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贴链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9: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表于 2016-9-2 20:06|只看该作者

引用
慕宗 发表于 2016-9-2 19:43
在这个论坛谈这个问题是很不适宜的,甚至在汉传佛教徒面前谈这个问题都不适宜
本愿经的形成和流传有历史 ...



我也是心惊胆战的在谈这个问题,生怕说过分的话触怒一些人。但实在觉得这个话题不得不说,因为现实的情况真是一言难尽,受这部经的影响,现在汉传佛教都成什么样子了?佛教广律里,出家人给人作咒愿,佛陀尚且将将开许。而现在的寺庙里出家人,经常是被念经超度占去相当大的精力,这哪还有时间修行?简直是给世人充当祭祀!真是可悲。居士就更别提了,初学佛者第一本接触的经典往往就是《地藏经》,然后就一头钻进念经超度亡人、求福报里,这是很要命的。
佛教现状是完全偏离了佛教的本业的,要扭转局面改变,必须要澄清一些事实。
这个贴,就当尽我一点微薄之力吧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9:50 | 只看该作者
慕宗
91楼
发表于 2016-9-2 20:08|只看该作者


引用
平凡中有不凡 发表于 2016-9-2 19:56
我想,关于敦煌本《地藏经》的年代问题,以及历史资料中《地藏经》的流传年代证据,可以告一段落了。

根 ...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汉 文 大 藏 经 各 藏 细 目
  【房山石经】 (未收录此经)
  【开宝藏】 (未收录此经)
  【崇宁藏】 (未收录此经)
  【毘卢藏】 (未收录此经)
  【圆觉藏】 (未收录此经)
  【赵城金藏】 (未收录此经)
  【资福藏】 (未收录此经)
  【碛砂藏】 (未收录此经)
  【宋藏遗珍】 (未收录此经)
  【高丽藏】 (未收录此经)
  【普宁藏】 (未收录此经)
  【至元录】 (未收录此经)

明代【洪武南藏】始收录此经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9:52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引出后面的话题,还要转载一个宋代反映《地藏经》流传之广泛的历史文献:

引用(《中国地藏信仰研究》尹富著):

《地藏经文变相图记》中有关《本愿经》的流行情况
在传世文献中,有一篇文章也涉及《本愿经》在两宋时期的流传情况,但该文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注意,这篇文章即崔敦礼所撰《地藏经文变相图记》。

崔敦礼为两宋之际人,南渡后与弟敦诗同登绍兴进士,官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所著有《刍言》三卷、《宫教集》二十卷[20]。《宫教集》在明代尚存,专门著录明代书籍的《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尚有著录,但后来散佚。今《四库全书》中《宫教集》十二卷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地藏经文变相图记》即在卷六。为方便论述,我将全文引录如下:

敦礼世居通州,自少时侍家君,读书问诗礼外无他及。常言:“我先祖慈祥仁厚出于天性,赈贫恤孤惟恐不及;护物生命如护头目,视物之伤如其所爱(疑当作受),故通人称之不以姓以字而曰放生。先祖盖尝谓佛菩萨中,誓愿宏阔莫大于地藏;显见果报,使人知戒惧修省,莫详于是经。绍圣间,乃以菩萨相及经文求诸夔相,命工绘画,指授规模,精思讲究,数年而有成。既成,刻之佳木,作文以纪其实。于是菩萨救护众生种种果报,揭之图像,一目而尽,观相生善,无有蔽惑。靖康以来,其板不存,而所施本复不可得,至今中夜以兴,梦寐追想,常恐斯世之不获见。”敦礼闻家君斯言,未尝不为深叹而流涕也。隆兴改元之冬,里人陈姓显名者袖出是画,且欲独出己力镂板而鼎新之。家君展阅披玩,再拜感泣,曰:“此祖遗迹也,散施四方几数万本,自失其板,迨今几四十年,广求博访,竟不得,不图今日获。”与诸孙罗拜瞻礼,视其下之文,皆腐烂漫灭不可辨,命敦礼志之。敦礼俯伏,敬谢不敢,曰:“我先祖得古佛心法,而于佛书无所不读,读无不得旨归,多所著述,皆极至当。敦礼愚无知,不足窥测万一,安敢补其亡?”家君曰:“因前人之志,以成其美而久其传,善事也!其又何辞?”不获已,乃追述而为之言曰:尔时世尊居忉利天,于大圆满光明等云中,于檀波罗蜜微妙等音中,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功德不可思议。尝立大愿,欲使罪苦众生尽成佛境,我然后方成正觉。惟是菩萨威神誓愿,比诸菩萨最为广大。世之不知佛者,乃以方袍圆顶作菩萨像,列之神祠庙庑间;及于歌呗,有阎王殿临地狱门之句,遂使世人生狎劣想。我先祖因得向往所画入菩萨本,地藏菩萨实与宝衣天冠之数。复取其经文,章分句析而作是相。凡处世间,若贵若贱,若愚若智,若长若幼,若大若小,覩此变相,悟诸报于见在世及未来世,尘缘妄想,永断诸恶及事理障。不以口腹屠戮物命,不生贪嗔而肆欺忍,并诸罪业皆悉断灭,及为一切而作方便。应观是像,作如是观[21]。


