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78|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题。

希望诸贤友畅所欲言,来个“头脑风暴”,但语言不要暴力哈。。。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3 16:25 | 只看该作者
刚才与楞严粉辩, 他举例子人死了耳朵还在,怎么不能听见,
可怜,是把耳朵当成耳根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6:39 | 只看该作者
你何不问他,人死了,闻性何在?





另,不按规矩的辩论,是白费气力。

他又把你恶口投诉了~~看后果。。。。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6:42 | 只看该作者
丁居士 发表于 2018-10-23 16:25
刚才与楞严粉辩, 他举例子人死了耳朵还在,怎么不能听见,
可怜,是把耳朵当成耳根了 ...


辩论中,依《阿毗达磨》的推理办法进行,可免此失。

另外,他连声闻乘与辟支乘都分不清,圣道间还乱窜,不理也罢。。。。

或者,让他到这里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19:30 编辑

本来,在这里,说这个话题,有点多余。
但是,破楞严的论据,如果 放到别处,仍然显得不足与无力。
为何?
佛法基础的欠缺,多年的洗脑,恶劣的辩论环境,都 导致楞严伪经借助任何机会,在一次次地扩散。

只有从多方面,一一加以辨析,让其无立足之地,才能让更多的人认清伪经的本来面目,从真正的佛法中受益。
破斥楞严的依据从哪里来?
从经,律,毗昙三藏中找。
因为三者所说,是一致的,只是侧重不同。

最根本的,是佛无二说,楞严与真正的佛法乃至常 识相悖,其假佛法之名也将坐实。

==================

实际 上,在论及楞严的同时,会牵引出许多新的问题,甚至每一个问题都 不会小,可以单独讨论。
这也将一个一个去解决。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19:56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18:47
本来,在这里,说这个话题,有点多余。
但是,破楞严的论据,如果 放到别处,仍然显得不足与无力。
为何?


为何?
既然学佛,当用佛陀留 下的教导,来考察 你没见闻过的所谓佛说,是真是假:

佛陀在入灭前,已告诉我们当以何法辨别:

《长阿含卷三 。游行经》

四大教法

【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
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
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
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和合众僧、多闻耆旧,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
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彼众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持此,莫为人说,当捐舍之。’
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者何?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
此为第二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未。
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众多比丘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
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
是为第三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
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
若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一比丘所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法、依律,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
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当勤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
是为第四大教法也。”】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9:35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19:27
为何?
既然学佛,当用佛陀留 下的教导,来考察 你没见闻过的所谓佛说,是真是假:

但是,这样,引出了一个新问题:

在许多自认的大乘人眼里,阿含 ,是小乘人学的,是小乘经典。
果真如此 ?
有这几个原因 :

1,他没有看过阿含 。
2,他没有看懂阿含 。
3,他不知道 什么是大乘。

===========
这个,可以分开讨论。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19:56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19:35
但是,这样,引出了一个新问题:

在许多自认的大乘人眼里,阿含 ,是小乘人学的,是小乘经典。


四大教法,不但在《长阿含 》中有,在《四分律》中,也有记载,译作“四大广 说”

《四分律》第五十八卷
第四分毗尼增一法之二


【尔时世尊。在婆阇国地城中。
告诸比丘。我说四种广说。汝等善听。当为汝说。
诸比丘言。大德。愿乐闻之。
何等四?

若比丘如是语。诸长老。我于某村某城亲从佛闻受持。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若闻彼比丘说。不应便生嫌疑。亦不应呵。

应审定文句已,应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

若听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时。若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违背于法。
应语彼比丘。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得佛语。

何以故?
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违背于法。长老不须复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应舍弃。

若闻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若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
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所说。是佛所说。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共相应。而不违背。
长老。应善持诵习教余比丘。勿令忘失。
此是初广说。


复次,若比丘如是语。长老。我于某村某城和合僧中上座前闻。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
闻彼比丘说时。不应嫌疑亦不应呵。
应审定文句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
若闻彼比丘说。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不与相应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此非佛所说。是彼众僧及上座。不审得佛语。长老亦尔。
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不与相应违背于法。长老。不须复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当弃之。

若闻彼比丘语。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与相应不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言。长老。是佛所说。彼众僧上座及长老亦审得佛语。
何以故。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而与相应无有违背。长老。应善持诵习亦教余人。勿令忘失。此是第二广说。

(次第三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众多比丘所闻亦如是。

第四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一比丘所闻亦如是)是为四广说。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信乐欢喜受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19:50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19:38
四大教法,不但在《长阿含 》中有,在《四分律》中,也有记载,译作“四大广 说”

《四分律 ...


