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贴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4 11:40
也许是末学读书不认真吧。
其他经文中有讲第一谛,但也没有违背世俗谛。如何理解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也 ...


后学觉得,如果为《本愿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辩护,是怎么都不缺有理由的,比如说: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理解……
但是,我觉得就现实中佛教信众的普遍理解来说,就是如其字面所表达的,并没有那么多曲曲弯弯的其他诠释。
那些另类诠释本质上是没什么用的,因为长期以来,信奉《本愿经》的大众的理解,并不是师兄所说的“方便之说”,而是奉为典范和真理的标尺的。这不但是普通信众,连法师也是这样的!上面举出的宣化上人十八大愿就是典型一例。
宣化上人的这十八愿完全是按照《本愿经》的誓愿风格发的。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尚且有如此,普通信众就更不会有其他理解方法。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3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楼里后学分析认为,《本愿经》的誓愿,是其编造者对大乘涅槃观的误解,而这种誓愿居然能在世间流行,实在是因应了大乘修学中某种不切实际的浮夸风。而且让学子们以为,誓愿是可以轻易夸海口而不必为此承担因果。
前面提到的宣化法师的十八大愿,后学确实敬佩他的殉道精神,但必须要诚实的说,他发这种愿,证明他并不如实知缘起正理,(大乘佛理研究不够透彻)。
而他十八愿,枉顾缘起法则,没有一愿能真正实现,他发这些不能达成的愿,等于就是自动弃舍佛果。

佛教讲务实,作任何事都要符合缘起法则,此为正方便。而生发正方便的前提则是正智——如实知缘起法。佛教的根本是慧学,而不是什么悲情学、殉道学!脱离实际凭想当然而发的所谓的大愿并不是正愿,而是邪愿。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说:
 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相。
 若知法实相,是则知空相,若能知空相,则为见导师。

不知缘起才能知实相,才能成等觉。《解深密经》中说到菩萨和声闻的道路,都是从知依他起相(因缘相)为唯一切入,从缘起法而知圆成实相(真实相)为终途。不知缘起,就无从知涅槃正路。
如实知缘起法是二乘必要遵循的道路。发愿也无非是为这个根本修行道路作增上缘的。

而《本愿经》的流行,以及其誓愿在信众中的潜移默化影响,让人们以为,发愿是可以按照自己的一腔热情而无视缘起客观现实。而且还觉得这样脱离现实很悲壮,很理所当然,这种虚浮是偏离于佛教正路的。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篱下南山 发表于 2016-9-4 12:33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不是也提到了地藏菩萨的愿了吗?这个楼主你不会觉得也是伪经吧???

曾于过去无 ...


引用你的话:“发起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
“无尽誓愿”≠“度尽一切众生方证菩提之愿”
二者可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问题,后学已经在9页165楼作了分析。“无尽愿”在《华严经》里有详细阐释,师兄可以去比对一下两者的差别。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篱下南山 发表于 2016-9-4 12:55
都说了,不要你以为菩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知道佛菩萨有无量方便吗?!

你一凡夫何必去给大乘菩萨定 ...


后学开这个贴在讨论真伪的问题。
如果说“方便”,那很多外道典籍也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那是不是都要认为为佛教真经呢?一定不会吧。
现在讨论的是《地藏经》伪造的疑点,义理上的漏洞是其伪造的疑点之一。各方面都有漏洞和疑点,会汇聚成证据链,将它指向伪造。(下面还会谈其他疑点呢,请不要着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4 13:07
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后学觉得,在心理学上来讲,真的会让人产生“我有原罪”的自卑。
《本愿经》的整体基调就是非常压抑的,它的主题就是罪孽、受罚、地狱、鬼、死亡、悲情、痛苦、神秘主义救赎……。全部都是充满了沉重的压抑、悲伤、无力感。
讲真,我觉得平日读诵这些东西,对心理健康是没什么什么好处的,是会让人形成负面的思维习惯。
我过去读,但现在是不读了。
56#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篱下南山 发表于 2016-9-4 13:22
这个不是在说地藏菩萨的愿了吗?!

《地藏菩萨本愿经》摘录: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 ...