注[20]:参看[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17、卷159的相关介绍,文渊阁四库全书3册,553页上;4册,243页。
注[21]:[宋]崔敦礼《宫教集》卷6,文渊阁四库全书1151册,824页上~825页上。
文中说崔敦礼的先祖在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曾根据某宣扬地藏信仰的经文请人绘制成变相,并雕版印刷,散施四方数万本。因靖康之变,其板被毁,家亦无存本,广求博访而不可得。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一位姓陈的人献出此画,并欲镂板重刻。崔敦礼受父亲之命,作文以记其事。那么文中所说的地藏经文究竟是哪一个经典呢?稍加比对,便可得知该经就是《本愿经》,而不是《十轮经》、《占察经》等其他经典。因为,《十轮经》中,佛是在“佉罗堤耶山牟尼仙所住之处”说法;《占察经》中,佛是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讲*法;只有《本愿经》中,佛是在忉利天宫说法。文中“尔时世尊居忉利天,于大圆满光明等云中,于檀波罗蜜微妙等音中,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功德不可思议。尝立大愿,欲使罪苦众生尽成佛境,我然后方成正觉”数句,正是对《本愿经》中“忉利天宫神通品”内容的概括。
崔敦礼的先祖对《本愿经》给予了高度评价:“先祖盖尝谓佛菩萨中,誓愿宏阔莫大于地藏;显见果报,使人知戒惧修省,莫详于是经。”这说明,早在绍圣之前,《本愿经》已经颇为流行,而他依据是经所印的变相广为散施将更有利于该经的流传。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我们曾引惠洪《放光二大士赞》,指出在北宋末年,观音、地藏组合画像的风行掀起了地藏信仰的一个高潮。崔敦礼这篇文章更让我们认识到该信仰在当时社会的巨大影响。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9:5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慕宗 发表于 2016-9-2 20:08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汉 文 大 藏 经 各 藏 细 目
  【房山石经】 (未收录此经)


===============
谢谢师兄,正要引出这个经目明细。

上一楼,引用的宋代资料说:“先祖盖尝谓佛菩萨中,誓愿宏阔莫大于地藏;显见果报,使人知戒惧修省,莫详于是经。绍圣间,乃以菩萨相及经文求诸夔相,……此祖遗迹也,散施四方几数万本……”
--------绍圣年间(1094~1098),这位信众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印的变相图,印送动辄数万本!可见当年民间信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盛况!
但是!这部民间流传这么广泛的经,却未被宋代大藏收录。就如师兄所列出的明细。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一个事实——一个时出现的事物的具体来龙去脉,处在那个时代的人是最清楚底细的,当年的官方不认可。而时过境迁(几十年、几百年后),当年的真相就掩埋了,人们对它的来源无法得知,反而认可了它。
而很多的伪经正是这样混入大藏的——当年经目中被定为存疑的经典,是过了很多很多年后才被入藏的,因为后期的人们已经不清楚为什么当年被定为存疑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9: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五页的内容,由“十斋日”作印子,用各种文献资料和分析来谈《地藏菩萨本愿经》从唐初一直到两宋的流传情况。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地藏菩萨本愿经》并非实叉难陀所译,而且从唐初到终唐一朝,官方的经录文献都没有记载。
2、文献资料可看出,《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另类来历传说,始于五代,并且经本流传于五代,两宋时代广泛流传。但是,并没有被宋代任何大藏经所收录。