同时,照样会有人说:你那是小乘律!

你不能用小乘去否定大乘!

新的问题:

1, 对于汉地,有这样一个说法:白衣不得闻律。
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
所以,有些“大乘人”,没有或者不敢去看律中都 说了什么,当遇到《楞严》与《律》所说不一到时,他都 不会发现。

2,《四分》《五分》《僧祇律》《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南传律》等诸版 本的律,
属于大乘,还是小乘?
10#
发表于 2018-10-23 20:0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16:39
你何不问他,人死了,闻性何在?

以后称呼这些人天才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20:24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19:44
同时,照样会有人说:你那是小乘律!

你不能用小乘去否定大乘!


前文 说到:

【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应审定文句已,应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

================
这里:修多罗,就是经。
毗尼,即是律,又作毗奈耶。
法,法(律)呢?
它其实,应该叫“阿毗达磨”,又叫“毗昙 ”。之所以不称为“论议”,是为了和佛的弟子们所作的作品 一一论分开。
因为:
1,阿毗达磨是佛说。
2,阿毗达磨是讲佛法法相,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3,律,侧重于戒学;经,侧重于定学;阿毗达磨,侧重于慧学。
也可以说,对佛法了解的怎样,学懂了没有,与阿毗达磨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既然都 是佛说,有些人的什么“论的地位不如经”的偷换概念的游戏也就结束了。
同时,对于没有了解阿毗达磨说了什么的人来说,《楞严》违 背法相的地方,也不会看出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16 | 只看该作者
丁居士 发表于 2018-10-23 20:07
以后称呼这些人天才

斗嘴没用。

你应该问他:

既有“闻性”,当然可以有“见性”,“嗅性”“尝性”“触性”“思性”,为何不说?
那个“见性”与“见大”,又是什么关系?
若有“见大”,为何不许有“闻大”“嗅 大”“尝大”“触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1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16
斗嘴没用。

你应该问他:

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3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世尊这个更严历: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又名《葛拉玛经》取自南传巴利经藏《增支部 Aṅ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经》,即汉传佛教《中阿含业相应品·伽蓝经第六》,此经记述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


《葛拉玛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拘萨罗国,入于名为克萨普塔之卡拉玛族邑。
克萨普塔卡拉玛人闻:沙门尊乔达摩是释迦子,从释迦出家至克萨普塔,又,彼尊乔达摩有美好称赞之声扬,谓:彼世尊亦即是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能遇阿罗汉是幸其甚。
其时,克萨普塔之卡拉玛人即诣世尊之处。诣已,一类之人即问讯世尊而坐于一面;一类人即于世尊互相庆慰;致欢迎,感铭之交谈已,一类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后坐于一面;一类人即白出名姓后坐于一面;一类人即默然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克萨普塔之卡拉玛人白世尊言:[大德!有沙门、婆罗门众来至克萨普塔邑,彼等之述示自说,相反者,对于他说则予驳斥、轻蔑、卑视、抛掷。大德!复有他类沙门、婆罗门来至克萨普塔,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说,相反者,对他说则于驳斥、轻蔑、卑视、抛掷。大德!对彼等,我等有惑,有疑于此等沙门、婆罗门诸氏中,谁语真实?谁语虚妄?]
[卡拉玛人!汝等所惑是当然,所疑是当然,有惑之处,定会起疑。
[卡拉玛人!汝等
①勿信风说;②勿信传说;③勿信臆说;④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⑤勿信基于寻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虑于因相者;
⑧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⑨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
⑩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卡拉玛人!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诃毁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之即能引来无益与苦--则卡拉玛人!汝等于时应断(彼)!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贪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大德!为无益。]
[复次,卡拉玛人!此有贪心之人是为贪所蔽、心为所捕、杀有命者、与他之妻通、语虚诳,已劝他如是作,此是与彼长夜无益、苦耶?][大德!唯然!]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嗔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大德!为无益。]
复次,卡拉玛人!此有嗔心之人是为嗔所蔽、心为所捕、杀有命者、与他之妻通、语虚诳,已劝他如是作,此是与彼长夜无益、苦耶?][大德!唯然!]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愚痴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大德!为无益。]
[复次,卡拉玛人!此有愚痴之人是为愚痴所蔽、心为所捕、杀有命者、与他之妻通、语虚诳,已劝他如是作,此是与彼长夜无益、苦耶?][大德!唯然!]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大德!是不善。]

