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如是我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雷齐震与正法之依关于“四圣谛”的精彩讨论(ZT)

[本贴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3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咒语说白了,也是一句话。也就是说,它是经文,诵念经文可以降服一些烦恼而有助于修道”,这是哪来的观念?有咒语可以降服烦恼?“不是说所有的咒语都是佛说的”,那么仁兄的意思是,有的咒语是佛说的了?举个例子如何?}
-----------------------------------
 这个观念当然依据经典、思惟与实践。例子在后面。
 时下正有原始学者反对"大乘"之风。请师兄谨慎对待,不偏向任何一个边,以事实经典为依据。谨慎下结论。轻易下结论对人对已都没意义。当然,我不迷信原始经典也不迷信北传经典。
  咒语,就是一句话,没必要对它过于迷信,也不必要过于反感。打个比方:比如__“天皇皇,地皇皇..........”又如__“....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都是能看懂的语句而已(这里只是借用来说明道理,不是宣传它)。那么,现在流行的“药师咒”,“往生咒”,如果翻译来过也是一句话而已。或者是佛的圣号,或者是某种祈愿,或者是某种道理吧。所以咒语也没什么神秘的。就象念诵原始经典的一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一样,能让人思惟三宝功德,增强信心,由此而产生祛除烦恼的作用。
 如(1)防蛇的咒语: <杂阿含>_
  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
坞[身*冘]婆隶 [身*冘]婆隶 [舟*冗]陆波婆[身*冘]陆 奈渧 肃奈渧 [打-丁+只]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 尼罗枳施 婆罗拘闭坞隶 坞娱隶悉波呵
  (2)止心的咒语:<长阿含>_
  尔时。世尊欲降其幻伪虚妄之心。故结咒曰
摩拘楼罗摩拘楼罗毗楼罗毗楼罗[旃-方+示]陀那加摩世致迦尼延豆尼延豆波那攎呜呼奴奴主提婆苏暮摩头罗支多罗斯那干沓波那罗主阇尼沙尸呵无莲陀罗鼻波蜜多罗树尘陀罗那闾尼呵斗浮楼输支婆迹婆
  这都是出自原始经典的,师兄不是对南传经典有信心吗?这两个也算是有点降伏烦恼的作用了吧?当然,过于迷信咒语也是行不通的。这也要参考佛关于禁止学习咒语的那段话。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5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确实要以事实经典为依据。然而,我早就料到了您会拿“北传”中仅有的两段所谓的“咒”来说事,您不怀疑那是流传演变中参杂进来的杂质吗?南传《长》《杂》中有吗?东南亚僧人持咒吗?为什么您不看这些才是真正的事实呢?

用“咒”能降伏烦恼?只有八正道才可以降伏烦恼的。

说小弟对南传经典有信心,不等于没有原则地迷信,只是“南传”经典更原始、更接近佛说罢了,其中的错漏也不是没有。

仁兄又说“参考佛关于禁止学习咒语的那段话”,您不觉得自己很矛盾吗?

仁兄为什么不拿出来呢?是这句吗?“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中阿含经》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5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是的,后学也知道,只有师兄质疑上面引用的两经非佛说才能反驳我说的一切是无理的。但请证明这两段非佛说。总不能是自己觉得不对而确定吧?再,后学说了,咒语
没什么,一句话而已。比如,有的“咒语”里有:“南无佛陀耶”。所以,可以说南传僧侣也持咒。但对他们来说,因为明白其意义而不觉得神秘,也不叫持咒了。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咒也是经,没有什么。过分神秘化和一味地批评是无益的。除非能证明引用的两个咒语确实不是佛说的。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5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所谓的咒语是有特定含义的,不是指的“咒愿”“祝愿”“祈祷”之类的话,如果那样“皈依佛”“新年快乐”等岂不是也成咒语了。

佛陀反对念诵“咒语”,佛陀却没有反对念诵“经文”,请仁兄不要混淆概念说“咒也是经”,那是严重违背佛说的。按照您的“理论”,现在“北传”经典中参杂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就都成为了佛法了。