我们可以姑且得出一个推测——在唐代和宋代,官方的佛教界,并不认可《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正统性,所以未允许其入藏。
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推测,但这里就不想详谈了。
3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0:5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要补充一个话题,作为后文的引子我们以敦煌出土的佛教文献为例,看看关于地藏菩萨的民间伪经。
以下介绍敦煌遗书中几种主要的地藏菩萨伪经:
*** 请注意!以下列举未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是将地藏菩萨与阎罗王、幽冥界、地狱官僚体系等等内容相关联。


《佛说地藏菩萨经》
经文短小,敦煌写本众多,民间伪造。经中提到地藏菩萨在南方净琉璃世界观地狱受苦众生,不忍其受罚,恐阎罗王断案不公,故来此和阎罗王共处一坐。经中说敬奉地藏菩萨功德可往生极乐世界。

《地藏菩萨十斋日》
敦煌写本众多,有题名为《地藏菩萨经》,经文短小,民间伪造。记述信佛者在十斋日应念诵佛菩萨名号,及在斋日下界的佛菩萨情况。此经与同为敦煌出土的《阎罗王授记经》、《大乘四斋日》内容关系密切。

《阎罗王授记经》
又名《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佛说十王经》等,敦煌写本多种,多为图文并茂,民间伪造。讲述受持此经及预修十王七斋的功德,经中提到追荐所做功德,亡人得七分之一,生者得七分之六等内容。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又名《地藏十王经》,日本写本,唐藏川撰述,内容为敦煌本《佛说十王经》和《阎罗王授记经》的变体,属伪中之伪。日本《续藏经》有收录。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民间伪造。内容与延命思想有关,经中记述延命地藏菩萨有种种化身,奉延命地藏得十种福。

《法华经-马鸣菩萨品》
民间伪造。经中提到十八地狱(但与传统佛经有区别)、帝释下书阎罗王,遣地狱五官等等;经中所提到的六斋日中下视人间等内容与《地藏菩萨十斋日》、《大乘四斋日》相似。
……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0:51 | 只看该作者
以上这些有关地藏菩萨的伪经,在敦煌遗书中抄本众多。而且年代有早有晚,而且不同的抄本之间有流变,内容上由少到多,形成不同的异本,演化的痕迹很明显。这里面的地藏菩萨角色,有一个清晰的演化轨迹——从参与阴间事物(例如超度亡人),到与阎罗王并列断案,到凌驾于阎罗王之上,成为幽冥教主。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0:4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参照对比,下面先将开始谈佛教早期翻译的经典里地藏菩萨的描述。

“地藏”一词在梵语中的本意含义:
“地藏”的梵语为Ksitigarbha,其中Ksiti本意为“堪”或“住”,转化而有“地”或“住处”之义;garbha为“胎藏”或“含藏”之义,因此,地藏一词,即“含藏于地”或“地中之藏”的意思。在汉译佛经中,“地藏”一词的用法有三。其一指地中所藏的宝物。例如《佛本行集经》中“自得地藏见贫穷”、“尔时兵将见此地藏悉皆是金”等等。其二用以比喻佛性,如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所译的《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中就;“佛性有二种:一者如地藏,二者如树果。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修行无上道。依二种佛性,得出三种身。依初譬喻故,知有初法身;依第二譬喻,知有二佛身。”另外一种用法当然是指地藏菩萨。(《中国地藏信仰研究》尹富着,巴蜀书社,2009年1版,第5页)
早期详细叙述地藏菩萨誓愿的经典有:
《大方等大集经》须弥藏分-菩萨禅本业品、灭非时风雨品、陀罗尼品(【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大方广十轮经》(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3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0:0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2 20:34
赞叹您敢说实话。本以为生活中不能说,到网上也是如此。不信发个放生的话题试试。。。。
哎,入乡随俗吧 ...


