宗生前是不可能看到义净引入的梵文“唵”字的。从生卒年代判断,看到义净引入的梵文“唵”字的皇帝不是唐太宗,而是唐玄宗(685-762)。

弄清楚是义净引入梵书“唵”字,有助於我们进一步理解《题梵书》诗。
义净去西天求经时,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已经日见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神秘仪式的<>密宗金刚乘<>
密宗修行主张“口、身、意”三到,其中的“口到”,就是口念咒语。
在诸多咒语中,“唵”字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如藏密中最重要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弥、吽”,就是以“唵”字开头的。

义净在印度求法期间,必然受到当时印度佛教主流密宗的影响。而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早就相信符录咒语具有神秘的力量。义净回国後,把密宗咒语中最重要的“唵”字依梵文字母形状画成符录,如同诗中所述-毫(鹤)立蛇形,也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是可以理解的。
唐玄宗显然是看到了用五天文字(梵文)书写的“唵”字,注意到周围人的反应,有所感而写下了《题梵书诗》。他看到的是中土僧人(支那弟子)因不懂梵文默默无言,而佩载耳环的洋和尚(胡僧)则因理解字意点头微笑。
这首诗的灵感似乎产生於有印度僧侣的寺院里。当时的长安、洛阳,这样的寺院为数不少。从诗的轻松气氛推测,这首诗应该题於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发动军事政变夺取军政大权之前。从景龙四年到接位成为皇帝之间的二年里,他忙於铲除太平公主势力,不会有余暇到寺院去看梵书。李隆基登上皇位以後,如果到某个寺院题诗,他身边的大臣们,其中不乏诗坛高手,肯定会题诗唱和,但《全唐诗》中找不到其它与此相关的诗。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7:00 | 只看该作者
(续) 【婆罗门教】
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
  产生和演变
  渊源 印度最早的文明是公元前30世纪至前15世纪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当时定居在印度河河谷的居民已经使用青铜器皿,大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象形文字,并能制作各种造型艺术作品。其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地母神、动植物(特别是牛)、性器官和祖灵的崇拜,浸浴和土葬是重要的宗教仪式。有些出土的画品上还绘有修行者跌坐和冥想等形象,这些宗教信仰和实践与后世印度民间信仰的湿婆崇拜和瑜伽修习等有一定的联系。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并和当地的主要土著民族──达罗毗荼人进行长期斗争并征服了他们。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以前原是游牧部落。在他们的氏族公社中,父权占统治地位。宗教信仰主要是崇拜人格化了的自然神和祖灵,实行火祭和苏摩祭。孩提成年时须举行入门仪式,才是部落的正式成员。死后实行火葬。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实行烦琐的祭祀。
  形成 公元前1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又从印度河上游向东推进至朱木那河、恒河流域,史家称这个时期为后吠陀或梵书、奥义书时期。当时,印度次大陆已开始使用铁器,农业有了重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逐步兴起,并具有较大的规模。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分化,过去以血缘为纽带的村社,变成以地域联系的、由若干村社组成的农村公社。这些农村公社是印度最初奴隶制国家的基础。随着阶级的分化和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以后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以《梨俱吠陀》为中心内容的吠陀宗教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开始进行重大的革新,出现了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的婆罗门教。
  同沙门思潮的斗争 公元前6~前5世纪,印度思想界的斗争十分激烈,出现了与婆罗门思潮相对立的沙门思潮。这是当时的自由思想家及其派别的统称,其中包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耆那教的大雄符驮摩那、生活派(佛教贬称为邪命外道)的领袖末伽梨•俱舍罗、顺世派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等。他们的主张虽然不一,但否定吠陀的权威和婆罗门的政治、思想统治是一致的。此外,在下层人民中亦掀起了一个抵制婆罗门教的新宗教运动。他们不崇拜吠陀中的神和不接受婆罗门的管理,反对用大量动物作为祭祀的牺牲,建立自己的庙宇,崇拜当地的神灵和动植物──夜叉(鬼)、树木、龙神(蛇神)、林伽(性器官)等。沙门思潮和新宗教运动的出现,标志着婆罗门教在一些地区和群众中已开始动摇。
  发展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2~前185),婆罗门教因佛教与耆那教等的广泛传播曾一度衰落。但孔雀王朝的部将普舍耶密多罗,于公元前180年篡位建立巽伽王朝后,又得到复兴。据记载,普舍密多罗曾举行过两次规模盛大的婆罗门教的祭祀──马祭。继巽伽王朝的伽罗维拉王朝亦信奉婆罗门教,在印度“南北朝”分立时,南方的刹塔瓦汉王朝(前281)及案达罗王朝都奉婆罗门教为国教。他们编纂法典,推行种姓制度,举行大规模的祭祀。4世纪笈多王朝崛起后,婆罗门教文化空前繁荣。在笈多诸王统治时,编纂了很多经书、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信仰,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甚至希腊宗教、罗马宗教的思想内容,崇拜“三神一体”的梵天、湿婆和毗湿努,并根据对主神的崇拜创立了各种教派,建立了寺庙等。这样,婆罗门教就完成了向印度教即新婆罗门教的转化。
  经典及文献 根本经典是吠陀。中国古代史籍中音译为毗陀、薜陀、围陀;意译为明论、知论等。原意为宗教的知识,后来转化为对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的总称。从广义上说,吠陀是用吠陀梵文写作的一些西北印度文献的汇总,是关于对神的诵歌和祷文的文集;约在公元前20世纪到前10世纪间形成,它包含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从狭义上说,吠陀只是指吠陀本集。
  吠陀本集 分《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4部。这4部书又可分为两组,前3部是一组,《阿闼婆吠陀》是另一组。《梨俱吠陀》是吠陀中最古老的本集,约在公元前20世纪末形成,但其中部分可能出现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全书共10卷,收集了对于自然诸神的赞歌和祭祀祷文共1028首。《娑摩吠陀》是把《梨俱吠陀》中的绝大部分赞歌配上曲调的歌曲集或旋律集,在祭祀时用来歌唱,共1549首。《耶柔吠陀》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在祭祀时如何应用这些诗歌,其中大多数赞歌亦出现在《梨俱吠陀》本集中。《婆摩吠陀》、《耶柔吠陀》出现的时间较《梨俱吠陀》为晚,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以后。《阿闼婆吠陀》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是巫术、咒语的汇集,共20卷,收集赞歌730首,记录了各种巫术和咒法;它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主要记录的是巫术、神话,但亦包含着一些天文学、医学思想的萌芽。