不是小弟觉得不对,而是依据事实而已。我已经提出了铁证“能证明引用的两个咒语确实不是佛说”,你为什么不去看呢?“南传”的《阿含经》在网上就有,您为什么不找来看一下?南传的僧人大陆也有,为什么不去请教一下?不能凭想象的。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咒语不能解除烦恼与痛苦,而不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咒语。很多外道念诵可以招引鬼神的“咒语”,也不是绝对不起作用的。

请问仁兄,念诵“咒语”可以入定哪怕初禅吗?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6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我觉得我们在讨论道理的时候有个共同点:不凭空说白话,基本能依事实与经典.不同的是,对经典的分析和定论有所不同。不这这没什么,我们也不争谁对谁错,重要的是谁的分析更有道理,证据更充分。师兄说的对,自然师兄为师了。以理为重。

   师兄依据反对持咒的经文补充如下

   <中阿含经>:

   “阿难。若世中有二如来者。终无是处。若世中有一如来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终无是
处。若凡夫人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故犯戒。舍戒罢道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故犯戒。舍戒罢道
者。必有是处。若见谛人舍离此内。从外求尊.求福田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从外求尊.求福田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从余沙门.梵志作是说诸尊。可见则见。可知则知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从余沙门.梵志作是说诸尊。可见则见。可知则知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信卜问吉凶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信卜问吉凶者。必有是处。阿难。若见谛人从余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从余沙门.梵志卜问吉凶相应。见有苦有烦。见是真者。必有是处

   阿难。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
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
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后学再补充一个_

   <长阿含经>: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或能令住。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
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盲聋喑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
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为善咒。或为医方.针灸.药石。疗治众病。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
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诵鸟咒。或支节咒。或是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别死生书。或读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
书。或诵一切音书。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说
地动.彗星.日月薄蚀。或言星蚀。或言不蚀。如是善瑞。如是恶征。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后学分析一下上面的两段经文:

 一,佛在<中阿含经>中,针对见谛人开示了“是处”与“非处”。从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非处”与“是处“的含义是指:

   非处_见谛人不可能有的行为或观念:如见谛人犯戒,谓一世有二佛,从外求福田,邪命持咒等;

   是处_非见谛人所有的不合乎正道的行为或观念:从外求尊,依咒脱苦。

   这里重要的是一个“脱苦”,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脱,应当是永久的意思。针对的是“苦,苦集,苦灭,苦灭道”吧?而不是包括暂时解决身心苦的法,比如沙门暂时所依赖的饮食,医药等。

   所以,这段经文只是说明:依靠咒语而想彻底脱苦的作法想法是不对的。只有非见谛之凡夫才这样认为的。(看整段经文,佛开示“是处非处”的时候,一开始不分见谛不见谛,在后来明确了见谛不见谛,难道是无意、偶然?)

 概括:入佛法中持咒求(永久)脱苦做法是不如法的(如长寿药是不存在的,喻以邪见邪戒邪道或者人天善法求涅磐,见谛人不相信,而未见谛信而求之),而没确指是暂时以咒治苦的(如去痛药,消炎药,喻人天善法方便法)持咒。

  所以,这段经文,不足以说明佛反对所有的持咒行为。

 二,再看<长阿含经>这段:

  前提:1,遮道。2,邪命。3,恐吓于人。4,求得养.

  内容:1,技术(神通)。2,药石。3,疗治众病。就这三条,如果舍弃“遮道”“邪命”“求得养”而为助道,自利(或利他)。有什么不对呢?