有时候信仰是没法讲什么道理的,因为很多宗教观念是一种“互锁”系统。
比如:我说的话是真理——》敢质疑者,下地狱受无尽苦报 / 相信者,升天堂享富乐-》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我说的话是真理——》……
这就是一种利用恐惧和贪欲来锁死观念的系统,堵住任何敢于质疑的想法。
一般人除非有勇气,一旦掉进这个互锁怪圈就很难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0:0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Jvala 发表于 2016-9-2 21:11
这个是绝对可以预料的事了,赞叹师兄敢于思考,期待后续,希望不要因此而中断…
另,师兄首楼提到的十二 ...

===============
没错,就是《大灌顶经》,现代的学者是发扬死磕精神,对这部经典逐字逐句的检索找依据,结果是把它东抄西袭的原型给揭露出来了。那抄的叫一个爆笑,伪造者把别的经的咒语一段一段截出来,安上神名。而且还公然抄道教的典籍。全十二卷全伪造,就一个大写的服字!感谢现代检索技术,在现代技术面前,从浩如烟海的佛典中找线索,那都不是个事儿,能把过去很难被发现的隐藏虚假伪造给现原形。
详情见:
《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

不知这篇论文现在还有免费下载不?没有我就上传一份供大家欣赏。
3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0:06 | 只看该作者
【慕宗】
发表于 2016-9-2 21:23|只看该作者


引用

平凡中有不凡 发表于 2016-9-2 20:56
以上这些有关地藏菩萨的伪经,在敦煌遗书中抄本众多。而且年代有早有晚,而且不同的抄本之间有流变,内容上 ...


地藏信仰,幽冥教主,十殿阎罗,是中国固有地府信仰的佛教化

阎罗王掌地狱之说,与中国固有的泰山神掌阴间观念十分契合,二者互相融合的结果,导致阎罗王的汉化,纳入民间众神体系。《宣室志》中有上帝令司命册立阎罗王,以五岳将卫拱天帝使者,从唐代开始,又出现地府十王之说,称冥府分为十殿,每殿各有一王主之,一说阎王是十王总管,一说阎王因同情屈死鬼,屡屡放还现世报怨,遂被贬为第五殿之王,后来实难分辩清楚,干脆统称"十殿阎罗"。

阎罗王一职,民间一向以为是由刚正不阿之士轮流担任。隋唐至明清,相传就有多人担任此职,《隋书韩擒虎传》记载:河南东垣人韩擒虎任凉州总管,爵为上柱国。因为人正直,作战勇猛,被冥府迎为阎罗王,韩叹道:"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另外还有寇准,范仲淹,包拯,岳飞等人
37#
楼主| 发表于 2019-2-3 16:4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慕宗 发表于 2016-9-2 21:26
地藏菩萨,在汉地地位十分崇高,乃至可以与文殊观音抗衡,关键就在这里,他被塑造为地府的掌管者和拯救者

=============
地藏菩萨就是从《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出现开始大规模盛行的。人们喜欢悲情的东西,喜欢罪感文化。不喜欢平常喜乐的东西。
照《须弥藏分》和《十轮经》里的地藏形象——丰饶、喜乐、坚实、任持,是很好,这是很快乐富足的菩萨功德,但这种喜乐也流于平静,这是没那么吸引力的。
只有耶稣受难式的故事,充满了波折和虐心,才能激发人们的感同身受。悲剧永远比喜剧有吸引力。恐惧永远比平安更能激发人心底的东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38#
楼主| 发表于 2019-2-3 16:5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2 21:44
楼主你都以你的见解去认定佛菩萨怎么样怎么样,不这么样就是不对的,你要知道佛菩萨有无量善巧方便度化众生 ...
=============

