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7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读经研修----《相应部》有偈篇 天子相应 种种外道品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4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发表于 2008-3-24 20:46 | 只看该作者

佛陀与赤马天子关于灭苦之道的对话

九 [世尊曰:]友!我非说不达世界之边极而成苦恼之边极。友!我说示:于此
一寻之有想有意之身体上、到达世界与世界之果、世界之灭与世界之灭道。
步行于世界 不得达边极
不达世边极 不以脱苦恼
是故实贤者 及世间解者
达世界边极 终以成梵行
恶之澄静者 知世之边极
此世及后世 无有所求者

这段对话说明了:
1、世界无极,无明不断,哪里都是苦海,有相的“极乐世界”是不存在的。2、灭苦之道不在向外求索,而在于“寻之有想有意之身体上”(寻之有想即寻思)。
3#
发表于 2008-3-25 18:17 | 只看该作者
于此 一寻之有想有意之身体上、到达世界与世界之果、世界之灭与世界之灭道。

对应杂阿含经为"一寻之身",在下理解寻为"可见". 五点兄说的(寻之有想即寻思)。是指觉观吗?
4#
发表于 2008-3-25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5 18:17 发表

对应杂阿含经为"一寻之身",在下理解寻为"可见". 五点兄说的(寻之有想即寻思)。是指觉观吗?

仁兄理解的正确,谢谢提醒。
5#
发表于 2008-3-26 12:30 | 只看该作者
比丘解脱有七人49 得上生于无烦天
欲贪嗔恚灭无余 并超世间之爱著
在下理解:心清净本无一法。贪嗔恚因缘而有,当我们产生贪嗔恚时已经是活在过去了。贪嗔恚因欲贪而有,一切都是因执我而产生,让我们产生苦等烦恼。而断除贪嗔恚烦恼确实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开始强烈,慢慢减弱到消无。在下谈一点体会。当我们观无常无我时,有时还是对付不了心中的贪嗔。真的很苦,甚至有时还会随着习气而去而不觉。所以我觉得内观禅修是很重要的,是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无始劫来阿赖耶识里种下了无数的贪嗔恚的种子,遇缘就会增长。通过内观禅修主动地消除,就是无相忏悔。
实际上,佛教僧人得道的根本原因并非吃苦,也不是消极被动地、被强制地失去所有的执著心,而是依缘起正见而断集除惑,得成正果的。那么,他们为何要离群索居、清净独处呢?其实,他们之所以入于山林或僻静之处,正是希望以坚忍心与精进力,与自己战斗,即毫不留情地以戒、定、慧宰杀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以“我”为根本的贪、嗔、痴等烦恼。于内心中翻腾喧嚣的烦恼被斩除之后,修行者心中剩下的唯有清净心,也就是涅槃寂静(而非寂寞)。而对于解脱者来说,寂静是最大的快乐——解脱之乐,并非李洪志所说的寂寞之苦。李洪志以凡夫之心怎么可能理解圣者之乐呢!
  其实,这里面涉及很多深刻的修行道理,三言两语难以俱说,在此只能进行简单的说明。
  首先,佛教修行依缘起正见,了知诸法无我,因此可以铲除以有“我”为核心的种种执著。而李洪志所大肆宣扬的恰恰是万物皆有“神”、“我”、“灵”的有“我”论,依之修行,永无解脱的可能;
  其次,佛教禅定是止观双运的,不仅要修“止”——定力,还要修“观”——慧力,而解脱轮回的根本在于智慧。佛教修止的目的也是为了修观,即通过缘起正见来修无常观、无我观、缘起观、不净观等种种观法,以此才能铲除内心极深处以“我执”为核心的种种执著,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死问题。而“法轮功”里除了知道有“我”在修定以外,根本没有以正见智慧为依托的任何观修,内心极深处的烦恼根本无从触及,更遑论铲除了;
  另外,众生的妄想心阿陀那识(又称阿赖耶识),是由无量无边、极其深细的欲念种子所构成的“瀑流”,凡夫之人难以辨识,因而才执著整个“瀑流”为“我”,比如,“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这些深层次的烦恼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在。而佛教修观,正是以慧观主动追杀并铲除深层次的烦恼,同时心性进行深入细致的反复锤炼,所以修行进境神速,乃至几日内即可究竟解脱生死。若以“我执”为根本的最深层次的种种烦恼断尽之后,佛教修行者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即使遇到如肢体被节节肢解般的磨难,也绝对不会生起丝毫嗔恨。而“法轮功”里没有这种以慧观为手段而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心性历练,不仅内心深处的根本烦恼无从铲除,而且“法轮功”练习者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当中被动地与表层粗重烦恼对抗,这种对立有相的修法,不仅谈不上心性提高,实际上等于把身心与外境对立起来,于对立中往往还会增加新的烦恼,这也是“法轮功”练习者多年勤苦修行,不仅感觉不到认识与心性的提高,反倒是变得烦恼重重的根本原因。
 ——《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6#
发表于 2008-3-26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请问 圣人 现在还会想/思考吗?
7#
发表于 2008-3-27 1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3-26 17:03 发表
请问 圣人 现在还会想/思考吗?