  吠陀本集的汉译名,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如三国的《摩登伽经》译为赞诵、祭祀、歌咏、禳灾;南朝宋的《杂阿毗昙心论》译为忆力、阿他、耶训、三摩;梁陈的《金七十论》分别译四吠陀为娑摩、夜集、力(第四部名称原缺);隋《百论疏》译为荷力、冶受、三摩、阿闼;唐《大唐西域记》译为寿、祠、平、术;《金光明经疏》译为颜力(寿明)、耶树、娑摩、阿闼(术明)。这些不同译名,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婆罗门教的理解。

  梵书  说明与吠陀本集有关的祭祀的起源、目的、方法及赞歌、祭词、咒术的意义的文集。 4部吠陀本集都有各自的梵书。目前尚存14~15部,如《爱达罗氏梵书》是《梨俱吠陀》的梵书,《百道梵书》是《耶柔吠陀》的梵书。由于对梵书的解释或流行地区的不同,还形成了众多的派别。梵书的主要内容虽然是宗教仪式、神话、巫术,但也涉及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和自然科学。形成年代约在雅利安人从次大陆西北五河流域渐次向东南迁移,定居在恒河和朱木那河流域以后,年代一般推定为公元前10~前8世纪前后。
  森林书 梵书的附属部分。因在森林中传授而得名。它不仅包括对祭祀的仪式和方法的说明,同时也涉及到祭祀的意义,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人和自然、神的关系等哲学问题。
  奥义书 森林书的附属部分,也是吠陀的最后部分。它往往和森林书相混,不易辨别。它的梵文原义是“近坐”、“秘密的相会”,引申而成为师生对坐所传的秘密教义。奥义书也被称为“吠檀多”(意为“吠陀的末尾”或“吠陀的最高意义”)流传下来的奥义书有200多种,一般认为成书于公元前7~前5世纪,最晚的是16世纪的作品,内容极为庞杂,且相互矛盾;其中最古的部分据考证为13种,重要的有《广森林奥义》和《唱徒奥义》等。奥义书在很多方面已开始摆脱宗教神话的内容,以探讨人的本质、世界的根源、人和精神世界的关系、死后的命运等哲学问题。因此,有人认为奥义书的哲学思辨是和吠陀的祭祀仪式主义相对立的。
  
(续)
传承经典 除吠陀本集、梵书、奥义书等所谓天启圣典外,还有另一种称作经书(契经)的传承(圣人学者所传承)经典。这种经典是婆罗门学者在讲解吠陀时的记述或教科书。经书文体简短,中国唐代高僧义净曾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谓其“略诠意明”。内容大致分为:
①法经。对四种姓的义务(法)、行为和行事等规定的汇集,后世又有解释法经的法论;
②天启经。祭官所司重要祭事的说明;
③家庭经。家长所司重要祭事的说明;
④祭坛经(准绳经)。对祭场、祭坛、祭火等的设置规定。
以上四者总称为祭事经,著作年代大概在奥义书之后,即公元前6~前2世纪之间或更后一些时间,另外还有解释吠陀的吠陀辅助学,即从经书发音、诗韵、语法、字源和天文学等方面解释吠陀的分类著作。

  信仰 
  多神崇拜 雅利安人在次大陆西北地区定居以后,他们崇拜的大都是自然神。公元前5世纪吠陀著名的注释家耶斯迦在其所著《尼禄多》中把神分为天、空、地三界。天界有天神或司法神婆楼那,天神特尤斯,方位不同的太阳神苏里亚、莎维德丽、密多罗,晓神乌莎斯;空界有雷神因陀罗(帝释天),暴风神楼陀罗或摩录多,风神伐由,雨神帕尼耶,水神阿帕斯等;地界有火神阿耆尼,酒神苏摩,地母神波利蒂毗,河神或智慧神娑罗室伐底。对地界诸神特别歌颂火神,它被看作是“力量的儿子”和“水的孙子”。此外,还有马神达弟克罗,牛神毗湿奴(遍入天,后在印度教中转化为主神之一),管理死鬼之王阎摩,凶神罗刹,恶神阿修罗(意译非天),语言神伐尸,无限神阿弟蒂等。
  主神崇拜 在较后时期辑成的《梨俱吠陀》特别是梵书、奥义书中可以看出多神教已有向一神教发展的明显趋向,出现了很多统一的、抽象的神,例如诸神天、造一切神、生主、祈祷主、原人等。
  在梵书、奥义书时代,吠陀万神殿中的一些神开始成为婆罗门教的主神,从而出现了“三神一体”的梵天(创造神)、毗湿努(护持神)和湿婆(破坏神)。梵天是根源神,有人认为他渊源于《梨俱吠陀》中的祈祷主。祈祷主是地上的祭坛之神,在火祭中起着祭官的作用。《百道梵书》称梵天为“世界之主”,在世界形成之际,他创造诸神,护持天地空三界。森林书也宣称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归于梵天。至奥义书时期,印度的思想家们对梵天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婆罗门教的另一主神湿婆的雏形是吠陀万神殿中的暴风神楼陀罗。在《梨俱吠陀》中被称为暴风神之父,全身褐色,颈青发结,千眼多手,持弓箭;有善恶二重性格,发怒时用霹雳之矢,损伤人畜草木;但在人畜受病害时,又以草药治之,使之化险为夷,吉祥如意,成为家畜之主(兽主)或恶魔之主。后来楼陀罗又演化为山区猎人和居民的“万众之主”(群主),其吉祥慈爱的特性也为人们崇拜,在吠陀后期文献中常将楼陀罗和湿婆并称。公元前6世纪前后出现的法经中称楼陀罗-湿婆为大天神或自在主。公元前 350年前编纂的《白骡奥义》赞为掌管天地生灭的“唯一神”(世尊)。贵霜王朝国王阎膏珍曾在金币上铸造湿婆神的形象。

