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贴链接]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本愿经》中的修行:(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

(二)
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狮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
与前面的对比一下,
如果(一)还比较确定能行的话,
说得好听点,就是你看破事相,去做这些,也无可厚非:

   “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
   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
    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


(《达摩大师破相论》)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5 | 只看该作者
看(二),
按此文的意思,想要依地藏菩萨做成某事,要么七日,或三七日,或念菩萨名至万遍,方得如愿。
因为这里是与观音菩萨的对话中所述,末学曾将《法华经。普门品》与之对比,发现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为免谤圣,先放一边。
再看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里面的地藏菩萨:http://www.dzzc.com/2-1-3.html

将两经中对地藏菩萨的描述作一对比,则真假立判:

《十轮经》中,随举一例:
“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烦恼,悉皆销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所求所愿,只要"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即得如愿。
为什么?至心,才是最关键的,大乘佛法,尢重心法,心中至诚,外则有应。

哪是称名,读诵千万遍,一至三七日之所成的?
再找找各各经典,哪些是让你带计数器去算成果的?
《坛经》中,
法达读经,就是这个例子。"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与诸位共勉!

说个浅一点的,万一路上遇上只老虎,按《本愿经》,你得念够一万遍才有效,念快点,一秒钟一声,不换气,一小时3600声,念完将近三小时,恐怕菩萨还在路上,你早已舍身饲虎了。
按《十轮经》呢,至心一念称名,菩萨即显神通,带你脱险。
两者相比,选哪一个?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在396楼说:
《地藏经》中描述的修行方法,后学也颇多感触。
《地藏经》里的“修行”不出这几项——念地藏经、持地藏菩萨名、拜礼地藏菩萨像、忏悔过恶、布施、设斋超度亡人。首先说这些所谓的修行方法,其实是和外教的“共法”:

一是《地藏经》里这几项“修行”都可在外教里找到相似的方法(诵经、祈祷、礼拜、忏悔、布施、荐亡仪式等等)。
二是《地藏经》里这些修行所倡导的标的也和很多外教类似,目的是满世俗愿。
三是《地藏经》里阐释的这些修持的依据也和外教没有本质区别,皆是靠“信我者得救”。

佛教和外教的不共之处,《地藏经》其实是一个都没体现出来的。佛教和外教的不共之处是发心和目标:小乘佛教倡导的发心是出离心,目标是解脱;大乘佛教倡导的发心是菩提心(自觉觉他),标地是成佛(圆满觉悟)。
那《地藏经》里倡导的发心和目标是什么呢?是倡导人们怎么去依靠地藏菩萨,来给自己和亲属满愿、消灾避祸、获利得福。它所教的那几种修行方式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所以,不论此经一开头所描绘的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如何如何雄伟悲壮,但此经教授的实践方法和许诺的目标,即不关乎于解脱,也不关乎觉悟,只关乎世俗利益的满足。。
所以,我并不同意前面有师兄提到的:某位法师判《地藏经》为法华涅槃时,说是“无上醍醐”。《地藏经》可以归到“法华涅槃时”,因为它是以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时间点来叙事的,但是“无上醍醐”真的远远算不上,因为这部经的起点看似很高——菩萨悲愿,但落点很低——其所教授的修行方法和修行标的只是达成世俗利益。所以它顶多算人天乘的层次。
依循这个《地藏经》教授的“修行方法”和“修行标的”去修持的话,顶多算人天乘法,连小乘都算不上。因为,首先,不论修行方式如何,首要还是看发心——内在的发心不同,才是决定了三乘(或者说五乘)的根本区别。
就如修净土法门的某些人,他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发心动机只是离苦得乐,这顶多是初于解脱轮回而发起的出离心,那么这部分人实际上并不是在修大乘佛法,因为修大乘佛法的发心是菩提心,而不仅是出离心。所以这部分人的修行实际只是借大乘法的外壳在修小乘法。
而《地藏经》中给人们许诺的东西是世间利益的满足,那么以此为标的去修行的人,实际是借大乘法的外壳在修人天乘,连小乘都算不上。