在下认为佛,阿罗汉想阴已断.转识成智,什么都清楚的知道,不用思考.“ 失念佛不堕 彼贤常正念”正念会随缘而有.
“想”是五阴之一,有念、有想是生灭法,是死法。“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同样说是“无想”,却有很多种,有正有邪,是正是邪,端看其基础是正见还是邪见。__《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7 11:26 编辑 ]
8#
发表于 2008-4-1 18:25 | 只看该作者
入于不平路 毁轴如沉思
如是法不进 从于不法故
怠者到魔口 如毁轴沉思
请教: "毁轴如沉思"如何理解?是"怠者到魔口 "吗?沉思指何呢?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1 18:43 编辑 ]
9#
发表于 2008-4-2 1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7 11:18 发表

在下认为佛,阿罗汉想阴已断.转识成智,什么都清楚的知道,不用思考.“ 失念佛不堕 彼贤常正念”正念会随缘而有.
“想”是五阴之一,有念、有想是生灭法,是死法。“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同样说是“无想”,却有很多种,有正有邪,是正是邪,端看其基础是正见还是邪见。__《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在下认为阿罗汉五阴并非断灭,只是不起贪、嗔、痴。入于无余涅磐才没有五阴的生灭。
例如:阿罗汉于诸受而不受,并非说阿罗汉没有受,而是心不起贪、嗔、痴。其它四阴也是这个道理。
10#
发表于 2008-4-2 1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1 18:25 发表
入于不平路 毁轴如沉思
如是法不进 从于不法故
怠者到魔口 如毁轴沉思
请教: "毁轴如沉思"如何理解?是"怠者到魔口 "吗?沉思指何呢?
为于自己知 智者及贤者
而作行准备 如是不若彼
车力者之思 勇猛精进之
宛如车力者 离于平大道
入于不平路 毁轴如沉思
如是法不进 从于不法故
怠者到魔口 如毁轴沉思

智者及贤者自知且依法而行,如果不像智者及贤者那样,就应该做“车”“离于平大道”之想。
这里的“车”应该是五阴之喻,见北传经文:
“汝谓有众生,此则恶魔见, 
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 
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

诸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 
其生则苦生,住亦即苦住,
无余法生苦,苦生苦自灭。 
于一切忧苦,离一切暗冥,
已证于寂灭,安住诸漏尽。 
已知汝恶魔,则自消灭去!” 