[有罪耶?或无罪耶?][大德!是有罪。]

[若圆满执取为能引无益与苦耶?或不耶?][大德!圆满之执取,即能引无益与苦,对此我等之所说是如是。]

[卡拉玛人!是故,我语:“卡拉玛人!汝等
①勿信风说;②勿信传说;③勿信臆说;④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⑤勿信基于寻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虑于因相者;⑧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⑨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⑩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卡拉玛人!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诃毁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之即能引来无益与苦--则卡拉玛人!汝等于时应断(彼)!”如是语者是缘此而说。

[卡拉玛人!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勿信基于寻思者;勿信基于理趣者;勿信熟虑于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卡拉玛人!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善,此法是无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称赞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之即能引来益与乐--则卡拉玛人!其时应具足而住之。]

[复次,卡拉玛人!此无贪人是不为贪所蔽、心不为所捕、不杀有命者、不与他之妻通、不语虚妄,已劝他如是作,此是与彼长夜之益与乐耶?][大德!唯然!]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无嗔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大德!为益。]
[复次,卡拉玛人!此无嗔人是不为贪所蔽、心不为所捕、不杀有命者、不与他之妻通、不语虚妄,已劝他如是作,此是与彼长夜之益与乐耶?][大德!唯然!]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无痴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大德!为益。]

[复次,卡拉玛人!此无嗔人是不为痴所蔽、心不为所捕、不杀有命者、不与他之妻通、不语虚妄,已劝他如是作,此是与彼长夜之益与乐耶?][大德!唯然!]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大德!是善。]

[有罪耶?或无罪耶?][大德!是无罪。]
[是智者之所诃毁者耶?或是智者之所称赞者耶?][大德!是智者之所称赞者。]

[若圆满执取为能引益与乐耶?或不耶?][大德!圆满之执取,即能引益与乐,对此我等之所说是如是。]

[卡拉玛人!是故,我语:“卡拉玛人!汝等①勿信风说;②勿信传说;③勿信臆说;④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⑤勿信基于寻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虑于因相者;⑧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⑨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⑩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卡拉玛人!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善,此法是无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称赞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之即能引来益与乐--则卡拉玛人!其时应具足而住之。”如是语者是缘此而说。]

卡拉玛人!若汝等共自觉──此法是善,此法是无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称赞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即可引来益与乐。则卡拉玛人!其时应具足而住。如是语者,是缘此而说。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35
其实,世尊这个更严历: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又名《葛拉玛经》取自南传巴利经藏《增支部 Aṅguttar ...

下面,先驳一篇为《楞严》造势的网文 :