《地藏经》之所以流行也正因为以上所分析的——举着大乘佛法的大旗,却在满足人们对世俗利益的追求,它无形中就是在降低佛法的层次,让佛教倾向于低俗化的目标。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5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这些,再看《本愿经》中的文句:然后,各位自己去找吧:
(文):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评:微尘,一界,都是什么意思?你自己去补。
--------------------------------
(文)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评:罗汉,应是“阿罗汉”。用“福”度众生,不是用佛法?
--------------------------------
  (文)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
评:神也在恶趣?
--------------------------------
(文)"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
评:可爱之物,是庄园舍宅,你能“取”来?
-------------------------------
(文)"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评:这是在做忏悔?
-------------------------------
(文)"是等辈人,如履泥途,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suì)。"
评:“足步深邃”,深邃,是修饰名词的好不好?还是那句话,谁能走上两步?
-------------------------------
(文)"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
评:生产妇女,这词用得。。。。
---------------------------
(文)"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
评:这也太能搞了吧?真有人照做吗?
-----------------------------------------
(文)"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评:无上,是什么意思?
-----------------------------------
(文)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评:先不说各段啰嗦,天是天人,神是神灵,众生分类也没搞清。
------------------------------
(文)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评:古人的姓,名,字,号怎么用,都有规律的,就别往印度那整了,开国际玩笑。
www.baidu.com/s?ie=utf-8&f=8 ... 49043_13_pg&wd=古人的姓%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6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2-19 22:55
知道了这些,再看《本愿经》中的文句:然后,各位自己去找吧:
(文):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 ...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1-27 23:55
    《菩萨璎珞经》

    今日忍界释迦文佛。出现于世。众相具足如星中月。福度众生天人蒙祐。有欲兴敬供养彼佛 ...


好的,这个疑点取消。多谢师兄!
28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6 | 只看该作者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1,这里的亡失,就是死了呗;
2,年龄大了就不灵了?
28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6 | 只看该作者
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评)梦中,菩萨,授记。这三样还真不一定能凑齐。(应该是说过了吧。)
----------------------------------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zā)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

(评)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再看余文,印度以由旬为单位,忽然而里,是何道理?(补前所说)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2-19 22:56
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评)梦中,菩萨,授记。这三样还真不一定能凑齐。(应该是说过了吧。 ...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2-2 20:47
    很多佛经里,都是又用里又用由旬来表示长度距离:


好的,这个也消除。谢谢师兄!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2-3 00:17
    还有:

    1.《大悲经》


以师兄所例,本愿经中的方法,及要求的受持者,能达到那个条件吗?

这就是前面快速开始师兄所承认的,为什么依此修行,能得效果的人象中大奖那样少。因为它本身没太大的因果关系,反倒是受持者的诚心,根性,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甚至是歪打正着,如禅宗的公案一般,才说得了什么什么利益。


这也是伪径,相似法的另一特点,让行者自行脑补,自行圆满其说,从而更信己意。所以,有时候,直接指出缺点来的效果并不好,会遭到更强烈地反弹。

解决的办法有二,
一是分解一个个问题,但不说明问题所出处,减少感情的干扰(某经对,不要来捣乱)分别解决,一块汇总,再说某某经中如何。
二是利用辩解者自身逻辑矛盾,自已否定自己。

站在这个角度,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不仅文义上,还有事实上,都可成立。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7 | 只看该作者
“欲修无上菩提者 乃至出离三界苦”
(评):  无上菩提是成佛,出离三界,圣道解脱即可:颠倒轻重次序。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8 | 只看该作者
有必要巩固一下。

末学对地藏菩萨的信仰,树立于《十轮经》及大曰经琉等经论的描述上。
那里描述的地藏菩萨,更接近于真实,能增长,丰饶一切善法,为众生之所依,为众生之善知识。

(地藏菩萨所入三昧,才是真正的首楞严三昧!)