在下理解南传经文的意思是:入于非法行如同车离开了平坦的大道,就会有毁坏车轴、颠覆车乘的危险。
11#
发表于 2008-4-2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9,10#贴
谢谢师兄的解答,
在下认为阿罗汉无想阴,有余涅盘阿罗汉"有灭,寂灭"的是应是想阴,行阴的,生死轮回之因已断,识唯欲见法.即转识成智.在涅盘的当下是无一法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哆,"俱解脱啊罗汉是离慧定二障的自在者.五蕴的当下就是清净的涅盘.
因为,即使修成无色界最高处的非想非非想定,同样有微细想,只有究竟无我的灭尽定或究竟涅槃,才是真正灭尽一切想的。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说:“善男子。汝云何能调伏心耶。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犹名为想。涅槃无想。汝云何言获得涅槃。善男子。汝已先能呵责粗想。今者云何爱着细想。不知呵责如是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如痈如疮如毒如箭。”
  灭尽定,只有三果以上圣者才可能证得的,是超越“四禅八定”、灭尽五阴中色、受、想三阴的第九定。灭尽定虽然不同于无色界四空定,可是依然处于称为“有顶”的三界最高处,并非涅槃境界,只是与涅槃相似而已。
  佛教正法的“无想定”称为“净无想道”,以无我正见为基础,以离一切相,作为不念一切想,如此方可以达到真正的无想——涅槃。比如,在《阿含经》中,佛陀说:“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一切想是无常法、是苦、是灭。是谓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阿难。若有此(观)法。一切尽灭无余不复有者。彼则无生。无老、病、死。”
  认为涅槃是无想的并没有错,而各种外道所错修的“无想定”,并非错在认为涅槃是无想的看法本身,错就错在他们的“无想定”是以“有我”为基础的,“有我”的想知心不灭,则无法从根本上达到真正的无想。比如,“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比丘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阿含经》)外道所错认或错修的“无想定”种类很多,简述如下。
  有一种是,在不能超离欲界的情况下,以“有我”的邪见把妄想压住,使它暂时不能生起。比如,李洪志要求打坐时必须明明白白地知道“有我”,他说:“打坐时什么意念都没有,什么东西都不想”、“一点意念知道自己在这里炼功,要守住这一念。”(《大圆满法》)其实质就是在以“有我”的邪见坚固其心,骨子里还都是为私为我的观念与妄想。虽然都讲明明白白,可是佛教要求的是明明白白地知道诸法无我,明明朗朗而不分别。
  由于“法轮功”连欲界天的境界尚不可得,却把知道“有我”在练功、静静地什么都不想当做是修道,极有可能转化成无情的、更低级的事物。也就如《楞严经》所说的:“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为何“法轮功”连欲界天尚不可得,建议参考《踏平坎坷成正道》一书中《修炼“法轮功”可以修到什么层次?怎么衡量?》一文。
  再有一种是,误以为色界四禅就是无想——涅槃。因为获证四禅的人,等于证得了色界之“道”(净色),并且超越了善念与恶念,“得初禅成就游。此不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得第四禅成就游。此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阿含经》)所以,极易误以为色界四禅就是无想——涅槃。比如,某未得正见之比丘,得四禅时误以为得了阿罗汉道,实际上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却均未度脱,命终时五阴相出现,于是生起邪见,以为不存在涅槃,是佛陀在欺骗他,由此恶因而堕入无间地狱。
  当然,这是在能够证得色界禅定的情况才有的,“法轮功”连欲界天尚不可得,此种乃至下述种种外道“无想定”显然都与之无关。
  还有一种是,在证得色界四禅之后,不能以正智正观破除色等五阴而发真无漏——涅槃,但厌患粗想,直以邪见邪智灭其心,即从四禅入于通常认为的那种外道“无想定”,此“无想定”虽然不是色界四禅,却也没有超出色界,命终生色界无想天,五百劫想心不行,之后又复动念,再入轮回。 
 另有一种是,误以为无色界最高处的“非想非非想”为真正的无想——涅槃。因为此处虽然受、想、行、识等四阴依然未破,但却没有下地的粗想烦恼,凡夫于微细想难觉难察,故极易误认为是证得了涅槃。因不能重复使用“无想”之名,故称非想;但佛法中又知道该处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故而又名为非非想。“法轮功”执著于一切“宇宙本物质所存、所成、所住,如何能空”,故而根本无法超出色界,此外道所修“无想定”亦与之无关。
——《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2 19:33 编辑 ]
12#
发表于 2008-4-2 1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2 12:24 发表
回9,10#贴
谢谢师兄的解答,
在下认为阿罗汉无想阴,有余涅盘阿罗汉"有灭,寂灭"的是应是想阴,行阴.即生死轮回之因已断,而识唯欲见法.即转识成智.五蕴的当下就是清净的涅盘.
——《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只有究竟无我的灭尽定或究竟涅槃,才是真正灭尽一切想的。——《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只有无余涅槃才是彻底断除了五阴的生灭。
请教想阴和行阴的具体所指各是什么?
13#
发表于 2008-4-2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12#贴
《杂阿含经》(六一)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在下理解涅盘是心行路绝,六根于六尘不起分别,一切法不受。“我生已尽”是指生死之因已灭。请问您认为生死之因是指什么?有余涅盘的有灭,寂灭是指什么?确实五蕴的当下就是涅盘,阿罗汉是无欲无求,无所取,无所著的.但是有余涅盘的阿罗汉还有想阴吗?,在初禅的境界就无恶念,四禅的境界无善念.在下认为"想"就是意愿。
“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2 14:00 编辑 ]
14#
发表于 2008-4-2 1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2 13:59 发表
回12#贴
《杂阿含经》(六一)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在下理解涅盘是心行路绝,六根于六尘不起分别,一切法不受。“我生已尽”是指生死之因已灭。请问您认为生死之因是指什么?有余涅盘的有灭,寂灭是指什么?确实五蕴的当下就是涅盘,阿罗汉是无欲无求,无所取,无所著的.但是有余涅盘的阿罗汉还有想阴吗?,在初禅的境界就无恶念,四禅的境界无善念.在下认为"想"就是意愿。
“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