  教义
  梵我一如 神学家们从梵天一词中概括与抽象出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梵”(Brahman),并将其作为世界的最高实在,一切事物的主宰。他们用否定达到肯定的方法(遮诠,即遮其所非),论证梵在本体的意义上是既不具有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任何形式;既超越于人类感觉经验,又不能用逻辑概念或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灵魂,我)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阿特曼终究应该从梵得到证悟,但是由于人的无明(无知),人对尘世的眷恋,受到业报规律的束缚,因而把梵和我看作了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五情六欲,实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
  业报轮回 与“梵我同一”相辅的思想。轮回业报思想在《梨俱吠陀》中尚未出现;梵书中间或谈到死后转生的问题,但并不一致;在奥义书中则有系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是:每一个人的灵魂在死后可以在另一个躯壳里复活,一个人重新转世的形态,首先取决于他本人现在的行为──业(羯磨),即依照人的行为决定那个人将来要成什么样,行善的成善,行恶的成恶。如果崇信神明,奉行吠陀的规定,死后可以投入“天道”(神的地位);次之,可投入“祖道”(人的地位),转生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至于不信奉神明,违逆种姓义务的人,则沉沦于“兽道”,即地狱之中,来世变为旃陀罗和动植物等。奥义书据此把有生命的物类(“有情”)分为胎生、卵生、湿生、种生四种。所谓胎生是从母胎生,如人、兽等;卵生是从卵化生,如鸟、鸡等;湿生是从湿气生,如蚊蚋等;种生是从种子生,如草木等。这就是所谓“三道四生”的教义。

  奥义书也规定了各个种姓断灭轮回的解脱方法,主要是证悟梵我同一和从事艰苦卓绝的修行,即苦行、布施、正行、不杀生(即非暴力)、实语、禁欲、同情等。
(续)
祭祀礼仪  祭祀万能是婆罗门教的重要纲领之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以前,其宗教信仰可能与波斯有很多相同之处,崇拜象征光明的火神,但没有偶像崇拜。在次大陆定居并与土著结合以后,他们发展了祭祀仪式。据《梨俱吠陀》的记述,可以推知当时火祭已很盛行,祭品主要是牛乳、谷物、苏摩酒、肉类等。著名的《原人歌》中虽然已提到“诸神以人为牺牲”,但人祭可能还没有成为固定的仪式。
《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以及各种梵书中对祭祀的意义、赞歌、咒术、仪轨、祭官等都有了较系统的规定与说明。在经书中又进一步作了发挥并附以烦琐的注解。

祭祀大致可分为家庭祭和天启祭或称火祭两类。
家庭祭 在家庭中进行,以人事为主。通常有十二种祭仪:
①受胎。一般在妇女怀孕后进行;②成男。祈求胎儿为男性;
③分发。妇女怀孕3、4个月后,将头发分开,祈求母亲和胎儿安泰;④出生。婴儿出生后,祈求涤除胎前的不净,祝将来健康;
⑤命名;⑥出游。婴儿初次出行;
⑦哺养。最初吃食物;⑧结发。表示已入童年;
⑨剃发。表示已成年;
⑩入法。从师学习吠陀,接受宗教训练,成为婆罗门教徒;(11)归家。学成归家,开始过世俗生活;
(12)结婚。此外,还有新月祭、祖先祭等定期举行的祭仪。
  天启祭 奉祀方位不同的“三火”(家主火、供养火、祖先祭火),由祭官主持。祭官分为劝请僧、行祭僧、祈祷僧,祭官属下还有宣词者、赞酒者、引导者、点火者、拂秽者等辅助人员。不同的祭祀要有不同的祭官主持或监督。
天启祭大致可分为供养祭和苏摩祭两类。
供养祭是以动植物供奉诸神和祖先的祭祀。分七种:
①置火礼。即在家宅置三火作为公开的仪礼,一般是新婚满月日举行;
②火祭。此祭的目的和意义较为广泛,在梵书中被认为是祈求牧畜(牛)的繁殖,每天早晚两次,把牛酪及其他供物投入祭火;
③新满月祭;④初穗祭。向神供奉各种新产谷物或果蔬,祈求丰收,每年三次,秋季献米,春季供麦、稗,夏季供竹笋;
⑤四月祭。印度古时根据气候将一年分为三季,每满四个月举行一次,祈求农作物茂盛、丰收;
⑥兽祭。祈求丰年,排除各种障害,一般在新满月祭中举行;
⑦修陀罗摩尼祭。奉祀因陀罗,献祭者各有其目的:婆罗门想获得名声;刹帝利希望取得胜利;吠舍企求财富。

  苏摩祭以苏摩酒奉献于神或祖先,名目繁多,凡不属于供养祭的都称为苏摩祭。印度文献中有时称为“七会”。
据很多学者的研究,此祭通常有六种:
①火神赞。对火神阿耆尼的赞诵。为了实现献祭者重大的愿望而举行,对祭官、祭场、祭仪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②力饮祭。以奉献七杯或更多的苏摩酒而得名。国王刹帝利或婆罗门为了获得更高的权力而举行;
③即位礼。国王即位时举行;
④马祭(马祀)。婆罗门教最重要的祭祀。在行祭期间,祭官通过一定的仪式选定一匹健壮的牡马,使之在外游荡一年,在马游荡时伴有国王或由国王代表率领的军队,当马闯入其他国家的领土时,就逼使该国降服,否则就用武力征伐;一旦取胜,被打败的国王要作为扈从列入战胜者的行阵,否则要遭耻笑。在胜利者率马回国后,还要由祭官举行盛大仪式,唱吠陀赞歌,将马宰杀,或用其他动物代替作为牺牲,这种祭礼旷日持久,耗资巨大;
⑤人祭。施祭的目的是企求在马祭中所没有获得的东西。很多学者都认为马祭是代替人祭的一种形式,在吠陀文献中屡次提及以人作为牺牲的事实。近年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种祭祀仪式的存在。如《白耶柔吠陀》中曾列举可作牺牲的184种人,并各有献祭的特定对象,如对阎摩神用石女;对暴风神摩录多用农民;对天神用秃头翁;对地神用跛者;对死神(米利多)用猎人;对眠者用盲人;对舞者用诗人;对歌者用职官;对地狱用杀人犯;对黑暗用盗贼等。作牺牲的方式不一,有的可自投于水;有的在礼拜太阳神后永远隐遁山中等。但吠陀文献中也规定可用牲畜、谷物等替代;
⑥全祭。婆罗门出家前举行的祭祀,出家者将其全部财产与眷属都奉献于人和神。