师兄你到底有没有抓到我前面说的意思?
后学一直围绕的中心——《本愿经》的发愿是错误的,你给我据《占察经》里如何如何发愿,能为《本愿经》发愿的辩护什么吗?你找的驳斥点都不对。
给你梳理一下我的意思:
《本愿经》里地藏菩萨的愿是这么说的呀?——“度脱一切受苦众生”、要让众生“尽令解脱”、让众生“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我反驳的是什么呀?
1、以上这个发愿是违背佛说的断灭邪见,因为佛经讲众生无尽无穷,若认为度众生,能使众生尽,是不懂大乘涅槃、不懂有为无为关系的大邪见。
2、众生度不尽,而声称自己要度尽一切众生,是大妄语。佛菩萨度是要度无量众生,但并不是所有众生!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瞎许愿,为佛所斥责。
3、因为众生度不尽,发这种“度众生尽了我才成佛”的愿,无疑是使得自己无法证入佛果,因为你的愿与成佛目标相违背,怎么用愿带领自己证如果位?
《本愿经》里的愿,即违背缘起法,又背离大乘菩萨道的终极目标,如果你学它发这种愿,是很有害处的。

57#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4 13:25
问题在于,给众生起心动念,说是业,是对的,业有很多种,说全是罪,就毫无根据了,而且,这两句明显冲突 ...


引用师兄说的话:
问题在于,给众生起心动念,说是业,是对的,业有很多种,说全是罪,就毫无根据了,而且,这两句明显冲突。
举例,有众生饿了,想吃饭,这是罪吗?


-----------------------------


非常赞同师兄所说的!这一点我之前真没细想过。
《本愿经》里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明显是不对的,佛经论典里有提到——众生时时刻刻的身口意,其实很多很多都是无记业,没有善恶之分,更谈不上是罪;而善恶业其实也是交杂出现的,纯恶念的众生有,反正人是很复杂的。像南阎浮提天人,更是善念为主,根本定义不到“罪”的程度。
所以《本愿经》这里真的很胡扯,至少话说的太不严谨
58#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8 | 只看该作者
新开一个主题


《地藏本愿经》里掺杂的民间信仰
经文引用: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
……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
-------------------------------------------

1、诸阴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相信《本愿经》是佛说的同学,你们真的认为这是佛教的东西吗?这显然来源于中国本土民间信仰,这种思想在敦煌遗书中的地藏菩萨伪经里也经常出现,都是地藏信仰和民间阴间判官信仰的合流现象。
连给《本愿经》注释的古人都承认这思想是道教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科注》古盐匡庵青莲苾蒭灵椉父辑
诸司,准道藏,有摄魄追魂。捉生落死。赏善罚恶。察过纠非。岳府显应太保摄魂,朱将军更有勾押推勘,判官管追罪人照证案主者。

2、“主命鬼王”也高度怀疑来自民间的阴司判官信仰。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科注》古盐匡庵青莲苾蒭灵椉父辑
主命,准经,毗沙门主护四天下人命。岳府有管天下生死案判官,更有保生真人碧霞元君。
《地藏本愿经》明显有民间的阴司判官审定罪罚的思想,但是编造者比较高明(比那些敦煌伪经高明,至少没让东岳大帝直接出厂,而是替换了传统佛教的人物角色),然后巧妙的把阴司论断和佛教业力自作自受的思想一前一后的接合,让两者并存。就因为民间思想和佛教思想都有,所以当你想反驳时,很好的回护就是“经文也说了佛教业报啊”的假象。
不得不说,伪造《本愿经》的作者这一点是比较高明的,应该属于佛教内的专业人士(有大把时间闭门创造的那种人)

59#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9 | 只看该作者
《地藏本愿经》“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



相信《本愿经》是真经的同学,能告诉我“诸司”是干嘛的吗?“辩论业果、审定”,请问这是佛教的业力轮回观吗?

60#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2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4 20:47
佛教中有中阴身的说法,但中阴身转生时间 不定 ,最长49天。(见《瑜伽师地论》),且中间并没受审 ...