在下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对有余涅槃的理解。您的意思是解脱者(有余涅槃)的身心只有色、受两阴吗?
阿罗汉的五阴是涅槃,凡夫的五阴是不是涅槃?
凡夫的身心是五受阴,解脱者(有余涅槃)的身心是五阴(并非只有色阴)。

[ 本帖最后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4-2 16:08 编辑 ]
15#
发表于 2008-4-2 18: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4-2 15:51 发表

在下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对有余涅槃的理解。您的意思是解脱者(有余涅槃)的身心只有色、受两阴吗?
阿罗汉的五阴是涅槃,凡夫的五阴是不是涅槃?
凡夫的身心是五受阴,解脱者(有余涅槃)的身心是五阴(并非只有色阴)。
有余涅槃,又名有余依涅槃,指的是一切烦恼完全灭尽无余,尚余现受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未灭。说白了就是,生死轮回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所依住的有漏色身未死,尚有余业、余苦未灭。而只有到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方名无余涅槃,简称入涅槃

阿罗汉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盘时,是有色身的,五阴不是如来。在没有入无余涅盘时,佛陀及阿罗汉的心识活动是什么样的,是在下想探讨和求证的。
有余涅盘的心未灭,但是生死之因已尽。不知五点兄是如何理解“有灭,寂灭”及“生死之因”的?您认为阿罗汉还会有凡夫的想吗?“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吗?“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从这句经文可以看到解脱者想,行受阴已断。但是他们是无想思者,所以在下认为他们的想行阴已断.在下认为他们还会随缘而有正念(意触生法),但已是不著了。所以才是解脱魔缚的。万法的当下就是涅盘,但是解脱者是体证到涅盘实相的。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2 18:40 编辑 ]
16#
发表于 2008-4-2 2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2 18:25 发表


阿罗汉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盘时,是有色身的,五阴不是如来。在没有入无余涅盘时,佛陀及阿罗汉的心识活动是什么样的,是在下想探讨和求证的。
有余涅盘的心未灭,但是生死之因已尽。不知五点兄是如何理解“有灭,寂灭”及“生死之因”的?您认为阿罗汉还会有凡夫的想吗?“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吗?“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从这句经文可以看到解脱者想,行受阴已断。但是他们是无想思者,所以在下认为他们的想行阴已断.在下认为他们还会随缘而有正念(意触生法),但已是不著了。所以才是解脱魔缚的。万法的当下就是涅盘,但是解脱者是体证到涅盘实相的。

在下理解,“有灭”就是身、口、意业的止息(无余涅槃)。
您前面还说想、行阴
在下认为阿罗汉无想阴,有余涅盘阿罗汉"有灭,寂灭"的是应是想阴,行阴的,生死轮回之因已断,识唯欲见法.即转识成智.