师兄,我看的佛经论典恐怕也不算少,照我过去的做法,为《地藏经》辩解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引导人坚定相信佛经也是轻车熟路,但只是是不会那么做了。
因为后学逐渐发现——理解缘起法(不论是世间和出世间缘起),比单纯的信心要更重要一百倍。
所以现在看到有人迷迷瞪瞪的念经超度亡人,我就劝他先认识自己的现实,认识自身的缘起。不知生,焉知死?
39#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不想把话题拉得太漫长,所以想暂时结束历史考据方面的资料列举。开始谈《地藏经》义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前面106楼曾列举了敦煌出土的多部地藏菩萨的伪经,涉及有关地藏菩萨、阎罗王、幽冥界、地狱判官体系……等思想的演化与合流过程,其实是和《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出现大大相关的。
研究地藏信仰的学者们在这方面的成果很充分,而且论述也很严谨和全面,后学就不再作搬运工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这方面的著作如:
《地藏信仰研究》张总/著
《中国地藏信仰研究》尹富/著

百度云的第三方搜索引擎应该都能搜索到。


------------------
下面想开始讨论《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内在义理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个其实才是后学憋了很久一直想说的!越是深入大乘佛理的学习,越觉得《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伪经!这也是最终让我认定它是伪造的根本原因。
讨论完这个主题,再去讨论1楼提纲里列举的地藏经其他边边角角的问题。
40#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2 | 只看该作者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大的妄语,严重偏离大乘义理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但这个思想严重偏离大乘义理,对学人的误导极为深重。先列提纲,再详细说明理由(举证佛经,并分析):
1、地狱不可能空,众生不可能度尽——这是众生界的性质使然的。
2、发不可能达到的誓愿,将对慧命危害甚重,意味着自己发誓不成佛。
41#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3 | 只看该作者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关于地藏菩萨的发愿,有多处经文是这样写的:
引文1: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引文2:
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引文3: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

上面本生故事里提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佛告诉地藏菩萨前身说:要证佛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注意是“一切”!)
而地藏菩萨则发愿说——自己要让六道罪苦众生“尽令解脱”、自己要“永度罪苦众生”、“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并且“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这就是所谓的发愿——众生不度尽,就不愿成佛。这就意味着地藏菩萨宁愿不成佛,也要永远去度众生。
很感动,是不是?
但是这其实是个很荒谬的发愿,原因是
第一、《本愿经》没弄懂众生界为何物,佛经说众生界无尽也不可能尽,因而佛菩萨只能度自己有缘众生,无法度尽众生。
第二,《本愿经》混淆了“愿无尽”与“行菩萨道无尽”。佛经说愿力无尽,但是菩萨却求早日成佛道。(这就引出下面的第三)
第三、《本愿经》不明白为何要发起欲求佛果之心,其本质是不明白菩萨与佛的关系。成佛并不妨碍度众生,而《本愿经》作者显然把成佛当成了断灭,认为只有当菩萨才能永度众生。


42#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4 | 只看该作者
先探讨以上第一点:众生可能度尽吗?不可能,众生界不可穷尽,至于为什么,之后再说。经文如是说:《大法鼓经》

迦叶白佛言:「世间为有尽耶?为无尽乎?」
佛告迦叶:「世间未曾尽、无所尽、无尽时。」

《大乘同性经》
时毘毘萨那言:「世尊!有无量恒河沙等众生,于此三界稠林有海,到彼岸者复欲到者,有证声闻法者、有证缘觉法者,亦有若干已证无上大智同性者;于未来世,亦有无量无边不可数阿僧祇过是数恒河沙等众生,乘此三乘各各别乘得入涅盘,而众生界无增无减。如是世尊!我知如是,心生厌惓。」
佛言:「楞伽王!汝莫于此生厌惓想。所以者何?诸众生界前后不可尽故,虚空界、法界亦尔。是故楞伽王!诸众生界不可言说,以是得知不增不减。如是三界稠林有为海中,已得度者、当欲度者,而众生界亦不增减。楞伽王!譬如虚空界不增不减,无前、无后、亦无中间,是故虚空不可得知,遍一切处无碍无忧无作无想。如是如是,楞伽王!非众生界有初、中、后求之可得。楞伽王!唯有已得圣法同性,是名尽于众生界耳,而有为道不尽不灭。楞伽王!亦不离彼有解脱道。何以故?是众生界法如此故,是故无初、无中、无后。」
【以上的对话中,楞伽王认为:现在和未来都有无量的众生得涅槃,但众生界不增不减,这很让人厌倦(意思是:众生界没完没了真烦)】
【佛回答说:不要厌倦,众生界就是这样子,前后都不可穷尽,众生即使得度了,但是众生界是无增减的。尽众生界其实就是证圣法同性,但是,有为道却不尽不灭。也就是说,证圣法是不坏有为道的,只是从有为转至无为而已,众生界则法尔如是】