没错,师兄说得太对了,佛经阐释中阴的时间长短,依个体的业力情况而不定,有的没有经历中阴,有的最长七日,情况比较复杂的。随便搜了个经文:
《十住断结经》
佛复告最胜:
「菩萨摩诃萨复当思惟虚空神识中阴,或从空识生识阴,或从识阴受不用处阴,或从不用处阴受无色天阴,从无色天阴受六天阴,乃至一究竟天;从一究竟天,复受色无色天阴。
人受天阴,形如一仞半,寻往不中留;人受人阴,形如三肘半,极迟经七日,或六日五四三二一日;人受畜生阴,极迟三日半,或二一半日;人受饿鬼阴,极迟半食顷,或弹指之间;人受地狱阴,形如三仞半,或有出者,不经旬日死辄至彼。
菩萨摩诃萨皆逐人教化为说妙道,心速悟者,不受众形中间得道。畜生受人阴,[1]如二肘半,极迟经四日三二一日;畜生受天阴,形如三仞半,极迟一日半,或一日半日弹指之顷;畜生受饿鬼阴,形如七[2]仞,或有出者,极迟经五日或四三二一日;畜生受地狱阴,形如一[3]仞半,极迟半食顷或弹指之间。饿鬼受天阴,形如半[4]仞,极迟经一日或半日、食时或弹指之间;饿鬼受人阴,形如二肘半,极迟四日半或三二一日;饿鬼受畜生阴,形如四[*]仞半,极迟十五日[5]四三二一日、十日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日;饿鬼受地狱阴,形如五[*]仞半,极迟九十日,或有出者,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亦复如是。
「复次菩萨摩诃萨当复如是观察,地狱众生受彼天阴,形如四[*]仞半,极迟经五月四三二一月;若地狱阴受人中阴者,形如二肘半,极迟经三月二一月;地狱受畜生阴,形如八肘半,极迟三月半二一月亦如是;地狱受饿鬼阴,形如九[*]仞,极迟经三日。或时天阴应受人阴,中间未至还受天阴,斯等利根经不涉苦;或时天阴应受人阴,忽然便在生畜生阴,斯等之类福尽行至;或时天阴应受畜生阴,忽然便在生人中阴,斯等之类不毁戒度;或时天阴应受饿鬼阴,忽然便在生畜生阴,斯等之类奉修顶忍;
或时天阴应受地狱阴,忽然便在饿鬼阴中,斯等之类报果以熟生人道中;或有人阴受饿鬼中阴,众生忽然便在天中阴,斯等之类定意不乱故;或有应受三恶道中阴,忽然便受人天中阴,斯等之类有智通慧意广博故;或有应受一究竟中阴,忽然便在光音中阴,斯等之类心专一故;或有应受遍净中阴,忽然乃在有想无想中阴,斯等之类有智意不达故。」


61#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4 21:5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节录


谢谢师兄提供的经文,既然印度经典里有,那么这个质疑我收回。
(PS:有学者提出药师佛信仰最早起源于中国,认为说是药王菩萨信仰演化的,西传至印度又回流的,学者的理由我记不得了,好像是根据中土和西域各种出土文献什么的。研究佛教敦煌遗书的方广錩教授提倡此说。不过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说中国往印度传我不太能接受。
不过我赞同古代佛教跨地域双向交流的观点。至少中国汉文典籍有反向翻译到西域的。
既然有《药师经》这个说法,那么我推翻自己刚才的那个质疑,谢谢师兄提供的经文。
62#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4 21:5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节录


想接下去讨论“七分获一”这个主题师兄了解这方面的经文吗?不胜感激!我只知道大藏里的经本里《大灌顶经》有这个记述,但这经几乎可以百分之百是中国人伪造的,因为已经有人找到它经文的抄袭伪造来源了。其他经文里敦煌遗书里有一部经,但是也是伪经(介绍附下)。
现在通常的看法是“七分获一”是地藏经从《大灌顶经》抄袭的。
附:
《阎罗王授记经》
又名《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佛说十王经》等,敦煌写本多种,多为图文并茂,民间伪造。讲述受持此经及预修十王七斋的功德,经中提到追荐所做功德,亡人得七分之一,生者得七分之六等内容。
63#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4 23:53
我的疑问是,如你的问题,如上个“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如果看到贴子的人如果他们 ...