这里怎么就变成想、行受阴了?
从这句经文可以看到解脱者想,行受阴已断。

您要注意五受阴和五阴的区别:凡夫的身心是五受阴,解脱者(有余涅槃)的身心是五阴(并非只有色阴)。 两者的差别就在“受”上。解脱者(有余涅槃)并非无受、想、行、识阴,而是心识不再起贪嗔痴。
您举例的经文是彻底解脱的无余涅槃。
17#
发表于 2008-4-3 0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4-2 20:33 发表

在下理解,“有灭”就是身、口、意业的止息(无余涅槃)。
您前面还说想、行阴

这里怎么就变成想、行受阴了?

您要注意五受阴和五阴的区别:凡夫的身心是五受阴,解脱者(有余涅槃)的身心是五阴(并非只有色阴)。 两者的差别就在“受”上。解脱者(有余涅槃)并非无受、想、行、识阴,而是心识不再起贪嗔痴。
您举例的经文是彻底解脱的无余涅槃。

有余涅盘也是身、口、意业的止息啊,您认为“有灭”中的“有”是指贪,嗔。痴吗?
从这句经文可以看到解脱者想,行受阴已断。但是他们是无想思者,所以在下认为他们的想行阴已断.

这句话,在下又解释了一下.
是的,五受阴和五阴两者的差别在于受上,阿罗汉的受阴是不起贪嗔痴的,难道您认为有余涅盘的阿罗汉没有断识阴的吗?我并没有否定阿罗汉的肉身存在,但是在下认为他们的想行阴灭.而不是受不受的问题,是根本就"无",所以也不涉及是否起贪嗔痴.只有受阴才会产生贪嗔痴.
佛在《楞严经》中说大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3 09:19 编辑 ]
18#
发表于 2008-4-3 1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3 09:12 发表

有余涅盘也是身、口、意业的止息啊,您认为“有灭”中的“有”是指贪,嗔。痴吗?

这句话,在下又解释了一下.
是的,五受阴和五阴两者的差别在于受上,阿罗汉的受阴是不起贪嗔痴的,难道您认为有余涅盘的阿罗汉没有断识阴的吗?我并没有否定阿罗汉的肉身存在,但是在下认为他们的想行阴灭.而不是受不受的问题,是根本就"无",所以也不涉及是否起贪嗔痴.只有受阴才会产生贪嗔痴.
佛在《楞严经》中说大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有余涅槃并非身、口、意业的止息。
有余涅槃,又名有余依涅槃,指的是一切烦恼完全灭尽无余,尚余现受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未灭。说白了就是,生死轮回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所依住的有漏色身未死,尚有余业、余苦未灭。而只有到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方名无余涅槃,简称入涅槃

在下理解想阴只有在无想定、灭尽定和无余涅槃的状态才灭掉。四果阿罗汉平时还是有想阴的,您认为四果阿罗汉不会思维五受阴无常、苦、空、非我等等的法义?
在下理解行阴包括身、口、意行,四果阿罗汉未入涅槃时的身、口、意行都未断。
识阴也是一样,四果阿罗汉并非没有识阴,而是不起贪嗔痴。如果连识阴都断了,怎么还会有同属心识活动的受阴呢?
19#
发表于 2008-4-3 1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3 09:12 发表

有余涅盘也是身、口、意业的止息啊,您认为“有灭”中的“有”是指贪,嗔。痴吗?