  社会思想及伦理原则 婆罗门教的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梵书、奥义书时期,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政治、法律等无不包括在婆罗门教的神学体系之内。其社会思想和伦理原则体现在种姓制度、教徒修行和生活历程的四行期方面。
  种姓制度 种姓是以血统、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与不准外人参加等为特征的社会等级集团。印度的种姓思想在《原人歌》中已见端倪。吠陀诗人宣称:婆罗门从原人口中生出,刹帝利从臂中生出,吠舍从腿中生出,首陀罗从脚生出。
种姓制度的正式确立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之后,即梵书制作和奴隶制国家形成的时期。当时的种姓分为四等,即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武士)、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和首陀罗(奴隶)。四种姓中婆罗门最高贵,首陀罗最卑下,首陀罗一般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此外,在吠陀末期还出现了种姓以外的旃陀罗(贱民)。他们被称为“扫除污物的人”。根据婆罗门法典规定,前三种姓可以诵读吠陀经并参加宗教祭仪,从父母亲那里获得第一生命,通过“入法礼”再获得第二次生命,因此被称为再生族;首陀罗不准读或听吠陀,亦不能参加宗教仪式,被称为一生族。对各个种姓在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婆罗门在《梨俱吠陀》时代管理祭祀的祭司或祭官,在社会和宗教生活中没有突出的地位。在梵书时期出现了世袭祭司的婆罗门家族,自诩为吠陀仙人的后裔。种姓制度确立后,他们的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耶柔吠陀》称之为“人间的神”。他们不单是宗教的指导者,也是当时的知识阶层。他们享受种种特权:接受布施、豁免赋税、犯重大罪行时可以免死,本人连同妻子甚至所有的牛都要受到公众的敬礼。法经列举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是:学习和教授吠陀,为自己和别人祭祀,接受和施放布施。印度奴隶制国家兴起后,刹帝利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与婆罗门经常发生矛盾,因之,婆罗门的权威有时亦受到挑战。
  四行期 为了把世俗生活纳入宗教行事中去,婆罗门教提出了教徒修行和生活历程的四行期:
①梵行期。从师学习吠陀,接受宗教训练,敬事师长,过苦行生活,一般为12年;
②家住期。在家过世俗生活,娶妻生子,经营与婆罗门身份不相违背的社会职业,进行家祭并施舍;
③林栖期。家事既毕,本人或携妻隐居丛林,作种种苦行,亲证梵我,严格奉行祭祀的各种规定;
④遁世期。弃家云游四方,靠接受施舍为生,把苦乐弃之度外,以期获得最后解脱。
在吠陀后期文献中,有的主张把遁世期安排在林栖期之前,也有人认为在梵行期后即可漫游在外,成为行者、头陀或苦行僧,以后,这种制度也为印度教所袭用。

                  (黄心川)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7:02 | 只看该作者
先抄到这里,用以上的例子,能说清楚问题就行。

从另一个角度 来看咒语:
简单的说,一切有特定意义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咒语。它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

细分起来,
它也可以是某种语言(比如,以人类为例,梵文对我来说,跟咒语一样);
也可以是某个佛,菩萨的名字,或某个鬼神的名字(这个太多例子);
也可以是某种力量的声音表达(如各种功能的咒);
或某种特定含义的声音(如真言,以及陀罗尼)。
有时,也是一种祝愿。
==========

佛教中的咒语,则单指陀罗尼。
《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5c)∶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
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中略)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又据《佛地经论》卷五所述,可知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法,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

====================================

所以,没有具体所指,单单说咒语怎样怎样,是没有多大用的。
要把具体的咒语给列出来,再分析 ,看它属于哪一类。

这样,就会发现,许多分歧,只是理解不同的争吵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7:06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什么是咒语,就可以看看楞严里的咒语都 是什么 了:

首先,在本经的开头,阿难经“淫室”被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佛说摩邓女经》

则译作:母闭门以蛊道缚阿难。
母言。天下道。无有能过佛道及阿罗汉道,其有事佛者,我道不能胜。
这里,只说佛以神(力)令阿难返。

《摩登伽经卷上》

:我母善咒(栴陀罗咒)。。
(母语女言。有二种人。虽加咒术。无如之何。何者为二。一者断欲。二是死人。自余之者。吾能调伏。
而佛所说咒解脱阿难,也是指赞叹持戒
“戒池清凉净无垢  能浴众生烦恼热
  若有智者入此池  无明闇障永灭尽
  是故三世诸贤圣  咸皆顶戴共称叹
  若我真实浴此流  当令侍者速还返。”

===============
这里的咒,译法不一,但指的是能驱使“若天。若魔。若乾闼婆。火神。地神”的力量,
从而“闻我是咒。及吾祠祀。宜应急令阿难至此”。

有趣的是,那个咒,是蛊道,是(栴陀罗咒)

在楞严里,是娑毗迦罗先梵天咒,遭彼梵天邪术所禁。看来,该咒属梵天咒。清净离欲者为梵,初禅天为梵天。梵天处还有邪 术?此说可疑。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09 | 只看该作者
“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忙了那么久,什么“小乘”果位也没证得,原来是要成无上正觉的啊。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 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走你。

不过,要带上那个能令淫女成阿罗汉,或除宿习的,以及有众多功德的神咒。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11 | 只看该作者
且看: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罗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般啰毗陀 槃昙迦嚧弥 跢侄他 唵 阿那隶 毗舍提 鞞啰 跋阇啰 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阇啰 谤尼泮 虎(合牛)都嚧瓮泮 莎婆诃。】

==============

好长的咒子,庞然大物也。

山先生语文不是太好,有些句子,一个字一个字分开能认识,一连成句子,就看不懂了。
而咒语更厉害,一个字一个字,分开也认不全,随便找几个,如,跢,嚧,儜,嚧,虎(合牛),乌(合牛), 堙。。。连在一起就更不明白了。

所以,有人一说他会诵咒,山先生先自认不如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14 | 只看该作者
楞严咒如此之好,里面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佛法里没有秘密,因为伟大的佛陀,已经将他所证,全部说完,才入涅般。之所以秘,是因为我们不懂


好办,集众人之力,搜~~~~~~


《楞严咒》的全文汉语翻译

我今礼敬皈命,一切如来应正等觉/
皈命一切诸佛大佛顶首/
皈命诸大菩萨至心承事贤圣
/皈命一切圣众、三世正遍知觉
/敬礼大辟支佛/敬礼大阿罗汉/敬礼须陀洹/敬礼斯陀含/敬礼阿那含/敬礼过去未来现在诸圣贤众

/敬礼**天众、敬礼兜率天众、四天王众、化乐天众、广果天众、他化自天众、等大千世界一切天仙众/敬礼大梵天众、敬礼帝释天王/
敬礼薄伽梵,地天神、风天神、火天神/敬礼薄伽梵,水天神、空天神、歌乐天神,敬礼上述诸天神众/