有修为的人更能判断经典的真伪——这是个含糊不清的观念。
我不明白师兄说的“修为”具体指什么含义。是指(1)义理的理解?还是指(2)个人感应?还是指(3)神通看到的历史?
(1)若“修为”指对佛理的知识和理解,确实,他一定会在经文义理的理解上更具判断力。但是,一篇经文被某个人判断为义理正确,是否能推倒出这篇经文为真经(佛说)?不能,因为这个推论存在逻辑跳跃——义理真实≠>真佛说。事实上,历史上某些伪经就是修行人伪造的(例如西藏很多所谓的“伏藏”)。且义理理解的正确与否很难有个统一标准。
(2)若“修为”指个人感应,例如因为精进修习而看到经本放光之类的“神迹”,或者手持后得到现实利益,前面说了,这些感应并不能作为判断真伪的依据,因为这种推论也存在逻辑跳跃——个人感应≠>真佛说。这是不能成立的。
(3)若“修为”指神通,但据后学看过的各种修行体验资料(教内外都有),不论是禅定引发的宿命通、天眼通,还是本具天眼灵视能力的人类、天人、鬼界生命,都是无法清楚尽知世间事件细节的,尤其是和观察者个人经历相隔较远的过去历史细节。
比如,当一个人用天眼去追寻过去的事时,一般能追寻到历史上的相关场景片段,但时间跨度越长、时空转换越多的整体事件过程,他们也需要通过这些场景的拼接来作解读。
所以,即使是另外时空的天人,被当事人询问过去某个历史事件是怎么回事时,某些天人会承认,有时候说的可能是错误的错误的。他们解释说,观察过去世的场景,只能称为“可能性的过去”,因为,一是三世是同时存在于当下的,过去和未来是以当下为基点,以可能性的方式存在(和现代科学研究的量子力学暗合)。所以现在的观察者,直接去用天眼感知过去,只是基于当下时空而呈现的过去可能性,而这种“过去”也是直接受制于当下情况——例如观察者自身所持的信念、身体状态、在场其他人的心念,直接相关。所以,他们承认,即使观察过去并得出某种结论,也只能称之为“可能性的过去”。后学看了这方面资料发现:一般越是高层的生灵述说过去和未来事件就越谨慎,他们会声明:这只是限于自身观察到的一些事情。而越是底层生灵,例如人类、鬼道,越是喜欢把个人视角看到的过去和未来说成特别确定的事实。
即使是天人也不能尽知世间事,更何况处在肉身里的人?天人和鬼没有人类的肉身,所以感知范围更广,而人类的身体构造本身就限制了能观察到的范围。即使是具有神通的大修行者,也是不可能尽知世间事。而一部经典的真伪,涉及到的:如果是真经,要观察到这部经从佛陀亲口讲述的历史场景、以及经典落实为文本时候的场景细节;如果是伪造,要观察到被编造和流传过程的历史细节。没有这些事实作支撑,就无法判断其真实来历。
事实上,那些声称某经为真经的有神通的人,是否是通过详述自己看到的历史情景来判断真伪呢?其实他们大多还是通过义理理解和个人感应来决断真伪的。
所以,说有“修为”才能判断经典真伪,其实是个很含糊的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64#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4 23:53
我的疑问是,如你的问题,如上个“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如果看到贴子的人如果他们 ...



某个疑点被推翻,难道不是辨别真伪过程中很常见的事吗?难道我们要以某个疑点的不成立,而无视那些更大疑点的存在吗?
例如前面一开头就提到的:
历史资料证明——《地藏菩萨本愿经》至少在五代、两宋时期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这部经却不被两宋时代的任何一部大藏经所收录。这是它最大的疑点!
我们要问:为什么两宋时期编辑大藏经的佛教界无视这部经?
按照《地藏本愿经》当年在民间社会的流传广度——广泛被印书流传,甚至碑文上都有发现,佛教界有可能不知吗?不可能,因为当年的历史记载就是来自佛教弟子的记载,官方佛教界不知道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漏收的可能性有多大?
佛教文献记载以下原因会被排斥在外:
(1)来路不明(不能证明经本出自印度或西域,也无法证明是被翻译的经典)
(2)义理乖违
(3)明确知道是民间伪造
(4)不是本国统治管辖范围内,例如敦煌被吐蕃统治时期,翻译出的经典无法收录。但是《本愿经》的广泛流传地就是汉地中心区(前面引述的资料提及的宋代通州等地都在统治管辖区)
……
通常,对于只符合(1)来路不明的经典,古人的态度是:如果没有明显义理上的乖违,会酌情按“失译经典”,或按经典本身标注译者,收录正录或正藏。很多早期的疑经就是这样在后期被当做真经的。(例如上面提到的《佛说灌顶经》在早期经录就是疑经,早期经录记载说:怀疑其不是东晋的帛尸梨蜜多罗翻译的,来路不明),这部经是被后人收录正录的。但现代的检索技术证明,这经就是伪造的,当初古人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很可能《地藏经》也是依循这一历史规律:当年人们质疑为伪造,但元明时代,人们已经不知道当年情形,而把它当无疑问的经典入藏了。