楞严经是真经考(转载)
首先大乘是佛说!
佛世就有可诵的经典,例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四四(《大正藏》二三·八七一页中),有长者要求国王准许於夜间点灯读佛经的记载;又於同书卷四八(《大正藏》二三·八九二页上),有“绀容夫人,夜读佛经”,并说:“复须抄写,告大臣曰:桦皮贝叶,笔墨灯明,此要所须便,宜多进入。”考察有部律的成立。是在部派佛教时代,此等记载,当系传说,但於佛世即已有了可诵的经律,则不必置疑。故有谓:“释尊在世时,圣典的集成部类,至少有法句、义品、波罗延、邬陀南、波罗提木叉--五种。
其次从多种资料的审查,王舍城七叶窟内结集仅是迦叶一派的人,是少数人的结集,是代表上座比丘之中苦行派的一个大会。唯因此一大会的成果很大,整个过程被完整记载。(但是经典中说十大弟子等各有弟子数百人,乃至还有迦叶童女菩萨亦有菩萨众数百人)
据南传《律小品五百犍度第十一》(《南传大藏经》第四卷,四三三页)说出了富兰那的异议:“君等结集法律,甚善,然我亲从佛闻,亦应受持。”,菩萨们觉得,他们没有完整的阐述佛陀的三乘菩提,既然这样说,他们可能不集结吗?
何况西域记云:『诸学无学数百千人,不预大迦叶之结集,更相谓曰:“如来在世,同一师学,法王寂灭,简异我曹,欲报佛恩,当集法藏”。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捺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及禁咒藏』。
龙树菩萨公元一世纪造大智度论第一百卷说:弥勒、文殊将阿难于铁围山间,集大乘三藏为菩萨藏。
《菩萨处胎经》卷七的“出经品”中说,佛灭七日,五百罗汉受了大迦叶之命,至十方恒沙刹土,邀集八万四千比丘,以阿难为上首,结集了菩萨藏、声闻藏、戒律藏;将三藏又分作胎化藏、中阴藏、摩诃衍方等藏、戒律藏、十住菩萨藏、杂藏、金刚藏、佛藏等,计为八藏。
世亲(约380年-约480年)造《金刚仙论》卷一说,在铁围山外,二界中间,结集大乘法藏。
据真谛三藏(公元499~569年)所传,第一次王舍城七叶岩窟结集时,别有窟外的大众结集,其中有大乘经。
真谛又传大乘经由广慧菩萨结集;而佛地经论亦言传法菩萨结集。

故佛经有因佛世记录而流传,有于佛后结集而流传,有始终未经会诵而由私家流传于世者。
其一:楞严经即属于私家流传于世者也,所以鸠摩罗什没有翻译很正常,这个是皇家所私藏的,据智升所撰写的开元释教录说--此经五天宝重(本在印度皇宫),禁不出境。般剌三藏(般剌密帝,有些地方翻译为极量)欲流东震,屡窃被获。书以微妙细毡,破膊藏之,潜达广州’。又、‘极量破膊藏经,渍血坚纸,房相夫人以水渍之,方得开展。或云:融女以水乳和而浸之’。又、‘极量翻传事毕,会本国怒其擅出经本,遣人追摄,泛舶西归。又、传经事毕,朝廷责以私译,密谛遂泛舶携梵夹以归。
目前根据释智升所开元释教录、译经图记,赞宁法师的宋高僧传,与释氏稽古略、佛祖通载等史,写得清清楚楚本经翻译之译人、译时、译处及所译之经名卷数,明明白白可以证信。再说亦有蒙钞之传译年主及枝录,正录付录皆有,如何说是中国人伪造的呢?!
目前根据这些资料关于翻译可以确定两点,第一点,大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707年九月)乙巳岁五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武则天时候,印度中天竺的般剌密帝他从海上来到了广州,到了广州是制止寺,遇到了房融(武则天时代被贬前宰相),请房融一起助译,于是房融笔授,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第二点,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大唐沙门怀迪,循州人,于神龙元年,在广东罗浮南楼寺挂单,他颇懂梵文,正好遇到一名从印度来的僧人,此印度来的僧人说有楞严经,请他助译,成为十卷楞严经。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此本的确是从印度来的,这个是无疑的!差异不过是其中到底是般那密谛还是梵僧的区别,到底是房融还是说怀迪的差别,但是的确是从印度来的没有疑问!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说法的不同呢?应当是房融和怀迪都参与了翻译,只不过因为唐代的时候,活字印刷术还没有(活字印刷是宋代毕昇发明的,唐代还没有),都是手抄,或者是雕版印刷,这个经本非常的珍贵,翻译之后,怀迪和房融各自宣扬,山高路远,信息不畅,人们哪里具体知道呢,于是就有这两种不同的说法了,所以这一点不足以证明楞严经的真伪问题。

再说从古到今否定楞严经的,他们有什么直接证明证明吗?没有的,有的证据都是证明楞严经真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

其二:而且这本经没有翻译到中国来,天台智者大师,从一梵僧口中得知过印度有这本经,修建了拜经台,如楞严经宗通,明代所撰----有西域僧谓曰。唯首楞严经。着明六根功德。足与相证。智者于是渴慕。每昕夕望西遥拜。如是者积十六岁。南岳天台寺左畔有拜经台遗址云。
根据天台山志--天台山志云。智者大师拜经石。在天台山华顶峰上。是大师于此一十八年。遥望西竺。拜首楞严经处。今南岳天台寺左畔。亦有智者大师拜经台遗址。按大师拜经石。应在华顶。南岳亦有遗址。盖后人仿而为之。
根据目前的资料,楞严经没有传到中国来,智者大师闻其名,而修拜经台,这个是真人真事啊!必然印度当时已经有楞严经的流传了,不然他为什么修拜经台呢?