  所以,这一段经文也不足以完全说明佛对持咒的看法。不能证明我引用的两段“经文”与此相冲突而断言非佛说啊。


 所以,只要是佛允许的咒语,在不邪命,遮道(四圣谛,八圣道),求利的前提下,是可以的。

 师兄想必求教过比较信任出家人。不论出家在家,不能离佛经与实践。任何人没有证据的一句"印证"或"开示"照样服不了人。而且也没碰到专门学习南传经典的出家人。师兄博学聪慧,如果说明不了这个道理的话,一般的没有证量的出家人又会有什么道理。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7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所谓的咒语是有特定含义的,不是指的“咒愿”“祝愿”“祈祷”之类的话,如果那样“皈依佛”“新年快乐”等岂不是也成咒语了。“师兄能出此言,难道精通
咒语?不了解件事物就没有资格下结论。您也把咒语看得太神秘了。不精通梵文就不知咒语的意思。师兄精通梵文?怎么知道咒语中没有祈愿之类的意思?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7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不过,我是坚决不赞成以咒语蛊惑人心,沽名钓誉,骗取钱财的说教。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仁兄把简单问题搞得太复杂了吧,那些推论在事实面前不会有什么力量的,希望仁兄注重事实,我不想多说什么。佛陀都已经把“持咒”与“故害父母”“杀阿罗诃”“破坏圣众”“恶心向佛”“出如来血者”(五逆重罪!)“犯戒”“舍戒罢道”等并列了,仁兄却能推出一个佛陀不反对的结论,哈哈。。。

谁要是干着那些只有凡夫才能做的事,那他绝对不可能得圣道,包括仁兄您在内。

说“不精通梵文就不知咒语的意思”,说明仁兄继续在混淆“咒”与“经文”的含义,竟然以为“咒”是梵文的某个意思。即使对精通梵文的人来说,“经”与“咒”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仁兄就不要扯那些没用的了吧。“北传”有无数不明来源的“咒”的现状你不会不知道吧,唉,凡夫和圣人见地与行为完全颠倒可见一斑。

南传僧人2500多年来没有诵什么咒,“南传”的《阿含经》里没有仁兄引用的咒,这种事实不比推论更有力吗?

请问仁兄,念诵“咒语”可以入定哪怕初禅吗?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8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我们根本没讨论到北传佛典的来历问题。

 上面讨论的是针对1,师兄说那两经非佛说的观点。2,佛反对持咒的论证。没讨论什么凡夫与圣行,难道佛不说世间法。上面引用的两个咒语不是南传的?南传僧人不念诵的都不
应当念诵?师兄也太迷信“南方”了吧。如果这算是“事实”的话,师兄是不是也要后学拿出持咒作用的事实?这有什么用呢。怎么能这样说道理呢。也罢,这个问题放下先。不过,南传佛经上没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一切不能都靠我们的思惟就能判断。知多少说多少就好。



 师兄这个问题是想说明,持咒不符佛法,不能得涅磐?在回答师兄上面的提问以前,请师兄回答这个问题:佛在世允许弟子“念佛功德吗”?“念佛功德”可以得定成道或者是助道法吗?念佛的
名号算不算“念佛功德”。之所以反问,是因为这样回答您的问题会更快捷明了。也希望师兄简洁明了地回答。您别总忙着提问。也请师兄放下旧有的观点,中立地考虑问题,别扛个包袱。后学也放下,就事论事。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8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佛说世间法,但是佛说“法”而不说“非法”,切切记住。佛说方便法,但是佛方便说“法”而不方便说“非法”,切切记住。

“南传”《阿含经》是“北传”《阿含经》的根,“南传”版本中没有的内容,如果“北传”中有,哪来的?

您说“上面引用的两个咒语不是南传的?”,小弟已经提醒您多遍了,“南传”《阿含经》在网上就有,赶紧看看去吧。

您说“南传僧人不念诵的都不应当念诵?”,如果连南传上座部僧人都不念诵的,那么您念的那是哪来的?谁愿意念谁就念吧,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难道是“迷信”的问题?早就提醒过您,请不要随便给我戴个什么“帽”,那样真的对您不好。如果您连什么是事实都搞不清,那么我看暂时到此为止吧。

“南传佛经上没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但是违背佛说的却一定是错误的!您如果愿意持咒那是您自己的事,只是圣者绝对不会那样做的,那样做也绝对不会得“圣道”的。另外,“五欲”圣者会去行,“咒语”圣者不会去念,佛陀甚至把“咒语”与“五逆重罪”摆在一起的。

仁兄为什么一直不回答,念诵“咒语”可以入定哪怕初禅吗?