敬礼薄伽梵,大梵天王众、无量光天众、五不还天众、摩醯首罗天众、善见天众/尸弃大梵、无想天众、忉利天众,敬礼上述诸天神众/
皈命薄伽梵,中央佛部种族众/皈命西方莲花部种族众/皈命东方金刚部种族众/皈命南方宝生部种族众/皈命北方羯磨部种族众/皈命薄伽梵,各持器大力猛将/皈命薄伽梵,皈命无量寿佛、普礼如来一切门人、普礼应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觉一切圣贤/皈命薄伽梵,阿闪如来、普礼如来一切门人、普礼应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觉一切圣贤/皈命薄伽梵,药师琉璃光佛众、普礼如来一切门人/皈命薄伽梵,普光娑罗王佛、普礼如来一切门人、普礼应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觉一切圣贤/皈命薄伽梵,无垢、离垢佛、普礼如来一切门人、普礼应真一切王族、皈命正觉一切圣贤/皈命薄伽梵,敬礼宝光、宝幢王佛众、普礼如来一切门人、普礼应真一切王族、

皈命正觉一切圣贤/最上三宝我今皈依敬礼,至今发心愿学无上教,我今敬礼宝伞华盖佛顶心咒/皈命无能胜波罗密多,摧伏怨魔,起观照智,令到彼岸成等正觉/一切大乘种性、三乘内上首种性等诸圣众、般若菩提道果/依西方莲花部心咒—观音如意心咒、大悲咒/依东方金刚部心咒/依南方宝生部心咒/依北方羯磨部心咒/一切结界道场,解除诸难苦缚/一切别见烦恼,转为智慧自在/一切冤家不详,皆令平息解脱/
娑婆大千界内,八万四千诸天金刚护法众普皆来集/一切神众普去破怨,折伏魔害,令钦伏也/金刚力士放光解厄,以摄受也/金刚萨埵发猛到岸,以折伏也/大乘金刚手。光面引起之/金刚将种种诃责而降伏之/一切金刚首主,引皈三宝,治诸怨害,流注病难,令生善喜也/消除一切诸恶/诸水神众,解除水毒/诸虚空神,解时气病/诸地神众,解地大损病/诸火神众,解除火毒/诸风神众,解除风瘫

/弥勒菩萨等诸圣众/月光菩萨/乌刍瑟摩火头金刚/虚空藏菩萨/观自在菩萨/跋陀婆罗菩萨、普贤菩萨、周梨磐特迦尊者/波斯匿王/持地菩萨/琉璃光法王子/药王药上菩萨/上述指圆通诸圣

/护羯摩部金刚神/护佛部金刚神/护金刚部金刚神/护灌顶部金刚神/护莲花部金刚神/解脱诸大法门/降伏法/息灾法/钩召法/增益法/敬爱法/大日月宫天子/大星宫天子…五星、九曜、二十八宿等八万四千诸星眷属/金刚连锁甲/金刚童男众金刚神女众/阿闪佛坛神众/弥陀佛坛神众/成就佛坛神众/毗卢佛坛神众/宝生佛坛神众/守护中方界神/守护西方界神/守护南方界神/守护东方界神/守护北方界神/身礼口请忏悔心,三业忏悔,求佛印证,我所作者尽皆成就,圆满菩提。


二,最胜佛顶段
嗡 警觉一切押领一切部众、善圆成我等天仙、今当敬礼如来大佛顶咒/各领军中/成就吉祥/成就解脱彼岸/一切空行药叉、地行罗刹众等破怨除难,度去一切苦厄/金刚宝剑神将,妙吉祥神将等大千界中金刚神将眷属众,屏除魔障,施以安宁/金刚天仙各令守护、惟仗世尊威神力故、皈命大佛顶光明神咒/我今作礼/千臀大神/千头大神/千百眼大神/敬礼大轮金刚神/皈命三世诸佛设此坛场/嗡一切诸部大力金刚神王众,承佛威力,率诸眷属,常随护我,所作诸法皆悉究竟。

三,白伞盖佛顶段
除王难/除贼难/除火难/除风难/除毒难/除刀杖难/除诸兵难/除饥馑难/除雷电难/除大小诸横难/承佛咒力、除一切金毒银毒难/除险阻难/除毒蛇难/除毒龙难/除电雷难/除恶禽金翅鸟难/守魂鬼/守宫妇女鬼,除非命难/守尸鬼/守谷鬼,除毒药难/大神鬼/骑坐鬼,除城郭车骑难/守形鬼/守魄鬼/童子神/羊头神/热鬼/影鬼/音鬼/**气鬼/食胎藏鬼/食血鬼/食油鬼/食产鬼/食命鬼/食垢腻鬼/食祭鬼/食花鬼/食果鬼/食五谷种子鬼/食灯鬼/如是等众一切热恼祖父神鬼/