这句话,在下又解释了一下.
是的,五受阴和五阴两者的差别在于受上,阿罗汉的受阴是不起贪嗔痴的,难道您认为有余涅盘的阿罗汉没有断识阴的吗?我并没有否定阿罗汉的肉身存在,但是在下认为他们的想行阴灭.而不是受不受的问题,是根本就"无",所以也不涉及是否起贪嗔痴.只有受阴才会产生贪嗔痴.佛在《楞严经》中说大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在下提到的“受阴”是“五阴”中的“受阴”并非“五受阴”中的“受”之意。
未入涅槃四果阿罗汉仍然有“五阴”中的“受阴”,这点您不否认吧?
20#
发表于 2008-4-3 1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4-3 10:16 发表

在下提到的“受阴”是“五阴”中的“受阴”并非“五受阴”中的“受”之意。
未入涅槃四果阿罗汉仍然有“五阴”中的“受阴”,这点您不否认吧?

是的,在下并没有认为阿罗汉的受阴也断了,佛陀还有背痛之苦,只是不受.而且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您认为想,行受阴的情况和受受阴一样吗?
21#
发表于 2008-4-3 1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4-3 11:01 发表

是的,在下并没有认为阿罗汉的受阴也断了,佛陀还有背痛之苦,只是不受.而且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您认为想,行受阴的情况和受受阴一样吗?

行受阴、受受阴,行阴、受阴当然不一样了。您还没有回答在下问题:
您认为四果阿罗汉不会思维五受阴无常、苦、空、非我等等的法义?
识阴也是一样,四果阿罗汉并非没有识阴,而是不起贪嗔痴。如果连识阴都断了,怎么还会有同属心识活动的受阴呢?

[ 本帖最后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4-3 11:24 编辑 ]
22#
发表于 2008-4-3 12: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7 11:18 发表

在下认为佛,阿罗汉想阴已断.转识成智,什么都清楚的知道,不用思考.“ 失念佛不堕 彼贤常正念”正念会随缘而有.
“想”是五阴之一,有念、有想是生灭法,是死法。“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同样说是“无想”,却有很多种,有正有邪,是正是邪,端看其基础是正见还是邪见。__《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请问转识成智是否来自大乘经典,阿含经是否提过?

“正念会随缘而有"
请问今天的佛陀还会随缘起正念吗?
23#
发表于 2008-4-3 12:38 | 只看该作者
行受阴、受受阴,行阴、受阴当然不一样了。您还没有回答在下问题:

您认为四果阿罗汉不会思维五受阴无常、苦、空、非我等等的法义?

现法乐住: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学人会继续思惟修习四念处
http://www.tianjian.cc/viewthread.php?tid=1961&extra=page%3D5
在下认为这个问题是要讨论阿罗汉是否断了想阴,而不是是否还会修的问题.
“诸比丘!想思者乃被魔罗波旬所缚,无想思者,则获解于此。”(《阿含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大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其实断(灭尽)五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阿罗汉还有人身,功能当然还存在.涅盘也是无实无虚的.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明白,因时间关系,不想重论了.
请教:1.您认为只要有人身就一定具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吗?是存在的基本条件吗?灭了一根就不存在了吗?这些名词都是为了表法而用的.阿罗汉的"久灭意根"您如何理解的?
2.您认为行受阴、受受阴中的"受"是一样的吗?
24#
发表于 2008-4-3 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的帖子

请问五兄,

不受后有的有只是指贪嗔痴吗?
25#
发表于 2008-4-3 1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4-3 12:37 发表


请问转识成智是否来自大乘经典,阿含经是否提过?

“正念会随缘而有"
请问今天的佛陀还会随缘起正念吗?

1.当众生破除妄想与迷惑之后,后天的尘垢妄想之心就返归为先天清净真心,也就是生灭的识神转化成不生不灭的元神,佛道两家把这一转变过程称为“转染成净”、“转妄成真”或“转识成智”等http://www.ppflg.com/beizhi3/c32.htm
2.佛陀还会随缘起正念,如《阿含经》中很多处提到佛陀作是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9 , Processed in 0.1102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