【而佛经明确说:认为众生界能增能减的,是大邪见!!,如下】
《不增不减经》
「世尊!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周旋六道,往来三界,于四生中轮回生死,受苦无穷。世尊!此众生聚、众生海,为有增减?为无增减?此义深隐,我未能解。若人问我,当云何答?」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舍利弗!大邪见者,所谓见众生界增、见众生界减。舍利弗!此大邪见诸众生等,以是见故,生盲无目,是故长夜妄行邪道,以是因缘,于现在世堕诸恶趣。舍利弗!大险难者,所谓取众生界增坚着妄执、取众生界减坚着妄执。舍利弗!此诸众生坚着妄执,是故长夜妄行邪道,以是因缘,于未来世堕诸恶趣。
「舍利弗!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如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舍利弗!如来在世,我诸弟子不起此见。……此诸众生以依如来不了义经,无慧眼故、远离如实空见故,不如实知如来所证初发心故、不如实知修集无量菩提功德行故、不如实知如来所得无量法故、不如实知如来无量力故、不如实知如来无量境界故、不信如来无量行处故、不如实知如来不思议无量法自在故、不如实知如来不思议无量方便故、不能如实分别如来无量差别境界故、不能善入如来不可思议大悲故、不如实知如来大涅盘故。
「舍利弗,愚痴凡夫无闻慧故,闻如来涅盘起断见灭见,以起断想及灭想故,谓众生界减,成大邪见极重恶业。复次舍利弗!此诸众生依于减见,复起三见,此三种见与彼减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三见?一者断见,谓毕竟尽;二者灭见,谓即涅盘;三者无涅盘见,谓此涅盘毕竟空寂。舍利弗!此三种见,如是缚、如是执、如是触,以是三见力因缘故,展转复生二种邪见,此二种见与彼三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何谓二见?一者无欲见,二者毕竟无涅盘见。