综上,如果《地藏本愿经》没有疑问,是很难解释为何宋代所有大藏经都不收录的事实的。
除非我们质疑当年编修大藏经群体的判断力。按照师兄提出的“修为说”,除非我们质疑编修大藏经的高僧的“修为”。


65#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5 12:07
你要知道,你对经典其处疑惑提问这个可以啊。

但自己很武断就直接的给经典定论真伪。和有疑惑提问的行为 ...


师兄可以去看我1楼的行文态度,就是以“真伪存疑”、“疑问”的方式来讨论问题的,对外的讨论上后学觉得自己算谨慎的了。当然,在后面的楼里后学也直接声明自己的最终观点:认为此部经伪造。理由是这部经在现实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历史现实无法说通),核心义理上是有漏洞的(如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讨论)。


后学个人判断《本愿经》的真伪遵循佛教提出——现量、比量、圣言量,这三个衡量方式。

1、现量:感官所得(且必须是真现量,不能是精神迷乱状态下的感知)。
《本愿经》所叙述的很多内容,我们确实无法用感官直接验证。只能以其他间接途径来衡量,比如别人的神通所见、以及濒死见闻等,但这些感应事迹又实在千差万别,如西方与东方人见到的死后情形差别就非常大,西方人绝对不会见到阎罗王或地藏菩萨什么的,他们也许会见到耶稣或撒旦。这说明人死后的感知境界严重受生前文化影响。所以经文有些内容能比对,但有的只能搁置。

2、比量:逻辑推理所得。
这篇经属于述说功德福田的,也没什么逻辑可言,但确实有逻辑BUG,例如前面山高云飞师兄提到多处逻辑漏洞。
对于经文的来历(证明其是不是佛说的关键条件),后学是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为依据来推理其合理性的,论证其翻译者和未入藏的情况都是有诸多不通情理之处。(如一开始就探讨的话题)
顺便提一句:我个人觉得,中国佛教信众最不重视的就是佛教因明,而因明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得出“比量”,即逻辑推理得出真假结论。中国自古就没有什么逻辑学传统,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跳跃性太强,不喜欢一步步的严密推理。而印度佛教恰恰是把“因明学”当作佛教入门必修课程的,是而且也是菩萨道的五明之一。
逻辑推理反映的是人类思维的过程和特征,对于以心学为中心的佛教怎么可能不重视逻辑学?印度佛教凡是无法以现量证实真假的事物,必要以比量来判断真伪。印度论典里充斥着以比量来辩论法义真伪的内容。就连佛教的基础——缘起法则,龙叔菩萨的《中论》也是以逻辑学的方式来论证“缘起性空”的!而“神我论”,佛教也是以逻辑学的方式破斥其伪的!
佛法不违背世间法,如果佛教内的一个事物,有违世间感知的事实(现量)或有违逻辑推理所得(比量),那么就会判为“非量”——斥为不真实。
如果用比量来看《地藏本愿经》的来源,其很多疑点是违背了世间现量基础上的事实与逻辑。所以我才认为这部经是假的。

3、圣言量:佛菩萨圣者所说圣言。
在印度佛教中,认为严格意义上讲,也必须以通过了现量和比量才能成立的(因为各小乘部派和大乘宗派所依经典有差别,且圣言量确实在印度就存在伪造情形)。