是“口”念诵咒语,“心”念佛功德。南传只是“心”念佛的功德,没有“口”念,更没有您认为的“念”佛名号的修行方法。

仁兄如果不明白而“问”,那应该是“请问”。如果您是“质问”的态度,那么与“法”不相应,为尊重“法”故,下不为例。

我对与人辩论或者纠缠胜负毫无兴趣,佛说的明摆在那,佛说的作准吧。可惜,佛法被不断地掺水、掺尿、掺毒而稀释、变质、变味甚至含毒了,世人已经很难分辨什么是佛说,习非成是、固执己见而不查焉。可悲呀!

看来第一个圣谛、法印很难完成了,我只是想帮您扫清障碍罢了,看来您对您的思辨力很有信心,那就先靠您自己先走走看吧。

别忘了实修,是依“正法”实修,否则越来离道越远的。实在想验证,您也可以持咒试试,看何时可以得圣道。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9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师兄误会了,我申明过了,不争胜负。我对于南北传的阿含经有差异的说法,以前是没听说的。所以我们的根据不统一也是引起师兄误会的一个原因吧(为了根据的统一,我早就避开了北传佛教的教义而采用师兄比较有信心的南传经典)。其实我十分注重四念处的。如果师兄是为了后学而在苦口婆心的话,那十分感激,也十分领情。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并没有把我自己加入讨论的对象,仅是就事讨论而已。我对三十七道品没有丝毫的怀疑。三十七道品是佛法的根本。
 北传佛教的“传法”,确实也有不少问题。有的说法是在有意无意地忽略原始教义的弘扬。或者在加深人们对原始教义的误解。最多也是笼统地概括性介绍而已。请师兄不拘小节,把您的心得布施给大家。
 上面的问题直接回答您吧:念佛号虽然不是佛在阿含中所教导的方法,但是它会使念诵者发起对佛的忆念和欢喜,这也暗合“六念”的功德,所以在没有可靠实践证明的情况下,如果不根据北传经典,只能根据原始经典中的念佛功德来猜测,念佛号是有可能得定的。
 很多人对原始经典没有信心,可能主要是当前传法的问题,使人们对基本的修持方法失去了信愿。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9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口念“一句佛号”(或咒语)能达初禅吗?看看佛怎么说的吧,“若入初禅。则声刺灭。”(《长阿含经》)“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杂阿含经》)口中喃喃地念“一句佛号”则声刺、言语尚且不灭,如此连初禅都不可能成就,如何可能成就四禅八定呢?!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09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若入”与“正受”即是“当下所受”。是所证,不是所修。师兄引用此段是佛在描述得四禅八定的相貌,即佛所说的“证法”而不是说明入禅前的相貌_”修法 “。而我们所讨论的“念佛号”是“修法”不是“证法”。这段经文与你要证明的问题是两回事,不成因果关系 ,不能证明您的观点。请师兄再出示有力证据。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10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那您就尽管试试用初禅必须熄灭、放弃的“刺”来修初禅吧;您也尽管再试试用初果圣人必须熄止、放弃的“刺”来修初果吧!只要您“口”中有咒,看看何时得“初禅”“初果”。赶紧自己抓紧去试,也好打破想修初禅往往要“禁语”的“旧”观念,试完了我们再继续好了。