其三:至于后来又有人说,楞严经是房融伪造的,真是岂有此理,人家房融不是这样说的!
他在笔受《楞严经》时,已归依佛门,并受了在家菩萨戒。他笔受此经的任务是,秉笔确定文字。以其宰相之才,润色斯经,使本文文义双美。因之楞严语句文法,为诸经之冠。也因之而有人怀疑本经为房融所造。而有关融笔受此经之事,《续古今译经力纪》已有记载。又有宋朝僧人咸辉辉着《首楞严经义海》卷一,对此也有记载。此中还有苏轼《东坡后集》卷十九等等,对笔受之事均有记载。现就《光孝寺志》中所载,房融只是润笔,所以房融的确是参与了笔受,这点是确定无疑的!
但是真不是他写的!房融在广州光孝寺笔受《楞严经》时,曾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砚上,此砚到元代时还在。元代的吴莱《南海山水人古迹记》云:“越南王弟建德故宅,在西城内。吴虞翻移交州时,有园池。唐六祖慧能,剃发受戒。寺有坛,坛有菩提树。房相国融,译楞严经,有笔受轩大砚。融自刻:‘天竺僧般剌密帝,自广译经,出此砚。’坚润可爱,藏殿内。有屈郇布西天衣,绣内相,大如两指。”

其四,关于南宋朱熹的质疑,朱熹的质疑分为两点,一是说,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楞严经,怎么会有中国的道术,例如道教的房中术云云,然而印度也有婆罗门教三大派之一的性力派啊,也讲这个啊,现在的藏密喇嘛教男女双修不就师承性力派嘛,如房融等人,他是采用的意译,当然要让中国人看得懂嘛,未尝不可啊。二是说,此经没有梵本,然而开元释教录,已经说得清楚,梵本被般那密谛带回了,再说唐代开元年间就有惟悫禅师,慧振禅师二师为此经写了科判,当时玄奘,义净之后,梵文成为显学,一般僧众谁不会几句梵文?如果真的没有梵本,不确定有梵本,这些人声名显赫,为什么要给楞严经做科判?做疏赞?

其五,民国时候否定楞严经最来劲的是吕澄,当初他写了楞严百伪,吕澄所写,实在是不敢恭维,一塌糊涂!在吕澄看来,《圆觉经》、《梵网经》、《大乘起信论》 等都是伪经,是盛唐佛教鼎盛时期的应时之作,他的说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佛学界一 片哗然。受到了印光大师,太虚大师等人和学者的痛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愍生法师所作《辨 破<楞严百伪>一文》。在文中愍生法师对吕澄所列证据逐一反驳,思路清晰,有理有 据。如吕潋指出《楞严经》中“众生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实有所误, 吕潋认为“法性之常,谓我无理,有佛无佛,恒不变易,岂别有体堪言住耶?”愍生 反驳道:“性净明体,清净无相,故性净,心性灵明,故说明体,并非别有体可住也”。 《楞严经》中的“性净明体”是相对于妄心妄念而言,并非是指别有一体,吕澄对《楞 严经》义理的批判有失偏颇,并未站在整体的角度理解经文涵义,而多是截取片段文 字,加以自己地解释,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难以使人信服。愍生法师的辩驳条理清 晰,言之有据,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辨证,而绝非是出于护教原因的盲目反驳。《辨 破<楞严百伪>一文》可谓是对质疑《楞严经》者最全面权威的发言。

其六:至于活跃在网络上的一些小丑,如网名悲智之流,都不信大乘的,更是一塌糊涂,不学无术,乱七八糟,动辄否定古人,哎,无知凡夫,不畏因果。

我写这一篇恰好有人在群里提到这个问题,希望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这又是何必嘛!名利者,过眼云烟而已,何必导致滔滔恶报无有穷尽。
我没有恐吓谁的意思,就好像石头砸下来会疼,我只是说,真是会疼。
参考资料