【经说见众生界无增无减,若认为有增减,是大邪见妄执,这是因为不如是知法界、不如实知涅槃为何物】


【经里提到,依减见,会起断见、灭见,认为断灭是涅槃】
【而正是因为认为涅槃是断灭、毕竟尽,才会认为众生界会减少!而《本愿经》正是犯了此错误,才会发那种誓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43#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5 | 只看该作者
有人会说:为什么众生界不可穷尽?如果明白了佛教阐释的缘起法,就会有所领悟。经说,所谓的众生只是假相(比喻为机关木人)。佛经不但说作为个体的有情众生(人)是五蕴的集起现象,而且众生本质上就是业。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现代科学也发现一个特性:生物体的界限若细究起来是很难界定的,凡是有“自我复制”特性的“自反馈系统”其实都是广义的生命。例如组成身体的无数细胞,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生命体(细胞离开人体在有营养供给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存活两周),大脑以亿计的神经元细胞,每一个都形成单个生命的特性。而人体就是这些无数更小生命体组成的共生系统。而细胞之自身也是更小“生命”的共生系统,例如有自我复制特性的DNA分子。
所以,复杂生命体,是个生态系统,其行为其实是从更小生命体的集合共生中“涌现”出来的现象。
《自私的基因》这部著作对理解个体生命的本质很有启发性。它根据基因学研究成果得出一个精辟的观点——个体生命是基因的承载物,即基因的共生体、基因的自相续体系。
基因,不但包括生物体基因,还有文化基因,如果按照佛教的理解,本质上就是特性取向(即种子习气)。所谓“自私”的基因,其实并不是说恶劣的自私品性,而是说每种基因都有自我复制的趋向(即强烈的相似相续特性)。生命体就是这些基因(种子习气)的集合,之所以会这些基因会回合在一起形成互利共赢的共生体系是因为他们有某种共性(共识),其向前的动力就是自复制延续。
而这部书也提到了自然界普遍具有以上这种特性——从无机物的结晶过程,到有机物组成的DNA分子,到复杂生命体(例如人体),都普遍具有这种共性。生命体就是从这些基因共生体中涌现出来的现象。(例如大脑的自我意识,就是各种复杂神经元的交互作用中的“涌现”现象)
所以佛教说人这个复杂生命体——是蕴、是业、是种子现行,而不是寿者、命者、补特伽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5 | 只看该作者
刚才断网,上面那段隔好久都发不出,郁闷
接着说。
从上楼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所谓的众生,真的只是“众生”.我们理解众生,就好比理解自然界普遍的“涌现”现象——从原子的行为->经历分子->单个细胞->到复杂生命体的涌现——即,每一个“众生”,不但相互 依存,而且都是从其他众生体的行为中涌现出来的。这就好比大海涌起的波涛。
“众生”本质上就是大海波涛一样生生不息的前仆后继,又怎么能有增有减呢?众生界就是这样无尽无边的,怎么可能度得尽?所谓得度,就好比从波涛转换为底层平静的海的角色,但波涛是依然翻滚不停息的。
45#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表于 2016-9-3 22:53|只看该作者


因为众生界的这种特性,所以菩萨不可能实现度尽众生,众生界(六道)也不可能被度空。佛经里经常说到的“度无量众生后再证菩提”那只能是度尽无量的有缘众生,而不是所有众生,你要是发愿说自己要度尽一切众生,然后再证菩提,那么就意味着永远都无法成佛果,因为众生度不尽,而这个“不度尽众生就誓不成佛”的誓愿,也会时刻会引导着你生生世世的选择取向。
但是,佛经里一直都教导我们要发愿“速成佛果”。为什么呢?因为成佛并不是与菩萨割裂开的两样东西。佛身是体,菩萨是用,佛和菩萨的关系是包含并超越,佛并没有“寂灭”。
佛经里说——成佛是“转”,从此有为染界“转”到无为净界(转识成智),但是佛的本愿(即因位菩萨时发的愿)却如自相续的基因一样(如上面的比喻)恒久留下法界接引众生,而佛本身不需要作为,这就是佛经里说的佛是以“无功用心”而永度众生的方式。
所以,佛经劝我们发无尽大愿,也同时劝我们发愿速成佛果——成佛有比菩萨更圆满的功德,而同时也并不耽误因地的“愿”周遍法界度众生。


所以为何不求速成佛呢?除非以为佛的涅槃是寂灭,度不了众生了,才会认为只有永远不成佛才能度众生。这是不如实知法界本质、不如实知成佛本质而形成的见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46#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7 | 只看该作者
《地藏菩萨本愿经》发的所谓“无尽愿”,其实就是永远使得自己无法成佛的愿(这愿也太狠了)。
前面楼里分析了,根本没有必要发这种“我不度尽一切众生就不成佛的”愿,要想度一切众生,只要发“我愿广度一切众生,而且此愿无有尽”就可以了(见下面《华严经》所说的无尽愿)。
“愿”如在法界播下种子,是传播流转,就如火把去点燃更多的火把,愿火只要有足够的火势(足够旺盛的愿力),就会形成火的“自相续”,这也是所谓普贤行愿海的本质。
发愿度众生和自身成佛道是并举并行的事情,而不能相互抵触、相互妨碍!!
这就如我们发的四宏誓愿里——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广度一切众生与速成佛道的愿是并行的。
普贤行愿品里说的——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广度众生的愿无尽,而佛陀也要速成,这才是两者的正确关系!