阿含中,一次,阿难问佛,善知识是不是很重要?佛答:有了善知识,你就拥有了一切。


当然,正法经典,也是我们的善知识,多接近正法,我们的解脱多一分保证。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2-15 23:43
    (四)最多的好像还是 字曰



多谢师兄广征博引。将不同出处的佛经给列出来,以作对比。
按中国古人,先取名,长大取字,字多与名相关联。至于号,可自取,亦可别人取。

即如兄言,若译时并无严格规定,倒也不失大体。但前文所引,均为旁人所述,至于本人称父母之号的,本愿经算一例。

这个问题跳过去也行。
末学前帖已开始,想推测一下,译/造经人的水平,对文章及法义的影响,故而思考到这句话。
28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2-18 22:22
    虽然很多都是小疑点,但积少成多也不可忽视,因为常人心理:一个两个疑点是我不懂不理解经义;五十个一百 ...


即使作为福田经,《本愿经》带来的,依然是弊大于利。因为修福修慧,都离不开正确的因果观,以及正见,这,仍然是佛法的基础,佛法,不仅给出了一个目标,而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道路,一切建立在真实知见上。一一它不需要吹牛与吓唬,不需要你迷信,那样只会让人更反感。

既说福田,师兄可先自己分析一下,它这几个大的问题:
1,布施的描述。
2,念佛。(是否如其所述,乃至灭五逆罪?)
3,念地藏菩萨。(有没有提到至心)
4,度亡(那个七七日的事说对了吗?)。
5,供养。(怎样是真供养)。
6,诵经多少遍算怎样的修行?常人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的,于计数为功尚弃之。

看完它的似是而非或错误描述,差不多连末法都算不上了,能会有多少福报?


诵持者的诚心才是招来福报的主因。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5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吉祥光明 发表于 2017-2-22 00:00
    转个相关知识文章(原文太长节选部分):


根据师兄的思路,末学将本帖中有关的著作时间整理了一下,并把其中的节点标出,以利分析。

=========================
佛教于公历纪元前后,公元67年左右(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伪经也出现了)
一、东晋.道安《综理众经目录》(385)
二、梁。僧祐《出三藏记集》(518)
三、隋。法经《众经目录》(法经录)(593)(疑伪经增加的数量十分惊人)。
四、隋。《众经目录》(仁寿录)(602)
===================
其实统观唐代一朝,地藏菩萨信仰在民间和宫廷都早已兴盛起来。
    法琳法师著《辨证论》(621)
      1、唐太宗年间的法琳法师,是没听说过《地藏经》这部经典的。
      2、法琳本人,也没在任何佛教经典或者佛教过往传统里找到“十斋日”。
     3、法琳的看法,恐怕是代表了当年佛教界的普遍看法
     所以不难推出一个结论:至少直到唐代初年,十斋日都被认为是道教传统,而不是佛教传统。

(1、《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732存疑)
2、《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788)十斋日出现时间)

(3、《地藏菩萨本愿经》我(楼主)的看法是该经应产生于公元936-974年之间)


五、唐。《众经目录》(静泰录)(663)  

六、唐。道宣《大唐内典录》(664)  

七、《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大周录》)(695)
      实叉难陀在唐(695年-710年)(传说译出本愿经) 

八、智升《开元释教录》(730)(无本愿经记载)