开元释教录、译经图记,
赞宁法师 宋高僧传
释氏稽古略、佛祖通载
太虚大师著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
四川大学 浅析《楞严经》真伪
《楞严经》文学研究
天台山志
楞严经宗通

愿有见闻者 莫谤大乘教 受苦无有量 藏密非佛教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20:56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40
下面,先驳一篇为《楞严》造势的网文 :

楞严经是真经考(转载)


驳文:

《楞严经是真经考》考
(一)
【首先大乘是佛说!】

评:
真大乘佛法,有的是佛说,有的不是佛说。第一句就错了。
伪大乘经典,肯定不是佛说了。除非有人不承认没有出现过伪经。


【佛世就有可诵的经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四四。。。。】
评:
佛世许有经典,但抄在“桦皮贝叶”上,“笔墨”却不好用?何况,《根有律》是唐义净法师所译,这个不是直译的。


【其次从多种资料的审查,王舍城七叶窟内结集仅是迦叶一派的人,是少数人的结集,是代表上座比丘之中苦行派的一个大会。唯因此一大会的成果很大,整个过程被完整记载。】
评:
“从多种资料的审查”?仅看一下《大智 度论》,就知道 迦叶是怎么通知诸大阿罗汉的。
“多种资料”都 是啥?只管说就是了,(但是经典中说十大弟子等各有弟子数百人,乃至还有迦叶童女菩萨亦有菩萨众数百人),这都 无从可考。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21:14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44
驳文:

《楞严经是真经考》考


【(1)据南传《律小品五百犍度第十一》(《南传大藏经》第四卷,四三三页)说出了富兰那的异议:“君等结集法律,甚善,然我亲从佛闻,亦应受持。”,(2)菩萨们觉得,他们没有完整的阐述佛陀的三乘菩提,既然这样说,他们可能不集结吗?】
评:
一,从1,怎么也看不出2 来。
二,《四分》(?)也说,富兰那有异议,是只针对其中8条戒,但也接受了。也就是说,迦叶阿难结集,依然是阿含与八十诵律等。


【何况西域记云:。。。。】
评:
这是传说,也没说结集出的东西与迦叶不同。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第一百卷说:弥勒、文殊将阿难于铁围山间,集大乘三藏为菩萨藏。
《菩萨处胎经》卷七,的“出经品”中说,佛灭七日,。。。。计为八藏。
世亲《金刚仙论》卷一说,。。。。在铁围山外,二界中间,结集大乘法藏。
据真谛三藏(公元499~569年)所传,第一次王舍城七叶岩窟结集时,别有窟外的大众结集,其中有大乘经。真谛又传大乘经由广慧菩萨结集;而佛地经论亦言传法菩萨结集。,,有始终未经会诵而由私家流传于世者。】
评:
一,这些都 是据说?
二,大乘经典的来源,至少有6个:
1,铁围山,弥勒、文殊将阿难主持;
2,地方不详,阿难迦叶集;
3 ,窟外集;
4,广 慧菩萨 集;
5,传法菩萨结集。
6,以上几处“漏”了。

再评:
阿难很忙。。。。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3 20:58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46
【(1)据南传《律小品五百犍度第十一》(《南传大藏经》第四卷,四三三页)说出了富兰那的异议:“君等结 ...


(另一网友XeqtR的反驳)

这个做阅读理解玩脑补我也是服,富罗那尊者和阿难尊者抢着结集大乘吗?。。。。。

关于富罗那尊者的事,在南传的律藏和北传的四分律写的很清楚,是有关律藏开遮的问题,根本不是要结集不一样的三藏

四分律
时长老富罗那。闻王舍城五百阿罗汉共集法毗尼。即与五百比丘俱。往王舍城。至大迦叶所。语如是言。我闻大德与五百阿罗汉共集法毗尼。我亦欲豫在其次闻法。时大迦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为此比丘。更问优波离。乃至集为三藏。如上所说。彼言。大德迦叶。我尽忍可此事。唯除八事。大德。我亲从佛闻。忆持不忘。佛听内宿内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从彼持食来。若杂果。若池水所出可食者。如是皆听不作余食法得食。

声闻版本的经,律,都没有直接性的证据显示佛陀的比丘有结集了大船经

而奘师大唐西域记的见闻,也是经不起推敲,他说窟外结集的是大众部(他这里也没说窟外结集的是什么经典),但大众部所传的《摩诃律》,关于结集部分清晰的记载了窟内的情况,若大众部是窟外那帮人,如何记载窟内的情况?