引经文:

《华严经》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发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愿门为首,满足百万阿僧祇大愿。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盘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
47#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法之流响 发表于 2016-9-4 00:12
所以各部经典有各部经典的义理,师兄不能以一部经破另一部经,认为是矛盾的。
各部经有佛度化众生 ...


引用:
”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
请问怎么“广度将毕”呢?明明三界六道众生是不可能“将毕”的,连地狱都是不能“将毕”的。如果说还没度完,地藏菩萨就要证菩提了,那他前面发的那些海誓山盟的愿,就是一纸空话,属于妄语。
而且,这里体现也体现出《本愿经》前后矛盾。

48#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愿经》的作者之所以弄出“度尽一切众生,否则永不成佛”的情节,本质上是因为他对佛的涅槃错误理解为断灭——
一、他对佛和阿罗汉的涅槃混淆不清,误以为佛的无住处涅槃是阿罗汉的无余涅槃,甚至认为佛的涅槃是从法界撤离、并永绝于度众生的事业,他是基于“释迦牟尼佛涅槃后断灭”了潜在观念,才会整出个娑婆“代理主持”来填补空位行度众生,而且嘱托地藏菩萨充当与弥勒“交接”的角色。
一、他认为涅槃是断灭,涅槃一个就少一个,度众生后众生界就减少了——基于这种“涅槃是坏有为法”的大邪见,才会有要“度空一切众生”。(前面引的《不增不减经》经文里明确说了:认为众生界可减少,正是断见所导致)
三、他不明白佛和菩萨的体用关系,以为佛与菩萨二者是割裂,菩萨转换为佛就不能行度众生事业了,所以才会发“永不成佛”的荒唐誓愿。
49#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40 | 只看该作者
《本愿经》这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根本无法实现。请问,现实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却声称自己要做到,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吹牛皮的妄语吗?
大乘菩萨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务实了?无视现量比量、脱离现实缘起、随便凭心情夸下海口,愿是这样发的吗?
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来海誓山盟,只会使大乘佛教的风气变得——假!大!空!
事实上这种假大空的风气误导了太多太多人!
50#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20:4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法之流响 发表于 2016-9-4 10:07
我已经给出理解的思路,师兄认为是戏言,我还认为是佛的善巧。


是么?“度尽一切众生,否则就不成佛”的这种誓愿是善巧?你确定不会产生严重负面么?
请看看受《本愿经》这种誓愿的影响,佛教人士是怎么“善巧”发愿的,
以下是宣化上人十八大愿
——后学十分敬佩宣化法师在信仰上的纯洁和热忱,但对他的知见感到遗憾——他发下面的愿,不但根本就无法做到,是有违现实的虚妄。枉顾缘起法,又怎么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而且确实,他的发愿也就意味着自己不愿成等正觉。


公在母墓旁,守孝至同年夏六月十九日,在佛前发愿云:
稽首十方佛,及与三藏法,过去现在贤圣僧。惟愿垂作证,弟子度轮,释安慈,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愿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菩萨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二、愿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缘觉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三、愿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声闻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四、愿三界诸天人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五、愿十方世界一切人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六、愿天、人、一切阿修罗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七、愿一切畜生界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八、愿一切饿鬼界等,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九、愿一切地狱界等,若有一未成佛,或地狱不空时,我誓不取正觉。
十、愿凡是三界诸天、仙、人、阿修罗,飞潜动植、灵界龙畜、鬼神等众,曾经皈依我者,若有一未成佛时,我誓不取正觉。
十一、愿将我所应享受一切福乐,悉皆回向,普施法界众生。
十二、愿将法界众生所有一切苦难,悉皆与我一人代受。
十三、愿分灵无数,普入一切不信佛法众生心,令其改恶向善,悔过自新,皈依三宝,究竟作佛。
十四、愿一切众生,见我面,乃至闻我名,悉发菩提心,速得成佛道。
十五、愿恪遵佛制,实行日中一食。
十六、愿觉诸有情,普摄群机。
十七、愿此生即得五眼六通,飞行自在。
十八、愿一切求愿,必获满足。
结云: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6 , Processed in 0.09907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