临走送您:“持戒者以犯戒为刺”“入初禅者以声为刺。”《中》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10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恕在下直言。阁下现在的表现恰似一个净土行人劝化另一个人归依净土不成功的心理是一样的。这只能说明阁下虽然对南传教义有信心,但是仍然停留在摸索实践而且是不得要领的进程中。
 就象上面这个问题,您根本没有掌握自己所信仰所排斥的关键而急于有所作为。您或许了解大乘或者净土的来历。也了解通向涅磐的方法。但是显然您对二者及二者的关系(可能知道但)没有娴熟掌握,所以显得言辞无力。
 请不要误会,一切都是基于探索真理,我并未说我的观点是对的,也没有说师兄的观点是错误的。更没有否认师兄的诚恳发心和劝告。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11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小弟再一次诚恳提醒您,不要把想象当作真实,不要随便给我“戴”个什么帽,那样会障碍您。
  我对于强行“劝化”没有任何兴趣,仁兄何去何从也是您自己的事,我们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大可不必说过头的话,那样会“打碎”或“推迟”不久将要成熟的善缘。
  可惜,因为仁兄内在的原因,多天来虽然一直在逼近圣道,却失之交臂。出于“尊重法”的考量,我们的缘分必须暂时告一段落了,我不想与任何人发生任何形式的辩论,戏论不仅毫无意义,也是我非常厌离的行为。
  建议仁兄了解一下您将亲历的“千雷齐震”的含义,今天种下的法缘必有成熟之时,希望是今生。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12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您在讨论过程中,屡次不能自圆......禅的经历可能象极乐世界一样的美妙,但都是无常无我。但愿我们能领略雨停雷歇的无着与安稳。师兄过于急躁。从
来没有说您的观点不对,这点请注意。一切要尊重事实,也许事实的真相已沉埋了很久,所以穿凿不能过急。与您讨论,我下过死的定论了吗。我甚至放弃了北
传经典的引证而尽量以原始经典为根本,连我这样理性的提问都解释不了,更何况感情信仰的人呢。法眼净,是见道而不疑不动能受能持,仅仅看见听闻是不会突然化为“生产力”的。圣
道,除了三十七道品,又会是什么。圣道,贵而不玄,朴素无华。任何人为的修饰夸张都是污染。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44 | 只看该作者
千雷齐震写道:
  

  小弟非常担心的就是现在的这个结局,也早就提醒过仁兄千万不要诽谤我,现在最后的善缘也被仁兄”打碎“了。
  您说“屡次不能自圆”“连我这样理性的提问都解释不了”,如果您指的是“咒”的事,那么现在就再种下一点微小的善缘吧,希望仁兄能够象前面承诺的那样抛开情面而“尊重法”。

  仁兄所说的“所证”一定是由“所修”而来,如果没有“所修”绝对不会有“所证”的。
  “凡夫”会破戒,可是要想得“圣道”(所证)就不能破戒(所修),而成为“圣人”后已经根本不会再破戒了(所证),当然也不存在通过破戒而得圣道而后不再破戒的事。
  “凡夫”会持“咒”,可是要想得“圣道”或“初禅”(所证)就不能持咒(所修),而成为“圣人”或“得定者”(所证)已经根本不会再持咒了,当然也不存在通过“持咒”而得“圣道”或“初禅”而后不再“持咒”的事。
  如果仁兄以为“声刺”是入定前的障碍,那么为了修定就应熄灭、远离“声刺”;
  如果仁兄认为“声刺”是入定后的障碍,那么有“声刺”尚且会被迫“出定”,通过“声刺”又怎么可能修出禅定呢?!
  仁兄认真思维一下,也好让我们好聚好散吧。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20:18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之依写道:

 师兄把念佛持咒简单地理解为“声念”,请问如果不出声地“心念”呢?不念而观呢?岂不没“声”的障碍了?
 我们现在讨论这个意义不大,虽然理论上讲念佛,持咒等可以得定,但毕竟得之太少。有相当一部分是沉迷不是正信。请师兄注意,
净土念佛与持咒中,有默念观想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是可以达到入定的。并且也可以籍强大的信心与欢喜而得定。这虽然难得,但理论上本来是很普通的道理。但是在得定以后,最终要放弃这个“念”的。所以,师兄想全面否定净土或密宗的全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得定,就象愈病的感应一样。您想证明某种方法(包括邪教)不能治病不能得定而来反证它的不合理性,显然是论证的方法错了。到现在为止,后学从来没把信仰的情绪带进来,只是您的论证太无力了。您应当正视念佛与持咒这个方法为什么能让人生信,再证明让人生信的理由和经验是违背法印或者是不究竟。或者告诉人们正确的“念佛”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您想证明的正道或者正法。尤其在名人的势力,迷信的惯力,恐吓式的灌输,既得利益的顽固....这些障碍下,让人改变几年十几年的信仰和修行方法是多么艰难。
  不要说“念佛”的方法在修定的过程中要放弃,一切法的思量在最终都要放弃。原始佛教的“念佛”二字,“念”不是现在的“念”,“佛”不是现在的“佛”。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这么简单的道理有几人承认,几人受持。更不要说不易实践的道理了。有时候人的迷信是不自觉的失控。
  师兄只有从经中找出违背法印或违背常理的矛盾的硬伤,才能说明道理。这比说千万句都顶用。比如前面娑罗王的问题。

120#
发表于 2006-3-9 08:04 | 只看该作者
  版主高抬,还成了精华讨论了呢。“如是我闻”应该赶紧把“三法印”的讨论也转过来,唯一可惜的是,只是讨论了第一个“圣谛”与“法印”。
121#
发表于 2006-3-10 16:1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如是我闻兄辛苦劳动!感谢千雷齐震和正法之依的精彩讨论!

希望看到更多这样高质量的论法!

有心实修的朋友可以从这种讨论中学习到很多,不光是知见上的,还包括谦虚、真诚、求实的精神!强烈推荐!!
122#
发表于 2008-12-11 16:33 | 只看该作者
真一番精彩的讨论!受益匪浅!感谢诸位善知识。
123#
发表于 2009-1-22 12:53 | 只看该作者
末学新人,先下载下来,好好拜读,感恩。
124#
发表于 2009-11-2 03: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是我闻 于 2006-3-8 09:36 发表
千雷齐震写道:


涅磐是灭、寂灭、不生、无因缘可记说。
125#
发表于 2009-11-2 0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是我闻 于 2006-3-8 10:08 发表
千雷齐震写道:

南传”《阿含经》是“北传”《阿含经》的根...


对于“千雷齐震”同修提到的北传阿含经是来自南传得阿含经,请允许我稍作修整。


汉译的《杂阿含》是部派佛教时期北方上座部的传诵,现在南传佛教是分别说系的传承,他们的《相应部》等同于我们汉译的《杂阿含》,但是其中

有一些经文,还是有出入,这是因为来自不同派系的各自传诵,单独的经典,不管是《杂阿含》还是《相应部》都不能代表僧团和合一味时的原始佛

法。如果说是更加后期的经典,那么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可信度就比较低了,但是也不能代表不是佛陀所说。所以就要按照经义去了解是否符合

佛法。在这个中间就会有另一个问题出现?那么,到底什么是佛法呢?呵呵~~~~,如果大家有时间精力,可以遍读经藏,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南

传,汉传对于佛法上的阐释,出入太大!必须要在新说与旧说之间做出一个抉择。至于现在的南传与原始佛法之间,多少也有出入,而且是致命的出

入,主要是部派分裂后,有一部派对道品,用随佛比丘的话说就是“乾坤大挪移”,对后代的佛弟子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虽然原始经典都还算在,但

是与新说相互参杂,并且前后矛盾,自相拉扯,让佛弟子不知道到底相信哪一部份。


但是回到阿含经无疑是更加靠近佛陀的原说。如果能过对照不同部派的传诵而进行对比阅读,会不会更加有帮助呢?


“千雷齐震”同修循循善诱,思路清晰,而且见解都是趋向佛陀的本怀,末学非常仰慕~~

“正法之依”同修,真心求法,力求自己放下原先的见解,努力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去辨别,确实已经向自己的极限一步一步挑战,实在可赞可叹~~




这贴确实精彩!!

[ 本帖最后由 感恩世尊 于 2009-11-2 04:00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1 , Processed in 0.1305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