所以,关于大船的结集,还真的只有龙树菩萨的记载最无懈可击,另起锅灶,和声闻众无关,阿难和菩萨众在铁围山集结,没法考证,也没法辩驳,信不信由你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50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49
(另一网友的反驳)

这个做阅读理解玩脑补我也是服,富罗那尊者和阿难尊者抢着结集大乘吗?。。。。。

(二)
【故佛经有因佛世记录而流传,有于佛后结集而流传,有始终未经会诵而由私家流传于世者。】
评:
1,佛后结集的,肯定包括佛世就有的。
2,“有始终未经会诵而由私家流传于世者。”结集外的,内容也不出结集吧,阿难迦叶可是佛许总持三藏的。
私家流传,传出来,也得经过对比,定真假。四大教 法,不只是经中有,律中也说过,互相 印证,真经不是你说真就真的。


【其一:楞严经即属于私家流传于世者也,所以鸠摩罗什没有翻译很正常,这个是皇家所私藏的,据智升所撰写的开元释教录说--此经五天宝重(本在印度皇宫),禁不出境。】
评:
1,私传,怎么变成了皇家私藏?
另外,不是有人说,它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带出来 的?此楞严非彼楞严?
2, 佛经是记载佛法的工具,不许出国。但内容可以记在心里的,想传出去还得带本书,生怕别人不知道?何况,当时,人们传播,传授佛法,更多的是口口相传。
这不是中国的先秦,户好藏书,官府可以查出来,让赢政好放一把火。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53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50
(二)
【故佛经有因佛世记录而流传,有于佛后结集而流 ...

【般剌三藏(般剌密帝,有些地方翻译为极量)欲流东震,屡窃被获。书以微妙细毡,破膊藏之,潜达广州’。又、‘极量破膊藏经,渍血坚纸,房相夫人以水渍之,方得开展。或云:融女以水乳和而浸之’。又、‘极量翻传事毕,会本国怒其擅出经本,遣人追摄,泛舶西归。又、传经事毕,朝廷责以私译,密谛遂泛舶携梵夹以归。】

评:
这些故事 ,无非就是为了打动人心,上演了一出苦肉计。“屡窃被获”。(能背)三藏法师背不下楞严经?什么水平 ?
“书以微妙细毡,破膊藏之。”写的下么?还得藏肉里(有人说用神通,这个补的好)。
下面是怎么个法子复原,只佩服“当时”中国人聪明,今天也如是,山寨大国么,毛毛雨拉,合不合理是不用去想的,反正用不上化学知识。
经译出来了,多么多么多么珍贵的稿子,竟然“密谛遂泛舶携梵夹以归”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54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53
【般剌三藏(般剌密帝,有些地方翻译为极量)欲流东震,屡窃被获。书以微妙细毡,破膊藏之,潜达广州’。 ...

【目前根据释智升所开元释教录、译经图记,赞宁法师的宋高僧传,与释氏稽古略、佛祖通载等史,写得清清楚楚本经翻译之译人、译时、译处及所译之经名卷数,明明白白可以证信。再说亦有蒙钞之传译年主及枝录,正录付录皆有,如何说是中国人伪造的呢?!
目前根据这些资料关于翻译可以确定两点,第一点,大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707年九月)乙巳岁五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武则天时候,印度中天竺的般剌密帝他从海上来到了广州,到了广州是制止寺,遇到了房融(武则天时代被贬前宰相),请房融一起助译,于是房融笔授,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第二点,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大唐沙门怀迪,循州人,于神龙元年,在广东罗浮南楼寺挂单,他颇懂梵文,正好遇到一名从印度来的僧人,此印度来的僧人说有楞严经,请他助译,成为十卷楞严经。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此本的确是从印度来的,这个是无疑的!差异不过是其中到底是般那密谛还是梵僧的区别,到底是房融还是说怀迪的差别,但是的确是从印度来的没有疑问!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说法的不同呢?应当是房融和怀迪都参与了翻译,只不过因为唐代的时候,活字印刷术还没有(活字印刷是宋代毕昇发明的,唐代还没有),都是手抄,或者是雕版印刷,这个经本非常的珍贵,翻译之后,怀迪和房融各自宣扬,山高路远,信息不畅,人们哪里具体知道呢,于是就有这两种不同的说法了,所以这一点不足以证明楞严经的真伪问题。】


评:
“。。。等史,写得清清楚楚本经翻译之译人、译时、译处及所译之经名卷数,明明白白可以证信。再说亦有蒙钞之传译年主及枝录,正录付录皆有,?!”明明白白可以证信的啊!!!!!