九、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贞元录》)(800)
公元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
=====================
记录《本愿经》原文的碑造于五代周显德2年,即公元955年(实物)。
而现存的其他《碛砂藏》是没有《本愿经》的。)
是宋初开宝年间(968—976年),而在这时期的更早年间《本愿经》已经很流行了,《开宝藏》竟然不收《地藏经》,而且之后各种官方和民间刻印的两宋时代、辽代、金代、朝鲜大藏经,通通都不收,这实在有够蹊跷的了。
汉 文 大 藏 经 各 藏 细 目
  【房山石经】 (未收录此经)(隋代605至明末)
  【开宝藏】 (未收录此经)(971-983)
  【崇宁藏】 (未收录此经)(1104)
  【毘卢藏】 (未收录此经)(1151)
  【圆觉藏】 (未收录此经)(1132)
  【赵城金藏】 (未收录此经)(1141—1149)
  【资福藏】 (未收录此经)(1175)
  【碛砂藏】 (未收录此经)(1322)
  【宋藏遗珍】 (未收录此经)(《赵城藏》录出)
  【高丽藏】 (未收录此经)(1236~1251年)
  【普宁藏】 (未收录此经)(1277)
  【至元录】 (未收录此经)(1285年)
=========================
明代【洪武南藏】始收录此经(1398)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3:0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12-19 20:06
    接下来,将是义理方面的分析。
        试着整理了几次,感觉实在是太乱,一段话,不但翻来覆去地说,而且 ...


这一节,在《瑜伽论卷四》中,如下说.
"复有诸圣,住止不共,五净宫地。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及  色究竟(天),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杂熏修第四静虑故。

复有超过净宫,大自在住处,有十地菩萨,由极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

按:大自在天,即摩醯首罗天。
那么,此处所述,摩醯首罗天并不属于色究竟天(不还圣者所居),避免了十地菩萨(还要示现人间成佛)与圣者不还三界而入涅般的矛盾。同样,也说明《长。大本经》世尊所说,以前所受生处,除净居天,故成佛后,方往净居天去,与诸天酬答。


则《本愿经》中,色究竟天与摩醯首罗天可以同时列出的。

==============
29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3:0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7-4-23 07:35
    这是元亨寺译《三十二相经》得来的:
29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3:00 | 只看该作者
过去收集的资料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书名《中国中古的地藏信仰》(庄明兴著),这部书是广泛采集了各类资料来详细探讨地藏信仰的起源与历史演进过程的。
这整本书我已经给word化了,可惜目前传不上来。想就里面提供的一些证据和大家探讨。
-------------------------------------------------
其中有一个点让我挺受启发的,就是关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内容本身的素材。书里列举了一些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有些是被收集到《太平广记》里了,而这些民间传说比《太平广记》的成书年代更古老,是初唐甚至更早时代的民间传说),那些故事本身,和地藏经里的某些情节和叙事模式有雷同。这就耐人寻味了。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3:0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平凡中有不凡 发表于 2018-7-17 16:22
    试着发一下这本书


我把它帖上来了:
《中国中古的地藏信仰》庄明兴  著
http://www.bskk.com/thread-3063429-1-1.html
29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2-19 23:01
引用

    平凡中有不凡 发表于 2018-7-17 16:22

引用

    彼岸绿洲 发表于 2018-7-18 06:50
    任何矛盾,错误,他们都可以用“佛不可思议、示现的   方便说    不了义的      听众根器不同     神通所 ...


总结精辟。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神逻辑”吧。有时候,觉得和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辩理都是很困难的事,常理说不通就立即启用“神逻辑”这个大杀器,然后我被噎到无语,有种“常人遇神棍,有理也没理”的无力感。
观察了一下,佛教内部的所谓“辩论雄文“中,神逻辑成分有时竟高达50%,还被欢呼叫好,也就蒙蒙佛教内部的信徒吧,拿出去就很露怯了。
29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地藏经》的疑点其实对如何认知事物,是很有启迪的。比如:
《地藏经》经文出现的不合理(帖前面有大量列举),如何解释?
《地藏经》出现的时代背景和译者的疑问(帖子里也分析了很多疑点),如何解释?
《地藏经》所处时代前后明显的发展演进的周边证据(上面新帖的著述有详细列举),和地藏经有什么关联,如何解释?
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种方式是:用一个一个的众多理由把这些疑点合理化了。
另一种方式是:用一个理由就把所有疑点解释清楚。
前者的解释途径,会让辩护者始终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因为没法把这些解释的理由全部串联起来,每一个解释的理由都是孤立的理由,所以有多少疑点你就需要准备多少个相应的理由。事实上大多数学佛人面对经文疑点,都是采用这种应对方式。因为很累经常是对质疑得准备一百张嘴一百个理由,所以干脆做鸵鸟,无视疑点。