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三神将押领二十八万军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领狐媚鬼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领大自在天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领金翅鸟王神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领大小黑天神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领髑髅外道神仙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执持一切人物神王军将/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执领一切神女姊妹/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执持斗战胜神将前器杖并及孔雀明王器杖/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押领裸形外道神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降伏罗刹王众/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带领大力神王/佛部大明咒、莲花部斩依罪者咒、金刚部捕捉夜叉王咒,依咒带领执剑金刚神王及密迹力士/容恕我罪,仰自世尊,愿仗神力,普令一切众生常蒙加护,作法究竟妙觉心圆。
四,光聚佛顶段
再仰佛力华盖/我今敬礼,赤光缭绕、紫光盘簇、白光旋转/光焰遍照、光焰遍照/云盖、云盖。香盖、香盖。珠盖、珠盖。遍满法界、遍满法界/降伏、降伏、摧碎、摧碎、摧碎、摧碎、摧碎,灾恶顿消,吉祥成就/敕天上地下一切众,灭除众恶收摄不祥/解脱一切,不空我愿,愿无障碍,所愿随心/破碎修罗/降伏一切天神众/降伏一切毒龙众/降伏一切勇猛鬼神/降伏一切音乐众/降伏一切臭恶鬼众/降伏一切奇自恶鬼众/降伏一切诸魔/降伏一切诸恶/破诸幽暗/破诸冤业/破诸灾厄/破诸冤害/破一切非命/破一切非命/破一切毒命/解诸重难/解疟壮热/降伏外道/解诸恶毒/伏诸厄难/降伏一切恶道/降伏一切苦毒/降伏诸恶毒师/降伏恶毒咒王/降伏火天神/降伏大黑天神女/降伏黑面神玉女众/降伏天帝释众/降伏嗔怒神王/降伏喝山大神/降伏食光大神/降伏诸持作大鬼帅,一切有力鬼神/普令诸恶鬼神,皆悉摧碎/我今所作心咒法,三宝印知,所作究竟圆满。
五,除障佛顶段
恶心鬼/恶毒鬼/**鬼/食胎鬼/食血鬼/食油鬼/食产鬼/食肉鬼/食命鬼/食祭鬼/食香鬼/食花鬼/食果鬼/食种子鬼/恶形鬼/恶眼鬼/巨头鬼/以佛菩萨千百亿身手,降伏一切大力鬼神/吞火鬼/吞水鬼/交手鬼/交足鬼/交身鬼/分形鬼/吐烟鬼/吐火鬼/形影鬼/羊头嗔鬼/刑人狐鬼、狸魅女鬼/恼小儿鬼/如乌鬼/如鸟鬼/如猫鬼/如蛇鬼/如鸡鬼/壮热鬼/一日疟鬼/二日疟鬼/三日疟鬼/五日疟鬼/常热鬼/增寒鬼/风病鬼/黄病鬼/疫病鬼/痢病鬼/头病鬼/不食鬼/口痛鬼/齿痛鬼/唇痛鬼/身病鬼/颐颔痛鬼/心痛鬼/头痛鬼/两胁痛鬼/背痛鬼/腹痛鬼/腰痛鬼/踝痛鬼/腿痛鬼/腕痛鬼/两手痛鬼/四肢骨节痛鬼/两膊痛鬼/尸林鬼/魅鬼/一切疮鬼/蜘蛛疮鬼/疔疮鬼/漫淫疮鬼/赤疮鬼/小儿疮鬼/颠狂鬼/癞疮鬼/火毒鬼/水毒鬼/女死鬼/横死鬼/药草毒鬼/蝎毒鬼/蛇毒鬼/虎狼毒鬼/狮子毒鬼/一切恶毒鬼/熊罴毒鬼/用制此类一切恶鬼,悉皆畏伏/依此大白伞盖心咒/启请火头金刚藏王、诸护法大力士神王圣众,至此尽庆圆成/依此佛顶光聚大明心咒,不得入我结缚界内/十二由旬结界地面,禁缚诸恶一切邪魔恶鬼神王,不能进入扰害/依此咒缚诸恶鬼神众/

我今说此咒心,乃宣佛敕,一切众类,仰如来力,闻诵此咒悉当合掌恭敬顶礼汝等承佛威力,各来卫护,行住坐卧不相舍离,再严伏一切朋党眷属。汝等谛听,各归其所,向无上道,直至菩提。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3-12 06:18 编辑

1、南无(皈依)。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三宝)。
  2、南无(皈依)。阿唎耶(圣)。
  3、婆卢羯帝(观)。烁钵啰耶(自在)。
  4、菩提萨埵婆耶(觉有情)。
  5、摩诃萨埵婆耶(大觉有情)。
  6、摩诃迦卢尼迦耶(有大悲者)。
  7、唵(皈命)。
  8、萨皤啰罚曳(一切尊)。
  9、数怛那怛写(为救济于一切恐怖者)。
  10、南无(皈命)悉吉栗埵(于彼)。伊蒙阿唎耶(我圣)。
  11、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观自在香山)。
  12、南无(皈命)。那啰谨墀(言圣观自在贤爱慈悲之心)。
  13、醯利摩诃皤哆沙咩(我今宣说)。
  14、萨婆阿他。豆输朋(一切希望圆满而有光辉者)。
  15、阿逝孕(无比)。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一切鬼神不能打胜者)那摩婆伽(童真)。
  17、摩罚特豆(有道即令迷界清净者)。
  18、怛侄他(谓)。
  19、唵(皈命)。阿婆卢醯(有光明智慧者)。
20、卢迦帝(观自在)。
  21、迦罗帝(超越世间者)。
  22、夷醯唎(吁狮子王)。
  23、摩诃菩提萨埵(大菩萨)。
  24、萨婆萨婆(一切一切)。
  25、摩啰摩啰(忆念忆念)。
  26、摩醯摩醯。唎驮孕(心真言)。
  27、俱卢俱卢。羯蒙(作作事业)。
  28、度卢度卢(保持保持)。罚阇耶帝(游空者)。
  29、摩诃罚阇耶帝(大游空者)。
  30、陀啰陀啰(保持)。
  31、地唎尼(持者)。
  32、室佛啰耶(帝王自在)。
  33、遮啰遮啰(行动)。
  34、摩么。罚摩啰(无垢者)。
  35、穆帝隶(无垢体)。
  36、伊醯伊醯(教语)。
  37、室那室那(弘誓)。
  38、阿罗嘇(王)。佛啰舍利(觉坚固)。
  39、罚沙罚参(欢喜)。
  40、佛啰舍耶(除灭由贪嗔痴行动之毒害者)。
  41、呼嚧呼嚧摩啰(作法无垢)。
  42、呼嚧呼嚧醯利(速疾速疾,有花鬉者)。
  43、娑啰娑啰(坚固者)。
  44、悉唎悉唎(或莲花)。
  45、苏嚧苏嚧(莲花颈)。
  46、菩提夜。菩提夜(悟悟)。
  47、菩驮夜。菩驮夜(教悟)。
  48、弥帝唎夜(有慈爱者)。
  49、那啰谨墀(青颈)。
  50、地利瑟尼那(坚利)。
  51、婆夜摩那 (名闻)。
  52、娑婆诃(欲见者,令影现,生欢喜圆满成就涅盘之意)。
  53、悉陀夜(义)。
  54、娑婆诃(有成就者)。
  55、摩诃悉陀夜(大义)。
  56、娑婆诃(有大成就者)。
  57、悉陀喻艺(无为)。
  58、室皤啰耶(得大自在)。
  59、娑婆诃(于悉地与瑜伽有自在者)。
  60、那啰谨墀(贤爱)。
  61、娑婆诃(为青颈圆满成就)。
  62、摩啰那啰(有猪面)。
  63、娑婆诃(成就)。
64、悉啰僧。阿穆佉耶(爱语第一义)。
  65、娑婆诃(手执莲花者)。
  66、娑婆摩诃(大成就)。阿悉陀夜(无比)。
  67、娑婆诃(成就)。
  68、者吉啰。阿悉陀夜(无比)。
  69、娑婆诃(成就)。
  70、波陀摩羯悉陀夜(大义)。
  71、娑婆诃(于法螺之声,令开悟者)。
  72、那啰谨墀皤伽啰耶(贤首圣尊)。
  73、娑婆诃(成就)。
  74、摩婆利胜羯啰夜(英雄威德生性)。
  75、娑婆诃(征于住左肩方面之黑色魔者)。
  76、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皈依佛法僧三宝)。
  77、南无(皈命)阿唎耶(圣)。
  78、婆嚧吉帝(观)。
  79、烁皤啰耶(自在)。
  80、娑婆诃(成就)。
  81、唵(皈命),悉殿都(令我成就)。
  82、漫多啰(真言)。
  83、跋陀耶(句)。
  84、娑婆诃(成就)。