后学也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在考察《地藏本愿经》的圣言量依据。前面所引出的经文,不管是提出与其他经文相违或者相符的,都是试图以“圣言量”来考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藏本愿经》大部分内容是符合圣言量这一标准的。因为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在其他佛经里出现过。但这不是真经的充要条件。因为作为一位伪造者,如果想造出以假乱真的东西,借用其他佛经思想和内容是首选操作。佛经典籍如此庞大,他只要东抄西抄的借用素材即可。别说三卷小经了,造出个十几卷的大部头经典都易如反掌。
当然,伪造者在抄袭的同时,是要夹带私货的,比如宣扬:要给某个群体尊重和供养、要求统治者给某个群体让利(寻求政治目)、以及申述和表达伪造者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是个人达成自我成就感的一种途径)等等。个人认为《地藏本愿经》主要夹带的私货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思想,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反对的。


以上就是后学在探讨《地藏本愿经》时候的方法*论。当然不可能完全无误。在此发帖,如果有什么不当,也请各位师兄指正。
66#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4 | 只看该作者
开这个贴,后学是要陈述和讨论《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相关内容,也希望回帖的某些师兄能就事论事。
后学以为,那些动辄质疑对方修为的做法,属于人身攻击,非常没素质。
要说修为,你质疑我修为不够,我也同样可以质疑你的修为不够。
动辄一副教训的口吻“你这不懂、那不懂”“你修为不够”……敢问您的修为就够吗?您是修到何等境界了,就敢随便指摘别人的修为?

也请某些师兄不要总是好为人师,搬那些无关经文、法师讲*法什么出来企图让人“学习”。这很可笑的。不要想当然的把质疑经典的人归为对方佛学水平不够。(我没说自己佛学水平够)请去看看——真正对经典提出有力质疑的,往往是那些高水平的佛教人士。


佛教历史上从不缺乏伪经。只是一般佛教内回避谈罢了。很多经典证伪的证据是极为有力的,只是广大弟子不愿意去看人家举出的证据罢了。
《本愿经》其实还算能“蒙混过关”的,即使其疑点也很明显,但并不如某些经那样“千疮百孔”,所以也就能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有些著名的经典,如果把它抄袭、伪造、乖违矛盾的证据举证出来,那是一百张嘴都不够给它打圆场的。但是可惜这个佛教论坛恐怕摆事实都不可能了,因为那些东西太具有杀伤力。


我的态度就是——以务实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不论现实多么残酷,都要无条件接受。信仰不可以凌驾于求实之上;信仰也不可流于脱离现实的自我麻醉。
67#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4 | 只看该作者
【慕 宗】

道宣法师《大唐内典录》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第八
“右二十八部。单经。捡隋经法师录。入伪妄分……占察经两卷(上卷一百八十事卜占) ”

占察经本来就是伪经,拿伪经证明伪经,也是醉了
68#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慕宗 发表于 2016-9-5 15:59
道宣法师《大唐内典录》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第八
“右二十八部。单经。捡隋经法师录。入伪妄分……占察经两 ...


引用:
道宣法师《大唐内典录》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第八
“右二十八部。单经。捡隋经法师录。入伪妄分……占察经两卷(上卷一百八十事卜占) ”


--------------------------------------
非常感谢师兄提供的资料!《占察经》也是曾被明确定为伪经的,但我之前真不敢提这茬怕有人崩溃。
依循师兄给的资料,展开一下:


道宣法师,唐代律宗鼻祖,以戒律精言与治学严谨著称。“完成新律学体系构建后,道宣为了正本澄源和维护佛教的地位,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印度佛教流传华夏的历史事实,开始了历史事迹的编纂工作,出了一大批成果,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学术性,是了解中国佛教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大唐内典录》【唐】道宣撰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占察经二卷
右一部(注:即指上面的《占察经》,古书从右至作书写)。捡录无目。经首题云。菩提登在外国译。似近代出。今诸藏内并写流传。而广州有一僧。行塔忏法。以皮作二枚帖子。一书善字。一书恶字。令人掷之。得善者好。得恶者不好。又行自扑法。以为灭罪。而男女合杂。青州亦有一居士。同行此法。开皇十三年。有人告广州官司。云是其妖。官司推问。其人引证云。塔忏法依占察经。自扑法依诸经中五体投地如太山崩。广州司马郭谊来向岐州。具状闻奏。有勅不信占察经道理。令内史侍郎李元操共郭谊。就宝昌寺问诸大德沙门。法经等报云。占察经目录无名及译处。塔忏法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下勅云。诸如此者不须流行。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
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第八
诸佛下生大法王经六十卷(余于汾部亲见此文)。方广灭罪成佛经三卷。占察经两卷(上卷一百八十事卜占)。法句经两卷(下卷宝明菩萨)。金棺嘱累经。罪福决疑经。五辛经。初教经。罪报经(与正经罪报轻重全异)。日轮供养经。乳光经(其文全异于正经云不得服乳获罪)。福田报应经。宝印经。究竟大悲经三卷。独觉论。毘尼决正经。优波离论。普决论(一本加惟识字)。阿难请戒律论。迦叶问论。大威仪请问论。宝鬘论。遗教论。沙弥论。文殊请问要行论。
右诸伪经论(注:即指上面的经论,古书是从右往左书写)。人间经藏往往有之。其本尚多。待见更录。