第二种解释途径,是换一种方式去解释这些疑点,一句话就把所有疑点都串联起来了,那就是——《地藏经》是人类正常历史文化发展中的正常产物,因为它是人类演进中创作的作品,所以一切疑点都迎刃而解,而且全部串联通顺,你只需要一个逻辑就全串起来了,人造的能不出错吗?历史发展产物能没这些现象吗?OK了。用这个视角和方式解释经文疑点,需要那么多神神秘秘故弄玄虚的解释理由吗?不需要。
如此简洁而优雅的解决了问题,就这么简单,只要勇于从信仰观念那个围城跳出来,这是最合理最符合事实逻辑的解释。

学佛的人不是不知道很多经文的疑点,要么百般辩解,要么干脆无视,其实都是因为信仰限定给你的解释途径,会让你无力,需要复杂多变的狡辩方式。所以围城里的人内心无奈又很累。围城外的人觉得轻松搞定的问题,却因为一群自我设限的人纠结万分,这才是自寻烦恼。
29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止是地藏经,很多很多经文的疑点,就如上面说的那样,用第二种方法,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而且顺着这个方法,还能收集到更多旁证,不信就试试。
29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孤立的拿出一本佛经去分析就会误判。如果还原到相应的历史背景中看待它,就会发现每一部佛经都是契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需求(就如《地藏经》的产生),无非是时下供需关系下的产物,供给以满足当时特定人群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甚至有的可以说是“精神商品”,因为某些经文里植入很多赤裸裸的营销推广,为了哪些群体服务就不想多说了,其实都懂的。
有些事情动用理性思维都能看得明明白白,就是不愿意用。因为信仰本质上就是为了回应感性的精神需求的——对永恒生命的期盼、对死亡的恐惧、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对安全感的需要、对强大力量的崇拜……在这些本能精神需要面前讲理是讲不过的。
29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山】

阿含 已将佛法结集完毕。这是根本佛法,解脱一理,人分三乘。
佛法中,有世间道 ,有出世道 。
尤其是真正的出世道 ,被贬成了小乘,真正的大乘,是因为太深太难而太少。
这才是现实 ,这才是正法之状。


当不知解脱为何物,反而各种佛菩萨满天飞,遍地走的时候,也就是末法时代 了。
29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8-12-30 20:38|只看该作者引用

    如幻聞熏 发表于 2018-12-29 23:07
    你真是井底之蛙。
    佛陀是人天师,一佛所化范围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有多少,且按佛陀说法 ...


你不看阿含 ,就不知阿含 都 讲了什么 ,一次一次信口说。

佛说过,他所知道 的,与所讲的相比,少之又少,如手中叶与林中叶,一滴水与大海水,爪上土与大地土,。。。。
何以故?那些 与解脱生死无关。

佛说法一生,多说49 年,或84000法门。
或说十二部经。
或说三藏。
或说三七道 品。
一言蔽之曰:戒定慧。

是多还是少?



这倒好,被 你们脑补成了佛给亲随弟子说的最低。佛没说的,比说出来的更高级,更适合后来的你们
~~不过,与解脱无关的东西,再挂 上佛说,真的适合你们。
30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0:1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如幻聞熏 发表于 2018-12-30 21:27
    因为阿含里面,还没有广说成佛的智慧,只说到解脱智慧。


所以,我才提出,用佛说十二部经,来代替阿含 这个称呼。
因为五百结集,有四(五)阿含 ,还有律,毗昙 ,总称三藏,或分十二部。

本生经里,讲的就是成佛之道,也讲了四(六)波罗蜜 。律中也有,论中也有 ,这不是真大乘,又是什么 ?


你不看,又怎么知道?今天 告诉你,免得你继续上当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26 23:20 , Processed in 0.1157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