不过,明明白白不可以证信的:“差异是其中到底是般那密谛还是梵僧的区别,到底是房融还是说怀迪的差别",是因为“。。。山高路远,信息不畅,人们哪里具体知道呢,”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55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54
【目前根据释智升所开元释教录、译经图记,赞宁法师的宋高僧传,与释氏稽古略、佛祖通载等史,写得清清楚 ...

【再说从古到今否定楞严经的,他们有什么直接证明证明吗?没有的,有的证据都是证明楞严经真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

评:
你说没有就没有吧。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5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55
【再说从古到今否定楞严经的,他们有什么直接证明证明吗?没有的,有的证据都是证明楞严经真是从印度翻译 ...

【其三:至于后来又有人说,楞严经是房融伪造的,真是岂有此理,人家房融不是这样说的!
他在笔受《楞严经》时,已归依佛门,并受了在家菩萨戒。他笔受此经的任务是,秉笔确定文字。以其宰相之才,润色斯经,使本文文义双美。因之楞严语句文法,为诸经之冠。也因之而有人怀疑本经为房融所造。而有关融笔受此经之事,《续古今译经力纪》已有记载。又有宋朝僧人咸辉辉着《首楞严经义海》卷一,对此也有记载。此中还有苏轼《东坡后集》卷十九等等,对笔受之事均有记载。现就《光孝寺志》中所载,房融只是润笔,所以房融的确是参与了笔受,这点是确定无疑的!
但是真不是他写的!房融在广州光孝寺笔受《楞严经》时,曾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砚上,此砚到元代时还在。元代的吴莱《南海山水人古迹记》云:“越南王弟建德故宅,在西城内。吴虞翻移交州时,有园池。唐六祖慧能,剃发受戒。寺有坛,坛有菩提树。房相国融,译楞严经,有笔受轩大砚。融自刻:‘天竺僧般剌密帝,自广译经,出此砚。’坚润可爱,藏殿内。有屈郇布西天衣,绣内相,大如两指。”】

评:
这个有专人专门考证,(如,本楼中“儿童观画”等的资料 )故略。
或在以后说。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0:59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57
【其三:至于后来又有人说,楞严经是房融伪造的,真是岂有此理,人家房融不是这样说的!
他在笔受《楞严 ...

【其四,关于南宋朱熹的质疑,朱熹的质疑分为两点,一是说,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楞严经,怎么会有中国的道术,例如道教的房中术云云,然而印度也有婆罗门教三大派之一的性力派啊,也讲这个啊,现在的藏密喇嘛教男女双修不就师承性力派嘛,如房融等人,他是采用的意译,当然要让中国人看得懂嘛,未尝不可啊。】

评:
意译?不知婆罗门教吧?人家修的好,最多称五通仙人,或五通婆 罗门。不过,火供,楞严坛城确是从婆 罗门教里仿来的,而且是佛教 后期才出现 。
不只有道 家元素,中国土特产也多了去了,丝绸,乌梅,方诸,钟,巡官,草木成精,,,,根本不是印度及佛法里的东西,出口转内销才是真的。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1:00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3 20:59
【其四,关于南宋朱熹的质疑,朱熹的质疑分为两点,一是说,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楞严经,怎么会有中国的道术 ...

(三)
【二是说,此经没有梵本,然而开元释教录,已经说得清楚,梵本被般那密谛带回了,】【再说唐代开元年间就有惟悫禅师,慧振禅师二师为此经写了科判,当时玄奘,义净之后,梵文成为显学,一般僧众谁不会几句梵文?如果真的没有梵本,不确定有梵本,这些人声名显赫,为什么要给楞严经做科判?做疏赞?】
评:
1,前后毫无关联。
2,给楞严造 势 的多了,下功夫的多了,怎么也与直论真假无关。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5 , Processed in 0.1334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