************************
这部《占察经》是怎么混入真经的?应该说多拜隋朝费长房撰的《历代三宝纪》所赐(简称《长房录》)。《长房录》对很多前代怀疑是伪造的经典放宽标准归入真经行列,很多后代经录就是因顺延了《长房录》而让诸多伪经混了进来。
我看过的所有介绍佛经翻译史和佛教经录的著作都一致的批评《长房录》记录混乱错误百出。


69#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6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两个隋代《占察经》经录记载。
《占察善恶业报经》是隋朝在广州民间首先出现的,隋代多部经录都已经把它归为疑伪经。所以这也是之前后学并不想引用《占察经》来讨论《地藏本愿经》的原因()况且《占察经》的经文里跟我讨论的《地藏经》誓愿错谬问题没什么关系。)
《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唐代最先被《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定为真经的,关于这部经最开始的情况,以及如何在后代被从疑伪经行列归入真经行列的,可参见:
《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流传研究_陈明
https://yunpan.cn/cMpNGZcuugGfL (提取码:7a3f)

《众经目录》【隋】彦宗撰
卷第四
五分疑伪(名虽似正义涉人造)
合二百九部四百九十一卷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


《众经目录》【隋】法经撰
卷第二
众经疑惑五
合二十部二十九卷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前二十一经。多以题注参差众录。文理复杂。真伪未分。事须更详。且附疑录。

70#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7 | 只看该作者
“亡人七分获一”的出处

《地藏经》中“亡人七分获一”这个说法,据知只能在《佛说灌顶经》(第十一卷《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和敦煌出土的伪经《阎罗王授记经》里找到。有研究者认为《地藏经》里“七分获一”的说法正是借鉴自上面这个《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目前后学也没在大藏经的其他经典里找到这个说法,如果有师兄能用其他经证推翻这个质疑,后学将非常感谢!


另外需要特别澄清的是:
包含《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在内的共十二卷总称为《佛说灌顶经》的经典,被历代大藏经所收录,但经历现代伍小劼博士的仔细翻查,证明其十二卷的内容,全是东朝西凑的伪造,疯狂抄袭前代经典的成果。而其标的“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也是冒名顶替的,这十二部经在早期经录里的译者反复变更,这也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如果《地藏经》的“七分获一”真的是抄袭了《佛说灌顶经》,那可谓是伪经抄伪经。


若有人如果对大藏经里收录的十二卷《大灌顶经》是伪造的说法表示不服,请参看以下资料,此论文把每一卷的经文来源全部清楚明白的进行了比对,而且从经里梳理了出了其中国同时代的相应事件,而这些事件是绝不可能发生在古印度的!此经为中土所造简直板上钉钉!
下载分享:
《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伍小劼著)
306云盘:https://yunpan.cn/cMppiAVBHFUW6 (提取码:4e01)
71#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8 | 只看该作者
“七分获一”说法的经典出处


(上面楼里已经提到:大藏经理的《佛说灌顶经》和敦煌出土的《阎罗王授记经》,都是伪造经典),这七分获一的说法,竟都不幸出现在三种被世人定为疑伪经的经典里。)

《地藏菩萨本愿经》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佛说灌顶经》卷第十一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

普广菩萨复白佛言。又有众生不信三宝不行法戒。或时生信或时诽谤。或时父母兄弟亲族。卒得病苦缘此命终。或堕在三涂八难之中。受诸苦恼无有休息。父母兄弟及诸亲族。为其修福为得福不。佛言普广。为此人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何故尔乎。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福德七分获一。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以是因缘便得解脱。忧苦之患长得度脱。往生十方诸佛净土。