(转自网络)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17 | 只看该作者
(转自网络)
(转)楞严经伪谬:世尊宣说神咒

四、持咒本质上都是在呼召鬼神、祈求帮助
  除了大量胡编乱造的咒语之外,咒语都是有含义、也都是可以翻译的。
  咒语翻译过来后,都是祝文,其内容不外乎是祝告、祝愿、诅咒、诅誓、拜求、请示之类的文字,大多是呼唤天、魔、鬼神及畜生以驱使、祈请、承办乃至摄受并予以教示,或仗自身福德威能祈祷祝福或令其遭厄解厄,等等。
  持咒,大都是在外求并呼唤鬼神之名,真正起作用的是鬼神,并不是咒语声音的本身。如果没有鬼神前来相助,仅仅是咒语声音本身则毫无作用。求人办事都是有代价的,既然持咒是呼召祈求鬼神做事,特别是喇嘛教中“诛法”之类的以恶咒祈求邪神,持咒者的下场也将会很悲惨,请参见前文《喇嘛教是嗜血的夜叉教》。
  鬼神也不能为所欲为,其能力与真正能做的事其实都是很有限的,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特别是与善恶因果成熟相关之事,他们都是无能为力的。
  另外,咒语是否灵验还与持咒者本身福德厚薄等因素有关,说白了就是,有福之人好办事,鬼神也更愿意依附或护持,或者说邪神也更愿意与有本钱的人做交易。
  福薄的人几无鬼神相守,往往念破嘴皮都不灵,且更容易为鬼神所欺。“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则是“为鬼神所触娆者。”
  福厚之人百千鬼神依附护持,“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则是“不为鬼神所触娆者”,即使不念咒,仅有强烈的愿望乃至随便说句话,能帮的事护法鬼神也都顺便办了。
  伪大乘经中的咒语,也一样大都是向各类神灵乃至千手魔王祈求之类的祷文。伪大乘经中的咒语之所以翻译时严禁义译,而只是用谐音音译,根本原因在于,若义译的话,就露出狐狸尾巴了,弱智的人也会起疑心:佛菩萨怎么会念诵恶鬼邪神的名字祈求帮助呢。
  有心追求真理与真相者,可以找精通梵语之人翻译所持咒语,结果绝非惊呆二字!
  五、楞严咒一样是在呼召鬼神
  楞严咒有神秘莫测之机吗?非也。
  先看看楞严咒文都呼唤了哪些鬼神吧。
  药叉揭啰诃──药叉;
  罗刹娑揭啰诃──罗刹;
  阿素啰──阿修罗;
  摩社诃啰──食产鬼;
  揭婆诃啰──食胎鬼;
  质多诃哩泥──食心鬼;
  唠地啰诃啰──食血鬼;
  芒娑诃啰──食肉鬼;
  计陀诃哩泥──食脂鬼;
  摩阇诃哩泥──食髓鬼;
  阇多诃哩泥──食气鬼;
  乌阇诃啰──食精鬼;
  皤略耶诃啰──食祭鬼;
  婆多诃哩泥──食风鬼;
  视微多诃啰──食寿命鬼;
  荼枳尼──狐魅鬼;
  阿乞史嚧剑──饿鬼;
  微怛啰迦──起尸鬼;
  (还有很多)……
  楞严咒文还祈求各类畜生。
  萨啰波──蛇;
  那俱啰──虎狼;
  怛乞叉──猪熊;
  ……
  楞严咒文不仅呼召鬼神,还祈求各类外道。
  比如:
  迦波哩迦──髑髅外道;
  那延那室啰婆拏──裸形外道;
  ……
  佛陀绝对不会去念诵呼唤鬼神、畜生、外道的名字并祈求帮助,《楞严经》后文中说诸佛都是日夜祈求这些鬼畜而成佛道,更是伪作楞严者瞪眼胡扯。
  六、咒术不敌业力
  业力成熟时,一切咒术都将徒然无功。
  比如:
  “(老病死等)来至此身。不可障护。亦不可以言语.咒术.药草.符书。所可除去。”(《增一阿含经》)
  “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为善咒。或为医方.针灸.药石。疗治众病。入我法者。无如是事。”(《长阿含经》)
  业报必成熟于自身五阴,即所谓果报必自受,即使是佛陀,也无法以所谓的“加持”改变他人业报。
  比如:
  “世尊闻长寿童子身婴重病。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次第到长寿童子舍。长寿童子遥见世尊。扶床欲起。乃至说三受。如叉摩修多罗广说。乃至病苦但增无损。”(《杂阿含经》)
  七、佛陀根本无须诵咒外求鬼神帮助
  事实上,福德之人说句话,比福薄之人念咒念破嘴皮都好使。人世间事亦复如是,权贵之人一句话,若可接受,福薄之人少有不从之理。同样道理,佛陀但依诚实语,若仅为鬼神作祟而非恶业成熟,鬼神罕有继续为乱而不消停的道理。
  比如:
  在《杂阿含经》中,罗睺罗阿修罗王障月天子,诸月天子来向佛求助说“佛哀愍世间,愿解阿修罗”,佛陀对罗睺罗阿修罗王说“罗睺避虚空,速放飞兔像,罗睺阿修罗,即舍月而还”等偈语,罗睺罗阿修罗王则“疾舍月还”。

  事实上,对于阿难尊者被恶咒所缚之事,依《律》所记,佛陀也只是为阿难尊者说了赞三宝偈,阿难尊者依此“佛者最极尊于世间”、“法者最极尊于世间”、“僧者最极尊于世间”等佛说赞三宝偈而得三宝之力,“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乃尊诵佛语从旃荼罗舍得解。还向祇桓。”
====================

可见,这个楞严咒,不是前面所讲的“陀罗尼”

【佛教中的咒语,则单指陀罗尼。
《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5c)∶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
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中略)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又据《佛地经论》卷五所述,可知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法,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
=============