《阎罗王授记经》
(又名《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佛说十王经》)这是一部敦煌出土的民间伪经(法藏P.3147号),历代大藏经和大正藏没有收录,CBETA电子佛典也未收录。)
摘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伏(优)婆塞、伏(优)婆夷,预修生七斋,每月二时,十五日、卅日。若是新死,从死依一七计至七七、百日、一年、三年,并须请此十王名字,每七有一王下检察,必须作斋,功德有无,即报天曹地府。供养三宝,祈设十王,唱名纳状,状上六曹官,善恶童子,奏上天曹地府冥官等,记在名案,身到日时,当使配生快乐之处,不住中阴四十九日。身死已后,若待男女六亲眷属追救,命过十王,若阙一斋,乖在一王,并新死亡人,留连受苦,不得出生,迟滞一劫。是故劝汝,作此斋事。如至斋日到,无财物及有事忙,不得作斋请佛,延僧建福,应其斋日,下食两盘,纸钱喂饲,新亡之人,并归在一王,得免冥间业报饥饿之苦。所是生在之日作此斋者,名为预修生七斋,七分功德,尽皆得之,若亡殁已后,男女六亲眷属为作斋者,七分功德,亡人惟得一分,六分生人将去。自种自得,非关他人与之①。……

(注①:录文出自《中国地藏信仰研究》(尹富着)摘选的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46—47页。)
72#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9-1-17 20:59:0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普缘斋 发表于 2016-9-5 16:36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始刻于清雍正十一 ...


师兄那么确定被大藏经收录就可证明为真经吗?
上面提到的《大灌顶经》十二卷,也是被历代大藏经所收录的,但这部经却有人用证据给扒皮是一水的伪造品。人家经过仔细的寻找,找出了它每一卷各种段落的抄袭来源,其抄袭对象不但包含比它出现年代更早期的佛经经文,还包括更早期的道教经文。
而且它的经文里描述的事件,正和它所在的时代事件相符合,在历史现实面前,它无法掩盖它并不是来自印度的事实。
如果师兄有兴趣,就读读上面一楼提供的那篇论文吧。
73#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3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伪经抄伪经,后学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当找寻一篇疑伪经的经文内容依据和思想出处时,顺藤摸瓜出来的经典,有很大几率会找到些同样遭受过质疑的经典——比如,不是在经录里认为是来源不明,要不就是被怀疑译者有误,等等。而有些虽然古代没被怀疑过,但竟然在现代也被怀疑过,而被怀疑也是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这真是很奇怪。
举个例子,有一组经典,在这里我不想提它们的名字(注意,我说的不是《楞严经》什么的),以往一直被佛教界和学术界某些人士认定为中国本土伪造。如果仔细阅读,会发现这组经典有很多共同点——经文文句有相似,某些思想也雷同(但这些思想比较独特,在这组经典之外的佛经里找不到),这组经典出现的年代也相近。种种迹象,这几部经给人产生“组团出现”的印象。
没准,还就是特意组团出现的,编造者是想制造出一种“经文之间互相印证”的假象,以达到伪造经典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回护的目的。
这楼是题外话。
74#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4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本愿经》的讨论。
《本愿经》中说普贤菩萨“其愿尚有毕竟”,这无疑是诽谤,因为《华严经》里明明说普贤菩萨是无尽誓愿!
75#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6:41 | 只看该作者
《地藏本愿经》原文: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
《华严经》中讲普贤行愿时,说菩萨无尽大愿。而这位《本愿经》的作者,却说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菩萨的愿都“尚有毕竟”,这是非常可笑荒谬的,这证明了:
1、这位编造者将普贤等菩萨的愿定义为“尚有毕竟”,证明这位编造者根本不懂什么是菩萨无尽誓愿。
2、为抬高地藏菩萨所发誓愿的“广大”(前面以详细分析其荒谬性),竟然公然歪曲和贬低其他菩萨的誓愿,误导学人。
2、踩其他菩萨誓愿,贬低其为“有限”,目的无非是抬高地藏菩萨的地位,以“唯我独尊”的排他方式,将其他菩萨悄然定位于地藏菩萨之下。
其心实在有够恶毒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6 , Processed in 0.1001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