而是呼唤众多佛,菩萨,圣众,诸天,鬼神的名号,让其来相助,以达到降魔除障,以求上进的目的。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24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想要心愿有所成,用什么办法呢?
对,持戒。

(转)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经文汇集)

1、《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2、《大报恩经》——
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3、《四十二章经》——
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4、《大集贤护经》——
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5、《般舟三昧经》——
弃绝情爱,作比丘僧。意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犯。

6、《六门教授习定论》——
若求净戒,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如是则戒得清净。

7、《阿含经》——
无戒之人,当生三恶道中。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是谓成就第一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

8、《恒水经》——
一时佛至恒水,月十五日说戒时,告阿难等曰。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末,皆坐心意不端故。人身甚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持五戒者,还生人中。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

9、《善见律》
—— 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
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蓄沙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毘云,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以律师能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10,《中阿含经42》
阿难!是为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心。阿难!多闻圣弟子有定心者便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便得厌,因厌便得无欲,因无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难!是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谓度此岸,得至彼岸。

11,《长阿含》持戒有五功德:
一者所求如愿;
二者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住之处,众人爱敬;
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又尸罗者是增上义。
佛于三千大千世界有威势者皆尸罗力。

=======================

(1)
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禀性暴恶,多为损害。
去彼不远,有毗诃罗,数为彼龙之所娆恼。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而不能遣。
有阿罗汉从外而来。诸旧住僧为说上事。
时外来者至龙住处。弹指语言。贤首远去。
龙闻其声即便远去。
诸阿罗汉怪而问言。汝遣此龙是何定力。
彼答众曰。我不入定,亦不起通。但护尸罗,故有此力。我护轻罪,如防重禁,故使恶龙惊怖而去。
由此尸罗是增上义。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四》

(2)
《大唐西域记卷第九》
温泉西有卑钵罗石室,世尊在昔恒居其中。后壁洞穴是阿素洛宫也。
习定比丘多居此室,时出怪异,龙、蛇、师子之形,见之者心发狂乱。
然斯圣地,灵圣所止,蹑迹钦风,忘其灾祸。

近有比丘,戒行贞洁,心乐幽寂,欲于此室匿迹习定。
或有谏曰:“勿往彼也。彼多灾异,为害不少,既难取定,亦恐丧身。宜鉴前事,勿贻后悔。”
比丘曰:“不然。我方志求佛果,摧伏天魔,若此之害,夫何足言?”便即振锡而往室焉。

于是设坛场,诵禁咒。旬日之后,穴出少女,谓比丘曰:“尊者染衣守戒,为含识归依,修慧习定,作生灵善导。而今居此,惊骇我曹。如来之教,岂若是耶?”
比丘曰:“我守净戒,遵圣教也。匿迹山谷,远喧杂也。忽此见讥,其咎安在?”
对曰:“尊者诵咒声发,火从外入,烧我居室,苦我枝属。唯愿悲愍,勿复诵咒。”
比丘曰:“诵咒自护,非欲害物。往者,行人居此习定,期于圣果,以济幽涂,睹怪惊骇,丧弃身命,汝之辜也。其何辞乎?”
对曰:“罪障既重,智慧斯浅。自今已来,屏居守分,亦愿尊者勿诵神咒。”
比丘于是修定如初,安静无害。

==================

可见,修行路上,诵咒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事,弄不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人说,山先生持小乘之见,不赞成持咒。
那么,禅宗可算大乘宗派了吧?其经典之《坛经》中,你能找出一个咒语来么?六祖又何时向人推荐过咒语?

为什么?
三乘解脱之道,慧为第一。

不过,现实中,还真有爱好咒语,且到一定程度的。
比如,我在论坛发帖子,不知何故,有时,发出来后,内容变成了一串串奇怪的符号。
于是,就有师兄问:师兄,你发的这个,是什么咒啊?
我无奈地笑笑,解释:

那不是咒,而是一堆乱码。
-----------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大悲咒”?????
可见,即使是咒,也没什么神秘的地方。


这个从“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

“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原来,就是。呼唤诸佛,菩萨,天,神,鬼,,,,以求诸愿的意思。

主要的功能 ,就是行者自护。
如果这样,持它的人,估计不多。所以,要“开发”出更多的功能 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3-12 09:01 编辑

【阿难。
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十方如来,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十方如来,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十方如来,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

十方如来,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十方如来,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
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十方如来,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
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十方如来,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十方如来,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十方如来,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

十方如来,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
不用问了,在佛灭后,你能找到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
的一个例子,

“无有是处”。

"回小向大″的楞严经,咒,还处处要证声闻果,什么修证次第????


还有啊,如果释迦牟尼是持此咒成佛的,那咒中,还有声闻圣者,还有"周利盘特,波斯匿王,,,,″这些成佛后归依的在家出家弟子?这不颠倒么?

何况,"十方如来″,也"持此咒″?时空,人物完全错乱啊。。。。。



还不相信么?再告诉你更多的秘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28 | 只看该作者
【阿难。
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毛)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阿难。
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只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
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
你的明天会更好: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29 | 只看该作者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
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

这状态,估计是油门踩到底了,但忘了会刹车。。。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31 | 只看该作者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
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个楞严咒,怎么那么难背?
再问一句,会背楞严咒的人,比以前聪明吗?


==================================================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
----------------
开始提速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6:33 | 只看该作者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
原来,有了这个咒子,前面那什么四大清净明晦,什么 坛城道 场,什么五逆罪,都 是没用的摆设 !
能吹到这个地步,无一咒能及了。
只不过,苦了前面认认真真以楞严所说为真的“末法众生”,
----你们白忙一趟了。

山先生不得不粗口一次:楞严老兄,你这不是在哄傻子吗?
=======================
其实,读到这,你会发现,楞严有一句最重要的咒子,没说出来,在这里给补上,那效果,会更好,试一试。。。。。
不会梵文不要紧,用汉语拼音,也行:

dou ni wan er ,dou ni wan er ,dou ni wan er ........
dou ni wan er ,dou ni wan er ,dou ni wan er ....

不过,话虽说这么明白,还真有人信的。

远的不说,就这论坛之上,明里暗里,无恶不敢作的人,也时不时有那么几个。
这,也能自许为学佛之人?还想以此成无上正觉?

什么叫修一切善法,得无上正觉?
什么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每每思及此,山先生总要不怀好意地想,

这各种怪象,是不是学了楞严教,会诵楞严咒的缘故?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5 , Processed in 0.1021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